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血病是儿童和青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的研究,对白血病的发病情  相似文献   

2.
华北、东北及天津市白血病防治协作会议于1975年8月11日至17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到会代表共223人。会议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充分交流了一年多来白血病防治研究工作的经验;重点讨论了白血病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学调查和普查,中西医结合对白血病前期的防治,对出血、感染  相似文献   

3.
苯及其代谢产物的血液学毒性和遗传学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世纪以来,通过对临床及动物实验观察,对苯抑制造血系统的慢性毒性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近年来,长期接触高浓度的苯能诱发白血病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Goldstein&Snyder,1982)。根据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美国职业健康安全局(OHSA)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分别于1977年和1982年确定苯为人类致白血病剂。Goldstein和Snyder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江苏淮安地区6年间儿童白血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本地区儿童白血病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白血病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包括细胞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分子生物学(M)(简称MICM)分型及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MICM分型结果显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9例(74.79%),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混合型白血病分别为24例(20.17%)、2例(1.68%)、4例(3.36%).119例患儿中年龄<1岁14例(11.76%),>10岁23例(19.33%),1~10岁82例(68.91%).119例患儿中男孩82例(68.91%),女孩37例(31.09%).收治患儿中农村儿童占79.83%(95/119).白血病就诊例数无明显的递增趋势,放弃治疗的例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江苏淮安地区儿童白血病以10岁以下、农村、男童为主,ALL居多;放弃治疗患儿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日前,我国第一个白血病病毒血液筛查方法———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重组抗原及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项目在厦门大学通过鉴定。该鉴定委员会是由我国病毒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我国著名病毒学家、中科院院士曾毅担任主任委员。鉴定结论认为,该项目的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的完成,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白血病病毒血液筛查方法,使我国能够在献血者中进行HTLV感染筛查,为我国的血液安全又加上了一道保险网。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已被证实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在日本…  相似文献   

6.
成人T细胞白血病(4dult T-Cell leukejmiaATL)是由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leukemia Virus HTLV)所引起的。是以成人发病。循环血液中淋巴细胞核型异常及皮肤浸润为特征的、成熟型T淋巴细胞的特殊类型白血病。一、流行情况本病於1976年由日本高月清氏首先提出,1980年和1981年美国的Callo和日本的日沼赖夫分别在成人T细胞淋巴瘤培养细胞和ATL培养细胞株中分离出本病的病毒,称之“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这是人类白血病病因研究的重大突破,引起各国医学界的重视。据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儿童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2016年新收治的105例儿童白血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及白细胞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1)ALL、AML患儿男女比例分别为2.13∶1,1.44∶1;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3岁,2岁.(2) 105例儿童白血病FAB合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72例,未分类急性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4例,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2例,神经母细胞瘤(NB)骨髓浸润2例,淋巴瘤骨髓转移1例;72例急慢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6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 47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1例,淋巴瘤骨髓转移1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3)免疫分型与形态学分型完全符合率为91.67%(66/72),部分符合率为2.78%(2/72),完全不符合率为5.55%(4/72).(4)CD19、CD34、CD10、HLA-DR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高,分别为100.00%(47/47)、80.85%(38/47)、89.36%(42/47)、100.00%(47/47);CD20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均为12.77%(6/47);而CD13和CD33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率均为21.28%(10/47).结论 免疫分型对儿童白血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形态学分析,同时弥补了骨髓常规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成人T 细胞白血病(ATL)的病因为HTLV—I 病毒,主要流行于日本九州四国等地。我省恶性淋巴瘤死亡率居全国前列。本文报道对各型淋巴瘤及其他人群血清482份检测HTLV-I 抗体的情况。材料与方法血清来源:1985至1986年收集了本省部分人群的血清482份,包括南京地区各型淋巴瘤(含何杰金氏病)、白血病患者100例;与其在地区、性别及年龄上配比的眼科或外科非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剂量甲氨蝶呤作为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外浸润的重要手段,很大程度降低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儿童长期无病生存率,其有效性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充分肯定。因此,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研究HDMTX-CF方案。本文将从疾病的流行病学、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治疗方案现状、治疗药物监测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ficiency Syndrome AIDS) (简称AIDS)系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缺损所造成的临床症侯群,发病前患者身体健康,出生后无任何免疫缺乏征象,临床以机会感染与罕见的恶性肿瘤为主要表现。病因尚未阐明,可能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有关。一、病因学及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基础研究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对白血病患儿的治疗以联合、交替、个体化为原则,进一步规范对白血病患儿化疗疗程、加大化疗强度。白血病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和5年无病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有所改善,国外报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12.
MTT比色法检测露蜂房蛋白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露蜂房蛋白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方法:制备红白血病小鼠模型,采用MTT法检测露蜂房蛋白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露蜂房蛋白低浓度处理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中浓度处理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化疗药物(柔红霉素)相比还有差距。结论:露蜂房蛋白对白血病细胞具有抑制增殖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分析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HL-60细胞的影响,阐述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旨在为白血病的研究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高危险因素,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进行早期诊断防治。方法对52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进行比较统计。结果急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高于急性髓性白血病,高危险型白血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远高于标危型成人白血病,成人急性白血病初发时即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较文献报道有所增加。结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与白血病类型、病程、初发时体内肿瘤负荷大小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方法有关,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早期诊断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等8种药物用于白血病治疗的药物敏感性试验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16例,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对阿糖胞苷等8种常用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并比较体外试验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116例患者中,化学治疗药物用于白血病治疗的体外试验与体内疗效的关系为,总符合率为82.76%,阳性符合率为82.43%,阴性符合率为83.33%。结论采用MTT法检测化学治疗药物用于白血病治疗的耐药性,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好,能有效地对白血病体内疗效进行预测,对于优化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从Ford等人发现白血病细胞染色体的核型有改变以来,有关白血病细胞染色体的研究在国内外逐渐重视,但对急性白血病的各种类型染色体的改变,还不象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能找到PH~1染色体那样的特殊标记。本文报导1978年我组对3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外周血培养白血病细胞染色体的初步观察结果如下: 例1,徐×,女,12岁。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Naegeli氏)型外周血培养染色体检查:核型众数为46XX,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服用乙双吗啉/乙亚胺与继发白血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1990年1月至2006年3月间住院的银屑病患者189例,其中合并白血病患者39例,为病例组(服用过乙双吗啉/乙亚胺的患者22例);未合并白血病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服用过乙双吗啉/乙亚胺的患者19例)。对服药者与未服药者发生白血病的风险、白血病类型和染色体畸变率进行分析。结果:41例服药者中22例(53.66%)发生了白血病,148例未服药者中17例(11.49%)发生了白血病。服药者与未服药者的白血病发生风险的比值比(OR)为8.92(95%可信区间为3.76 ̄21.44,P<0.01)。染色体检查显示,服药者12例中,10例有染色体异常(83.33%),未服药者8例中有5例染色体异常(62.50%),二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继发白血病类型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为主要类型(53.85%),其次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占25.64%。结论:治疗银屑病时继发白血病可能与服用乙双吗啉/乙亚胺有关,白血病类型主要为粒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8.
罗瑞  李静  刘桂玲 《淮海医药》2012,(4):301-302
目的探讨以肌肉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AL)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收治的肌肉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5例急性白血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本组5例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白血病,其中2例为青少年,3例为成人;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起病时血常规可以完全正常,也可以有异常。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异常。关节疼痛较剧烈,对非甾体抗炎药反应差,易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结论对于有不明原因的关节痛或关节炎,且对正规治疗反应差的患者,即使血常规正常,也应考虑到白血病的可能,并应进行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9.
A按油牙胶按油牙胶充填根管的密封性研究(3)185B白血病前列腺素E2与全反式维甲酸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Z增殖分化的协同作用(4)240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4)243三氧化二砷静滴治疗复发及难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10)735老年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及生物学特征研究(4)252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诊断FAB标准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10)721融合基因检测在FAB难以分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及评价(Ic)723IgH基因重排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1)728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用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和血浆心钠素、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相关研究(9)634殷殷关节骸股关节紊乱的诊断与治疗(1)33CCOXCOX迷宫手术加瓣膜置换6例报告(9)651茶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Ic)737彩色多吉勒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诊断女孩性早熟的价值(2)97垂体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叹盐比色法测定5种冷冻保存液对大鼠垂体细胞的保存效果(5)329垂体性殊儒症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垂体性殊儒症的临床观察(7)469D合原癫癌手术前SPECT的定位价...  相似文献   

20.
蝎毒多肽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粘附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防治白血病中药提取物)对抑制人白血病原代细胞粘附力的影响.方法 以人白血病原代细胞为研究对象,台盼蓝拒染法检测PESV对人白血病原代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观察其对白血病原代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的影响.结果 PESV在对细胞最佳作用浓度15μg·mL-1下,能够明显抑制人白血病原代细胞与HU-VEC的粘附,抑制率为(52.18±21.01)%;各浓度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ESV在对细胞最佳作用浓度下,对人白血病原代细胞的黏附力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