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超细经皮肾镜平台的"可视化"经皮肾通道建立的新方法,并探讨其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0月采用超细经皮肾镜取石术(UMP)治疗的131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建立工作通道的方法分成两组:A组为可视组(66例),B组为常规组(65例)。两组性别、年龄、BMI、结石负荷、类型、分布以及肾积水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1例工作通道建立后发生集合系统对穿伤,无假道形成,通道建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5%(1/66),而B组4例假道形成,4例集合系统对穿伤,通道建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12.3%vs.1.5%,P0.05)。A组术后住院天数较B组显著缩短[(1.18±0.96)d vs.(1.54±0.83)d,P0.05]。两组平均通道建立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后Hb下降值、结石清除率、改良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超细经皮肾镜平台的"可视"技术精准确认针鞘尖端位置,配合超声影像,通过实时调整针鞘位置,确保针鞘有效地进入集合系统,并适当调整其位置,以利于保留足够长的导丝,提高通道建立的安全性,降低假道、集合系统对穿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经皮肾通道建立方法,尤其适用于在超声引导下处理肾积水不明显或充填型结石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步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技术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同时评估这种技术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自2013年7月~2015年3月采用一步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125例137个(A组),序贯式筋膜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112例122个(B组),比较两组患者建立通道的时间、通道扩张成功率、集合系统穿孔和肾脏出血等相关指标。结果:A组在通道建立的时间上有明显优势,时间明显缩短,通道扩张成功率明显提高;集合系统穿孔和肾脏出血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步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技术安全有效,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经皮肾通道建立技术。  相似文献   

3.
三步扩张通道法建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步扩张通道法建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1例采用三步扩张通道法建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41例患者共行三步扩张通道法建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186次,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  相似文献   

4.
目地探讨一步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0月368例上尿路结石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通道建立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用F6~F18筋膜扩张器序列扩张法的188例;采用F18或F20号筋膜扩张器直接一步扩张法的180例。比较两组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一次性清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68例患者均成功建立通道,完成手术。一步扩张组与序列扩张组比较,通道建立时间明显缩短(P0.05),一次性清石比率明显增高(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缩短(P0.05),但二者在平均住院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一步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可靠,能明显缩短手术过程的非碎石时间,增加一次性清石比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比连续筋膜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17例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连续筋膜扩张法(A组)和球囊扩张法(B组)建立经皮肾镜通道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并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通道建立时间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A组在缩短通道建立时间(F=515.402,P=0.000)、减少术中出血量(F=39.551,P=0.000)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住院费用方面较高(F=401.563,P=0.000),在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优势。结论: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比连续筋膜扩张法更安全,且有效性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两步扩张法"建立微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完成微通道经皮肾镜术(mPCNL)213例,其中采用F8~F18筋膜扩张器逐级扩张的为A组(98例);采用先F8筋膜扩张器扩张见尿液溢出,确定穿刺方向和深度后,直接用F18筋膜扩张器扩张的为B组(115例)。两组患者在通道建立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肾盂穿孔率、术后发热、失血量、X线照射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mPCNL,A、B两组在通道建立时间分别为(8±2.5)和(3±1)min、肾盂穿孔率分别为12和1例、术后发热分别为18和7例、失血量分别为(16±7.5)和(10±2.5)g/L、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3.5±1.5)和(1.0±0.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2%和96.6%,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0和7.5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步扩张法"建立微通道节约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X线对患者和术者的损害,在经皮肾镜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通道建立技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术中穿刺点、穿刺径路的合理选择及扩张、通道建立的技巧。方法:总结在X线定位下PCNL治疗36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经皮肾通道建立与治疗效果。结果:Ⅰ期手术穿刺、通道建立、成功碎石率100%;Ⅰ~Ⅲ期结石完全清除率83.33%;单通道26例(72.22%),双通道7例(19.44%),三通道3例(8.33%);无大出血、感染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第一个穿刺点首选中后组盏,径路应与目标盏长径相吻合;带鞘扩张时扩张器应进入集合系统内约2cm,退出扩张器直接完成通道建立;Ⅰ期建立单通道处理。肾盂、中组肾盏结石为主,Ⅱ期先经Ⅰ期通道处理上下盏残留结石,慎重建立第二、三条经皮肾通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中,我们拟介绍"一步扩张法标准通道建立技术"和"一步扩张法大通道建立技术",同时评估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应用这两种通道建立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采用"一步扩张法标准通道建立技术"和"一步扩张法大通道建立技术"PCNL治疗的52例多发性、铸型或鹿角形肾结石病例,按照术中建立的第一通道(主要通道)的大小分为两组,标准通道组(F22)29例,大通道组(F26)23例,两组患者所建立的辅助通道均为F22。比较两组患者第一通道的建立时间、总体手术时间、肾脏出血、总肾功能、通道扩张失败、集合系统穿孔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建立的所有取石通道均采用一步扩张法成功建立标准通道(F22)或大通道(F26),无通道扩张失败者。标准通道组和大通道组平均第一通道建立时间分别为(1.9±0.3)min和(2.5±0.4)min(P0.01),总手术时间分别为(45.2±22.6)min和(39.8±23.3)min(P0.01),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分别为(0.5±0.8)g/dl和(0.7±0.7)g/dl(P0.01),患者术中及术后无需输血治疗。两组患者中无发生集合系统穿孔者。结论:"一步扩张法标准通道建立技术"和"一步扩张法大通道建立技术"均为安全且有效的肾脏取石通道建立方法。在严格经肾盏穹窿沿肾盏颈管走行穿刺的前提下,PCNL手术中采用一步扩张法建立大通道(F26)与建立标准通道(F22)相比肾脏出血略有增多,患者均无需输血。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大通道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取石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法在经皮肾镜取石治疗中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0例经皮肾镜取石的病例,总结在经皮肾镜术中应用球囊扩张法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建立通道,通道建立时间9±4 min,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0%(27/30),术后血红蛋白量较术前下降8.9%±4.3%,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无输血.结论 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视经皮肾穿刺在无积水或微量积水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收治的41例无积水或微量积水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采用传统经皮肾穿刺20例(传统经皮肾穿刺组), 采用可视经皮肾穿刺21例(可视经皮肾穿刺组)。比较分析两组的单次穿刺成功率、单次建立皮肾通道成功率、导丝置入肾盂例数、穿刺并建立皮肾通道时间、形成假道例数等指标。结果传统经皮肾穿刺组行单通道取石16例, 双通道取石4例;可视经皮肾穿刺组行单通道取石16例, 双通道取石5例。两组通道数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经皮肾穿刺组的单次穿刺成功率、单次建立皮肾通道成功率、导丝置入肾盂例数、穿刺并建立皮肾通道时间优于传统经皮肾穿刺组,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经皮肾穿刺组形成假道的例数多于可视经皮肾穿刺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经皮肾穿刺可以提高穿刺及建立皮肾通道的成功率, 增加手术安全性, 缩短术者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Ⅰ期采用标准或者微通道的患者Ⅱ期行经皮肾镜碎石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Ⅱ期经皮肾镜碎石的患者相关资料,其中Ⅰ期采用标准通道9例,Ⅱ期经皮肾镜碎石均未使用同型号的扩张外鞘,结合钬激光和或三代超声均成功碎石取石;Ⅰ期采用微通道10例,其中有明显肾积水者7例,无积水者3例,采用重新穿刺另辟通道或经原通道或经原通道扩张保留同型号外鞘等方法碎石取石。结果Ⅰ期采用标准通道9例患者行Ⅱ期经皮肾镜碎石术,Ⅱ期碎石成功率100%;Ⅰ期采用微通道10例患者Ⅱ期经皮肾镜碎石,其中有6例均重新穿刺另辟通道,3例经原通道碎石取石后仍残留结石后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1例经原通道扩张保留外鞘后碎石也残留结石辅助ESWL治疗,Ⅱ期碎石成功率80%。结论Ⅱ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经原标准通道者无需使用扩张外鞘,可以取得较好的碎石取石效果;有明显积水患者Ⅰ期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者建议直接采用标准通道,而不推荐使用微通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手术通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手术通道行经皮肾镜手术296例,对通道建立时间、Ⅰ期结石清除率、输血率、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道建立时间1.5~4.5 min,平均2.1min;Ⅰ期结石清除率为87.5%;输血率为1.7%;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率为1%,无肾切除、结肠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7~14d,平均9.2d。结论: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手术通道在经皮肾镜手术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球囊扩张法建立F24通道在经皮肾镜取石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用B超引导下球囊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F24)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232例,共240侧(其中8例双侧肾结石)。回顾性分析成功建立通道的时间、碎石取石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40侧均一次成功建立通道,平均通道建立时间(7.6±3.1)min,平均碎石时间(29.8±13.5)min,结石清除率86.7%(208/240),术后发热率9.5%(23/240),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1.7±3.3)g/L,术后输血率3%(7/240),介入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2例(0.8%)。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周围脏器损伤及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法建立F24标准通道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安全、快速、结石清除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点定位两步穿刺两步扩张法"在孤立肾经皮肾镜工作通道建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2年6月~2018年6月,对28例孤立肾结石采用B超定位下"两点定位两步穿刺两步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取石术通道,其中功能性孤立肾17例,解剖性孤立肾11例。肾盂结石5例,鹿角型结石1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结果 28例均一次成功建立皮肾通道,单通道25例,2通道3例。一期手术清石率89. 3%(25/28),最终手术清石率96. 4%(27/28)。肾造瘘管出血2例,气胸1例,腹膜后尿外渗1例,术后发热2例。结论采用B超定位"两点定位两步穿刺两步扩张法"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并发症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患者中44例有并发症者的病因和处理方法,其中出血而需进一步处理者17例,穿刺通道丢失1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肾盂穿孔伤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例,感染8例,脑血管意外1例。结果出血者分别用局部压迫、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等处理治愈;穿刺通道丢失者再建通道;十二指肠损伤1例,及时局部引流,肠外营养治愈;肾盂穿孔伤4例,依穿孔大小、位置和结石大小选择不同手术时机再次手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例,分别行腔内和开放手术治愈;感染8例,局部引流,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次手术;脑血管意外1例。44例出现并发者42例治愈,再次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效果满意。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只要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仍可治愈结石。  相似文献   

16.
球囊扩张导管在无积水肾建立经皮肾通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使用经皮肾Amplatz扩张器与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在无积水肾建立经皮肾通道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评价新型球囊扩张导管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14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无积水肾肾结石病例,其中6例采用新型球囊扩张导管扩张建立经皮肾通道,8例采用Amplatz扩张器建立经皮肾通道。结果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建立经皮肾通道均一次成功,使用Amplatz扩张器有2例未能一次扩张成功,一次扩张成功率为75%。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及Amplatz扩张器建立经皮肾通道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8min和28±12min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分别为1.5±1.2g/L和2.6±1.8g/L,前者均优于后者。结论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在无积水肾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的通道建立中优于Amplatz扩张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皮肾通道丢失的处理措施,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456例,术中因各种原因致皮肾通道丢失13例(2.85%),其中通道建立过程中丢失5例(38.4%),通道建立后丢失8例(61.6%),术中采用组织层次辨别法或美蓝示踪法找回皮肾通道,通道找回失败者重新穿刺建立通道或二期手术处理。结果 13例皮肾通道丢失病例,导丝移位致丢失3例(23.1%),剥皮鞘拖出致丢失7例(53.8%),扩张过深致丢失3例(23.1%)。其中学习曲线早期(100例)、中期(100~300例)、后期(300例)者分别为8例(61.5%)、4例(30.8%)、1例(7.8%)。采用两种方法成功找回通道9例(69.2%),通道找回失败者4例重新穿刺成功3例(23.1%),因持续出血终止手术者1例(7.7%)。一期找回通道9例及重新穿刺3例均成功实施手术,术中出血量约50~300(121.0±64.6)mL,通道重新建立时间5~60(24.7±16.0)min,总手术时间85~225(116.0±34.2)min,肾造瘘管留置时间4~30(7.9±9.5)d,术后住院时间5~12(6.4±2.5)d,结石残留3例,一次性清石率75%,其中1例于术后1周二期手术取石,2例术后1月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3月复查均无结石残留,总清石率100%。1例终止手术者,术后保守治疗,3月后再次mPCNL成功。结论皮肾通道丢失多发于学习曲线早期,多由术中操作不当导致,通道丢失后,采用组织层次辨别法或美蓝示踪法重新找回通道是可行的,如不成功可重新穿刺或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扩张皮肾通道的肾实质段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MPCNL)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1月,在内镜直视下扩张皮肾通道的肾实质段行MPCNL 156例。方法分两步:第一步,用F8~F20的筋膜扩张器扩张建立铅笔形通道;第二步,用F12李氏肾镜、自行设计的同轴套管扩张器扩张建立圆柱形通道。结果 156例共建立205个皮肾通道,每个通道均一次建立成功,通道扩张的平均时间3 min(1~6 min),扩张中无需X线监视,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无介入止血的病例。输血率3.8%。结石一期取净率79%(123/156),二期取净率94%(147/156)。153例随访1~3个月,平均1.6月。KUB+IVU及尿常规检查提示无出血、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直视下扩张皮肾通道的肾实质段是可行的,安全的,在内镜直视下扩张可避免穿孔,减少工作鞘切割引起的出血,减少X线暴露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经验和手术技巧以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人于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3324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而总结两种手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 3324例患者完成手术,其中1723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手术,1601例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2组术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4%、99.5%;手术时间分别为(67±31.4)分钟、(45.1±22.4)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1±25.6)ml、(159±34.2)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23.6%。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都是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症及出血风险较低,但是取石效率低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要根据具体病人合理选择两种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肾扩张鞘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使用经皮肾扩张鞘,传统处理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结果:研究组38例患者中,输血12例,肾动脉超选择性栓塞3例,无肾切除病例;传统处理组44例患者中,输血25例,肾动脉超选择性栓塞6例,肾切除1例,无邻近脏器损伤和脓毒血症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患者置入经皮肾扩张鞘可减少肾出血量和降低肾栓塞或切除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