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发生的关系。 方法 连续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 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67例,收集患者人口学、影像学及认知功能评价资料,并通过磁共振成像 统计梗死部位;通过简明精神状态量表、阿尔兹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 知功能;根据认知诊断标准同时结合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血管性轻度 认知障碍组、血管性痴呆组。 结果 67例患者中,认知功能正常32例(47.8%)、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20例(29.9%),血 管性痴呆15例(2 2.4%)。通过校正年龄、性别、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等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 析显示:颞枕叶缺血性卒中[比值比(odd ratio,OR)75.8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 I )3.92~1 470.06)]增加认知障碍发生风险,脑桥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比 非脑桥缺血性卒中降低90%(OR 0.10,95%CI 0.02~0.60);进一步分析显示,颞枕叶缺血性卒 中(OR 542.24,95%CI 7.85~37 481.44)增加轻度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小脑缺血性卒中(OR 12.49, 95%CI 1.03~151.58)增加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 结论 50%以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其中颞枕叶及小脑缺血性卒中增加认知障碍 发生风险,脑桥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ACI)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对1995~2004年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或有眩晕、头痛而无明确卒中病史的3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做了CT或MRI检查,并对68例影像学检查有ACI者做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和老年认知功能测验.结果做CT检查的200例老年人显示有ACI者33例(占16.5%),做MRI检查的100例显示有ACI者35例(占35%),68例ACI者中有63例的心理学测验,得分均低于非ACI者.结论 ACI并非无临床症状,只是症状轻微、短暂,ACI患者绝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最终将演变成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分析近 5年来我科收治的血管性痴呆 (VD) 40例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影像特点及临床表现 ,提高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1 临床诊断与资料1 1 入组标准 (VD的诊断 )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分量表(MMSE)检查确定痴呆 (文盲≤ 17分 ,小学≤ 2 0分 ,中学≤ 2 2分 ,大学≤ 2 3分 )。根据痴呆症状伴随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脑卒中后痴呆加重 ,Hachinski缺血积分表 (HIS)检查 >6分 ,CT或MRI检查证实有缺血性脑卒中判断为血管性痴呆。1 2 一般情况 本组 40例 ,为 1998~ 2 0 0 2年收住的病人 ,男 2 9例 (72 5 %)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CT表现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263例腔隙性脑梗死CT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表现为纯运动性卒中69例,感觉运动性卒中45例,纯感觉性卒中18例,共济失调性轻偏瘫3例,假性帕金森综合征2例,偏侧舞蹈症2例,假性延髓麻痹1例,构音不全-笨拙综合征1例,脑血管性痴呆16例,无症状106例;梗死灶部位依次以放射冠、内囊、基底节、白质、丘脑、脑干为多见.42例为多发性梗死,67例为不同部位梗死2次以上,16例血管性痴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明测试40~54分11例, 25~39分5例,Hachinsk缺血指数量表(HIS)>7分. 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症状表现轻,预后良好,也可以无症状,CT对腔隙性梗死部位提出可靠依据.但腔梗容易复发,且效应可以累加,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甚至血管性痴呆,要重视预防和防止再发.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患者的记忆障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 临床记忆量表 甲套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 ( MMSE)对 60例帕金森病 ( PD)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PD组记忆商 ( MQ)在 89以下者 4 8例 ( 80 % ) ,较正常人明显增多 ( P<0 .0 1)。60~ 69岁及 70~ 79岁两年龄组的联想学习等反映语文记忆的分测验成绩均显著低于常模组 ( P<0 .0 1) ,无意义图形再认成绩与常模组相近。老年 PD组的 MQ显著好于非老年 PD组 ( P<0 .0 5)。MQ在 69以下者 2 1例 ,痴呆 5例 ;MQ在 70以上者 39例 ,痴呆仅 1例。提示 PD患者有明显记忆障碍 ;PD的记忆损害以左半球为主 ;记忆损害越明显 ,痴呆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对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起病14 d内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MRI将患者分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伴随SCI和不伴随SCI两组.认知功能评定采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和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分别在卒中后2周及3个月进行.结果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和3个月,SCI组与非SCI组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比例分别为(54.7%、76.4%;54.1%、66.7%),血管性痴呆比例分别为(28.3%、11.8%;13.5%、7.4%),MoCA评分中位数分别为(19、22;22、25),P值均>0.05;SCI病灶数量是卒中后3个月痴呆的危险因素(OR=1.22,95% CI 1.02~1.45):卒中后3个月SCI组总体认知功能及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无显著改善,P值均>0.05.结论 SCI病灶数量是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痴呆的危险因素,SCI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正>本研究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及利培酮对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BPS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1对象和方法为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精神科的新入院60~80岁痴呆患者52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阿尔茨海默病(AD)或血管性痴呆(VD)诊断标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24分,痴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来我科应用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5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来自我院2008-01~2010-05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53~82岁,平均63.5岁;病程(1.1±1.5) a.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1~80岁,平均62.0岁;病程(1.2±1.6) a.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痴呆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1-12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年龄≥65岁急性脑卒中患者127例,分为吞咽障碍组70例,无吞咽障碍组57例,分析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患者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5.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脑干梗死是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吞咽障碍组住院期间发生肺炎21例(30.00%),无吞咽障碍组发生肺炎5例(8.77%)。吞咽障碍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P<0.01)。结论老年卒中患者容易发生吞咽障碍,肺炎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颞叶内侧萎缩(MTA)标准化视觉量表在血管性痴呆(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VD患者(VD组)、28例Alzheimer病(AD)患者(AD组)和25例非痴呆患者(非痴呆组)进行头部冠状位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核磁共振(MRI)检查,采用MTA标准化视觉量表对入组者MTA程度进行视觉直观评价(0~4分)和比较.结果 双侧MTA评分AD组为(5.89±1.74)分,VD组为(2.32±1.67)分,非痴呆组为(0.54±0.98)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A发生率在AD组、VD组分别为100%及84%.结论 MTA标准化视觉量表时以简单、快捷且相对准确地评价VD患者的MTA.  相似文献   

11.
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 《四川精神卫生》2001,14(3):172-172
作者比较了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①均系符合CCMD-2-R中阿尔采莫氏病或脑血管疾病伴发痴呆的诊断标准者;②入组前1周均未使用过抗精神病药者;③利培酮组共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60~89岁,平均(70.2±11.3)岁,其中阿尔采莫氏病13例,血管性痴呆18例,入组时BPRS32.12±5.65分,MMSE21.3±2.56分;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SI)评定轻度6例,中重度25例;伴发较轻的躯体疾病者24例(如高血压、冠心病、肝功异常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11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 ,每组 5 9例 ,选用喜得镇为对照药 ,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测定治疗前后患者量表分的变化进行评分。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后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P <0 0 1)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有明显减分变化 (P <0 0 1)。治疗组有效率为 84 7% ,对照组有效率为 62 7%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可明显改善患者智能障碍和生活能力 ,疗效优于喜得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3-06我院血管性痴呆患者64例分为2组,对照组31例在降压、降脂、活血等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静脉注射,2组均为2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根据MMSE和ADL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MMSE和ADL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MMSE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能障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第二常见的痴呆类型,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占10%~15%,其患病率每5.3年即增加1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impairment,VCI)最严重的形式。2011年7月21日,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Association,AHA/ASA)发表联合声明,系统阐述了VCI,并进一步强调血管性因素是VCI和痴呆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症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观察了 188例脑卒中病人 ,发现有 5 1例并发抑郁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88例脑卒中病人均临床诊断与CT证实 ,符合 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第二次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其中出血性卒中 72例 ,缺血性卒中 113例 ,混合性卒中 3例。男 10 1例 ,女 87例 ,年龄 2 3~ 88岁 ,平均 6 5 5岁。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按汉密顿抑郁量表 (HRSD)测量。主要症状至少持续 2周以上 ,2 0~ 35分为轻中度抑郁 ,超过 35分为严重抑郁。失语、痴呆、意识障碍及病前有抑郁症者 5 1例 ,发病率为 2 7 1% ,其中重症抑郁 6例占 11 8% ,轻中度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按2∶1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以常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脑通注射液。结果脑通注射液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降低Fg含量,缩短P3潜伏期,P3波幅增高,使脑电地形图好转;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积分提高,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脑通注射液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 3 4例老年人多灶脑梗死痴呆与 2 1例非老年多灶脑梗死性痴呆与 2 1例非老年多灶脑梗死性痴呆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以探讨老年人多灶脑梗死性痴呆的特点。现整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取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 ,头颅CT扫描证实为多灶性脑梗死且符合DSM -Ⅳ—关于多灶脑梗死性痴呆诊断标准的 5 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发病年龄自然分成老年组 (≥ 60岁 )及非老年组 (<60岁 )。老年组 3 4例 ,男 2 4例 (70 6% ) ,女 10例 (2 9 4% ) ,男∶女 =2 4∶1,发病年龄 60~ 85岁 ,平均 67 8±…  相似文献   

18.
现将我科应用尤瑞克林治疗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0-01—2012-09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45~78岁,平均62.5岁。并经CT或MRI证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2分,且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无严重过敏史,既往无严重出血性疾病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中β淀粉样蛋白Aβ1-40、Aβ1-42越及过度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对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VD患者组102例,其中男65例,女37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5.8±5.8岁.根据MMSE量表划分VD患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20~24分)43例,中度(10~19分)38例,重度(10分以下)21例.选取100例健康老年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4.2±6.7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均排除其他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和物质原因所致的痴呆.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Aβ1-40、Aβ1-42及Tau蛋白水平.结果 (1)VD患者血浆Aβ1-40、Aβ1-42浓度(105.2±5.6pg/ml,80.1±6.5pg/ml)与对照组(102.5±6.1pg/ml,78.1±7.2pg/ml)差异无显著性.VD患者血浆中Tau蛋白浓度(13.4±8.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2±4.1pg/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随着病情加重VD患者血浆Aβ1-40、Aβ1-42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轻度101.5±5.4pg/ml,79.2±6.2pg/ml;中度98.5±6.8pg/ml,78.6±6.5pg/ml;重度97.2±7.8pg/ml,77.2±8.1pg/ml).而血浆Tau蛋白浓度随着病情的加重有显著升高(轻度9.1±7.9pg/ml;中度14.1±6.7pg/ml;重度15.5±7.8pg/ml),尤其是中、重度痴呆组(P<0.001).结论 检测VD患者血浆中Aβ1-40、Aβ1-42浓度对诊断无意义,而Tau蛋白浓度的检测可以成为临床辅助诊断VD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对我院住院死亡的老年期痴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05年4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老年科住院死亡的老年期痴呆患者46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22例,血管性痴呆(Va D)24例。对入组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资料用均数(x珋±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