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35例中上段胸椎OVCF患者作为观察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行PVP治疗)和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5例中上段胸椎OVCF患者作为对照组(徒手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指标(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感染、血管栓塞),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椎体后凸角度(Cobb角)。结果 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指标方面,观察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均未出现感染及血管栓塞。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较术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而两组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组间比较,均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穿刺和徒手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GenantⅢ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23例接受PVP治疗的GenantⅢ型OVCF患者临床资料,机器人辅助穿刺PVP 12例(A组),徒手穿刺PVP 11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手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37.25±2.60)min,B组手术时间为(39.55±6.85)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均少于或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徒手穿刺PVP相比,机器人辅助穿刺PVP治疗GenantⅢ型OVCF准确性高、术中透视次数减少、骨水泥渗漏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弥散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73例采用单侧穿刺PVP治疗的OVCF患者根据骨水泥弥散情况分为A组(骨水泥弥散好,47例)和B组(骨水泥弥散差,126例).记录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和强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时,相同黏度骨水泥按不同骨水泥体积分数注射的疗效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方法 采用PVP治疗103例老年OVCF患者。记录骨水泥注入量、伤椎骨水泥体积分数[(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体积)×100%]、疼痛VAS评分、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骨水泥注入量1.5~6.3(3.52±1.23) ml/椎,伤椎体积为16.11~22.62(19.27±1.51)cm3,伤椎骨水泥体积分数为9%~31%(18.43%±6.39%)。按伤椎骨水泥体积分数将患者分为A组(<10%)24例、B组(10%~25%)63例、C组(>25%)16例。疼痛VAS评分术后1、2、3 d 3组均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术后1、2、3 d 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骨水泥渗漏率C组高于A、B组(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骨水泥体积分数的大小与OVCF患者术后疼痛症状缓解无明显关系,伤椎骨水泥体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正位透视法辅助一次性弯角椎体穿刺装置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采用一次性弯角椎体穿刺装置行PVP治疗的82例OVCF患者根据术中透视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正位透视辅助穿刺,41例)和B组(采用正、侧位透视辅助穿刺,4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邻椎骨折发生率,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34例患者失访,4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A组短(少)于B组(P<0.05)。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邻椎骨折发生率及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透视方式辅助一次性弯角椎体穿刺装置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穿刺效果,但正位透视法能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患的放射线曝露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P手术治疗44例中上胸椎(T8椎体及以上胸椎)OVCF患者。记录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1(14.4±6.0)个月。单个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1.5~3.8(2.4±0.5)ml,手术时间28~110(45.4±13.8)min。术后3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Cobb角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均无神经压迫症状;术后发生3例其他椎体再骨折,其中2例再次行PKP治疗,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缓解。结论PKP治疗中上胸椎OVCF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王永胜  孙明辉  李强  王家宝 《颈腰痛杂志》2021,42(4):484-486,489
目的 探讨机器人导航下单边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机器人导航下单边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观察椎体后凸角度、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X线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VAS评分.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血管和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平均(39.1±7.2)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0.3±3.9)次,骨水泥注入量平均(5.1±1.3)mL.术中出现3例骨水泥渗漏,发生率8.33%.骨水泥双侧分布为Ⅰ级21例,Ⅱ级12例,Ⅲ级3例.术后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机器人导航下单边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减少透视次数,同时具有满意的双侧骨水泥分布和降低骨水泥渗漏等优点,术后患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操作要点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8连续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记录图像采集时间、规划时间,同时分析临床医师操作骨科机器人系统的学习曲线。结果 当手术量达到12例时,图像采集时间发生变化,维持在(23.6±3.2)min。当手术量达到20例时,规划时间明显减少,维持在(1.5±0.2)min。当手术量增加时,图像采集时间和规划时间会减少,并且进入一个平台期。根据上述学习曲线分析结果可以将前20例定为新手期组,第21~50例定为熟练期组。熟练期组图像采集时间、规划时间短于新手期组,骨水泥渗漏患者比例低于新手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25 kg/m2、胸椎骨折患者的图像采集时间更长,体质量指数≥25 kg/m2、胸椎骨折、2个椎体骨折患者的规划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学习曲线的平台期大约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引导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采用CT引导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29例老年OVCF患者(33椎)。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Cobb角、ODI、伤椎前缘高度比。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手术时间38~54 min/椎,骨水泥注入量:胸椎2~2.5 ml/椎,腰椎3~4 ml/椎。围手术期均未发生死亡、穿刺针孔感染等情况;2例骨水泥向椎体前方少量渗漏,但无临床症状。伤椎前缘高度比、疼痛VAS评分、Cobb角、ODI:术后3 d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正常负重行走时下肢肌力正常,未出现脊髓神经压迫症状。结论 CT引导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OVCF,具有提高手术操作精准度、提高椎体稳定性、有效避免骨水泥渗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60例OVCF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PCVP 30例,PVP 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分布情况、渗漏率。结果PCVP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短于或少于PVP组[(29.4±2.1)min vs.(36.8±2.2)min,t=-13.333,P=0.000;(10.2±1.4)次vs.(15.1±1.5)次,t=-13.394,P=0.000]。PCVP组骨水泥分布优良率100.0%(30/30),明显高于PVP组53.3%(16/30)(Fisher精确检验,P=0.000);PCVP组骨水泥渗漏率6.7%(2/30),明显低于PVP组46.7%(14/30)(χ^2=12.273,P=0.000)。PCVP组与PVP组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3.6±0.3)ml vs.(3.7±0.3)ml,t=-1.811,P=0.075;(1.8±0.8)d vs.(2.1±1.0)d,t=-1.105,P=0.274]。2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F=0.313,P=0.578),不同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F=472.703,P=0.000),分组和时间无交互作用(F=0.422,P=0.658)。2组均完成3~6个月随访,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伤椎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结论PCVP和PVP均可以明显改善OVCF患者的疼痛症状,但PCV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分布好、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对42例重度OVCF采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所有骨折椎体高度均少于原椎体的1/3。采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射骨水泥。结果42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6~45 min,出血量<5 ml,骨水泥注射量1.5~3.5 ml。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对称,无穿刺并发症。3个椎体骨水泥渗漏,渗漏率7.1%。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8.6±0.6)、(3.7±0.5)、(2.1±0.6)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9.6°±3.4°、8.9°±3.1°、8.9°±2.6°,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0)。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重度OVC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27例(145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表现、X线、CT、MRI明确责任椎体,其中95例(110椎)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男34例(42椎),女61例(68椎),年龄(73.92±7.14)岁,胸椎47节(T_8-T_(12)),腰椎63节(L_1-L_5);另外的32例(35椎)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网袋组),男11例(12椎),女21例(23椎),年龄(71.56±7.89)岁,胸椎16节(T_9-T_(12)),腰椎19节(L_1-L_5)。观察患者术后3 d疼痛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功能改善情况,并通过X线片观察骨水泥弥散及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并发症。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1.75±4.99)min,术后3 d的VAS评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腰部ODI评分分别为(2.38±0.94)分、(19.54±2.36)mm、(18.16±2.65)mm和(25.19±5.49)分,各项目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1),与PK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的骨水泥均呈斑片状、团块状或少量弥散状分布,网袋组的渗漏率为2.86%(1/35),PKP组的渗漏率为16.36%(18/110),多为"拖尾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类似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能够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并且明显减少渗漏率,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双侧分层交叉穿刺与常规单/双侧穿刺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骨水泥分布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采用PVP治疗的127例OVCF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根据穿刺入路分为双侧分层交叉组(A组,n=37)、常规单侧组(B组,n=48)及常规双侧组(C组,n=42)。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程度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复查CT三维重建,比较3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 ~ 15个月。A组于冠状位中线两侧骨水泥连接上下终板率较B、C组显著升高;C组骨水泥注入量较A、B组明显增多;B组手术时间较A、C组明显减少;A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较B、C组降低;以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针道口感染、骨水泥渗漏入椎管、骨水泥拖尾、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与单/双侧穿刺入路PVP相比,双侧分层交叉穿刺PVP术后骨水泥于伤椎冠状位中线两侧连接上下终板率更高,术后疼痛程度、功能状况均改善明显,是治疗OVCF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对于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包括有以下3种:PVP,PKP,PBG手术方法。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PVP是直接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它的主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及骨水泥的毒性。因此有了PKP的出现,PKP先利用球囊扩张后注入骨水泥,一方面利用球囊扩张使椎体均匀扩张,另一个利用球囊包囊骨水泥防止骨水泥的渗漏及毒性作用。但也带来其他的并发症,如多了个异物(球囊),由于骨水泥的生物力学性质与骨的性质不同,如不能降解,刚度太高,会出现了很多的并发症,邻近椎体的继发性骨折等。所以在植入物方面有了新的替代物,主要是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HC)及同种异体骨(alloglaft)和自体骨(autoglaf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n=89)和非渗漏组(n=100),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结果89例骨水泥渗漏患者中A型渗漏38例(42.70%),B型渗漏26例(29.21%),C型渗漏15例(16.85%),D型渗漏10例(11.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次性治疗椎体个数和骨折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伤椎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和椎体周壁破坏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伤椎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和椎体周壁破坏等因素是导致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伤椎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和椎体周壁破坏等是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制定向弧形骨钻在体外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中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EDTA-Na2)浸泡法制备小牛体外骨质疏松椎体,将40个成功制备的骨质疏松椎体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20个椎体行椎体成形术,A组常规直钻穿刺,B组采用自制定向弧形骨钻穿刺,弧形方向朝向穿刺对侧,深度达到椎体中前1/3终止,对2组穿刺骨钻钻头距椎体对侧外缘距离、骨水泥是否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进行比较。结果 EDTA-Na2浸泡法脱钙9 d成功制备出体外骨质疏松椎体。 A组钻头距对侧椎体外缘(2.50±0.32)cm,与B组(0.90±0.26)cm有显著性差异(t=17.354, P=0.000);A组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椎体数为11个,B组19个,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0.004);A组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B组4个椎体,2组骨水泥渗漏无显著性差异(Fisher’s检验,P=0.176)。结论自制定向弧形骨钻通过一侧椎弓根穿刺,可以建立一个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的骨性通道,引导骨水泥向穿刺对侧分布,避免了双侧椎弓根穿刺的弊端,实验效果优于直骨钻,但在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方面并未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步法单侧入路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四步法,对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进行单侧入路的经皮椎体成形术,计录手术时间,观察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在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结果18例21个椎体操作均成功,手术时间10~25 min,平均(16±2.2)min,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均越过椎体中线,VAS评分由术前(8.5±1.2)分降低至(2.5±1.4)分,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四步法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简单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崔志栋  杨光  张大鹏 《中国骨伤》2021,34(8):725-731
目的 :以经典双侧穿刺椎体成形为参照,评价弯角穿刺装置椎体成形的临床效果,分析术中患者及术者受到的辐射暴露,总结防护措施。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9例患者按手术穿刺方式的不同分为椎体成形组(采用经典双侧穿刺)与弯角椎体成形组(采用弯角穿刺),其中椎体成形组26例,男7例,女19例;年龄(73.25±6.36)岁;胸段2例,胸腰段21例,腰段3例。弯角椎体成形组23例,男6例,女17例;年龄(73.09±6.52)岁;胸段3例,胸腰段19例,腰段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观察术后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者部分暴露部位受照辐射剂量。结果:4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2(14.55±3.83)个月。椎体成形组11例,弯角椎体成形组9例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体成形组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 d分别为6.23±0.68,1.69±0.47,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2.59±3.25)%,(33.59±2.85)%。弯角椎体成形组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 d分别为6.46±0.56,1.57±0.49,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3.21±3.18)%,(33.17±2.37)%。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弯角椎体成形组与椎体成形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27±9.58) min,(23.19±8.56) min,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4.91±1.49) ml,(6.58±1.42) ml,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弯角椎体成形组更有优势。弯角椎体成形组受福射剂量术者为(0.53±0.05) mSv,患者为(10.64±1.65) mSv,椎体成形组受福射剂量术者为(0.59±0.08) mSv,患者为(13.52±1.81) mSv。弯角椎体成形组患者的受福射剂量明显低于椎体成形组,而两组术者的受福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穿刺方式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弯角穿刺可更加优化骨水泥的分布,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2-02—2016-04诊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治疗者50例(PKP组),行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者50例(PVP组)。比较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3 d、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低于PVP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程度,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更优,而高粘度PV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