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邢怡  陈北  郭小龙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1):1496-1500
目的:探究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碘甘油对牙周炎患者牙周参数、龈沟液炎性因子及骨代谢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碘甘油+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以米诺环素+碘甘油+基础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牙周致病菌、牙周参数[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指数(CAL)、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骨代谢因子[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C端肽(CTX)、骨钙素(BGP)、降钙素(CT)]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及伴放线放线杆菌比例、牙周参数PD、CAL、BI、PLI和龈沟液中IL-6、TNF-α、MCP-1、MMP-1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龈沟液中PINP、BG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TX、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碘甘油及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抑制牙周致病菌,缓解牙周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7):654-656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机械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的牙周致病菌检出率。方法选择南阳市口腔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牙周机械治疗;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对象治疗前后致病菌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及出血指数(B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4个月患者的PD、B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PL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患者的PLI、PD、BI与治疗后4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致病菌Aa、Fn、Tf、Pg、Pi、Pn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龈沟液中致病菌伴放线杆菌(Aa)、具核梭杆菌(Fn)、硒赛类标菌(Tf)、牙龈卟林单胞菌(Pg)、中间普菌(Pi)、变黑普菌(Pn)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个月龈沟液中致病菌Tf、Pg、Pi、Pn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a、Fn检出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龈沟液中致病菌Aa、Tf、Pg、Pi、Pn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Fn检出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机械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龈沟液中的致病菌Aa、Tf、Pg、Pi、Pn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1):987-990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碘甘油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张家口市口腔医院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115颗患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57颗患牙)和对照组(45例,58颗患牙)。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牙周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探针在牙周袋内涂入20 g·L-1的碘甘油,观察组患者在牙周袋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以软膏溢出龈缘为佳,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1次,于治疗4周后分别记录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周附着水平(AL)及临床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龈沟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GI、SBI、PD、PLI、A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I、SBI、PD、PLI、AL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I、SBI、PD、PLI、A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hs-CRP、IL-8、IL-10、TNF-α、MMP-8、s I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龈沟液中hs-CRP、IL-8、TNF-α、MMP-8、s 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龈沟液中hs-CRP、IL-8、TNF-α、MMP-8、s 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牙治疗总有效率为96.49%(55/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4%(43/58)(χ~2=11.40,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可有效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炎症反应状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控制牙周组织炎性损害,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在慢性牙周炎病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为观察组,共28颗第一磨牙,分别在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2个月采集龈沟液样本并记录牙周临床指标,采用CTX ELISA试剂盒测定龈沟液中CTX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10例20颗牙)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个月观察组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及牙齿松动度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观察组龈沟液中的CTX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2个月CTX水平显著下降(P<0.05)。慢性牙周炎龈沟液中的CTX水平与PLI、GI、PD、AL、牙齿松动度呈正相关。结论 CTX有可能作为反映牙周状况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及丁香叶制剂含漱前后的临床牙周指数和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含量的变化,验证牙周基础治疗的有效性,评价丁香叶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丁香叶制剂口腔含漱,观察两组病人牙周指数及血清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牙周炎症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最大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丁香叶含漱液通过局部治疗牙周炎症,降低了血液中TNF-α的含量,且同 PLI、GI、PD及AL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硝唑芬布芬联合碘甘油对牙周炎患者牙周附着水平(AL)和牙菌斑指数(PL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碘甘油治疗,试验组采用甲硝唑芬布芬联合碘甘油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AL、PLI水平和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83%(55/58)较对照组79.31%(46/5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2,P<0.05);治疗后,试验组AL、PLI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1、7.103,P<0.05);治疗后,试验组龈沟液hs-CRP、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26、16.331,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7%(3/58)与对照组12.07%(7/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硝唑芬布芬联合碘甘油治疗牙周炎可提高疗效,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牙周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伴错合畸形牙周炎患者给予正畸联合牙周治疗,探讨其对患者牙周致病菌及牙周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4例伴错合畸形牙周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单纯正畸治疗)和联合组(n=42,正畸牙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牙周相关指标[牙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牙龈出血指数(SBI)]、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塞斯坦纳菌(Tf)、齿垢密螺旋体(Td)、中间普氏菌(Pi)]、牙周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前,两组牙周相关指标、龈沟液中致病菌及牙周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I、PD、SBI、AL,Pg、Tf、Td、Pi, TNF-α、IL-6均降低(P<0.05),IL-10均升高(P<0.0...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2%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治疗措施不同分为治疗组(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组)和对照组(碘甘油治疗组),每组30例,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I、PLI、SBI等牙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各牙周指标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各个指标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或<0.01).结论 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联合甲硝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头孢克肟治疗。比较两组牙周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牙龈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袋深度(PD)、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LI、GI、BOP、PD、IL-1β、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克肟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效果较佳,能改善牙周状况,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牙髓炎治疗前后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4月本院收治的行根管治疗的86例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4周后疗效分为有效组(74例)和无效组(12例)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指标[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视觉模拟量表(VAS)]、龈沟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35(IL-3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两组龈沟液MMP-8/TIMP1、HSP-70、HMGB1水平。分析龈沟液各指标与临床症状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龈沟液各指标(治疗2周后)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无效组PD、GI、PLI、BI、VAS、IL-6、IL-1β、IL-35、TNF-α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5);治疗2周后无效组MMP-8/TIMP1、HSP-70、HMGB1水平均高于有效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前后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成人牙周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米诺环素治疗组和非米诺环素治疗组.米诺环素治疗组常规牙周治疗加用米诺环素软膏,非米诺环素治疗组仅给予常规牙周治疗,对照组为门诊非牙周炎病例20例,记录各组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龈沟液NO水平.结果:米诺环素治疗组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非米诺环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未见显著差异.牙周炎患者龈沟液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而加用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后,牙周炎患者龈沟液NO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米诺环素局部用药可显著降低牙周炎患者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并恢复龈沟液NO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金银花含漱液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牙周科纳入70例患有重度牙周炎的患者,治疗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金银花含漱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浓度3%双氧水治疗,均为每天饭后含漱3次。并于2、4周后对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如患者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记录,并对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进行测量。结果: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金银花含漱液治疗4周后,龈沟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IL-6的含量降低。结论:金银花含漱液联合牙周基础治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自觉症状,对治疗重度牙周病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即刻种植修复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即刻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牙周指标[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附着丧失(AL)]水平、龈沟液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PLI、BI评分和PD、AL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龈沟液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E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种植修复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应用于慢性牙周炎患者可提高PES评分,降低牙周指标和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牙周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周修复中施加正畸力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采用牙周探针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的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牙龈出血指数(BI)、探针深度(PD)和探针出血(BOP)情况.采用调查问卷对治疗6周后患者咀嚼功能、牙龈健康状况、口腔清洁能力、美观及满意度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2和MMP-9水平.采用RT-qPCR法检测两组龈沟液中参与牙周组织重塑的关键基因CXCL2、CCL4和CCL7的mRNA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LI、BI、PD、BOP和AL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龈健康状况、口腔清洁能力、美观度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TNF-α、IL-1β、IL-6、MMP-1、MMP-2、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CXCL2、CCL4、CCL7 mRNA水平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修复中施加正畸力可有效改善牙周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改善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促进牙周组织再生能力,利于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碘甘油治疗牙龈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牙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碘甘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水平、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评分、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I、PLI、SB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碘甘油治疗牙龈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牙周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其效果优于单纯碘甘油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CP)患者血清及龈沟液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CP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牙周基础治疗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知柏地黄丸6 g/次,2次/d,2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2组采集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及龈沟液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取6颗指数牙作为受检牙,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2、4周后血清及龈沟液TNF-α、IL-1β 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SBI、PD、AL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结论 知柏地黄丸联合基础治疗治疗CP,可显著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牙周炎相关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牙周翻瓣术在重度牙周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的66例重度牙周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牙周炎基础治疗组)33例和观察组(牙周翻瓣术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牙周状况、龈沟液炎症介质、骨代谢指标及弹性蛋白酶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牙周状况、龈沟液炎症介质、骨代谢指标及弹性蛋白酶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及12周观察组的牙周状况均优于对照组,龈沟液炎症介质、骨代谢指标及弹性蛋白酶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翻瓣术在重度牙周炎患者中的疗效较好,且对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突出,因此在重度牙周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及对龈沟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7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牙周袋内放置米诺环素软膏,对照组牙周袋内放置2%碘甘油,每周放置1次,连用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中hs-CRP水平的变化,并比较牙周袋深度(PD)和牙龈指数(GI)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龈沟液中hs-CRP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GI和PD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具有较好效果,能降低龈沟液中hs-CRP水平,减少牙周袋深度,降低牙龈指数,从而消除牙周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3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牙周健康的需作正畸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统计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及骨钙素水平.结果 牙周治疗前观察组PD、BI、PLI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正畸治疗前及正畸治疗后1、2个月PD、BI、PLI均较牙周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骨钙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加力后1d骨钙素水平达峰值,以后开始回落.结论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检测患者龈沟液中的骨钙素水平可能反映出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反应及牙槽骨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20.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4):574-576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慢性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托槽矫治;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牙周组织状况及牙齿松动度(TM),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菌斑指数(PLI)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牙龈退缩指数(GR)则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PD、CAL、SBI及PLI明显高于对照组,G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M明显改善,其中0°牙齿数量增多,Ⅰ°~Ⅲ°牙齿数量减少(P<0.05);两组治疗后龈沟液中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龈沟液中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可有效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及牙齿松动状况,降低牙周周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