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道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威  宋光  吴国新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62-1863
目的 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耐药与多药耐药基因MDR(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拓扑异构酶(TOPOⅡ)之间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单克隆技术,定量分析P-gp、GST、TOPOⅡ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及阴性表达。结果 P-gp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39.6%,化疗耐药中占55.9%;GST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4.0%,化疗耐药中占76.5%;TOPOⅡ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54.0%,化疗耐药中占35.3%。结论 P-gp、GST、TOPOⅡ参与肿瘤耐药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谷胱甘肽S-转移酶(EC2、5、1、18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其功能主要与解毒有关,肝脏含量最高,外周血中酶活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脏功能和损伤变化。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以血清GST作为肝病的诊断指标受到重视。本文就测定方法及在肝脏疾病时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胎儿发育时期肾上腺的抗氧化功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胎儿发育期间肾上腺的抗氧化功能及其特征。方法 差速离心法制备胎组织亚细胞组分 ,测定多种抗氧化酶活性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肾上腺细胞胞浆内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α、π和 μ亚型活性分别是肝细胞浆的 0 .5倍、4 .4倍和 8.3倍 ,胎肾上腺和肝脏胞浆πGST活性皆随胎龄递减 (r =- 0 .5 79;r =- 0 .6 32 )。微粒体和线粒体中也可检测到πGST和πGST。肾上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分别为肝脏的 2 .1倍、1.8倍和 5 .0倍 ,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明显低于肝脏。电镜下显示 ,8月龄胎肾上腺细胞核周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明显增多 ,可见多个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和吞噬小体。结论 胎儿发育时期 ,肾上腺已具有较完善的抗氧化酶系统 ,其抗氧化能力不亚于肝脏  相似文献   

4.
谷胱甘肽转移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同工酶家族,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作为机体的II相解毒酶,参与机体的解毒作用[1].研究表明,GST的酶活性水平与肿瘤的耐药性密切相关[2~4].因此,GST可能是治疗耐药肿瘤的潜在药物作用靶点. 目前已知的GST抑制剂大多因毒性较大,限制了临床应用.研究发现,一些动植物体内含有对GST有抑制剂作用的成分[5~8].为了广泛寻找GST特异性抑制剂,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稳定、经济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以GST为靶点,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对自然界广泛存在着的抑制GST活性的物质进行筛选,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提高耐药肿瘤临床化疗敏感性的药物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结构及其介导的肿瘤细胞耐药性、GSTπ抑制剂、GSTπ活化前药、GSTπ与化学预防等方面介绍GSTπ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GSTπ的过量表达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紧密相关,特异性抑制GSTπ的活性,是消除GSTπ介导的肿瘤药物耐药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及蛋白结合谷胱甘肽(PSSG)是反映氧化溶血的指标。Ellman试剂测定GSH干扰多。高效液相层析测定GSH及其衍生物受仪器和效率限制。谷胱甘肽-S-转硫酶(GST)法测定GSH干扰少,但从未用于测定红细胞GSH或其衍生物。本尝试改进GST法并用于测定红细胞GSH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生物细胞中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有着很高的浓度,当有毒的亲电子化合物进入体内时,首先在肝脏GSH便与之结合,最后形成无毒的硫醚氢酸从尿中排出体外。在此结合解毒过程中GST催化GSH与广范围  相似文献   

8.
砷致癌机制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砷致癌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建立砷诱导NIH3T3细胞转化模型。测定细胞液中谷胱甘肽 (GSH)、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水平 ,通过NorthernBlot测定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的基因表达。结果 NIH3T3细胞在 0 1 μmol/LAs(Ⅲ )诱导的 1 1 0d后发生了细胞生物学改变 ,由体外有限传代变为无限传代 ,在半固体琼脂上可以每千个细胞形成 60个集落。GR和GST活性显著增高。结论 建立了可行的砷诱导体外细胞转换的模型 ,提出了在引起细胞转化的机制中GSH的水平的下降起了重要的作用 ,而GST和GR蛋白的上升也与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检测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活性的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新方法。用该方法检测血清中 GST活性 ,既能较方便地用手工操作 ,又能在自动系列化分析仪上进行  相似文献   

10.
白消安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大剂量预处理方案中的常用药物,患者间存在较大的药代动力学差异和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白消安主要通过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催化,在肝脏与谷胱甘肽(GSH)结合代谢,GST基因多态性显著影响白消安的体内代谢过程.因此可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调整白消安用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作用机制及及临床应用。方法查阅我院病历资料,参考国内外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现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类、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在治疗肝病、恶性肿瘤、放射性口腔炎、急性中毒、肺部损伤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疗效。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一种细胞内重要的调节代谢物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臻峥 《药学进展》2009,33(1):46-48
抗肿瘤药brostalliein盐酸盐(PNU-166196A)为一种合成的第二代DNA小沟结合剂(minor groove binder,MGB),其结构是在偏端霉素A(distamyein A)的主链上共价结合了α-溴代丙烯酰基。Bmstalliein在高浓度谷胱甘肽和(或)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存在的条件下具有活性,不受DNA错配修复影响,对一些罕见的、对目前标准化疗耐药的软组织肉瘤(softtissuesarcomas,STS)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小鼠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抑制作用及其酶动力学。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小鼠肝胞质液酶,用半数效量概率单位法及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求得小鼠肝脏GST的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度(Vmax)和DMY对小鼠肝脏GST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判断DMY对GST的抑制类型和抑制常数(Ki)。结果 DMY对小鼠肝脏GST有抑制作用,其IC50是(121.14±13.66)μmol.L-1;对底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T的Km是0.1460 mmol.L-1,Vmax是175.44 U.mg-1;对底物1-氯-2,4-二硝基苯(CDNB),GST的Km是0.0937 mmol.L-1,Vmax是212.77 U.mg-1。对底物GSH,DMY对小鼠肝脏GST属于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0.22 mmol.L-1;对底物CD-NB,DMY对小鼠肝脏GST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0.54 mmol.L-1。结论 DMY对小鼠肝脏GST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其用予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疲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标本的GST—π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GST—π含量平均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GST—π含量平均值(P<0.01,P<0.01),阳性率分别为90.6%、90.0%。在高分化肝癌组GST—π上升程度量显著高于中、低分化肝癌组(P<0.05)。GST—π的阳性率与肝癌的TNM分期及患者年龄、肿癌家族史、饮食习惯和居住地理位置等无关(P>0.05)。结论:血清GST—π检测对肝癌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特别对原发性肝癌,是一项较为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上肝脏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很多,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可作为一项新的肝损害诊断指标,本文采用临床化学方法测定各型肝病患者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探讨其在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复杂性多基因疾病.低外显率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在乳腺癌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GST基因家族成员之一的GSTM基因的多态性与某些癌症的发生相关联,尽管GSTM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尚未获得一致的结论,但相关研究及其进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用妊娠第14天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作微团培养,培养物接触维生素A(VitA)和3-甲基胆蒽(3-MCA)后,微团中的集落形成率明显降低,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分别为10ng/ml和1.0ng/ml,有明显的致畸性。在培养12小时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水平明显降低,24小时后逐步快复正常,而GST活性继续升高,于48小时达最大值。这两种化学物的体外致畸作用可能与GSH耗竭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对胃癌细胞形态结构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进行培养,加入丝裂霉索后5h和10h后采集细胞.进行光、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5h组形态变化不明显,胞质中GSTπ含量下降,胞核中GSTπ增多;10h组细胞破坏明显,细胞器减少,质膜破裂;其胞质与胞核中仍有少量GSTπ表达。结论 丝裂霉素对BGC-823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途径之一可能与抑制GSTπ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 化疗是提高恶性肿瘤疗效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的多药耐药性往往导致化疗的失败,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能对多种结构、功能及杀伤机制均不同的化疗药物产生耐受。目前认为多药耐药与下列因素有关: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编码的细胞膜P—糖蛋白(P—GP)表达增加;谷胱甘肽解毒酶系统(GST)活性增高;DNA拓朴异构酶Ⅱ(ToP_0Ⅱ)活性减低或结构异常;DNA损伤后修复能力增强;蛋白激酶C活性增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的扩增或过度表达;肺阻蛋白(LRP)的表达。根据耐药产生的机制不同,逆转剂可分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双环醇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赵冬梅  孙韬  李燕 《药学学报》2002,37(6):412-414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缺血-再灌注诱发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肾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双环醇对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血清丙二醛(MDA)、尿素氮(BUN),肾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及肾线粒体膜流动性改变的影响.结果双环醇ig 50及200 mg*kg-1可剂量依赖性保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血清MDA及BUN升高、肾GSH含量降低,同时可诱导GST活性,缓解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结论双环醇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