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液化改性MDI为原料,季戊四醇为扩链剂与交联剂制备季戊四醇型聚氨酯,并用IR、TG、DSC和SEM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影响季戊四醇型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随扩链剂用量的增大,季戊四醇型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减小,同时热稳定性得到提高。SEM显示此弹性体中存在明显的相分离。  相似文献   

2.
对端羟基聚丁二烯/甲苯二异氰酸酯,端羟基聚丁二烯/己二异氰酸酯甲苯溶液体系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用基团分析方法计算了相应体系的活化能,并对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的体系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二丁基二月桂酸象对上述体系有强的催化作用,使体系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度加快。对于对端差基聚丁二烯/甲苯二异氰酸酯体系,无催化剂时前后期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9.1kJ/mol、37.4kJ/mol,有催化剂时前后期反应活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含有聚氨酯丙烯酸酯链段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链段的两亲聚合物。将两亲聚合物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原材料中通过相转化法制得聚合物分离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大分子单体的结构,用凝胶渗透色谱(GPC)仪测定了两亲聚合物的分子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膜表面形貌;研究了超滤膜的纯水渗透通量、截留性能、膜表面亲水性和耐污染性等性能。研究表明,随着两亲聚合物含量从0增加到15%,纯水渗透通量由纯PVDF膜的23 L/(m2.h)提高到122 L/(m2.h),膜表面水接触角下降,膜渗透通量衰减实验表明膜的耐污染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用石英弹簧法测定了298.15K和308.15K下丁二烯在聚苯乙烯和丁苯多嵌段共聚物膜中的吸收曲线,结果表明丁二烯在聚苯乙烯膜和丁苯多嵌段共聚物膜中的吸收曲线近似呈费克型,扩散吸收曲线的形态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无关。用黄永民等的吸附一吸收双模式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关联,获得无限稀释扩散系数和平衡溶解度。  相似文献   

5.
用石英弹簧法测定了298.15K和308.15K下丁二烯在聚苯乙烯和丁苯多嵌段共聚物膜中的吸收曲线,结果表明丁二烯在聚苯乙烯膜和丁苯多嵌段共聚物膜中的吸收曲线近似呈费克型,扩散吸收曲线的形态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无关。用黄永民等的吸附一吸收双模式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关联,获得无限稀释扩散系数和平衡溶解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首先使苯乙烯(St)在乳液聚合体系中进行均聚合,制得了端羟基聚苯乙烯(PSt-OH),然后将PSt-OH增溶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胶束溶液中,在硫酸铈铵的引发作用下,使水溶液中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PSt-OH端羟基部位发生嵌段共聚合,制得了双亲嵌段共聚物PSt-b-PVP。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手段对嵌段共聚物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Ce(Ⅳ)盐的氧化作用下,增溶于胶束中的端羟基聚苯乙烯端会在端基产生自由基,顺利地实现NVP的嵌段共聚合反应。随着共聚合时间的延长,共聚物PSt-b-PVP大分子链中亲水嵌段PVP的比例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7.
肖玲  朱宝库 《医学教育探索》2006,(10):1164-1168
以丁二酸酐(SA)为交联剂研究了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HPAE)的交联反应和交联膜的制备。结果表明:SA与HPAE的交联反应分为两个阶段,可以采用溶液法低温涂膜及高温交联得到HPAE/SA交联膜;改变SA的用量可控制膜的交联度,HPAE/SA交联膜的拉伸强度随SA用量的增大而提高,最高可达59.60 M Pa,膜表面的水接触角小于74.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nano-Hydroxyapatite/ polyurethane,nHA/PU) 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生物相容性[1]。方法 将小鼠成纤维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并设单独细胞培养的阴性对照和细胞与传统材料复合培养的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行形态学观察,计数接种后的黏附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接种到材料上的细胞的生长周期,CCK-8法[2]检测材料对细胞增殖影响。结果 小鼠成纤维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上良好的黏附、生长、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接种到材料上的细胞,其细胞周期与空白对照组和传统对照对比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P>0.05),CCK-8检测显示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小于传统材料。结论 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望作为组织工程人工肛门括约肌的外层套囊材料。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小分子在玻璃态高分子膜中吸收和解吸的传递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具有S形的吸收曲线及对主尖的解吸曲线,并可推广应用于费克扩散和Ⅱ类扩散情形;用不同相对压力下的两条实验吸收曲线可获得小分子在高分子膜中扩散系数随浓度变化的关系,并可预测其它相对压力下的吸收和解吸曲线。与Crank模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丁羟氨酯丙烯酸树脂,利用端基分析和红外光谱测试,证明了产物符合预期的结构。以偶氮二异丁氰和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固化剂,研究了固化过程并初步测试了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实验室自制的聚酯多元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一缩二乙二醇(DEG),通过聚合反应合成了结构相似的软段磺酸盐型聚氨酯分散体(SSSPU)、硬段磺酸盐型聚氨酯分散体(SHSPU)和硬段羧酸盐型聚氨酯分散体(CHSPU)。通过FT-IR、DSC、TG和力学性能测试,探讨了链段间氢键化程度和离子基团的种类及位置对聚氨酯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SSSPU的硬段之间有较强的氢键作用,呈现明显的微相分离结构,胶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SHSPU的氢键作用弱,呈微相混合结构,胶膜力学性能差;CHSPU的氢键作用不仅存在于硬段之间,还存在于硬段与软段之间,呈微相混合结构,由于氢键及羧酸盐的离子缔合作用,其胶膜的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特异结合的胶原膜修复大鼠硬腭软组织缺损,观察其对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48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只大鼠硬腭第一磨牙近中至第三磨牙远中的软组织作一直径为3 mm的圆形缺损,分别植入结合bFGF/胶原膜、游离bFGF/胶原膜、胶原膜及不植入任何修复块(空白对照组).每组大鼠分别在术后1、2周处死6只,HE染色测上皮组织间距离,比较创面愈合率.结果 1周时创面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bFGF/胶原膜组>游离bFGF/胶原膜组≈胶原膜组>空白对照组;2周时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合bFGF/胶原膜能加快大鼠硬腭软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以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为软段,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硬段,二羟甲基丙酸(bis-MPA)为扩链剂合成了一种侧 链含有羧基官能团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材料。将氨基封端的四代树枝状聚酯大分子共价接枝到聚氨酯的侧链上,脱除树枝状分子表 面缩酮保护基后得到了一种新型的侧链树枝化多羟基聚氨酯材料。此聚合物能有效黏附CD133抗体,黏附了抗体的材料可大大提高 CD133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这一结果为通过加速血液接触材料表面内皮化来提高其血液相容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寻带3蛋白膜段域不同跨膜片段在带3蛋白离子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编码带3蛋白膜段域片段的重组质粒,将其转入酵母细胞诱导表达,并以蛋白免疫印记及荧光探针的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结果 拥有前10个跨膜α螺旋的带3蛋白片段TM1—10具有氯离子转运活性,而TM1-8,TM1-9则完全失去功能。此外,删除C末端后16个氨基酸的带3蛋白膜段域片段功能与拥有全长膜段域的带3蛋白相仿。结论 TM10在带3蛋白离子转运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代文迪  刘文虎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1749-1750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类型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06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膜转运功能分为高转运组(H组)和低转运组(L组),再根据总的尿素清除率(Kt/V)和总肌酐清除率(Ccr)分为透析充分组(HA组、LA组)和透析不充分组(HI组、LI组),根据蛋白质呈现率(nPNA)、清蛋白、主观综合评价法(SGA)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H组和L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t/V与血清蛋白、nPNA均呈正相关(P<0.05);H组与L组的总Kt/V、总肌酐清除率、血清蛋白、透析液清蛋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PN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高转运类型者较低转运者营养状况差,但高转运者中Kt/V达标者的营养状态较未达标者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微泡(microvesicles)能运载多种特异性蛋白、微小RNA及DNA片段,其为细胞间信号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肿瘤细胞分泌微泡(tumor-derived membrane microvesicles,TMV),而微泡参与肿瘤进展的多个方面,TMV向周围的普通细胞传递肿瘤特异性蛋白改变细胞功能,传递microRNA改变细胞表型,增加逆转录干扰基因的稳定性,从而建立肿瘤微环境;同时,其可促进血管新生、破坏细胞基质,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其还可通过强化抑制性免疫T细胞的功能和诱导抗肿瘤T细胞的凋亡,参与肿瘤对机体免疫监视的逃避。另外,微泡作为肿瘤抗原递呈载体,可扩大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而由此研制的新型肿瘤疫苗,目前已处于临床试用早期阶段。循环系统中微泡运载microRNA及DNA片段的发现,为研究无创性肿瘤标志物提供新思路。然而,微泡的分离技术有待提高,这对微泡的鉴别和亚型分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化学气相沉积(CVD)聚合法制备的聚氯代对亚苯基二亚甲基(PPX-C)膜,除了具有聚对亚苯基二亚甲基(PPX)膜的保形涂覆和物理性能外,还具有更好的粘附能力。研究表明:PPX-C膜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和抗化学氧化性能;氯的引入使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室温柔性增强,动态力学阻尼性能增大,热降解起始温度比PPX膜低,主链降解温度与PPX膜相近。此外,氯的引入对膜的亲水性能影响不大,但膜的水汽渗透率却因此明显降低,与PPX膜相比PPX-C膜具有更好的防潮性能。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 commonly prescribed Non 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 (NSAID) i.e. aspirin on brush border membrane in terms of changes in the intestinal transport level of glucose which is monosaccharide with absolute requirement in the body and hence its absorption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intestinal mueosa. Method: Albino rats (Rattus Norvegicus) were divided into two different groups, Group I (Control), Group II ( aspirin-treated, 50 mg aspirin/kg of body weight). The treatment was continued for 28 days. On the 29th day after overnight fasting, intestine was removed from animals of both groups. Changes in transport of glueose-D in intestine were studied. Result: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transport of glucose-D in aspirin treated group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autious use of NSAID is recommended in commonly observed symptom such as headache and to those patients who are given as a prophylaxis for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19.
作者测定了85名健康老年人(60~82岁)和20名正常成年人(25~54岁)的红细胞钠含量和钠转运。结果表明:老年人的红细胞钠含量明显高于成年人(p<0.001),和老年人的红细胞钠泵活性明显低于成年人(p<0.001),而两者红细胞膜对钠的通透性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的红细胞钠含量、膜对钠的通透性和钠泵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性别可影响红细胞钠含量和钠转运。对以上结果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溶液缩聚分别合成端胺基的聚酰胺和端异氰酸根的聚醚,再将两者按不同配比制备含砜聚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藉FT-IR、DSC1、H-NMR等测试手段进行结构表征并分析两相间的相容程度,证明由于酰胺基团和脲基团的引入提高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而聚醚基团则赋予聚合物良好的延展性,同时随着软段和硬段含量的提高,软硬段间相分离程度提高,相应地提高了聚合物的耐溶剂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