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62例 Amplatzer 封堵器进行 VSD 封堵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38例(占23.46%)。其中脑空气栓塞2例,血栓形成和栓塞3例,左前束支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3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停搏7例,机械性溶血2例,穿刺口出血5 例,臂丛神经损伤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残余分流3例。结论 VSD 封堵术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护士应熟悉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诱因,掌握有效的护理对策,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的31例室间隔缺损患儿。31例患儿均成功实施手术,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给予患儿家属心理支持及健康宣教,术后加强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护理及做好详细的出院指导,可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13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行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手术顺利,封堵成功,患者术后心脏杂音消失,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操作时间15~20 min,带管时间1~2 h,住院时间3~5 d.结论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手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 分析9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结果 98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98例患者均有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术后1例发生血肿及腓肠静脉血栓,2例发生传导阻滞,2例发生溶血,经治疗护理均痊愈.结论 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应用国产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措施。方法104例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男48例,女56例,年龄2~56岁,平均(17.29±12.93)岁。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检查和左心室造影确诊。在X线和经胸超声引导下行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认真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有关术前准备,术中严密心电监护,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和特殊导管,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并注意有无相关并发症。结果104例患者中,100例封堵成功,术中无并发症。术后心电监护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1周后恢复。所有患者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术前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术中熟练配合和术后严密监护,对保证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心脏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患者的围术期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进行介入封堵的100例小儿心脏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0例患者中,92例患者封堵成功,8例患者因病情不适于封堵治疗转行外科手术。9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即刻微量残余分流者4例、心律失常者22例、穿刺局部明显血肿者1例,患者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患者,创伤小、成功率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分析9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结果98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98例患者均有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术后1例发生血肿及腓肠静脉血栓,2例发生传导阻滞,2例发生溶血,经治疗护理均痊愈。结论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50例经胸微创食道超声引导下行VSD封堵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均一次取得成功,术后无心律失常、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彩超复查,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结论加强对围术期的护理管理,是预防VSD封堵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对其护理过程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患者经过全程治疗与护理,10d后康复出院。结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患者的护理应注重早发现、早治疗,注意密切观察尿液、监测肾脏功能,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何琴 《现代护理》2007,13(11):1055-1056
目的探讨封堵器微创经胸壁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的配合与护理的方法。方法对6例接受微创经胸壁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对策。结果6例患者微创经胸壁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技术成功,经治疗护理痊愈,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呼吸道护理体会及相关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肺高压危象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避免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总结封堵器介入治疗心脏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86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术前、中、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86例患儿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成功率为97.7%,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8%,溶血发生率为2.3%,瓣膜返流发生率为1.2%,残余分流发生率1.2%,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3.6%,移位脱落发生率1.2%,所有患儿经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创伤小、成功率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患儿康复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患儿的临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综合护理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术后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CPB)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经胸小切口非CPB下经TEE引导VSD封堵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精心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均一次封堵成功,植入封堵器直径4~12 mm。术毕TEE证实所有VSD无残余,瓣膜情况较术前均无加重,无一例心律失常、血尿发生。随访2~4个月,经胸心脏超声未发现残余分流,无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提高一次封堵成功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何琴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1):1055-1056
目的 探讨封堵器微创经胸壁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的配合与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6例接受微创经胸壁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6例患者微创经胸壁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技术成功,经治疗护理痊愈,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梅 《全科护理》2016,(25):2687-2689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患儿母亲居家护理需求.[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母亲13例为对象,以半结构访谈提纲为工具对其进行访谈,使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访谈结果,总结其护理需求.[结果]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患儿母亲居家护理有广泛的专业指导需求(如沟通需求、症状管理指导需求、用药知识指导需求和术后活动量指导需求等)、照护知识需求(如手术切口照护方面的知识需求、喂养知识需求等)、生理心理需求和社会支持需求.[结论]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患儿母亲有广泛的居家护理需求,护理工作应给予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实施延续性护理.  相似文献   

17.
任香娣  彭艳  孙献梅 《护理研究》2007,21(3):239-241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最常见的类型,其介入治疗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领域。自2002年Amplatzer膜周部VSD封堵器和国产膜周部VSD封堵器开始应用于膜部及膜周部VSD治疗,其治疗成功率与手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被广泛地应用,但封堵术中及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其预防及处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院自2002年7月-2005年3月对13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介入治疗,现将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切口直视下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治疗的45例,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患儿的手术配合。结果 术后发生室性早搏1例,其余患儿术后心功能稳定,随访1-6月,患儿伞片位置无移位,无心率失常和残余分流。结论 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周赛君  肖志容  邓婧 《全科护理》2021,19(19):2664-2666
目的:探究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患儿行介入封堵治疗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行PMVSD介入封堵术的200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PMVSD介入封堵术后是否有并发症将所选患儿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MVSD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200例行PMVSD介入封堵治疗患儿术后共32例出现并发症(占16.0%).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PMVSD直径、术中主肺动脉收缩压(PASP)、距主动脉瓣距离、封堵器直径是PMVSD介入封堵治疗患儿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MVSD直径(OR=10.341)、距主动脉瓣距离(OR=4.440)、封堵器直径(OR=6.050)为PMVSD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MVSD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受PMVSD直径、距主动脉瓣距离、封堵器直径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性采取预防护理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迁延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1].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2-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