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女,20岁,医生,1990—7—7初诊。自述:一年来自觉头昏、疲劳、乏力、足跟及左手指疼痛。近两天嗓子痛,我院五官科医生疑为“上呼吸道感染”,检查血象发现血小板1343.0×10~9/L,引起重视,去上级某医院检查,血小板为1530.0×10~9/L,并做髂后骨穿刺,骨髓片:核细胞极度活跃 M/L 比值明显增多(86.4/76=11.4∶1),巨核细胞显著增生、占295/3.0×1.5cm、血小板成堆多见,血小板1530.0×10~9/L。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相似文献   

2.
例1:再生障碍性贫血。王某,男,23岁。住院号:32708。因头昏乏力、间断发热月余,于1957年2月26日收住院。入院后,血象化验报告:红细胞0.99×10~(12)/L(99万/mm~3),血红蛋白20g/L(2g/d1),白细胞2.9×10~9/L(2900/mm~3),中性68%,淋巴36%,网织红细胞0%,血小板计数30×10~9/L(3万/mm~3)。骨髓检查报告:再生  相似文献   

3.
应平平 《中医杂志》2002,43(8):610-611
骨髓增殖症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等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头晕乏力、面红目赤、大便秘结等实热症状。根据中医“实则泻之”的治疗方法,笔者以当归龙荟丸治疗骨髓增殖症效果较好,现小结如下。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王某某,男,58岁,1997年8月初诊。患者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感觉头痛乏力,眼止痛片无效。至某医院就诊,血常规示:白细胞9.3×10~9/L,红细胞7.5×10~(12)/L,血红蛋白212g/L,血小板332×10~9/L。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粘度高切7.65,低切10.45,血浆粘度1.84,红细胞压积65%,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126分。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活跃,脂肪颗粒减少,以红系增生为主。B超示:脾长径136cm,宽48cm。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曾予放血治疗,每次200ml,共2次,红细胞无明显下  相似文献   

4.
<正> 患者男,52岁,农民。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十余年,酒食后出现全腹疼痛1天入院。查体:T37.9℃,BP15/10kPa,皮肤粘膜中度黄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中上腹部较重,无反跳痛。上腹部触及一囊性包块,约3×4cm。触痛。肝脾未触及。化验血Hb 143g/L,WBC15.0×10~9/L,N0.92,L0.18,PC 145×10~9/L。血淀粉酶586.6单位,尿淀粉酶6984单位。总胆红素:28.5umol/L,结合胆红素10.5umol/L。B超肝体积稍大,实质回声可。胆脾胰腺未见异常,于胆  相似文献   

5.
对于血液系统疾病,中医大致把出血性疾病作为“血证”;血液细胞成分的减少(如再障、白细胞减少、贫血等)则属“虚劳”范畴;其中有些疾病西医尚无特效药物,疗效欠佳,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现把本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点滴体会介绍如下:1 再生不良性贫血李某某,女,38岁。于1985年8月17日住本院内科。主诉:头昏乏力7~8年,近日加重。入院时Hb65g/L,RBC2.14 ×10~(12)/L, WBC3.7×10~9/L,BP C 68×10~9/L,骨穿示再生不良性贫血。经输血、康力龙、士的宁、654-2等西药治疗,外周血象改善缓慢。9月13日中医会诊,Hb80g/L,RBC2.65×10~(12)/L。症见乏力、心悸、气短、纳可、大便溏,日2次,  相似文献   

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某,女,63岁,1989年3月8日诊. 1年前经骨穿检查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刻诊:皮下紫斑,尤以四肢皮肤为甚,面颊部及唇、耳、鼻尖、手足等处皮肤呈红紫色,伴有鼻衄,齿衄,下肢麻木刺痛,心烦易怒,头痛眩晕,便秘尿黄,口苦失眠,脉弦数有力,舌红紫,苔黄厚腻.查:红细胞7.6×10~(12)/L,血红蛋白190g/L,白细胞13.4×10~9/L,血小板360×10~9/L.辨证属热毒内伏营血、阴络损伤、血瘀阻滞、血热妄行.治以清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补脾益肾法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三例,摘介二则如下。例一:刘××,女,20岁,农民。于1982年5月20日入院。月经先期量多半年余,近三月牙龈反复出血。检查:面色苍白,全身皮肤见散在出血点,双下肢大腿内侧大片淤斑,体温36.8℃,心脏听诊无杂音,肝脾肋沿下未触及。化验检查血常规:红细胞2.3×10~(12)/L,血红蛋白50g/L,白血球18×10~9/L,中性粒细胞46%,淋巴细胞54%;血小板计数0.006×10~9/L,网织红细胞0.5%。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减低,巨核细胞少见,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主诉半年来月经先期,半月一次,量多色淡,历时八、九日始净,全身乏力。近三月来牙龈  相似文献   

8.
余某某,女,25岁。1988个3月26日入院。患者于元月开始神疲乏力,五心烦热,纳呆,下腹隐痛胀闷,时或便溏一日两三行,即在当地医院治疗,罔效。遂入县医院治疗,经x线钡灌肠摄片等检查诊为肠结核、三度营养不良。住院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故转中医治疗。体检:舌绛无苔,脉细数无力。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3/9.3kpa,病人呈慢性病容,神志清楚,精神萎靡,下腹压痛,无反跳痛,皮肤弹性差,未见瘀点。理化检查:红细胞3.65×10~(12)/L,白细胞3.8×10~9/L,中性60%,淋巴40%。大便镜检正常。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许某,男性,33岁,病历号050982,入院时间1994年3月14日10时30分。主诉:间断发热半月,高热咳嗽1周。现病史:患者于半月前长途旅行后不慎受凉出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自服“感冒通”,“感冒清热冲剂”无明显效果。1周前发热加重,体温持续在39~40℃,咳嗽,胸闷,乏力,自服“螺旋霉素”无效,于1994年3月12日到我院急诊留观。查血红细胞3.41×10~(12)/L,血红蛋白121g/L,血小板55×10~9/L,  相似文献   

10.
吴某,27岁,怀孕6个月,于1989年5月29日下午3时被蝰蛇咬伤左足背,20小时后于5月30日11时30分入院,体检:T38.1℃,P96次/分,R24次/分,Bp13.33/9.33kPa(100/70mmHg)。神志清楚,但有疲乏呆滞,齿龈出血,皮下散在瘀斑,右足肿至膝关节,压痛明显,舌淡红,苔薄黄,脉数,白细胞15×10~9/L,中性89%,淋巴11%,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98×10~9/L,出血时间1分钟,凝血时间4分钟,凝血酶原时间6分钟,证属:火毒壅盛,迫血妄行。治法: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1.
郭某,男,73岁。干部。因咳喘咳痰反复发作30余年,加重1月,于1988年7月12日门诊以慢性支气管炎收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9g/L,红细胞3.2×10~(12)/L,血小板12C×10~9/L,白细胞11.6×10~9/L,N32%,L67%;出血时间1分钟,凝血时间1分30秒。诊断为“慢支开感染”。西医给予肌注青、链霉素抗感染治疗,1周后患者咳嗽咳痰减轻。复查血象,  相似文献   

12.
<正>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又称出血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特点为血小板持久增多,常伴有出血和血栓形成。我院儿科运用中药治疗一例,报道如下。患儿王某,男,6岁。1981年9月因腹痛及腹部包块1年余收住院。既往有贫血和反复肺部感染病史,偶有牙龈出血。查体:发育一般,营养较差,面黄体瘦,精神尚好。肝于剑下5厘米,右肋下3厘米,质硬。脾于左肋下5厘米,质硬。全身皮肤未见淤斑及出血点,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无其他异常发现。化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14×10~9/L,分类:中性69%,淋巴31%,血小板1980×10~9/L,  相似文献   

13.
一、脾切除术后发热腹水张××,男,16岁。1986年10月6日就诊。 1986年9月6日,因巨脾证行脾切除术后发热,昼夜体温在39.2~39.8℃之间,持续20天不退,小便量少,中等量腹水。术后常规用抗菌素及解热药,并采用短程、联合.间隙的利尿法。经上治疗21天,体温持续不退,腹水不消。查血象,白细胞10×10~9/L,嗜中性70%淋巴11%,单核3%。超声波检查无感染迹象。  相似文献   

14.
阳和汤治愈关节腔积液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易某,45岁,男性,南城县龙湖乡人。于1987年8月19日入院。住院号1880号。自诉于半月前左膝关节疼痛,活动不便,渐而肿大,屈伸不利,不能行走,患肢皮肤欠温,在某医院诊断为“左膝关节腔积液”,外科医生曾抽出淡黄色液体,经西药治疗无效而转中医治疗。诊见形体消瘦,精神萎摩,左膝关节肿大,皮色光亮不红,触之软但痛剧,屈伸不利,活动受限,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血常规化验:血色素95克/L,红细胞3.57×10~(12)/L,白细胞10.4×10~9/L,中性80,淋巴  相似文献   

15.
颜德馨治疗血液病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屠执中 《中医杂志》1997,38(5):273-274
1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梅某某,男,40岁。眩晕年余,血液检查发现红细胞6.2×10~(12)/L,血红蛋白185g/L,红细胞压积0.56;B超见左侧肾囊肿有增大趋势;骨髓象示核细胞明显增生活跃,粒细胞系统有空泡等退行性变,巨核系统有轻度增多,嗜酸性偏高。诊断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迭经医治  相似文献   

16.
鸡血藤治疗化疗致血小板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永贵  王洪海  张玉芳 《中医杂志》2003,44(10):730-730
自1998年5月~2001年8月,我们应用单味鸡血藤或配伍他药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例如下。例1:常某,男,50岁。结肠腺癌术后(PT_3N_1M_n),于1998年4月5日住院,应用氟脲嘧啶、亚叶酸钙、丝裂霉素联合化疗2个周期,5月12日见乏力、体倦、舌暗淡,脉沉细,查血常规:白细胞4.8×10~9/L,红细胞  相似文献   

17.
一、五苓散加味治肝硬化腹水 李××,男,78岁.患慢性肝炎七年,近三月来脘腹胀满,纳呆肠鸣便溏,神疲乏力,下肢发凉,面色萎黄,舌淡脉沉细.腹大而软,脐部腹围92cm.B超:肝左叶厚约5cm,右叶厚约10.5cm,周边毛糙不光滑,内回声增强致密,管状结构显示不清,门静脉约1.1cm.肝功能:血总蛋白58g/L,白蛋白27g/L,球蛋白31g/L.血检:血色素98g/L,白细胞4×10~9/L,血小板78×10~9/L.西医诊为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之膨胀.治拟健脾利水,温化肾气.处方:炒白术25克,茯苓30克,猪苓25克,泽泻25克,肉桂10克,乌附片10克,砂仁10克,党参15克.  相似文献   

18.
<正> 近5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6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8例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8~14岁2例,15~60岁59例,61岁以上7例;从发病到入院时间最短48小时,最长12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15)×10~9/L9例,(15~20)×10~9/L48例,20×10~9/L以上11例,最高达32×10~9/L;体温37.5℃以下4例,37.5℃~39℃54例,39℃以上10例,最高达41.5℃;右下腹部包块,最小4.5cm×4cm×2cm,最大10cm×6cm×4cm。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男,33岁,因进行性面色萎黄、乏力半个月于1996年6月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个月因患面神经麻痹服中草药牵正散治疗。方剂组成:白附子、僵蚕、全蝎、蜈蚣各3g。服用6剂后患者口角歪斜消失,但出现面色萎黄,乏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于入院前1d患者出现胸闷、心慌。自发病以来患者无血尿、酱油样尿,大便不黑。无皮肤粘膜出血点,无发热、畏寒。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重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20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象:血红蛋白35g/L,红细胞1.73×10~9/L,网织红细胞0.003,白细胞4.9×10~9/L,血小板87×10~9/L,血沉8mm/h。骨髓涂片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调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蓉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829-1830
血小板(PLT)具有凝血、止血、溶解纤维蛋白、营养和支持机体的功能。血小板计数正常值:100~300×109/L(旧制单位为10~30万/mm3)。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性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