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48~94岁,中位数74.5岁;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Ⅰ型15例、Ⅱ型54例、Ⅲ型17例。均合并骨质疏松症;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28例、脑血管疾病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0 d,中位数5.5 d。术后观察患者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100 min,中位数50 min;术中出血量150~300 mL,中位数150 mL;8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中位数12周。术后患侧髋关节屈曲活动受限17例,未进行特殊处理;轻微跛行1例,患肢缩短约3 cm,未进行特殊处理。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42例、良25例、可16例、差3例。无感染、髓内钉断裂、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采用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62~89岁,中位数73岁。左侧9例,右侧14例。按骨折AO/OTA分型,A2.3型16例、A3.3型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85min,中位数56min。术中出血量80~200mL,中位数130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6个月,中位数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2周,中位数10周。术后5个月,本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84.83±14.03)分,优13例、良6例、差4例。术后2例螺旋刀片退出<1cm,嘱患者患肢不负重至骨折愈合,骨折愈合后股骨颈短缩<1cm;1例螺旋刀片退出>3cm,取出螺旋刀片,骨折畸形愈合,残留髋内翻畸形。均未发生感染、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好,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创复位术结合加长型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采用微创复位术结合加长型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27~72岁,中位数47.5岁.均为闭合性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合并内科疾病19例.按股骨转子下骨折的Seinsheimer - Bergman分类:Ⅱc型19例,Ⅲa型10例,Ⅲb型12例,Ⅳ型11例.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骨折复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80~ 150 mL,中位数124.5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6个月,中位数14.5个月.切口均I期愈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5周,中位数11.5周.复查X线片示:所有骨折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复位偏差均<5°,其中45例获得解剖复位,7例有2°~5°的轻度髋内翻.均无内固定松动、螺旋刀片切割等并发症发生.按照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0例,良8例,可3例,差1例.结论:采用微创复位术结合加长型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Gamma-3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Gamma-3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1%,未发生拉力螺钉切割出股骨头、患肢短缩、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 Gamma-3髓内钉可有效维持骨折稳定,术后早期锻炼,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从心理辅导、术前准备、术后服药、并发症预防及功能锻炼5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注重发挥家属在协助沟通和治疗方面的作用.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住院时间18 ~25 d,中位数21 d.住院期间未发生褥疮、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36个月,中位数20个月.15例患者的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要根据阿尔茨海默病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注重与患者及家属重复沟通,同时应注重监管工作,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得到安全、规范的执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髄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22~83岁,中位数63岁;左侧26例,右侧18例,双侧1例。骨折Evans分型,Ⅰc型26例、Ⅰd型17例、Ⅱ型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随访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100 min,中位数75 min;术中出血量150~300 m L,中位数240 m L。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愈合44例,愈合时间14~22周,中位数18周。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Harris评分(89.35±6.83)分,优37例、良4例、可2例、差2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1例,经溶栓及抗凝等治疗后好转;并发骨折不愈合1例,术后8个月取出髓内钉后改行髂骨植骨股骨近段锁定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并发髋内翻2例,未行特殊处理。无股骨头坏死、髋臼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手术+中药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组)。随访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情况,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肢髋关节功能。结果: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中位数7.5个月;术后患肢肿胀消退,骨折均愈合;手术+中药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手术组短[(7.400±1.734)d,(8.400±1.101)d,t=2.649,P=0.013;(12.333±1.212)周,(13.200±1.186)周,t=-2.832,P=0.008],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手术组高[(90.166±2.972)分,(87.133±5.090)分,t=-2.467,P=0.020]。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配合中药内服较单纯手术治疗更有利于消除患肢肿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患儿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5~11岁,中位数6.5岁;均为闭合性骨折;股骨上段骨折9例、中段骨折21例、下段骨折5例;横形骨折9例、斜形骨折11例、螺旋形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8例。手术至受伤时间1~5 d,中位数3 d。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5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中位数1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18周,中位数10周。术后并发钉尾激惹征2例,拔除髓内钉后症状消失;并发股骨过度生长3例,未行特殊处理;并发骨折畸形愈合1例,未行特殊处理;无感染、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参照Flynn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29例、良5例、可1例。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损伤小、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洪念国  王鑫 《中医正骨》2012,24(3):64-65
目的:探讨“尖顶距”原理在动力髋螺钉和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采用动力髋螺钉和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6~85岁,中位数52岁.按Evans骨折分型:Ⅰ型4例,Ⅱ型15例,Ⅲ型7例,Ⅳ型11例,Ⅴ型8例.术中按“尖顶距”原理确定头钉置放位置,术后随访观察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0个月,中位数13个月.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31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采用动力髋螺钉和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按“尖顶距”原理确定头钉置放位置,固定可靠,能有效预防股骨头切割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智  李刚 《中医正骨》2012,24(6):64-65,67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结合微创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采用正骨手法结合微创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4例.男16例1,女38例.年龄60~ 88岁,中位数67岁.Evans - Jensen分型:Ⅰ型9例,Ⅱ型12例,Ⅲ型17例,Ⅳ型13例,Ⅴ型3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 16个月,中位数8.5个月.1例患者术后发热超过39℃,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 12个月,中位数6.5个月.无骨不连、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内固定稳定,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螺钉断裂.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0例,良9例,可5例,优良率90.7%.结论:采用正骨手法结合微创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组织损伤小、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67~84岁,中位数71岁;左侧15例,右侧17例。骨折AO/OTA分型,31-A1型5例、31-A2型18例、31-A3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中位数4 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0~100 min,中位数75 min;术中出血量100~250 mL,中位数130 mL;术后住院时间5~14 d,中位数7.5 d。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3.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5周,中位数12周。末次随访时,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86.1±10.5)分,优21例、良8例、可3例。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1例,转神经内科治疗;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转血管外科行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术;因再次摔伤发生主钉远端周围骨折1例,更换加长主钉内固定。均无股骨头颈内拉力螺钉切出、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髋内翻及下肢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好,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钟超  王跃  卢冰 《中医正骨》2012,24(3):66-6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1月,使用INTERTAN髓内钉装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4~81岁,中位数69岁.均为单侧骨折,其中左侧16例,右侧11例.按Tronzo和Evans分型:Ⅱ型3例,Ⅲ型13例,Ⅳ型10例,Ⅴ型1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结果:27例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固定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45 min,中位数120 min;术中出血100 ~ 550 mL,中位数300 mL;骨折骨性愈合时间2.8~5.1个月,中位数4.1个月;术后下地负重时间2.7 ~4.8个月,中位数3.3个月.本组有2例患者于术后1年内死亡,其中1例死于心脏病,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院后不明原因出现重症肌无力;1例术后切口感染,经切开引流、加强换药、使用敏感抗生素后切口愈合.本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的Harris评分为61 ~ 100分,中位数88分,其中优11例,良9例,中3例,差4例.本组患者均未出现股骨头颈部短缩、髋内翻、股骨干骨折和内固定物失效、断裂等并发症.结论:INTERTAN髓内钉无论从生物力学角度还是从解剖结构上都满足了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要求,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功能良好、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予下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56例;男41例,女15例;年龄21~77岁,中位数49岁;左侧35例,右侧21例.按股骨转子下骨折的Seinsheimer - Bergman分类:Ⅰ型4例,Ⅱ型13例,Ⅲ型25例,Ⅳ型8例,Ⅴ型6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52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中位数21个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12~24周.无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2例,良2例,差2例.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方法简便、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6例,女40例。年龄49~83岁,中位数69岁。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型:A1型15例,A2.1型11例,A2.2型27例,A2.3型16例,A3.2型6例,A3.3型2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2 h至8 d,中位数2.5 d。观察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1例骨折获得愈合;15例内固定手术失败,其中螺钉松动、退出10例,断钉2例,股骨头切割3例。10例螺钉松动、退出者骨折延迟愈合,髋关节屈伸功能受限,不能早期负重及下床活动,其中3例在术后1年死亡,其余7例自主生活能力缺失;2例断钉及3例股骨头切割者因术后长期疼痛最终行人工假体置换术。按照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3例,良35例,中13例,差15例。结论:除患者自身骨质量较差外,骨折复位不满意、骨折粉碎较严重、内固定安装位置不恰当也是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摇杆技术和钳夹技术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采用克氏针摇杆技术联合复位钳钳夹技术辅助复位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25~87岁,中位数67岁。股骨转子间骨折40例,其中AO分型31-A2型28例、31-A3型1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6例。左侧28例,右侧18例。复位后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肢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5~55 min,中位数45 min;术中出血150~350 m L,中位数250 m L。术中所有患者的骨折均获得了良好的复位。术后失访1例;4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中位数5个月。均无断钉、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再骨折、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7例、良6例、可2例。结论:在股骨转子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联合应用摇杆技术和钳夹技术,可使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Gamma钉治疗累及股骨干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累及股骨干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均采用切开半开放式复位Gamma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采用董纪元疗效评价标准对患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中位数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6~ 30周,中位数22周.无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按董纪元疗效评价标准,优9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采用Gamma钉治疗累及股骨干的转子周围骨折固定牢固,整体有效,避免分段固定,有利早期功能锻炼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累及股骨干的复杂转子周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钢丝环扎内固定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大小转子及后内侧皮质骨折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钢丝环扎内固定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大小转子及后内侧皮质骨折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81~92岁,中位数86岁。均为顺转子间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6例,手术时间(57±10)min,术中出血量(210±45)mL。术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1~7 d,中位数4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例术后8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5例随访时间24~42个月,中位数36个月。1例负重后假体下沉,术后3个月下沉停止;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5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90.3±3.5)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钢丝环扎内固定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大小转子及后内侧皮质骨折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早期完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迟氏正骨手法复位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2014年,采用迟氏正骨手法复位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6例,男44例、女52例。年龄65~84岁,中位数75岁。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Evans分型,Ⅱ型12例、ⅢA型51例、ⅢB型26例、Ⅳ型7例。合并冠心病49例、脑血管疾病36例、高血压64例、糖尿病39例、慢性支气管炎24例。入院至手术时间3~7 d,中位数4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50 min,中位数35 min;术中出血量10~20 m L,中位数16 m L;住院时间7~22 d,中位数11 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中位数4个月。3例术后出现针道感染,经换药及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愈合;2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溶栓后治愈;3例出现髋内翻;均无骨折不愈合、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78例、良10例、可5例、差3例。结论:采用迟氏正骨手法复位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血管束植入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血管束植入的方法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16~45岁,中位数31岁;左侧13例,右侧8例;GardenⅢ型6例、Ⅳ型15例。合并股骨干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2例、尺桡骨骨折1例。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事故伤3例,跌伤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9 d,中位数3 d。术后观察随访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年,中位数4年;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中位数5个月。术后股骨颈复位Garden对线指数分级,Ⅰ级16例、Ⅱ级5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82~100分,中位数91分。术后出现股前外侧皮神经支配区皮肤麻木5例,未予特殊处理;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血管束植入治疗中青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骨折可达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无牵引床健肢截石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无牵引床健肢截石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男33例,女39例。年龄66~95岁,中位数76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左侧38例、右侧34例。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型标准,A2型42例、A3型30例。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Evans分型标准,Ⅱ型39例、Ⅲ型17例、Ⅳ型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中位数5 d。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80 min,中位数55 min。切口长度3~6 cm,中位数4.5 cm。术中出血量50~160 m L,中位数80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中位数12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22周,中位数16周。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7.52±8.76)分,优59例、良8例、可5例。结论:无牵引床健肢截石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