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资料 例1,男,50岁,主因持续性心前区及左后背疼痛3小时,伴有胸闷、憋气、出汗、急做ECG示下壁及广泛前壁急性心梗,频发室早、室早二联律。查体:Bp10.66/6.7kPa,神清,面色苍白、气促、大汗。即给止痛、镇静、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多巴胺升压及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治疗,病情缓解。发病6小时内给口服阿斯匹林250mg顿服(嚼服),肝素钙7500u静脉小壶,rt—PA10mg 5分钟快速滴入,余量90mg于3小时内缓慢静点,用药1小时后复查ECG原抬高Ⅱ、Ⅲ、aVF及胸前导联S—T段回到基线,2小时后胸痛、胸闷、弊气  相似文献   

2.
50岁女患,经临床诊断:高血压病Ⅲ期。给予利血平1mg,肌注,2小时后血压160/90mmHg,心率60次/分,节律规整。3小时后突然出现阿-斯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利多卡因治疗一例扩张型心肌病、房颤并发室早时二次诱发室速,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69岁。因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衰Ⅰ度入院。ECG 为窦性心律,室早,短阵室速,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及左前半支阻滞。入院后即予利多卡因100mg 静推,室早明显减少,继续利多卡因1~2.5mg/分静滴维持2天,室早消失。此后12天内曾出现房早,频发室早也仍有发生,因此又间断推注利多卡因,室早随之消失。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心衰控制,无电解质紊乱。入院第14天夜间,自觉胸部不适,呕吐一次,ECG 示房颤,心室率140次/分,因 QRS 宽大(CRBBB),值班医生误认为是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立即静推利多卡因,推注约3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口服化学预防剂防止尾蚴侵入,预防血吸虫病的效力未曾探讨过。作者先用吡喹酮作为这种预防药进行实验,发现其在阻断尾蚴侵袭方面具有中等效力,但这种作用需依赖于药物的载体。本实验选用4~6周龄ICR小鼠,分为3大组。实验组小鼠先通过胃管饲喂法分别给予溶解于0.3ml不同载体的吡喹酮,药物总量为200mg/kg,分4次给药,50mg/kg/2小时,8小时内完成;而载体对  相似文献   

5.
丙咪嗪作为三环抗抑郁剂广泛应用已有20多年。近来证实该药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本文报告了丙咪嗪抗室早的有效剂量和血浆浓度范围。方法:15例心脏病患者,室甲均>30次/小时,每日服丙咪嗪1毫克/公斤,分2次服,12小时1次。剂量隔日增加1毫克/公斤,以减少80%以上室早为度,日剂量最高不超过5毫克/公斤,不出现副作用。达有效剂量2天后,分别于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6岁。慢性浅表性胃炎,心脏听诊无异常。患者误服胃复安50mg,3次/d,总量150mg。第3次服药后2h出现颈部强直性向右歪斜,右下肢亦强直性歪向右侧,牙关紧闭,口唇发绀,并出现频发多形性室早(附图)。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给予洗胃、安定10mg肌注、10mg静注、供氧,并持续心电监护。4h后室早消失,6h后痉挛性斜颈亦消失。停用胃复安3d,改为5mg,3次/d,服用后再观察3d,未再出现上述现象,提示本例与胃复安过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17岁,有反复心悸、乏力病史7年,曾多次就诊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为频发单源单形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入院前1个月出现活动后气短,当时心电图为频发室早;查体:BP90/6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闻及频发早搏15~20个/分,无心脏杂音;心脏超声、胸片、肾脏功能、甲状腺功能均正常,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为频发单源单形室性早搏;入院后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右室流入道室早,靶点处标测到局部电位比体表心电图V1导联QRS起始提前39 ms,经50 W、55℃消融240 s后室早消失,术后第3天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无室早.  相似文献   

8.
例1,女24岁,因频发室早服胺碘酮(A)2年,200mg/日。后因食欲亢进、多汗、消瘦、心悸3个月就诊,就诊前4个月A600~800mg/周。甲状腺Ⅱ°肿大,有收缩期杂音,心率110/分,10多次早搏/分。ECG示频发室早。T_3240ng/dl,T_415μg/dl,停服A。服他巴唑20mg/日,心律平300mg/日半月,症状减轻,心率84/分,律齐。2月后明显好转,心率74/分,无早搏,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6岁。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4天加重2小时伴胸闷、心悸、大汗。于1998年6月24日入CCU病房。查体:脉搏 76次/分,血压 12/8 kPa(90/60mmHg)。精神紧张,两肺清晰,心界不大,心率76次/分,心律不齐,早搏30次/分,无杂音,肝脾未触及,四肢末梢发凉。急查心电图示每个窦性搏动之后出现1次室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呈室早二联律,Ⅱ、Ⅲ、aVF导联ST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电刺激法产生室早之动物模型并观察了其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表明,在狗心率平均为169.25±21.71次/分的情况下,插入21.33±2.64次/分的早搏刺激,心输出量(CO)在15、30分钟时与对照相比无差异,2小时时较对照下降13%(P<0.01)。而在狗心率平均为171.98±22.54次/分的情况下,插入42.91±7.16次/分的早搏刺激,CO在30分钟时即较对照下降9%(P<0.05),2小时时较对照下降25%(P<0.01)。提示室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室早发生的频数与时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8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天加重伴胸闷、心悸10小时,1991年10月23日入院。检查:体温36.9℃、脉搏58次/min、心律86次/min、血压12/8 kPa(90/60 mmHg)。精神差,唇绀,两肺清晰,心界不大,心律不齐,有早搏25次/min,无杂音。肝脾未及。四肢末梢发凉。急查心电图(见附图)示:每个窦性搏动之后出现1~3次室性早搏(下简称室早)。V_(3R)出现了由3个室早(方向不同组成的室性心动过速R_(9~11))。V_(1、3、5)的室早可见q波,V_(3、5)的室早ST段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70例初发室早时无明显器质心脏病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探讨室早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意义,从而提出4项诊断线索:(1)冠心病发生与早搏指数有关。迟发性室早,即早搏指数≥1.6者, 其冠心病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因此,对迟发性室早的预后应予足够的估价。(2)冠心病发生与室早出现的年龄有关。本文提示在40~59岁发生室早者,其冠心病的易患性明显增加,而室早出现在40岁以下或60岁以上者, 其冠心病发病率与室早明显相关。(3)冠心病发生与室早伴有的窦性心率有关,在心率快时出现的室早(心率>70次/分) 其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在心率慢时(心率<70次/分)出现的室早。(4)室早心电图特点可供冠心病早期诊断之参考,本文显示,室早QRS振幅<20mm,而时限>0.12秒者其冠心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6 5岁 ,因心慌、心悸 10天来门诊就诊。既往有“冠心病”史 5年。查体 :一般情况尚可 ,双肺呼吸音清 ,无干、湿性罗音 ,心率 82次 /分 ,律不齐 ,频发早搏 >5个 /分 ,第一心音增强 ,A2 >P2 ,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双下肢无水肿。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 :频发室早 ,2 4小时早搏总数 186 0个。初步诊断 :冠心病 ,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 )。给予美托洛尔2 5 m g,口服 ,一日二次。于当日夜间感全身皮肤瘙痒 ,不能耐受 ,并颜面、躯干、四肢出现暗红色皮疹 ,见图 1、2。将美托洛尔用量减为 12 .5 mg,一…  相似文献   

14.
山莨菪碱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迄今国内很少见报道.笔者治疗3例均有效,现报告如下. 例1 男患,72岁(住院号145080),因心慌、胸闷12小时于1988年7月11日入院。查体:T36.7℃,P180次/分,R22次/分,Bp 12/9.3k Pa,HR180次/分,律齐,心尖区SMⅡ。EKG示室速、陈旧性广泛前壁心梗.入院后即静注利多卡因50mg,5分钟后又静注100mg,并用400mg静滴。2小时后仍未转复窦律.中午12时发生肺水肿病情渐重呈挣扎样呼吸,神志恍惚。即静注西地兰0.4mg、氨茶碱250mg、速尿、氟美松、可拉明等,症状渐缓解,下午1时恢复窦律。三小时后室速再发,上述症状又复出现,先后两次静注西地兰0.2mg、氨茶碱250mg及利多卡因200mg无效。因  相似文献   

15.
用乙咪酯长期镇静或进行麻醉诱导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作者研究乙咪酯在非麻醉诱导量是否比麻醉诱导量更容易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和性腺功能的抑制。3例受试者接受负荷剂量乙咪酯(0.03mg/kg),然后连续四小时,给与0.3mg/kg/h的维持量。精神测定试验表明,此种给药法不会使受试者的失眠或大脑功能受影响。给药前30分和2分各采集一次血样测定类固醇激素和血浆中ACTH浓度。给药期间则每小时取血样一次。给药后4小时和随后4小时仍每小时取血样一次。用放射免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83岁。因突然晕倒后95分钟急诊入院。查体:急性重病容,P:125次/分,BP:8.3/6.7 kPa(62/50 mmHg)。ECG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频发性室早。入院后即给予利多卡因600 mg、多巴胺20 mg、间羟胺1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内静滴,利多卡因50 mg壶入。77分钟后室早消失.BP:11.6/8.8kPa(87/66 mmHg),此时又用多巴酚丁胺(上海第一制药厂生产。批号沪Q/WS—1-1665-85)200 μg·kg~(-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的发生与自主神经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到频发室早(≥10000次/d或室早负荷≥10%)的156例特发性室早患者(室早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计算心率变异性指标rMSSD、pNN50、高频功率(HF)、标准化的高频功率(HFnorm)、低频功率(LF)与HF的比值(LF/HF).比较两组自主神经张力间的差异,并分析室早负荷与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室早组患者rMSSD、pNN50、HF和HFnorm均明显增加(P<0.01),LF/HF显著降低(P<0.01).室早组患者24 h室早负荷与rMSSD、pNN50和HF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2、0.425、0.372,P<0.01),而与LF/H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06,P<0.05);其中28.8%(45/156)的患者每小时室早负荷与每小时HFnorm呈正相关,16.0%(25/156)的患者与每小时LF/HF呈正相关,53.8%(84/156)的患者与每小时HFnorm和每小时LF/HF均无相关性.结论 部分特发性室早的发生与交感和(或)迷走神经张力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并刺五加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4 4岁。劳动中出现持续性胸痛伴出汗6小时余入院。当时血压 165/ 10 5mm Hg( 1mm Hg=0 .133k Pa) ,脉搏 60次 /分 ,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 60次 /分、律齐。心电图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急性期改变。发病已超过 6小时故未作溶栓治疗。入院后给吸氧、阿斯匹林 0 .3口服、肝素 62 50 U皮下注射、硝酸甘油静滴、杜冷丁止痛 ,10分钟后胸痛明显减轻 ,血压 12 0 / 75mm Hg,脉搏 56次 /分。另开一路给刺五加注射液静滴 ,约一分钟后患者诉头昏 ,眼前发黑 ,周身瘙痒难忍。当时患者周身潮红 ,散在荨麻疹 ,辗转不安 ,燥动 ,心率 130次 /分 ,心…  相似文献   

19.
例1,男,60岁,近年来出现劳累性胸闷,休息后好转,拟诊冠心病,入院前1小时突感心悸,气促,心前区闷痛,经口服心痛定10mg半小时后不缓解而于1996年8月13日夜急入我院。入院后立即作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平均室率为130次/分。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型。在心电监测下,给静注异搏定5mg,1分钟后平均室率为100次/分。5分钟后再次静注异搏定5mg,刚静注后突然转为窦性心律。住院24天起,给异  相似文献   

20.
1 资料 1.1 一般情况 1995年3月~1997年3月两年间,因心律失常口服心律平致T波改变的患者共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8~76岁(平均年龄40岁)。 1.2 病因及服药前T波的情况 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早4例,交界早及并行心律3例,非阵发性交界速1例,室早及并行心律16例。口服心律平治疗前心电图T波正常者22例,T波轻度改变者2例。且所有眼药后出现T波改变者,除原有心律失常的症状外,均无新的症状出现。 1.3 开始治疗剂量 口服心律平200mg 3次/日2例,150mg 3次/日16例,(其中2例因疗效欠佳加量至200mg 3次/日),100mg 4次/日4例,50mg 3次/日2例均为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