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社区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为管理者实施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上海市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8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社区护士的领悟社会支持总均分为5.37±0.82,心理资本总均分为4.20±0.83,职业倦怠总均分为2.04±1.00;社区护士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成负相关(r=-0.610,P0.01),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527,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λ=-0.51,P0.01)、心理资本(λ=0.58,P0.01)有直接效应;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有直接效应(λ=-0.35,P0.01);领悟社会支持通过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产生间接效应(-0.20,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共解释社区护士职业倦怠58.5%的变异量。结论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会影响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社区管理者应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社区护士的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能力,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提高社区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与社会支持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考察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问卷-服务行业版(MBI-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编社会支持问卷对31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职业倦怠的总检出率为41.9%;工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科室对护士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职业倦怠总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169~-0.537,P<0.01);工作单位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朋友支持以及社会团体支持对职业倦怠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0.098~-0.461,P<0.05).结论 应重视护士职业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在已育二孩女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为减轻已育二孩女护士职业倦怠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2022年5—7月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郑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96名已育二孩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AMOS 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各变量之间的中介关系。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7.97%。不同技术职称、科室护士的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现为护师以及外科、急诊和ICU护士得分较高;人事关系不同的护士间情绪衰竭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现合同制和人事代理的护士得分较高。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得分及各维度与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为正相关(r=0.342~0.579,P <0.01),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各量表得分为负相关(r=-0.437~-0.248,P <0.01),与个人成就感降低为负相关(r=-0.420~-0.328,P <0.01);领悟社会支持及各量表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宁市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为缓解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教师生存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3~6月通过便利抽样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educators survey,MBI-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及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对南宁市214名高校教师进行职业倦怠调查。结果不同教龄(F=3.556,P<0.05)、学历(F=4.888,P<0.01)、体育锻炼(F=3.853,P<0.05)、婚姻状况(t=-2.379,P<0.05)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水平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校教师领悟社会支持、特质应对方式、生活事件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大部分相关显著(P<0.05)。其他支持、积极应对、体育锻炼程度为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为危险因素。结论其他支持、积极应对、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防控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东省东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及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2月,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职业倦怠量表(M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和护士压力源量表对山东省东营地区56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东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情感衰竭25.32±9.27,去个性化7.43±5.62,个人成就感26.76±10.23。(2)东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职业倦怠阳性人数为510人,阳性率为90.75%。轻度倦怠者的人数共计163人,占29%;中度倦怠者的人数共计239人,占42.53%;重度倦怠者的人数共计108人,占19.22%。(3)不同年龄和护龄护理人员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婚姻状况护士情感衰竭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护士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东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的评分与工作压力的5个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329、0.516、0.431、0.373、0.532、0.441、0.332、0.556、0.463、0.307,均P0.05),个人成就感评分与工作压力5个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382、-0.413、-0.287、-0.343、-0.449,均P0.05)。(5)良好的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东营地区护士社会支持3个维度的评分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r=-0.179、-0.136、-0.237、-0.126、-0.213、-0.195,均P0.05);社会支持3个维度的评分与职业倦怠的个人成就感评分均呈正相关(r=0.238、0.259、0.097,均P0.01)。结论东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的情况较为严重。年龄、护龄、婚姻状况、职称、编制、夜班情况、平均月收入及医院级别都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缓解压力有助于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6年4—6月,应用马氏工作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资料问卷对深圳市226名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的护士职业倦怠的总检出率为31.0%。社会支持总分与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得分为负相关(r=-0.274,-0.353,均P0.05),与个人成就感得分为正相关(r=0.285,P0.05);年龄、科室、每周工作时间、护患不满程度和主观支持为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β=-0.1037、1.278、2.488、2.390和-0.141,均P0.05);去人性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科室、每周工作时间、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β=0.591、1.185、-0.163和-0.316,均P0.05);月收入和主观支持情况影响个人成就感高低(β=1.924、0.253,均P0.05)。结论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忽视,良好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可降低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为解决唐山市民营医院护士职业倦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唐山市6所民营医院中280名在岗执业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男性护士的倦怠程度较低(t=-3.12,P<0.05);具有足够社会支持的护士倦怠程度明显偏低(t=3.12,P< 0.05);儿科护士倦怠程度较高(F=9.50,P<0.05),急诊科护士个人成就感较低(F=10.09,P<0.05). [结论]唐山市民营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社会支持和科室.  相似文献   

8.
谭机永  邓砚  杨莉  黎静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519-1520
目的 探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及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相互关系,为高校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职业倦怠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广西1 477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体育锻炼程度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差异多数有统计学意义.青年教师的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呈显著相关.结论 倡导体育锻炼可以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应对能力和社会支持,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攀枝花市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MBI-H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35名护士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攀枝花市护士职业倦怠3个维度得分情况,情感衰竭为(22.29±11.55)分,去人格化为(10.00±6.27)分,个人成就感为(24.92±10.47)分,年龄、工龄、收入、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有影响且在职业倦怠得分方面有差异。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职业倦怠各维度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市护士职业倦怠受到个体特征因素影响,应该增加社会支持,从而有效缓解护士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应激对新疆部队官兵(以下简称"驻疆官兵")职业倦怠的影响路径,以期为新疆部队开展职业倦怠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驻疆官兵757名,运用军人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和军人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1)职业倦怠与消极应对方式、心理应激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P0.01)。(2)心理应激、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进入职业倦怠回归方程,可解释职业倦怠43.6%的变异量。(3)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3.6%;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8.5%;心理应激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46.5%。结论社会支持、心理应激、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是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方式、心理应激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天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50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门诊;工作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个人月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存在正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呈负相关。③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护士总体工作压力对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月收入和职称对情绪耗竭和低个人成就感2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工作类型对情绪耗竭、来自专业及工作的压力对去人格化均具有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工作压力源和个人背景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红云  张红梅  孙素珍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577-1580
目的研究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护士工作倦怠状况,为制定医务人员健康保护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测试191名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工作倦怠情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评定护士组人格特征,分析不同人格类型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精神科护士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40岁年龄段护士情绪耗竭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工作倦怠源男护士主要为情绪耗竭,女护士主要为消极怠慢;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均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P〈0.01);大学专科学历护士的专业低效能感最低(P〈0.01);中级职称护士的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高于其他职称(P〈0.01)。精神科护士的情绪稳定性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内外倾向性、精神质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内向、情绪不稳定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感明显高于外向、情绪稳定者(P〈0.01)。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工作倦怠,男女倦怠源不同;工作倦怠具有明显人口学特征,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周小玲  何萍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49-1350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倦怠自我调整的措施与效果。方法面对职业倦怠,通过社会支持、正视自己、身心锻炼等方法 ,进行自我调整。结果干预前,护理人员62.1%有职业倦怠,轻、中度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22.4%、39.7%;干预后,存在职业倦怠的只占39.7%,轻、中度倦怠分别下降为13.8%、25.9%。干预前后职业倦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护士,消除职业倦怠,关键靠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4.
孟勇  曹健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488-3492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43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用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工作压力源的5个方面均与工作倦怠密切相关(P﹤0.01),且是影响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成就感降低的重要变量。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3个维度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工作倦怠3个维度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是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成就感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方式作为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间的调节和中介变量得到了部分验证。[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比较严重。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均是影响其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中有显著的调节和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晓娟  沈霖 《职业与健康》2014,(20):2875-2877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心理授权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心理授权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的107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心理授权和职业倦怠在学历、职称、人事状况方面存在差异;临床护士心理授权各维度与其工作倦怠各维度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51,P〈0.01),其中自我效能和工作影响对职业倦怠的相关系数较为突出(r值分别为0.47,0.42,P〈0.01)。结论临床护士职业倦怠感较重,护理管理者应该采取适当的管理模式,创建有效的授权环境,提高临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减轻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利于护理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燕  殷海清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68-1969
目的通过调查排班改革前、后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的排班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某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神经内二科和消化内分泌科护理人员30名。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调查排班改革前及改革6个月后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结果护士情感耗竭评分由改革前的中等水平[(22.19±10.21)分]下降为改革后的低水平[(17.59±8.78)分],但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成就感评分由改革前的中等水平[(30.86±6.64)分]提高到改革后的低水平[(35.74±6.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人性化评分改革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段,护士分层、分组及夜班2人连班的连续性护理排班模式在适应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同时,能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影响职业女性工作倦怠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丽英  邱红洁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491-4493
[目的]考察影响职业女性工作倦怠的因素。[方法]从护士、教师、商业服务人员三个女性集中的领域抽取380名职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工作时间、婚否、有无子女等人口学特征对职业女性的工作倦怠有影响;自尊是职业女性工作倦怠水平的显著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工作倦怠的多个维度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各维度分别对工作倦怠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人口学特征、自尊和社会支持是影响职业女性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目前脑力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情况,为脑力工作者职业倦怠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脑力作业人员1 200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其中1 10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1脑力工作者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7.45%、45.91%和60.91%,轻度、中度和重度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33.27%、37.91%和8.64%,其中科研人员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的检出率均高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2科研人员在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3不同民族在职业倦怠各维度和职业倦怠总得分上均无差异,女性、未婚、低收入及低教育水平者较容易发生职业倦怠;4脑力工作者出现职业倦怠更可能是在工作早期。结论脑力工作者职业倦怠状况较严重,并且以科研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最为严重,因此应该受到重视。此外,脑力劳动者的职业倦怠情况因人口学特征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9.
陈爱秋  王清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49-2350,2353
目的通过对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的调查分析,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减轻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护士52人作为试验组,随机抽取其他科室护士52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职业倦怠量表(MBI)进行问卷调查,试验组在进行6个月的干预后再次填写职业倦怠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科护士与其他科室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丧失得分分别为30.28±8.93、23.11±5.97,8.78±4.63、6.46±3.37,32.21±5.43、38.73±3.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后,急诊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丧失得分分别为30.28±8.93、26.96±7.33,8.78±4.63、6.73±4.05,32.21±5.43、37.80±3.68,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减轻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周喜华 《职业与健康》2011,27(4):367-369
目的了解某市消防员的职业倦怠状况,并探讨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147名消防员进行测评。结果①消防员的职业倦怠总平均分为40.13,与消防员的年龄(r=0.401,P<0.01)、救灾次数(r=0.236,P<0.05)、服役年限(r=0.516,P<0.01)相关。②消防员自我和谐水平较低,低分组约占总人数的29.0%,中间组约占总人数的68.0%,高分组约占总人数的3.0%。③消防员的职业倦怠与自我和谐高度相关(r=0.361,P<0.01)。结论消防员职业倦怠严重,并与自我和谐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