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伴三系病态造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伴三系病态造血的临床研究李志春郭超高红王洪建李建忠张广志王郁杰邢明礼伴粒、红、巨三系病态造血的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TMDS(+)AML]是近年来提出的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其临床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对324例初发性AML进行...  相似文献   

2.
报告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T)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造血祖细胞的影响。发现经McAb-T体外清除(SAA)骨髓中的CD_3或CD_8细胞后,19例SAA中有10例患者的粒-单核系祖细胞集落及红系祖细胞集落产量明显增多(P<0.01)。提示部分SAA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有关。在体内应用McAb-T(抗CD_3和抗CD_8)治疗后,该10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其中基本治愈、缓解共6例,明显进步4例。结果表明,McAb-T能特异性地抑制相应的T淋巴细胞,解除T淋巴细胞对造血功能的直接或间接抑制作用,从而使SAA患者的造血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3.
血清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与病情转归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探讨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与病情转归的关系,动态观察了290例常见病患者病情发展不同阶段MDA、TSOD变化规律。结果:病情越重MDA含量越高,MDA≥8.8μmol/L者预后不良,MDA逐渐升高示病情恶化;疾病早期TSOD活性正常或升高,疾病晚期TSOD活性降低,TSOD与MDA呈负相关(r=0.95);治疗后MDA含量下降、TSOD活性升高者均能康复,治疗后MDA含量升高、TSOD活性下降者均死亡。表明动态观察MDA含量与TSOD活性对判断病情和预测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阐明免疫紊乱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初诊SAA、7例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后恢复期SAA(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及对照组(包括9名骨髓对照和11名外周血对照)的HLA-DR+T细胞进行检测,并对部分患者和对照组刺激的外周血去单核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PHA-LYCMs)的造血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初诊S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LG治疗后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HLA-DR+T细胞较初诊SAA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SAA患者骨髓内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外周血(P<0.001);与对照组比较,初诊的SAA患者外周血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而ALG治疗后rSAA患者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HLA-DR+T细胞在SAA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高压氧(HBO)治疗前中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的浓度变化。方法50名患者分为高压氧+常规治疗组(HBO组)32例和单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8例,另有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于治疗前中后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MDA、用放射免疫法检测SOD-1。结果HBO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MDA(5.27±1.59)μmol/L,(5.71±1.34)μmol/L和SOD-1(271.3±102.9)μg/L,(256.3±112.4)μg/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MDA和SOD-1呈负相关;治疗后MDA升高和SOD-1明显降低者疗效和预后差。HBO组MDA降低,为(4.11±0.35)μmol/L;SOD-1升高,为(380.5±115.3)μg/L及疗效均较对照组显著。结论MDA和SOD-1与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可用于判断HBO的疗效和预后,并有可能作为调整HBO治疗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ELISA法测定了71例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MLDL)浓度,对比分析了患者血OM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apoB100的浓度、变化及异常率,并分析了OMLDLI浓度与其它指的相关性。结果:CVD患者血OMLD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LDL-C浓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用ELISA法测定了71例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MLDL)浓度,对比分析了患者血OM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apoB100的浓度、变化及异常率,并分析了OMLDL浓度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VD患者血OMLD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LDLC浓度显著升高,apoAⅠ浓度降低,而TG、TC、HDLC及apoB100浓度无明显变化。除LDLC外,其余指标的异常率均显著低于OMLDL。OMLDL浓度与apoAⅠ呈等级负相关(rS=0.284,P<0.05),而与TG、TC、HDLC、LDLC及apoB100无显著相关性。作者认为OMLDL是目前脂代谢指标中最好的CVD危险因素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8.
20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告205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期采用强烈CODP+L-ASP和COAP+L-ASP方案,联合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及头颅放疗(18Gy)进行庇护所预防。使5年无病生存率(EFS)达到74.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降至1.5%,睾丸白血病复发率降至3.4%。治疗效果表明:早期强烈化疗及有效的庇护所预防是减少骨髓及髓外复发,提高EFS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采用局部温热并热敏性阿霉素微脂粒(HT-Ts-LiP-ADM)治疗乳腺癌40例,以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CM)联合方案治疗乳腺癌20例作对照。结果表明,一疗程后,HT-Ts-LiPADM组CR+PR34例,MR4例,SD2例,总有效率为85%,未见病变进展。CAF组CR+PR8例.MR6例,SD4例,总有效率40%,2例病变进展。两组比较HT-Ts-LiP-ADM组疗效明显提高(P<0.01),其毒性反应,恶心呕吐、心脏毒性及骨髓抑制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内科急症中多器官衰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免法测定了28名内科急症中多器官衰竭(MOF)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D)和醛固酮(ALD)水平。结果:MOF患者的AT-Ⅱ及ALD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分别为155.80±77.00ng/L,148.09±66.00ng/L与66.53±16.20ng/L,102.46±32.60ng/L),P<0.01;PRA及ALD随衰竭器官数增多而升高,而AT-Ⅱ则随衰竭器官数增多而降低;死亡组AT-Ⅱ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分别为72.37±24.44ng/L与174.01±82.28ng/L),P<0.01。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MOF的发病过程。作者认为测定内科MOF患者的PRA、AT-Ⅱ、ALD对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H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1例AHCVD合并MODS患者(MODS组)、20例AHCVD患者(AHCVD组)及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中ET-1和CGRP水平。结果:MODS组及AHCVD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  相似文献   

12.
28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片三系增生异常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有骨髓三系增生异常的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新认识的具有临床特色和难治性的AML亚型。回顾观察了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初诊的285AML的骨髓涂片,发现TMOS(+)AML42例,占AML的14.7%。与不伴有三系增生异常的AML相比,其贫血更严重,白细胞计数,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细胞百分比及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三种血浆D—二聚体检测方法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评价三种检测血浆D-二聚体方法诊断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胶乳凝集试验(L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GIA)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三种检测血浆D-二聚体方法对血栓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大于90%,LAT,ELISA和GIA在正常人中的假阳性率分别为23.33%,10.87%,6.06%,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红细胞酶和同工酶谱改变的患病率,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CSH介绍的方法及PAGE电泳测定红细胞酶活性及PK和ADA同工酶,采用FPLC系统纯化ADA同工酶,分析酶蛋白的生化性质。结果:患病率:在229例白血病和MDS患者中,G6PD缺乏为43.1%,PK缺乏为27.8%。MDS患者中的酶缺乏患病率:PK缺乏为50.0%,G6PD缺乏为48.0%,PNP缺乏为39.1%;酶过多患病率:ADA过多为69.6%,ENOL过多为40.0%,ALD过多为30.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PK活性增高,而PK同工酶型均正常。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抗肿瘤抗生素后G6PD和6PGD活性减低(P<0.05)。MDS红细胞酶缺陷显著多于ADA2同工酶表达见于AML(M4和M5)的单个核细胞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红细胞,但ALL不表达(P<0.001)。ADA同工酶纯化分析示正常结构。结论:红细胞酶的检测可作为CML的预后参数,作为急性白血病抗肿瘤药物耐药预示指标,有助于MDS-RA和再障、CML与CMML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为重新全面认识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特征。对16例CM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MML患者起病症状多为非特异性,外周血可出现少量原幼粒、单核细胞,成熟单核细胞比例均>0.10,骨髓原始、早幼粒细胞多>0.05,原幼单核细胞>0.05,成熟单核细胞>0.20,伴有明显的二或三系病态造血。表达额外的ADA2同工酶。化疗耐受性差。外周血白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明显升高(分别>50×109/L和10×109/L),骨髓原始及早幼粒细胞与原幼单核细胞>0.30者预后很差。结果表明:CMM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建议将CMML单独列为一组疾病,从MDS中分出来,并将CMML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应将FAB诊断CMML标准作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我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伴有t(12;21)易位的发生率及其临床预后特征。方法 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技术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 在60例儿童(B系45例,T系13例,T、B系双表达2例)中共发现8例B系ALL中有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治疗后8例均获得完全缓解(CR)。结论 t(12;21)B系ALL是儿童ALL中最多见且预后  相似文献   

17.
报告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100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55例。其中白质脑病14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复发7例,BMT前的CNSL病史者,BMT后CNSL复发率显著增高(P<0.01),CNSL复发后采用颅脑照射及静脉输注供者外周血未经照射的白细胞效果良好;代谢性脑病9例;颅内出血6例,神经系统感染8例。药物治疗引起神经系统损害11例。  相似文献   

18.
严重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2例严重创伤、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并发ARDS,均发生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中31例发生多脏器衰竭(MOF)。并对46例ARDS发生率为71.8%,显著高于ISS16~25分者(28.2%)。发生MOF患者血浆ET-1、ADM、TMF-α显著增高,且死亡组高于存活组。结论:创伤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以T细胞受体(TCR)γ、TCRδ、IgH基因的V-(D)-J结合部N顺序三种克隆特异基因标志;SIL-TAL-1、HRX基因相关的融合基因和bcr/ab1融合基因作为肿瘤特异标志,对2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完全缓解后的微量残留病(MRD)作系统的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小儿ALL缓解后均存在MRD。6个月内复查的12例ALL中6例(50%)在缓解6个月内MRD测定阴性,18例(78.3%)在12个月内、19例(82.6%)在24个月内MRD测定阴性。若持续MRD检测阳性或由阴性转阳性则提示将发生骨髓复发。检测的灵敏度是10-2~10-6。提示白血病MRD的跟踪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对无病生存的影响杨科,何学鹏,唐晓东,梅巍,滕爱萍,张凡为了延长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无病生存(DFS),我们在AML初次完全缓解(CR)后,单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和诱导治疗相类似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