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肿瘤专科医院病人院内感染的防治马俊丽我院是肿瘤专科医院,多年来,我们从院内环境的保护、患者防护、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人手,对肿瘤病人院内感染的预防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和管理;开展对医院的职工、病人及陪护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感染控制工作的状况,为今后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73所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现状和感染控制管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有52-82%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设立预检分诊点的占49.32%,医护人员防护规范合格率76.7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82.58%,一级医院报告完整率、准确率、一致率分别为96.41%、99.10%和95.94%,均优于三级医院(81.02%、92.29%和94.6%);89.02%的医院建立隔离和个人防护制度,72.61%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达到标准要求。结论:应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医疗机构常规工作,明确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与任务,并完善培训及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3.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高发科室,故应做好严格有效的安全防护,避免职业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确保自身健康。  相似文献   

4.
我院SARS防治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通过总结我院的SARS防治工作,探讨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医院实施的具体办法。方法 自2003年3月2日~6月24日我院累计收治110名SARS疑似或确诊病例,发生SARS医院感染30例;应对疫情的主要做法是:及时正确处置首次疫情,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建立健全制度,完善预防监控体系和机制,按传染病的3个环节科学防治,发挥专家和技术优势,确保医疗保健工作正常运转。结果 通过采取系列措施,自2003年4月19日以来,全院工作人员实现了零感染,无SARS医院感染发生;当北京SARS疫情高峰到来时,我院已做好应急机制构建、人员防护措施到位,做到防疫医疗两手抓。结论 综合性医院应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应突出疾病控制职能;赋予“三基三严”训练以新的要求和内涵;切实做好应急救治场所及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物资储备。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医院传染病房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医院传染病房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1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48.84%);11月份感染率为最高;肝脏疾病比其他传染病感染率高。结论 必须加大硬件设施改造,规范病房布局,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心血管专科医院感染控制督查体系建立与院内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针对2020年全球和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医院强化落实国家《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简称感染预防与控制),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措施纳入该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督查体系,整合形成12项督查项目、40项督查标准和92项督查考核内容,形成完整的标准化督查表;建立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三级管理模式,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及疾病预防控制处及科室感控小组三级负责制,通过人员培训、开展科室自查和外部检查相结合,提高全院医疗卫生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确保各项感控措施落实到人、到部门,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对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影响,预防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结果 截至2022年10月,该院新冠院内零感染。2019—2021年院内感染总发生率和重点监测致病菌相关感染率低。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视,建立标准化督查表和督查体系在应对传染病防控和院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是当前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如能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可减少医院感染引起的纠纷,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加强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学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预防院内感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损伤及感染。方法组织培训学习相关防治知识,掌握了解可引起职业损伤的因素,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加强一次性锐器管理,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或粗心大意造成感染。结果认识传染病的各种传播途径,加强防范和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镜等,清洁洗手按六步法进行。结论树立职业安全意识,统一认识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高危因素,规范护理操作,采取严格的隔离防护措施。控制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传染病突发疫情的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400例传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观察感染控制效果。结果经护理管理和院感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院内感染和传染病病例,患者病情以及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面对传染病突发疫情,应当给予严格的护理管理,同时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可以有效阻止疾病传播,减少疾病传染风险。传染科通过做好相应的管理隔离工作,也可有效避免发生院内感染,这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处置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加强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推行“标准预防”,强调隔离防护。方法:针对检验科的工作特点,制定并落实各项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感染监测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结果: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大大减少院内感染及职业暴露的机会。结论:为了更好地开展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加强宣传教育,结合《传染病防治法》,切实做好“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  相似文献   

11.
从SARS医院感染分析医院感染管理缺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从SARS医院感染角度探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与改善的措施。方法 以现有的信息资料和实践经验从医院感染管理角度分析对突发疫情控制存在的缺陷,探讨改善的措施。结果 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主要是医院感染信息监控网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对医院感染重视不够,指导措施不力;医护人员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某些现代化的医院基础设施不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结论 尽快完善和加强医院感染信息监控网的职能;医院感染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大医院感染规范执行力度及加强医院感染基础设施投资和改造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设发热门诊增强防御SARS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ARS疫情发生后,医院在没有传染科的条件下,先后建立了临时发热门诊和独立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由于新建的发热门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配套、流程严密、制度规范,有效地防止了疫情在医院的传播。发热门诊诊治患者1512人次,留观85人,实现了SARS防治5个零的防疫目标。提出综合医院防治SARS在医院建筑上应注重功能和卫生学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强传染病基本技能培训,在医院感染监控上要做好防疫物资储备,以提高应对SARS疫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31,自引:13,他引:18  
目的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个新的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率高是其特点,探讨其有效防治问题是当务之急。方法 收集各种信息及现有医疗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医务人员主要由于接触门诊首诊或抢救严重SARS患者,病房感染主要由于患者间近距离接触,高年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与原有肝、心等基础病是高危人群;治疗重症SARS合理使用激素效果显著;预防主要是有效切断传染途径,保护高危人群。结论 把握一个环节:切断传染途径;保护两个群体:一线医务人员及住院高危人群;落实3个主要措施:有效的隔离;空气消毒;激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两种传染病,为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报道,比较分析两种传染病在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结果 两种传染病均是由β冠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新型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与SARS比较,COVID - 19传染源除了患者之外,隐性感染者也是COVID - 19的主要传染源。此外,COVID - 19的传染性更强,但病情严重程度不及SARS。结论 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手段。结合SARS疫情的防控经验,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提高病毒检测技术及加强联防联控是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程爱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44-1845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找出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SARS前后13829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SARS后(3.25%)较SARS前(5.59%)降低(u=6.69,P〈0.01),下呼吸道感染构成比:SARS后(27.31%)较SARS前(38.46%)降低(u=2.83,P〈0.01),真菌感染检出率:SARS后(20.41%)较SARS前(8.5%)升高(u=2.48,P〈0.05),病原菌SARS前后均以G^-杆菌为主,下呼吸道感染是SARS前后主要的感染部位,感染科室SARS前后不同。结论:SARS的发生未使该院医院感染率增高,对医院感染控制重视程度的提高,做好主动预防,采取有效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1)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宏观地模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在自然人群和医院内传播的过程,以及患者通过就诊和社区隔离措施移出传播链的过程。(2)通过计算机对该模型的仿真模拟,分析在突发 SARS疫情的情况下,代表主要防控措施的变量对疫情曲线的影响模式和相对强度。(3)重点分析发热监测措施对疫情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对今后SARS防控工作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面访、问卷调查、文献检索、个案分析等方式,获取SARS传播的重要参数。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及计算机仿真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 What if仿真分析。结果 建立了能够反映SARS自然传播、患者就诊及医院内传播、社区隔离措施、发热监测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通过宏观模拟SARS患者从发病到被移出传播链的过程得出下列结果:(1)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患者每日平均接触人数、就诊时医院内接触人数等是对 SARS的院内、院外传播过程影响最大的几个变量;(2)隔离强度、接诊医生对 SARS的警惕性、医院通风消毒、医院优化患者流动路线、医生防护强度是影响疫情控制的主要变量;(3)医院入口的体温筛查措施对疫情控制的作用不大。结论 按照目前制定的SARS防治预案,卫生系统能够快速控制突发的SARS疫情。  相似文献   

17.
This short-term observational study of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 was performed in the medical emergency outpatient department (EMOPD) of a tertiary-care hospital in India when threatened by an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An investigator attended the lobby daily to screen patients with symptoms for SARS. Patient/attendant load, patient flow, medical staff working practices and position in the EMOPD were observed.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such as fumigation and cleaning were noted, as was the EMOPD laboratory function, use of personnel protection and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n infectious diseases. A total of 162 (7.4%) of the 2165 patients surveyed had respiratory symptoms but no cases of SARS were found. The flow of patients and their attendants was not systematic. No laboratory tests for SARS were available, and no educational material on SARS was displayed. The EMOPDs in key hospitals need be able to screen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especially in view of the threats from SARS and Avian influenza.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SARS一线医护人员实行轮换的利弊。实行轮换制度有利于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率、有利于一线人员的心理健康、有利于锻炼培养医护人员、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实行轮换带来的弊端是:不利于医护人员对自身防护经验的积累,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医院正常秩序的维护和管理、不利于临床技术骨干的培养.对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少困难。因此,今后医院在危机管理中应注重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专业技术队伍.加强对传染的前瞻性防治研究,特别是对已在国际上流行的传染性强,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9.
The 2003 SARS outbreak and its impact on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haw K 《Public health》2006,120(1):8-14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emerged recently as a new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was transmitted efficiently in the healthcare setting and particularly affected healthcare workers (HCWs), patients and visitors.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with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was recognised following significant hospital outbreaks of SARS in Canada, China, Hong Kong, Singapore, Taiwan and Vietnam. The causative agent of SARS was identified as a novel coronavirus, the SARS coronavirus. This was largely spread by direct or indirect contact with large respiratory droplets, although airborne transmission has also been reported. High infection rates among HCWs led initially to the theory that SARS was highly contagious and the concept of 'super-spreading events'. Such events illustrated that lack of infection control (IC) measures or failure to comply with IC precautions could lead to large-scale hospital outbreaks. SARS was eventually contained by the stringent application of IC measures that limited exposure of HCWs to potentially infectious individuals. As the 'global village' becomes smaller and other microbial threats to health emerge, or re-emerg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a global strategy for infection control in hospital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ain IC practices employed during the 2003 SARS outbreak, inclu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dedicated SARS hospitals,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isolation, handwashing, environmental decontamin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impact on HCWs during the outbreak are also discussed. Requirements for IC programmes in the post-SARS period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major lessons learnt from the SARS outbreak.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在没有设立传染病专科的情况下,面对突发SARS疫情,我们依靠科学,严密防范,克服了医院现有设施与收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要求的矛盾、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经验与收治要求的矛盾,以及传统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策略与现行策略的矛盾等诸多困难,一切围绕SARS防治,一切为了防治SARS,全院协调一致,打破常规,实行战时机制,稳定了医院局势,保证了我院正常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经受住了SARS对综合性医院应急处置能力的全面考验,取得了救治患零死亡,无院内交叉感染,全院人员零感染的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