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针对CT和MRI上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块,提出了新的管理建议。该建议是对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 2010版肾上腺、肾脏、肝脏及胰腺偶发病变管理白皮书中肾上腺部分的更新。由腹部放射科医师和1位内分泌外科医生组成的肾上腺亚组委员会制定了该方案。该方案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和专家意见,经过反复推敲最终达成共识。该方案依据患者的特征和图像的特点对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块进行分类。对于每种特定的组合,总结良性或惰性的特征(足以终止随访),并提出后续管理建议。该方案涵盖了很多、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病理及临床情况,旨在通过提供肾上腺偶发肿块的管理意见以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偶发癌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偶发癌14例报告110015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谢晓冬,白俊,常鲜华,黄文臣,伍秋生,唐谊海关键词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肿瘤,偶发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7.25前列腺偶发癌亦称前列腺潜伏性癌,通常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URP)或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行前列腺电切术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440例患者的资料,术后病理诊断前列腺癌15例,14例行睾丸切除术并内分泌治疗,1例给予内分泌治疗,随访观察。结果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为3.41%,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至8年,未见前列腺癌转移及致死病例。结论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低于国内相关报道,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有赖于术后病理,多数患者可采用手术及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4.
5.
前列腺偶发癌崔瑞林1李银岚1郭玉生2张韬2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偶发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37.251986~1996年我们两家医院泌尿外科共收治前列腺增生症498例,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病理发现前列腺偶发癌2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健康查体的逐渐普及,B超等影像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临床上无任何症状而体检发现的肾癌近年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为提高对此类肾癌的认识,我们对1993年3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62例肾偶发癌(IRC)与174例症状肾癌(CRC)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肾脏偶发癌(incidental renal carcinoma,IRC)是一种类特殊类型的肾癌,占肾癌的百分率文献报道不甚相同。IRC是指无明显临床症状,因其它原因进行腹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的肾脏占位性病变,肾癌直径多数小于4cm并局限在肾包膜内(T1或T2)[1]。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上无明显症状而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肾癌病例日益增多,充分认识并正确诊断肾脏偶发癌的意义重大。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RC,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图1平扫右肾见软组织略低密度肿块影,其内见点状钙化图2与图1同一病例,增强扫描见肿…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对非选择性患者胸外偶发病变的检出价值,并分析其检出率、分布及在不同年龄及性别患者组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接受胸部CT检查的37045例受检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胸部CT共检出6854例患者(18.5%)合并胸外病变,其中男4233例,女2621例;年龄1~97岁,平均(59.77±14.17)岁。分析偶发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的良恶性,并将纳入人群按年龄段和性别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胸外偶发病变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结果:6854例患者中CT检出胸外偶发病变7671个,最常见的发病器官为肝脏,共计5717个(74.52%),在不同年龄段(P<0.001)及性别间(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次为甲状腺病变,在不同年龄段(P=0.004)及性别间(P<0.001)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胸外偶发良性病变共计7225个(94.15%),以肝囊肿(2816个,38.97%)最为常见,在不同年龄段(P<0.001)及性别间(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外偶发恶性病变共449例(5.85%),以转移性肝癌(215例,占47.8%)最为常见,老年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03)。结论:胸部CT检查时约1/5的患者合并胸外偶发病变,绝大部分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检出率约为6%;不同年龄段及性别之间胸外偶发病变的检出率也不尽相同,需要放射科医师有针对性的观察并诊断。  相似文献   

9.
何龙  范连慧  黄小龙  陈鹏  邱实  刘龙 《武警医学》2015,26(7):667-669
 目的 探讨应用后腹腔镜切除无功能肾上腺偶发瘤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10至2014-10肾上腺瘤合并高血压,并行后腹腔镜瘤切除92例,并进行最长2年的随访观察,观察术前至术后完成随访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共计78例完成随访。术后至完成随访期间共有69例(88.5%)高血压情况得到改善,收缩压水平由术前(167.2±5.2)mmHg降至术后随访终点(122.1±3.7)mmHg,舒张压(100.3±4.6)mmHg降至术后(79.9±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始血压为高血压3、2、1级的患者术后血压总体改善率分别为93.1%、88.9%、 8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发生手术并发症11例(14.1%),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后腹腔镜切除肾上腺瘤能够改善一部分患者的血压水平,且手术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摘要】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 IFC)发布了CT或MR偶发胰腺囊肿的管理建议。该建议是对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 2010年发布的肾上腺、肾脏、肝脏以及胰腺偶发病变管理白皮书中胰腺部分的更新。该管理方案由多位腹部影像医师、1位胃肠道学医师以及1位胰腺外科医师所组成的胰腺亚组委员会制定。该方案参考已发表的文献和专家意见,经反复协商,最终达成共识。该方案的分支成功地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将胰腺囊肿进行分类,评估终点为良性和/或进展缓慢病变的诊断(足以结束随访)或具体的管理建议。该方案适用于大多数但非全部的病理及临床情况。该方案旨在通过提供胰腺偶发囊肿的管理指导,来提高患者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乳腺MRI检查中的乳腺外偶发病变在本质上可能是良性,但可能也是转移或其他重要病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这些偶发病变的发生率与临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发布了针对CT偶发性肾脏肿块的管理建议。这些建议更新了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2010年发布的关于肾上腺、肾脏、肝脏及胰腺偶发病变管理白皮书的肾脏部分内容。肾脏亚组委员会(包括6位腹部放射学家和1位泌尿科医师)制订这份管理流程。这些建议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和专家意见,通过非正式的反复协商达成共识。文中每张流程图描述需要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随访或转诊治疗的肾脏肿块的影像特征。我们的目的是对偶发性肾脏肿块的管理提供指导建议,从而改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健康查体人群的增加,肾上腺偶发瘤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如何恰当地评价和处理肾上腺偶发瘤仍然存在一定的分岐,围绕肾上腺偶发瘤的功能评价和良恶性评价两方面综述了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李智  王炜  刘小勇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0):987-989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后前列腺偶发癌(incidental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 gland,ICPG)的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12月532例TUR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腺癌32例,18例行去势治疗,14例观察等待。对比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与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前列腺抗原。结果:PSA值〈4ug/ml的390例患者中,前列腺腺癌检出率5.38%;PSA值4~10ug/ml的142例患者中,检出率7.7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8,P〉0.05)。29例获随访,随访19~86个月,平均(65.3±32.6)个月,3例失访。治疗组12例无瘤存活,观察组4例无瘤存活。观察等待与去势治疗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6,P〈0.05)。结论:PSA值对于前列腺偶发癌的预测作用不可靠,去势治疗可减轻偶发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的方法定量分析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IDPC)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代谢特征.方法 对103例行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的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CC/C]值,然后再根据病理结果将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分为3组:以腺体增生为主型4例,以间质增生为主型30例、混合型增生62例,比较中央腺体偶发癌组与各组增生之间CC/C值.结果 ①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组的CC/C比值(1.04±0.28)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09±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7,P=0.829).②中央腺体偶发癌组CC/C比值小于以间质增生为主型(1.31±0.94),大于以腺体增生为主型(1.00±0.03)和混合型增 生组(0.99±0.3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5,P=0.458).结论 MRS不能鉴别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17.
【摘要】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发布了关于肝脏CT偶发病灶的管理建议。这些建议是对ACR 2010年胰腺、肾上腺、肾脏及肝脏偶发病变管理白皮书中肝脏部分的更新。该方案由肝脏亚组委员会(包括5位腹部影像学专家,1位肝病学专家和1位肝胆外科医生)制定。这些建议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及专家意见,并最终达成专家共识。该方案主要基于患者特征及影像学特征对肝脏病灶进行分类,评估终点为某种良性诊断或具体的随访建议。该方案适用于大多数病理或临床情况,但并非所有情况均适用。该方案旨在通过提供肝脏偶发病灶管理意见以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杜婧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2015,(12):1225-1231
【摘要】 随着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疗中重要性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疾病需要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确定分期、判断疗效及监测预后。然而,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影像诊断时检出“偶然发现”的机会显著增加。对于这些偶然发现的处理,国内尚无公认的临床指南。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影像报告中提及的偶然发现,对临床医师及患者造成了一定困扰。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组织了专家委员会,对报道了腹盆部影像检查中偶然发现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再结合本学科专家的意见,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偶然发现处理原则的文章。本文对ACR所发布的这些专家共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按照患者有无肾上腺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将肾上腺肿瘤分为功能性肿瘤、无功能性肿瘤(或称非功能性肿瘤),其中无症状和体征而偶然发现的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又称为肾上腺偶发瘤[1].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偶发小肾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偶发小肾癌(SRC)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9例偶发小肾癌,观察肿物是否引起肾脏轮廓的改变;病变的边界、内部回声强度,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其边缘及内部的血流分布及强度.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9例SRC(肿瘤直径≤4cm)中,15例肿瘤内部回声为偏高至高回声型(其中11例肿瘤≤3cm的病变表现为高回声型),等回声型与低回声型各6例,2例为混合性回声;23例向肾外突出引起肾脏轮廓的改变;CDFI于21例病变内部探测到彩色血流信号,其中11例病变周边及内部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血流分布异常,与周围正常肾实质内的血流分布明显不同,10例病变内部见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结论CDFI对SRC的诊断符合率高(89.7%,26/29),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