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通过分析2014-2018年诊治的9例神经梅毒临床资料,证实神经梅毒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树胶肿病例影像学具有特异性表现。结果 9例病例中,7例男性,平均年龄56岁,2例女性,平均年龄29岁。病程4天-1年。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及其他精神症状,脊髓损害,听力下降,脑梗塞及癫痫发作等。所有病例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提示均为阳性。腰穿脑脊液检查,7例表现白细胞数增高,8例表现为蛋白增高。头颅MR表现为非特异性缺血灶4例,急性脑梗死1例,多发异常信号3例(其中两例表现为梅毒树胶肿)。诊断明确后予青霉素或头孢曲松驱梅治疗,临床症状好转,2例多发异常信号者病灶消失。结论中老年男性是神经梅毒高危人群,但年轻女性发病不容忽视。因具有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临床误诊和漏诊率较高,但明确诊断规范治疗后,多可获较好疗效,故对可疑病例,尤其是缺乏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卒中病人应及时完善梅毒血清学抗体及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并规范驱梅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树胶肿型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树胶肿型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搜集 3例做过头颅手术的树胶肿型神经梅毒 ,全部 3例均有婚外性生活史 ,实验室检查血清和 (或 )脑脊液标本高度提示梅毒 ,术后病理诊断为脑树胶肿型梅毒。结果 头颅影像检查中 ,例 1CT平扫示左侧颞叶大片低密度病灶 ,约5 0cm× 3 5cm大小 ,伴明显的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以环状强化为主 ,未行MR检查。例 2CT平扫见右额叶混杂密度病灶 ,增强后病变中心有小点状强化 ,呈轻度占位 ;MR扫描见右额叶、右侧脑室旁分别有一直径为 1 5cm和 1 0cm大小的T1WI呈等信号、T2 WI呈高信号的类圆形病灶 ,增强后病灶呈环状强化 ,右侧脑室前角轻度受压 ;例 3头颅CT平扫示颅内多发低密度占位性病变 ,以双额叶和左颞叶为主 ,未做增强扫描 ,而MR平扫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长径 1~ 3cm大小不等的结节和团块状病灶 ,T1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 ,注入对比剂后大多为结节样或环状强化。结论 该病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 ,术前诊断须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MRI表现。方法:1例血清和脑脊液密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经青霉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退。另1例血清密螺旋体抗体阳性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脊髓梅毒树胶样肿。2例均行MRI检查。结果:1例脑实质性梅毒表现为右侧颞叶内侧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DWI及FLAIR呈高信号。1例脊髓树胶样肿表现为T1WI为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灶,呈类圆形,T2WI为等高混杂信号灶;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T1WI示病灶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并与背侧脊膜以钝角相交。结论: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多种多样,对其的认识很重要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神经梅毒的磁共振成像表现(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提高对神经梅毒MRI表现的认识。方法:1例血清密螺旋体抗体阳性的患者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梅毒树胶肿;另1例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PA法)阳性,经内科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退。2例均行MRI检查。结果:2例脑梅毒树胶肿的MRI表现较典型,T1WI示:病灶为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灶,呈类圆形,直径约2.0-2.5cm,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周围水肿明显;T2WI示:病灶为高信号或等、高、低混杂信号灶;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T1WI示病灶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邻近脑膜强化,且最大病变层面显示病变的边缘与周围脑膜以钝角相交。结论:神经梅毒确诊一般需依赖实验室检查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但出现MRI高度怀疑的征象对早期发觉和诊断该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CT诊断迟发性神经梅毒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梅毒系患者感染梅毒后梅毒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引起不同神经症状的1种疾病,神经梅毒的MRI及CT表现仅有少量文献报道,现报告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迟发性神经梅毒(梅毒树胶肿)1例。  相似文献   

6.
_目的:探讨 AIDS 合并神经梅毒(NS)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 AIDS 合并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0例 AIDS 合并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脑膜血管型5例,脑膜型、麻痹性痴呆各2例,树胶肿型1例。脑内共发现23处病灶,其中病灶分布于额叶和颞叶各5处,半卵圆中心4处,顶叶、枕叶和基底节各3处,4例存在脑萎缩。增强扫描脑膜型 NS 呈脑回样脑膜强化,脑膜血管型病灶呈斑片样及脑回样强化,树胶肿型病灶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麻痹性痴呆患者伴有脑萎缩。经过正规抗梅毒治疗后10例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AIDS合并神经梅毒的影像表现多样,早期诊断需综合分析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患者的临床、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SIH住院病例,观察其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及MRI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SIH病例均有直立性头痛,多数患者伴恶心等症状,可出现脑神经受累及脑膜刺激症状,腰穿脑脊液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数和蛋白增高、头颅MRI增强扫描有广泛的脑膜强化。结论:了解SIH临床、脑脊液及MRI加强特点对SIH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2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猫抓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探讨CT及MRI在诊断该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CT及MRI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结节或肿块(14例),部分呈串样及团块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3例,环形强化1例。结论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及MRI作为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以便提供重要的补充材料,为确诊该病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核性脑膜炎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73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包括分型、分期、脑脊液、CT、MRI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结核性脑膜炎中以脑膜脑炎型最多,其次为脑炎型;多数在脑膜刺激征期;脑脊液不典型者占20.5%(15/73);CT或MRI检查多数(20/36)显示有脑积水。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表现、脑脊液、CT或MRI及试验性治疗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侧脑室神经上皮囊肿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侧脑室神经上皮囊肿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年龄11~25岁,平均20.1岁.7例患者全部行MRI检查,其中3例行增强检查,4例患者行CT平扫检查.7例囊肿均为单侧、单发,4例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所有囊肿均位于侧脑室三角区,2例向侧脑室后角延伸.7例囊肿均为圆形或长圆形囊性病灶,边缘光滑,囊壁薄,囊液的信号或密度均匀,与脑脊液相似,无壁结节,增强扫描囊壁与囊液均无强化.结论 侧脑室神经上皮囊肿影像学表现及发病部位典型,应用CT及MRI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介入超声技术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在肝脏胆管囊腺癌(HBCA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5年6例临床材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的HBCAC。结果:HBCAC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囊性病灶,囊壁明显增厚,囊壁上可见结节回声,囊内探及分隔回声,囊壁及囊内分隔探及血流信号,囊壁结节探及血流信号,无肝内外胆管扩张。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介入超声技术结合CT及MRI对HBCAC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作为诊断HBCAC的首选方法,增强CT、MRI检查、超声引导下穿刺或病灶囊液抽吸涂片检查具有确诊断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复习国际脉管性病变研究协会(ISSVA)脉管性病变的最新分类,将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总结儿童软组织脉管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2008年1月-2013年4月在本院诊断为脉管性病变的患者共3120例,其中1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脉管性肿瘤43例、脉管畸形142例。将影像诊断(超声、CT、MRI)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5例中183例行影像学检查,正确诊断163例,误诊11例,未明确定性的为9例。其中单行US检查26例,占总影像诊断方法比例14.1%,诊断正确24例,误诊1例,未明确定性1例;CT检查38例,占20.5%,诊断正确34例,误诊3例,未定性1例;MRI检查61例,占33.0%,诊断正确50例,误诊6例,未定性5例;CT及US检查检查共32例,占17.3%,诊断正确29例,误诊1例,未定性2例;MRI及US检查23例,占12.4%,全部诊断正确;CT及MRI检查共3例,占1.6%,均正确诊断;1.1%(2例)无影像学检查。结论:不同性质脉管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和病理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治疗方法完全不同,影像检查和在影像导引下治疗对脉管性肿瘤的准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脑性瘫痪儿童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脑性瘫痪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及MRI)对脑瘫的诊断及脑病变的判定起重要作用。痉挛型双瘫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为主,不随意运动型表现为基底病变或PVL,失调型表现为先天性小脑发育不良,偏瘫型主要突出在对侧单侧脑损伤。利用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及MRI)有助于脑瘫的诊断及脑病变的判定,为脑瘫儿童的治疗或改善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情况、影像学检查表现特点,旨在提高XGC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XG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病变的超声、CT及MRI表现特点,例如,胆囊壁内结节、黏膜线、胆囊壁增厚情况及强化方式、是否合并结石、胆囊周围脂肪及肝实质是否受累以及胆道梗阻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出现右上腹痛,11例白细胞及粒细胞不同程度升高;7例CA 199轻度升高但低于正常值5倍,CEA轻度升高1例;超声、CT、MRI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其中弥漫性增厚9例,8例见多发壁内结节,部分结节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带)、CT为低密度、MRI呈较长T1长T2.CT及MRI增强结节未见明显强化,6例增强CT、MRI粘膜线完整强化,11例病例合并胆囊结石,仅1例出现胆道梗阻,1例邻近肝实质受累.结论 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能明显提高XGC诊断准确率,为手术方案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低颅压综合征是以体位性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减低为典型表现的一组疾病,影像学,特别是MRI在其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低颅压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 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经影像科首先确诊,收入临床相关科室治疗后的随访患者32例,详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实验室相关阳性指标的意义,并依据IgG4相关性疾病国际共识的诊断标准,最终做出诊断.结果 共有14例患者纳入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的研究,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2岁,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结论 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具有较为特异的CT影像学表现,是主要的确诊方式,在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而其临床表现确较为多样无特异性,激素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CT、MR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 2 6例经脑脊液墨汁染色证实隐球菌脑膜脑炎头颅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早期CT及MRI表现为正常、弥漫性脑水肿、轻度脑积水 ;亚急性期及慢性期表现为脑萎缩、脑积水、胶状假囊、脑内多灶低密度区及异常信号区、隐球菌瘤 ,脑膜增厚、强化 ,以基底池、环池、侧裂池及四叠池为著 ;脑内强化血管影增多。结论 :CT及MRI检查对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变部位、病理形态及变化、发展的阶段可提供定位的诊断依据 ,有助于临床分型、病期的判定、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颅脑侵犯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颅脑侵犯较少见,以往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但侵犯部位及范围多数不明确,由于CT及MRI临床应用的普及,白血病颅脑检查已成为可能。目前有关白血病CT及MRI表现报道较少,且绿色瘤静脉窦侵犯国内未见报道。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笔者结合近年来搜集的2个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影像学表现.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2例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均行CT扫描,其中6例行MRI检查. 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眼.常见部位为眼眶外上壁、上壁及外壁.HRCT表现均呈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但无硬化,伴大的软组织肿块;MRI表现T 1WI均呈低信号(与脑实质比较,以下同),T2WI呈等或高信号.CT及MRI显示病变中~重度强化. 结论 HRCT可清楚显示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骨质改变,能帮助临床诊断;MRI可准确判断病变范围;两者结合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低颅压综合征的影像学和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低颅压综合征是以体位性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减低为典型表现的一组疾病,影像学,特别是MRI在其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低颅压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