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阑尾炎患儿63例纳入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小儿46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被试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等血小板参数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分析各血小板参数及WBC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WBC及PL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PV和PDW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LT与MPV、PDW呈显著负相关性(r=-0.467,P=0.03;r=-0.342,P=0.02)。MPV与PDW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0)。PLT与WBC呈显著正相关(r=0.628,P=0.00)。MPV、PDW与WBC呈显著负相关(r=-0.513,P=0.01;r=-0.490,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血小板参数以PLT显著升高、MPV和PDW降低为特征,血小板参数结合WBC等炎性反应指标可提高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度,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VEGF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0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9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检测发病后1、3、7 d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水平,并计算APACHEⅡ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VEGF水平,并按患者生存与死亡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异同.以同期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健康对照组VEGF水平为(78.77±8.15)ng/L;生存组16例患者随时间延长VEGF水平逐渐下降(F=40.32,P<0.01),7 d时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死亡组13例患者VEGF水平3 d下降,7 d又上升(F=29.61,P<0.01).VEGF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10,P=0.000),与PLT呈显著负相关(r=-0.221,P=0.046),与Alb未显示相关性(r=-0.029,P=0.789).结论 严重脓毒症患者VEGF水平在发病早期明显升高,随病程进展生存组VEGF水平逐渐下降,死亡组下降不明显,VEGF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4例NSCLC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分析血清VEGF水平与反映病程进展情况的TNM分期中T、N、M各参数以及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VEGF水平与肺癌侵袭范围密切相关,T3鄄T4患者血清VEGF升高率明显高于T1鄄T2患者(P<0.01)。血清VEGF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程度密切相关,N3患者血清VEGF较N1鄄N2患者明显升高(P<0.01)。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72.7%(16/22)血清VEGF升高,而无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VEGF升高仅40.6%(13/3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VEGF与患者生存期亦密切相关,生存≥6个月者37.5%(9/24)的患者血清VEGF升高,而生存期<6个月者66.7%(20/30)的患者血清VEGF升高,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VEGF与NSCLC患者的病程进展及生存期相关,是一种有用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PA)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学ELISA方法检测了RA患者活动组(30例)、缓解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 VEGF,并分析血清VEGF与 RA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活动组 RA患者血清 VEGF(183.399±55.572pg/ml)显著高于缓解组(84.391±8.378pg/ml)及正常对照组(82.032±7.54pg/ml)(P<0.01),活动组患者血清 VEGF浓度与 RA病情活动指标 CRP(r=0.711,P<0.001)及 Stoke指数(r=0.638,P<0.001)是显著正相关,与 RF(r=0.161,P<0.05)、ESR(r=0.128,P<0.05)、双足双手X 线狭窄侵蚀积分(r=-0.011,P>0.05;r=0.024,P>0.05)无相关性。结论:血清VEGF与 RA的病情活动有关,检测血清VEGF有助于 RA活动性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无糖尿病及脑卒中的患者为对照组(n=30),以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为实验组(n=52),检测2组的VEGF、NO、ET-1及HbA1c水平,分析2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实验组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3项指标与HbAlc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的VEGF、ET-1高于对照组(P<0.01,P<0.05),NO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HbA1c为(7.5±1.3)%,对照组为(5.5±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HbA1c与VEGF呈正相关(r=0.599,P<0.01),与NO呈负相关(r=-0.470,P<0.01),与ET-1呈正相关(r=0.601,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其可能与血糖控制欠佳有关。  相似文献   

6.
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化疗及联合恩度化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内皮抑素(ndostati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人及20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和60例肺癌患者化疗及联合恩度前后的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其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肺癌患者手术后第1天VEGF水平高于手术前(P<0.01),第7天血清VEGF水平高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天水平(P<0.01)。肺癌患者单独化疗受益组结束后1 d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14 d的水平(P<0.05)。单独化疗无效组第14天血清VEGF水平高于化疗前和化疗后第1天水平(P<0.05)。肺癌患者单独及联合"恩度"化疗受益组治疗后第1天血清VEGF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第14天血清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水平(P<0.05)。联合恩度化疗有效率为56.67%,单独化疗有效率为26.67%(P<0.05),且其有效患者的VEGF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升高且随临床分期进展和肿瘤直径增大明显升高,并与手术及化疗有关,有助于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判断。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不受病理类型的影响,化疗联合"恩度"治疗肺癌优于单用化疗,血清VEGF水平是疗效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方法对77例CHD患者及51例体检健康者进行SUA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根据SUA水平另将CHD患者分为CHD伴高尿酸血症(HUA)组和CHD正常尿酸组。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UA、P-LCR、MPV、PDW显著增高(P<0.01、P<0.05),PLT显著减低(P<0.01)。CHD伴HUA组与CHD正常尿酸组比较,P-LCR、MPV、PDW显著增高(P<0.05),PLT显著减低(P<0.01)。CHD正常尿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SUA与P-LCR、MPV、PDW呈显著正相关(r=0.207、0.213、0.238,P<0.05),与PLT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HD患者SUA水平与血小板参数关系密切,HUA可能通过促进血小板活化、增强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而参与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NSCLC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7,P<0.01)。结论NSCLC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液存在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反映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男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男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性激素水平。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及ELISA法测定血清睾酮、雌二醇及脂蛋白(a)[Lp(a)]水平,用酶法及透射比浊法测定血胆固醇及载脂蛋白浓度。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及血清钠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血清雌二醇/睾酮、Lp(a)、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健康人血清睾酮与雌二醇呈正相关(r=0.372,P<0.05),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与雌二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血清钠及HDLC呈显著正相关(r=0.341和0.356,P<0.05),与血LDL-C呈负相关(r=-0.385,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其他血脂成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男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适当应用睾酮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脂多糖水平与重症闭合性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重症闭合性损伤患者65例,出血量>2 000 ml,创伤指数>17,检测所有患者血清TNF-α和脂多糖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血小板(PLT)],采用线性相关分析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根据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异常程度分两组[当PT>(18.00±5.23)s和APTT>(45.00±9.20)s时,定义为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组(46例)和凝血功能轻度异常组(19例)。比较两组TNF-α和脂多糖水平的差异。结果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组患者血清TNF-α和脂多糖水平分别为(41.28±8.64)ng/ml和(374.23±121.23)U/L,均明显高于凝血功能轻度异常组[(28.64±5.61)ng/ml,(302.65±107.69)U/L,P均<0.01];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脂多糖与APTT、PT呈正相关(r=0.745,0.871,P均<0.01),与PLT呈负相关(r=-0.815,P<0.01);TNF-α与APTT、PT呈正相关(r=0.894,0.928,P均<0.01),与PLT呈负相关(r=-0.785,P<0.01)。此外,痊愈患者APTT、PT水平明显低于死亡患者(P均<0.01),PLT水平明显高于死亡患者(P<0.01)。结论 TNF-α和脂多糖与重症闭合性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两者可能通过促进血小板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参与其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早期检测TNF-α和脂多糖水平并给予相应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56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健康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不同分期与病理分类肺癌患者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与肺癌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观察组中分期较高者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高于分期较低者,腺癌患者高于鳞癌患者,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指标与肺癌均有密切的关系(P0.05)。结论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均与有肺癌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对肺癌患者上述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和PaO2及Hb的关系。方法: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结果:肺癌组血清VEGF测定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VEGF测定值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PaO2及Hb含量无关(P>0.05),与肿瘤直径及远处转移有关(P<0.01)。肿瘤直径与血清VEGF测定值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和判断有无远处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MSI和VEGF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技术检测94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及相应正常肺组织的D3S1067、D3S659、D3S966及AR四个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94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切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时间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有病例中64.89%呈现至少一个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率为62.8%,其基因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5年生存率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0.05)。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微卫星不稳定性阴性患者(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判断因素(P〈0.01)。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二者的检测将有助于肺癌的诊断,评估肺癌患者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对肺癌的影响,及其各自在判断肺癌种类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肺癌患者,1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15例健康对照组人群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HGF、VEGF的含量。结果肺良性病变、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GF分别为(245±135)、(228±164)ng/L,无明显升高,VEGF分别为(65±32)、(59±28)ng/L,肺癌组HGF[(431±202)ng/L]、VEGF[(165±52)ng/L]均分别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血管生长因子在不同类型肺癌中的阳性表达比较分析显示,HGF以肺腺癌中表达更明显,VEGF在肺鳞癌患者血清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HGF、VEGF升高,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望为提高肺癌的早期检出率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艳萍  包勇  何萍  梁秋萍 《华西医学》2010,(10):1808-18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92例患者中肺癌患者64例,采集静脉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VEGF水平。结果 64例肺癌与28例非肺癌患者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255.72±566.00)、(299.46±795.8)pg/mL,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中晚期肺癌VEGF值(125.07±68.2)pg/mL,表达显著高于12例早期肺癌(196.00±260.60)pg/mL(P〈0.05);CEA与CYFRA21-1的表达对判断26例发生胸膜转移的肺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血清VEGF水平和常规肿瘤标志物,可评估现状及临床分期,VEGF结合CEA与CYFRA21-1表达水平为预测肺癌患者早期发生胸膜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钙黏附蛋白表达间的关系。方法:本组5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均采用螺旋CT扫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钙黏附蛋白的表达。结果:E钙黏附蛋白异常表达32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异常表达35例,肺癌E钙黏附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棘突征、胸膜侵犯、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异常表达与毛刺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空洞征胸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E钙黏附蛋白异常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CT表现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该基因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23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结果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3、7、14天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预后呈正相关性,早期血清VEGF越高预后越好。结论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创伤早期血清VEGF呈动态升高,血清VEGF可能作为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糖耐量低减患者61例和糖耐量正常的体检健康者30例,测定两组人群血清内皮生长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糖耐量低减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糖耐量正常组(P〈0.01)。结论在糖耐量低减阶段,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已开始升高,提示糖耐量低减人群具备了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定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口服来曲唑治疗前、后血清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观察血清VEGF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来曲唑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49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来曲唑治疗前、治疗1年后血清VEGF水平,并以33名正常健康志愿者血清VEGF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49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服药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服用来曲唑治疗1年后血清VEGF显著下降(P<0.01),且ER(+)患者血清VEGF下降程度显著高于ER(-)患者(P<0.01)。结论口服来曲唑治疗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下降,有助于预防乳腺癌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后外周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28例HCC患者TACE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28天的血清VEGF的含量,并在术前及术后1天测定肝功和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结果:TACE术后1天血清VEGF升高达峰值,之后逐步下降,术后14天又开始升高。术后1天肝功(ALT和AST)升高达峰值,以后下降。术后1天较术前血清VEGF的变化与相应肝功变化,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变化及术中碘化油用量无相关性。结论:TACE术后外周血VEGF含量的变化,反映了HCC患者TACE术后肿瘤组织缺氧及肿瘤血管生成状况,依据VEGF分泌规律,TACE术后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有望提高TACE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