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的高凝状态和抗凝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房颤动 (房颤 )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是无该心律失常者的 5 .6倍 [1 ]。本文综述房颤患者出凝血系统的异常及抗凝治疗。  根据美国 Fram ingham对 5 2 0 9人的 2 2年随访研究 ,房颤在人群中总的发生率男性为 2 .2 % ,女性为 1.7% [2 ] ,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迅速升高 ,从 30~ 39岁的 0 .2‰上升到 80~ 89岁的 39‰ [3 ] 。房颤常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结果 ,其中心力衰竭和风湿性心脏病是房颤独立的预示因子 ,这类患者房颤的发生率比其他心脏病患者增加 6倍。目前 ,由于高血压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故…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之一,尤多见于老年人群中.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年龄是房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William等[1]在研究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时发现随着年龄的递增,房颤的发生率也迅速增加,25~34岁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6%和2.2%;35~44岁发生率分别增加为19.7%和6.4%;55~64岁约达37.7%和29.9%,孤立性房颤的发生率为31%.其他统计资料也同样表明了房颤的年龄趋势:人群发生率为0.4%~0.9%,超过40岁则发生率每年增加0.1%~0.2%,60岁以上发生率达2%~4%,70岁以上超过10%;在所有房颤患者当中,70%的房颤患者年龄在65~85岁.  相似文献   

3.
刘同宝 《山东医药》2005,45(8):64-6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3%~5%,60岁后每10年发生率增加1倍,80岁后发生率可达8%~10%。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脑梗死的危险,并可使心排血量下降,长期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目前仍然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重要独立的危险因素。人群患病率0.5%左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6%,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7%~8%,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0%[1],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而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提出房颤患病率已升高到1%~2%,很多房颤患者因无症状而未获得诊断,使得房颤检出率偏低[2]。房颤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大幅度增加,占所有脑卒中的1/6,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而瓣膜性慢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是正常人的17倍[3]。房颤患者一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因此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最佳手段。目前对于房颤抗凝治疗有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包括新型抗凝药物、房颤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现就房颤抗凝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可使各年龄段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其年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50~59岁为1.5%,60~69岁为2.8%,70~79岁为9.9%,80~89岁为23.5%,平均为4.5%。由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5%。是无房颤者的2~7倍。若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无症状的脑卒中,则年发生率为7%。因此,对于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对于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地区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单一中心的 5 2 0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男 346例 ,女 174例 ,入选年龄 4 0~ 10 2(71 2± 12 2 )岁 ,平均随访 (6 75± 4 0 3)年 ,累计随访 32 2 7人年。结果 该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平均为 5 3%。房颤患者各年龄段的脑卒中发生率 :<6 0岁为 1 2 % (95 %可信区间 0 6 7%~1 73% ,合并危险因素者 1 6 % ,不合并危险因素者 1 0 % ) ;6 0~ 70岁为 4 0 % (95 %可信区间 3 38%~4 6 2 % ,合并危险因素者 5 1% ,不合并危险因素者 3 1% ) ;71~ 80岁为 6 7% (95 %可信区间5 96 %~ 7 4 4 % ,合并危险因素者 8 8% ,不合并危险因素者 4 0 % ) ;>80岁为 7 8% (95 %可信区间6 75 %~ 8 85 % ,合并危险因素者 7 7% ,不合并危险因素者 7 9%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与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等危险因素呈正相关 (P值均小于 0 0 5 )。结论 北京地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非抗凝状态下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 5 3% ;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缺血性脑卒中史为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其血栓栓塞并发症所致脑卒中导致房颤患者高致死、致残率.Framingham研究表明房颤患者脑卒中年发生率平均为5%;50岁~69岁为1.5%,80岁~90岁为23.5%.……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心房颤动的治疗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成人房颤发病率为 0 3%~ 0 4 % ,6 0岁以上发病率为 2 0 %~4 0 % ,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 8 0 %~ 11 0 % ,男性为女性的 2倍。FraminghamHeartStudy的资料显示房颤患者死亡危险较无房颤者高 1 5~ 1 9倍。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为脑栓塞 ,较正常人高出 5倍 ,不同病因的房颤栓塞发生率不同 ,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栓塞危险是非房颤者的 5 6倍 ,而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栓塞危险则是其 17 6倍。在西方国家 ,非风湿性瓣膜病的房颤占缺血性中…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的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Framingham研究显示,60~69岁为1.8%,70~79岁为4.8%,80~89岁为8.8%;60岁以上发病率显著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倍.房颤患者病死率是非房颤患者的2倍,脑栓塞是增加其病死率最主要的原因.因此,预防血栓事件发生是治疗房颤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的再认识(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心脏术后心房颤动(房颤) 房颤是心脏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房颤发生率因检出的方法和入选患者不同而异.在12项大的临床调查中报告,37 112例心脏术后患者,其中88.6%接受的是单纯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术后房颤总的发生率为25.6%(15.4%~36.7%),CABG术后发生率为11%~40%.进行瓣膜手术或CABG和瓣膜联合手术者,术后房颤的发生率更高.心脏术后发生房颤时常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正性肌力药物、IABP等支持.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1%~6%,发生后死亡率高(13%~41%).心脏术后发生房颤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增加,中风发生率、院内死亡率和长期死亡率都增加,住院费用也会增加.因此,积极预防心脏术后房颤的发生,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房颤)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人群的房颤患病率可达10%。对房颤患者的随访研究发现,5年中致命性卒中的发生率高达18%,心源性血栓栓塞是房颤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房颤患者,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至关重要。近年来在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对此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脑卒中的关系心房颤动 (房颤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 ,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房颤不但发生率高 ,持续时间长 ,也可引起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房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约在 4 0岁房颤的发生率开始增加 ,6 1岁以上增加更明显[1]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原因除左房血栓外 ,还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颅内出血和其它病因引起的心源性栓塞 (如主动脉碎屑、左室血栓等 )。非瓣膜性房颤的存在增加脑卒中的危险 5~ 6倍 ,年发病率约为 4 5 % [2 ] ,并且随年龄的…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大大提高,是房颤的最大危害之一,有报告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1次或1次以上的血栓栓塞事件。Framingham研究发现,因房颤而发生脑卒中的年发生率由50~59岁的1·5%增加到80~89岁的23·5%。房颤脑卒中一级预防试验中未接受抗栓治疗的房颤患者脑卒中韩雅玲,女。沈阳军区的发生率平均每年4·5%。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为对照的4~5倍,而瓣膜病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对照的17倍。马长生等在北京地区非瓣膜病房颤脑卒中研究中发现,房颤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5·3%,与国外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加强心房颤动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Framingham研究表明,50~59岁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0·5%,60~69岁为1·8%,70~79岁为4·8%,80~89岁为8·8%,60岁以后发生率显著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倍[1]。在美国,约230万房颤患者中每年因房颤发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的复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基本异位心律和持续性心律。人群房颤的发生率在50~59岁为0.5%,60~69岁为1.8%,70~79岁为4.8%,80~89岁为8.8%;60岁以上老年人房颤发生率为3%~4%,随年龄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增加,80岁以上约为9%。房颤危害严重,房颤是非房颤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2倍;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无房颤者的5~7倍,房颤合并瓣膜病时脑卒中的比例比窦性心律高17倍。房颤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需要干预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房颤对患者的主要危害之一是缺血性脑卒中,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每年5%,其卒中风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5~7倍.因此预防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塞性事件是其治疗策略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在成年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5%,65岁以后明显增加,大约为6%.房颤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房颤者与非房颤者比较,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倍,死亡率增加2倍.  相似文献   

18.
<正> 心律失常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年轻人比较,老年人群的房颤有以下特点:(1)发生率高:Framingham研究表明,60~69岁为1.8%,70~79岁为4.8%,80~89岁为8.8%;75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增加,平均每十年增加1倍。(2)病因复杂:大多数是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多种病因常见。而房颤既可以是基础疾病恶化的结果,又可以进一步导致基础疾病的恶化。(3)预后不良:房颤患者病死率是非房颤患者的2倍,脑栓塞是增加其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 (房颤 )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高龄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Framingham研究对 5184人随访 30年 ,发现 60岁以上人群约 3%~ 5%有房颤。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50~ 59岁为 0 5% ;60~ 69岁为1 8% ;70~ 79岁为 4 8% ;80 %~89 %为 8 8%。从 17世纪即发现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房颤病人每年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 4 %~ 6%。随年龄增长 ,由房颤所致脑卒中在所有脑卒中当中所占的比率增高 ,50~ 59岁占 6 7% ,60~ 69岁占 8 1% ,70~ 79岁占 2 1 3% ,80~ 89岁占36 2 %。我国 1999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房颤,atrialfibrillation,Af)于1909年由英国ThomasLewis医师首次应用心电图机描记并命名,至今已100年.Af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60岁后患病率明显增高,至80岁可高达7.5~10%。我国现有Af患者约1000万,不仅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更重要的是与NVAF相关的栓塞卒中也明显增加,Framingh锄研究显示NVAF患者卒中风险较无Af患者升高5~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