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验证质谱筛选的结果,确定对氧磷酶2(PON2)是否为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的底物蛋白。方法 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A549细胞后,用免疫沉淀法捕获发生精氨酸非对称性二甲基化修饰的蛋白,用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捕获的蛋白,通过银染显示差异性条带,质谱分析差异性条带中的蛋白种类。用免疫沉淀检验PON2的甲基化修饰状态。检测PON2和PRMT1对IL-4表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用免疫共沉淀检测PON2和PRMT1的相互作用,并在MS203抑制Ⅰ型PRMT后检测PON2的甲基化修饰水平的变化。诱导小鼠哮喘模型,检测PON2表达的组织细胞类型,以及肺组织中PON2和PRMT1的表达水平。结果 (1)质谱分析显示在IL-4处理的A549细胞中检出311个差异显示的蛋白,PON2为其中之一。(2)免疫沉淀显示,IL-4可促进A549细胞中PON2发生精氨酸非对称性二甲基化修饰,但IL-4刺激对PON2的表达水平无影响。(3)PON2与PRMT1有相互作用,IL-4可促进PON2与PRMT1结合,抑制Ⅰ型PRMT活性可以削弱IL-4对PON2发生精氨酸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年龄、糖尿病病程与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无中风及中风史的34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SPSS统计软件分析年龄、糖尿病病程与其相关性.结果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31.1%(108/347),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率(20.32%)及狭窄频数最高(38.1%);狭窄组患者年龄(63.12±10.58)岁明显高于非狭窄组(58.29±11.99)岁,病程也比非狭窄组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161,95%可信区间1.031~1.308)、糖尿病病程(OR 1.802,95%可信区间1.368~2.374)是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等级分析提示血管狭窄严重程度与年龄、病程相关(分别为r=0.196,P<0.000和r=0.227,P<0.000).结论年龄和病程增长是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和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缺血性院内卒中(in-hospital stroke,IHS)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近5年缺血性IHS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比较两组出院时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2分]比例。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缺血性IHS患者121例,其中溶栓组6例,非溶栓组115例。出院时预后良好(mRS 0~2分)患者溶栓组6例(占100%),而非溶栓组42例(占36.5%),溶栓组预后良好比例显著高于非溶栓组(P0.05)。结论缺血性IHS患者r-tPA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 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益风险比得到公认,但仍有大部分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很多学者一直在探讨静脉溶栓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本文对他汀类药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识别与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病因在其基础上易损斑块不可预测的突然破损(破裂或溃疡形成)、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识别易损斑块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纠正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和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由于高血糖是卒中重要的可纠正危险因素之一,深入了解血糖异常与卒中的关系,切实做好血糖管理,对于卒中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最新临床研究带给心源性脑栓塞预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病因和发病机制高度异质性的一组疾病。从1996年TOAST分型到2009年的ASCO分型,均将心源性脑栓塞(cardiac embolism,CE)作为一个单独的疾病,而不使用“脑栓塞”这一诊断名称。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一动脉栓塞,实质上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汪实,CE的抗栓预防措施有别于非心源性卒中,  相似文献   
8.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胃癌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及与其它临床参考指标的关系。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8枚胃癌胃周淋巴结癌胚抗原(CEA)mRNA基因表达,同时比较RT-PCR与免疫组化(IHC)方法的检测敏感性。结果 CEAmRNA RT-PCR是一种很敏感的方法,可以检测1/10^6个转移的癌细胞;检测19例胃癌患者取材的68枚胃周淋巴结,IHC阳性率28%(19/68),RT-PCR阳性率57%(39-68),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RT-PCR阳性率与胃部临床参考指标密切相关,且随着病期进展而增大。结论 CEA mRNA RT-PCR是比免疫组化更敏感的方法,可以预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能够有效地避免已有微小转移的患者被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一般的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以及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提高更明显(P<0.05),偏瘫肢体出现水肿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肢体感觉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早期采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能有效地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预防肢体水肿,恢复肢体感觉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测定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肌轻微损伤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最终确诊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于胸痛发作2、6、8、12、24 h采静脉血进行hs-cTnT检测,分别对UAP组与稳定型心胶痛(SAP)组及健康对照组低、中、高危险组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UAP患者胸痛2 h既有阳性标本出现,UAP组血清阳性率为53.3%,高于SAP组的13.3%和对照组的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患者中、高危险组阳性率为78.9%和93.7%,明显高于低危险组的5.3%(P〈0.05)。结论血清hs-cTnT测定是反映患者心肌早期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对UAP患者轻微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