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4例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表现,并与腹部X线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64例消化道穿孔患者中,手术证实胃穿孔10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39例,阑尾穿孔14例,外伤致小肠破裂1例。术前超声提示消化道穿孔58例,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90.6%,其中发现腹腔游离气体41例,占64%;腹腔游离积液或局限性积液54例,占84%;局部网膜聚集23例,占35.9%,直接发现穿孔部位21例,占32.8%;腹部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44例,诊断符合率68.7%,与超声检查发现游离气体的符合率相差不大。结论 X线和超声检查均可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但是超声还可以发现由消化道穿孔引起的腹腔积液、局部网膜聚集等征象,对腹腔脏器穿孔的检出率较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频超声对消化道穿孔19例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志方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792-179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消化道穿孔的高频超声表现,重点为腹腔游离气体和积液的发现,并与X线腹部透视的检查结果对照.结果:胃穿孔9例,十二指肠穿孔8例,小肠穿孔2例,超声诊断内脏穿孔19例,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达到100%.X线腹部透视发现膈下游离气体15例,定性诊断的符合率仅为78.9%(15/19),与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和少量积液,具有很高的捡出率,结合大网膜异常积聚征象,与X线腹部透视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对消化道穿孔的诊断符合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穿孔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经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穿孔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腔游离气体为103例,占88.8%;腹盆腔积液107例,占92.2%;腹腔包块和包裹性积液8例,占6.9%;发现穿孔部位51例,占43.9%;X线诊断腹腔游离气体95例,占81.9%;13例包裹性消化道穿孔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均未发现游离气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胃肠道穿孔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胸腹联合X线检查用于消化道穿孔的诊断已经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一直以来,由于腹腔内游离气体的强反射、散射,影响腹腔内脏器的观察,对游离气体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恰当的检查方法,因此,超声检查在消化道穿孔的诊断未得到广泛的开展。本文通过低频、高频超声及加压法联合应用,研究超声成像在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477-3478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均给予X线检查与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膈下气体、腹腔游离气体以及腹腔积液的声像图资料。结果(1)X线检查与超声检查阳性率分别为68.3%(56/82),90.2%(74/82),两种检查方法比较(P<0.005)。(2)X线检查与超声检查膈下气体检出率分别为65.9%(54/82),92.7%(76/82);腹腔游离气体检出率分别为62.2%(51/82),98.8%(81/82);腹腔积液检出率63.4%(52/82),98.8%(81/82)两种检查方法比较(P<0.005)。应用超声检查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可以准确定位,提高阳性检出率,及膈下气体、腹腔游离气体以及腹腔积液检查出率,可以弥补X线检查无法定位的缺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丁永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945-2946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胃十二指肠穿孔中的价值。方法:对43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43例患者行X线检查,31例为阳性,符合率为72.1%;行超声检查的33例患者,23例为阳性,符合率为69.7%。结论:在发现腹腔少量游离气体方面超声可以与X线检查相媲美,且超声还可发现腹盆腔积液、肿块等X线不能发现的并发症,弥补了X线的不足,是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一项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胃肠穿孔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胃肠穿孔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胃肠穿孔患者的声像图与X线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发现腹腔游离气体和(或)游离包裹性积液,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1.6%(33/36)和100%(36/36),腹腔内不规则炎性包块占55.6%(20/36)。X线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敏感性则为80.5%(29/36)。结论:超声诊断胃肠穿孔可检出腹腔内游离气体、积液和异常回声包块等征象,能弥补X线的不足,为临床外科急腹症提供快速而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胃肠道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主要依据病史、X线和超声检查发现腹腔游离气体为佐证间接诊断,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胃肠道穿孔的直接声像图特征和超声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临床拟诊胃肠道穿孔病例常规超声检查或X线检查,并重点检查胃肠道有无异常改变,总结分析胃肠道穿孔的直接声像图和间接声像图改变,做出定位诊断。结果本组26例中,X线发现腹腔游离气体50.0%(13/26),超声发现游离气体65.3%(17/26)。超声检查发现胃肠道声像图改变23例,表现为:胃或肠道壁局部性增厚,中央凹陷全层回声中断缺损,局部见气体贯穿腔内。超声检查诊断胃肠道穿孔26例,定位诊断23例。超声诊断胃肠道穿孔与手术和保守治疗后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100%,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88.4%。结论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显示胃肠道穿孔病变的间接声像改变而且可以发现穿孔部位的直接征象改变,可以较准确地做出定位诊断。因此,超声检查不仅弥补了X线和常规超声检查检查的不足,而且解决了临床定位诊断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早期及时定位诊断,为临床决定治疗方案和赢得抢救时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胃肠道穿孔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认为胃肠道穿孔,且均采用腹部X线片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以及腹腔游离气体、腹腔及腹壁后积液等情况。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经术后证实为胃肠道穿孔。X线与术后符合率为77.8%(29/36),螺旋CT与术后符合率为91.7%(33/36),二者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X线片检查中,显示膈下游离气体影21例。螺旋CT检查示腹腔游离气体影29例,胃肠壁增厚9例,腹腔积液25例,胸腔积液3例,病灶周围脓肿7例。螺旋CT较X线检查对胃肠道穿孔准确,可为临床手术提供较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超声与X线对腹腔游离气体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与X线检查对腹腔游离气体的诊断价值.方法新西兰兔14只,向腹腔内注射空气0.5~10 ml,分别进行超声和X线观察.胃肠道穿孔病人111例,96例术前曾做X线检查,19例曾做B超检查,其中7例两种检查都做过,回顾性分析术前超声和X线检查结果.结果兔腹腔内注射1 ml以上空气,超声和X线均能观察到,两种方法无明显区别.超声和X线检查对胃肠道穿孔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7%和80.6%,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超声和X线检查均能很好地观察到腹腔游离气体,对提示胃肠道穿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对外伤性胃肠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8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胃肠穿孔患者术前超声和X线结果,比较两者对腹腔游离气体检出率、外伤性胃肠穿孔的检出率及定位诊断符合率.结果 ①超声与X线对腹腔游离气体检出率分别为52.0%、7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97,P<0.05);②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82.6%,而X线不具备定位诊断能力;③超声与X线对外伤性胃肠穿孔检出率分别为87.8%、7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10,P<0.05).结论 超声对腹腔游离气体的检出率虽不及X线,但根据破裂口位置、异常包块部位、大网膜聚集方向等表现,对外伤性胃肠穿孔综合检出率较X线高,并能进行穿孔部位定位诊断,综合诊断能力优于X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9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 CT 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3例(67.35%);胃溃疡穿孔16例(32.65%),其中胃窦前壁穿孔9例(56.25%),胃小弯前壁穿孔7例(43.75%)。腹腔游离气体49例(100.00%),腹腔积液46例(93.88%),胃肠道壁不规则增厚或周围脂肪层模糊23例(46.94%)。结论 通过螺旋CT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可以明确患者穿孔的病灶,能弥补X线平片的不足,为临床外科急腹症提供快速而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郭春梅  李亭  王军  何平 《华西医学》2013,(4):544-546
目的探讨胃肠道穿孔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3月18例经手术证实为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回顾性分析了胃肠道穿孔及穿孔部位的MSCT表现。结果18例患者中,MSCT明确诊断穿孔17例,对穿孔部位准确定位11例。其中术后诊断胃穿孔4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9例、小肠穿孔3例、结肠穿孔1例、阑尾穿孔1例。MSCT表现有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周围局限性积气、腹腔积液及肠袢积液、肠壁增厚、肠腔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条纹征)。结论MSCT有利于显示腹腔游离气体、胃肠道穿孔部位及其肠壁周围的变化情况,对胃肠道穿孔术前的定性及定位诊断有较明显的优势,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超声诊断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胃十二肠穿孔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前均行X-线检查,33例术前行超声检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行X-线检查,31例为阳性,符合率为72%(34/43),假阳性12例,占28%(12/43),行超声检查的33例患,27例为阳性,符合率82%(27/33),其中4例X-线为阴性的超声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结论超声相对X-线在诊断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优势在于实时动态观察,并能检出其他征象,为穿孔及其他急腹症的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肠穿孔的CT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经手术证实的42例外伤性肠穿孔患者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部钝挫伤27例,锐器伤15例。所有病例均未口服造影剂,也没有进行增强扫描。结果:穿孔发生在十二指肠5例,空肠12例,回肠9例,结肠18例,直肠1例。外伤性肠穿孔的CT征象包括:腹腔游离气体(20/42)、腹膜后游离气体(6/42)、肠壁增厚(21/42)、腹腔游离积液(25/42)、肠袢间(系膜)积液(5/42)、系膜浸润(19/42)、系膜血肿(4/42)及肠管扩张积液(4/42)等。结论:肠穿孔的CT所见均为间接征象,单一CT指征对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断价值有限,综合分析是提高诊断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T对钝性外伤性小肠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手术证实的钝性外伤性小肠穿孔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11例CT上腹部见游离气体,术前正确诊断小肠穿孔11例,诊断正确率为73.3%;4例漏诊患者因腹腔内均未见明确游离气体,且由于合并其他损伤,忽略了小肠周围渗出情况,导致漏诊。结论 CT对于钝性外伤性小肠穿孔具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穿孔的B超声像图特征及B超检查对胃肠穿孔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胃肠穿孔32例患者的其B超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2例患者中,26例(81.3%)患者探及腹腔内游离气体,30例(93.8%)患者探及少量至中等的腹腔内积液,5例(15.6%)患者发现局部包块,1例(3.1%)患者发现胃穿孔部位。结论:B超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片及X线检查,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