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本文通过介绍名老中医刘茂甫教授补肾化瘀通络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独特认识,总结其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及特点,并将其辨证用药特点予以详述。方法:通过以证为纲、以法统证的形式将补肾化瘀通络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用药特点进行系统总结。结果:经临床治疗应用及其继承应用研究,已经形成系统的治疗经验和方药总结。结论:中医药补肾化瘀通络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从补肾活血法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之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和治则治法,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核心病机是卵子发育延迟和排出障碍,主要病理基础是肾虚血瘀,补肾活血法是中医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并提供了临床常用的补肾活血方药。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及其靶器官损害已成为危害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性功能障碍是现代高血压病治疗中面临的新难题。现代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可导致性功能障碍。此外,以利尿剂等为主的三大类降压药也能导致性功能障碍。中医学中,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头风”等范畴。对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认识,既往多从“肝风”“阳亢”等角度立论,然而,基于对古今文献与医案的深入研究及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肾虚为其现代病机关键。高血压病合并性功能障碍属于中医学肾虚证范畴,尤其以肾阴不足常见。既往团队及其他研究表明,滋阴补肾法不仅能有效降压,改善性功能障碍,还能逆转危险因素,以及保护靶器官损害。该文系统论述高血压病合并性功能障碍的中医认识和现代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补肾中药(单味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性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策略,以期为补肾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性功能障碍提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虚标实,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而随着当今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其病机以标实为主。临床研究发现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已成为临床高血压病的病机关键。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临床运用理、法、方、药治疗高血压病,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策略。本文旨在通过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中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补肾法治疗高血压病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王阶  熊兴江  刘巍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9):1277-1279
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快速增长.由于现代降压西药的不断优化与广泛运用,直接改变了高血压病的自然进程,使高血压病的中医学病机演变规律也发生相应改变.笔者认为肾虚是现今高血压病病机关键,临床采用补肾治则治法治疗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再论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上海市名中医王灵台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具特色的方法之一。经过20多年长期、反复的临床实践及深入研究,明确补肾为主的方药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并从理论基础、病位、病性、治疗等方面论述了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在对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进行了系统回顾的同时,将中国传统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相关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上提出了益气活血补肾、平肝潜阳化痰为治疗高血压的治则,组成了中药复方益心胶囊,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门诊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观察及研究。  相似文献   

8.
冯向荣  邱丽 《中医研究》2014,(11):78-78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具有多靶点、毒副作用较小的特点,且在降压的同时还兼顾高血压的其他病理环节,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在靶器官保护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已在治法、方药、中医药降压机制、病因、病机与症候等方面取得进展.对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治法、方药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魏建梁  戴洪  陈兴娟  杨传华 《中医杂志》2014,(20):1786-1787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多以肾精亏虚、血脉自病为主,以补肾和脉、通血活络为治法,治以补肾和脉方加减。总结补肾法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的临证体会,从血脉病证及高血压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入手,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肾虚为本、络脉自病"的新病机观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高血压病往往与糖脂代谢异常紧密联系,其与高血糖、高血脂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危险和病死率。中医治疗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整体综合调节特点,从高血压病伴糖脂代谢异常的中医病机入手,阐明肾虚证是高血压病伴糖脂代谢异常发展的重要阶段,并对补肾法治疗高血压病伴糖脂代谢异常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行了总结,希望为高血压病伴糖脂代谢异常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庞英华 《世界中医药》2014,9(6):817-819,823
目的:对中医外治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5年关于中医外治治疗高血压的文献报告,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中医外治治疗高血压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治疗安全的特点,目前较为公认的方法有:中药浴足法、药枕法、针灸法、穴位敷贴法、穴位埋线法、耳尖放血疗法、耳穴贴压疗法、推拿法、刮痧、综合疗法等。结论:中医外治治疗高血压是体弱多病不宜多服降压药、久服耐药及不愿服药的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07-308
从发病特点、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预防等方面,探讨青少年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方法。肥胖是青少年高血压的重要诱发因素,痰浊阻滞、气滞血瘀是青少年肥胖伴高血压的重要病机,针对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的特点,提出中医药内外合治疗法,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外治疗法干预青少年高血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前抑郁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西药多存在不良反应且不能达到满意疗效。中药在治疗抑郁症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一些中药治疗抑郁症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介绍中药提取物、中药药对、中药复方及中成药抗炎治疗抑郁症的功效及作用机制,为中药抗炎治疗抑郁症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杨学信老师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理、法、方、药特点,总结杨学信老师中医诊治高血压病的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本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杨学信老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病科门诊高血压病历200例,采用频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杨学信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方法、用药频次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数理分析,旨在探究其治疗高血压病的学术见解及诊疗规律。结论杨学信老中医辨治高血压病以阳亢络阻型为主,其在高血压病1级中所占比例最大,是其门诊高血压发病的主要证型;其辨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以平肝、活络、利水法为主,是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等因素有密切相关性;其辨治高血压病用药方面以草决明、珍珠母、钩藤为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5.
论致瘀方药的作用机理及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论述致瘀方药。方法:用中医药及西医理论讨论了血稀证、致瘀方药的概念、作用机理和运用。结果:中药方剂中确有致瘀方药,临床使用较广。结论:能为中医药增添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娟  李志刚 《世界中医药》2014,9(6):736-739
抑郁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病症,越来越多的人承受着抑郁症带来的身心双重折磨。中医治疗本病历来多从肝论治,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肝气郁结,作者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及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认为肾阳虚是抑郁症的重要病机,并结合中医身心医学相关理念,论述了肾阳虚与抑郁症的发病关系,阐述了重视肾阳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强调在中医辨治抑郁症时需重视振奋肾阳,为临床辨治抑郁症提供新思路,以期更好地改善抑郁诸病,缓解患者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17.
在如今亚健康的大环境下,高血压病已经不单是指血压升高这一症状所带来的危害,其影响更大的是其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长期慢性损害。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血压升高可通过改变血管结构进而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已然成为诱发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就目前来看,西医对靶器官损害的治疗还只是针对症状治疗,很难从根本病因上进行突破。而近年来中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以及预防延缓并发症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与成果。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又是一身气血运行的关键。脾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脾居中焦,维系五脏,统摄全身气血运行。故笔者认为,从脾论治高血压病可体现"治病求本"的理论,而高血压作为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与脾功能失常也是密切相关。二者同为血管性疾病,都离不开"脾主统血"与"脾主调节气机",沈明宗在《金匮要略编著》中曰:"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主要从中医角度探究以脾脏象理论为基础的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确定高血压病、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相关性,总结提出从脾论治高血压病与延缓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新的思路,以及预防和延缓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提高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规范中医药在高血压中的运用,受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托,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与方证辨证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循证医学理念,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系统梳理,尤其是近30年来高血压文献的回顾分析,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经验,先后开展数次专家咨询,对高血压的关键病机、证候特点、经典名方辨证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讨论并制定高血压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该共识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9.
植物类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的出现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使用,使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耐药菌的不断增加和扩散,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常用抗生素对病原菌作用不断减弱,甚至出现了"超级细菌";开发新的有抗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物难度大、周期长。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资源丰富、不良反应低、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故从中药中开发新的抗菌和抗细菌耐药性药物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作者就近年来植物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研究做一综述,包括了植物中药抗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研究报道、植物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作用机制、影响植物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因素和该领域的展望,为从传统植物中药中筛选和开发抗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2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提出了在研究中医药治疗As的临床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认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加大中药复方及针灸方法作用机制的研究,临床研究上应提高辨证准确性,建立统一分型标准,进行大样本前瞻性的RCT研究,为中医治疗As提供可信、有效的证据,使该病的中医治疗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