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深入探讨影响ICU患者家属产生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为医护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提供参考.方法 对12名ICU患者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归纳出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的疾病状况和心理状态,家属自身知识缺乏及对患者预后的担忧,社会因素(如经济压力、信息支持、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等).结论 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信息支持力度;实施弹性探视制度,满足家属个体化探视需求;转变观念,重视ICU患者家属的心理体验,加强对ICU患者家属的关怀.  相似文献   

2.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用于ICU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用于ICU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实践的效果.方法 对360名ICU患者家属采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沟通实践,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结果 ICU患者家属总体满意率逐年上升,2005年满意率为95.56%,2006年满意率98.42%,2007年满意率99.05%.结论 应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可促进护士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有效避免因护患沟通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老年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家属心理应激及焦虑、抑郁情绪.方法 将76例老年临终患者及其家属(76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和38名家属.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家属应激量表(R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属RSS总分及心理痛苦和生活被扰乱2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临终关怀护理在降低老年临终患者家属应激水平的同时,也降低了其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患者转出时家属的内心体验,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即将转出ICU患者的直系家属12名,进行个人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转出期望与应激压力并存,因意识到患者依然危重而焦虑,感知到治疗环境及护理模式的转变,照顾能力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结论患者转出ICU时,家属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与治疗环境改变、照护知识缺乏有关。ICU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家属的关注度,及时给予评估并干预,以维持家属对患者的良好照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怀日记在ICU患者人文关怀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8年综合ICU收治的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18例和干预组403例。对照组接受ICU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聚焦人文关怀护理,将ICU日记调整为ICU关怀日记并应用。比较两组入ICU 24 h内及转出ICU时焦虑、抑郁发生率,并收集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ICU关怀日记实施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转出ICU时,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ICU关怀日记满意度得分8.75±0.56。结论记录ICU关怀日记能帮助危重患者及家属降低焦虑、抑郁发生率,提升对危重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阶段ICU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不同阶段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家属的需求状况.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25名患者家属,分别在患者入ICU 24 h内和72 h后采用急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CFNI)进行调查.结果ICU患者家属72 h后在接近患者需求、信息需求、情感及物质支持需求、舒适需求方面得分低于24 h内的评分,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在保证患者安全方面的需求有升高趋势,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患者入院初期,其家属处于极度应激状态,对各项需求都较高.72 h后,随着应激水平的下降,其需求也相应有所降低,但保证患者安全的需求没有下降.提示医护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初期,高度重视、满足家属的各种需求,以帮助其渡过急性应激期;同时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时刻注意满足家属对患者安全和治疗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用于ICU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实践的效果。方法对360名ICU患者家属采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沟通实践,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结果ICU患者家属总体满意率逐年上升,2005年满意率为95.56%,2006年满意率98.42%,2007年满意率99.05%。结论应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可促进护士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有效避免因护患沟通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老年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家属心理应激及焦虑、抑郁情绪。方法 将76例老年临终患者及其家属(76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和38名家属。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家属应激量表(R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属RSS总分及心理痛苦和生活被扰乱2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临终关怀护理在降低老年临终患者家属应激水平的同时,也降低了其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9.
李倩  徐蕾  杜雨 《护理学杂志》2019,34(20):75-79
目的探讨CCU转出至普通病房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现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114名CCU转出患者家属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家属迁移应激量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及照顾者负担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家属迁移应激得分38.07±7.28,照顾者负担得分74.15±8.47,疾病不确定感得分77.93±6.95;性别、学历、亲属关系、家庭收入、医疗付费方式、CCU入住时间、疾病不确定感及照顾者负担是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R~2=0.552;P0.05,P0.01)。结论 CCU转出患者家属照顾者负担及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迁移应激明显,其影响因素众多;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加强沟通,避免患者家属盲目担心,以使患者安心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0.
唐丽玲  张卫 《护理学杂志》2020,35(22):57-59
目的 探讨护患共同体的实证证据,为护患共同体的良性发展和实现护患双赢提供思路。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应用问卷调查肺癌化疗患者住院期间症状,并选取患者所对应的责任护士,调查其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以及焦虑状况,分析患者症状严重度与护士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以及焦虑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化疗患者住院期间胃口差、健忘、麻木,咳嗽为发生率与严重度均高的症状,症状得分为32.33(17.00,42.00)分;不同症状负担的患者,其责任护士的工作倦怠及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症状与护士工作倦怠、工作压力、焦虑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护士的工作倦怠、工作压力、焦虑与患者症状严重性相互影响,证实了护患共同体的存在,可通过对患者症状管理及人文关怀降低护士工作压力,实现护患共赢,促进护患共同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领导干部由于社会、工作压力大,在不良生活习惯中,其脑卒中的发病机率高出常人.归纳了领导干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心理特征表现:(1)抑郁、焦虑心理;(2)较强的恐惧、依赖心理;(3)自悲、自我封闭、对重返社会缺乏信心的心理;(4)急切或绝望的心理.护理对策:护理人员通过采取正确评估,加强护患沟通,创造优美舒适环境,对家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心理指导等方法,促进领导干部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2.
"以病人及家属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让患者及家属有被关怀的感觉,使护患关系和谐,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护士、患者及家属三方面所产生的护患冲突原因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减少护患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管理中护患冲突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分析我院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后出现的护患冲突,其原因主要为医疗费用高、护理工作不到位、医嘱疏漏及病人和家属对计算机收费系统不认识.提出加强医务人员管理和对病人及家属采取预见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护患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185名神经外科术后当天进入ICU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结果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89.55±11.82,条目均分2.99±0.39,4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60.18±41.36)90.68±13.46;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和复杂性与生活质量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相互影响;护士不仅要关注患者的健康,也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时反馈患者病情,以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儿科病房的特点开展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方法:通过认真学习、讨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合理调整排班模式,结合小儿心理特点创新护理服务,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结果:儿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大大提升.结论:务实基础护理,使护士转变观念,提高了服务意识增强了责任心,使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促进护患沟通,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指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科自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底 ,共收治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 66例 ,均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行耳廓再造术 ,术后取得满意效果。在此类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我们体会到 :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全面、正确、细致的术前、术后指导 ,增进了护患感情交流 ,帮助患者克服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认识 ,达到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手术和护理的目的 ,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的康复。1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特点1 1 年龄特点  66例住院患者中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37岁 ,平均年龄 16岁。就诊患者多为儿童…  相似文献   

18.
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评估及护理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212例癌症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状况评估,结果显示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12.73%和19.34%,其中有12例患者焦虑与抑郁反应并存,占5.66%,临界病例均为16.04%.提出及时发现焦虑及抑郁症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应用认知行为技术进行心理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患者家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00例院前急救中的患者家属在院前急救现场根据患者心理及病情对家属进行急救技能指导及心理安慰.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家属院前急救常识提高,减少护患纠纷,可提高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到达前的抢救水平.结论 院前对急救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干预是保证急救工作顺利进行的一项措施,应推广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在监护室护患沟通中的作用,对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心胸外科择期手术病人4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各210例,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遵医行为结果,对ICU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有显著差异,且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重症监护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能有效缓解病人紧张焦虑情绪,以及患者的遵医行为,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利于病人术后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