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复合麻醉下哌库溴铵的肌松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为了解哌库溴铵的肌松作用,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30例,观察35、50和70μg/kg哌库溴铵的阻滞深度、作用时间、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及50和70μg/kg哌库溴铵作用下的插管条件。结果:哌库溴铵的ED95为35~50μg/kg。作用时间与潘库溴铵相似,且随用药剂量的增大,阻滞深度逐渐加深,作用时间明显延长。50和70μg/kg的哌库溴铵作用下插管条件尚可。结论:1.5~2×ED95的哌库溴铵作为插管剂量较为合适。哌库溴铵对心血管系统没有明显的影响,是该药较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20例开胸手术病人应用爱肌松行快速诱导插管,发现采用小剂量的前剂量法可明显缩短起效时间。20例随机分为单次组和前剂量组,每组各10例。单次组在诱导药物静注后一次静注爱肌松250μg/kg。前剂量组则在诱导给药前先静注小剂量爱肌松40-60μg/kg,诱导药物静注后再静注受肌松200μg/kg,两次爱机松给药间隔2min。  相似文献   

3.
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全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全麻白勇杨拔贤*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0034)将24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E、F两组,每组12例。方法:E组常规连续硬膜外阻滞(CEB)后静注芬太尼1.5~2μ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  相似文献   

4.
缩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预注法和增大剂量法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50例病人分为五组,每组10例,Ⅰ组、Ⅱ组分别单次静注罗库溴铵0.6mg/kg、0.75mg/kg。Ⅲ组、Ⅳ组为预注组,初始总剂量均为0.6mg/kg,预注量分别为0.06mg/kg、0.12mg/kg。预注间隔2分钟后,静注插管组,Ⅲ组0.54mg/kg,Ⅳ组0.48mg/kg。Ⅴ组为单次静注琥珀胆碱1.5mg/kg。观察各组肌松的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5.
咪唑安定与维库溴铵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体兔坐骨神经-胫前肌标本,研究咪唑安定与维库溴铵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在维库溴铵稳定状态神经肌肉阻滞下,咪唑安定0.3和1.5mg/kg分别抑制震颤强度23.5%和37%;而咪唑安定1.5mg/kg使维库溴铵累积剂量-反应曲线左移,但斜率不变。  相似文献   

6.
哌库溴铵前处理对琥珀胆碱的肌震颤及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哌库溴铵前处理对琥珀胆碱肌震颤的预防作用及对其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36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Ⅰ组静注琥珀胆碱1mg/kg(对照组)。Ⅱ、Ⅲ组静注哌库溴铵15μg/kg后3.5分钟分别注入琥珀胆碱1mg/kg和1.5mg/kg。结果:哌库溴铵前处理能有效地消除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震颤,但使1mg/kg琥珀胆碱的起效时间延长、阻滞程度降低、气管插管条件变差、肌松恢复时间缩短。当琥珀胆碱的剂量增至1.5mg/kg时,肌松效应恢复满意。结论:哌库溴铵前处理使琥珀胆碱的肌松效应减弱,故琥珀胆碱的插管剂量应增至1.5mg/kg,以获得满意的肌松。  相似文献   

7.
罗库溴铵是新一代肌肉松弛药,现观察罗库溴铵作为气管插管用药的效果并以此和维库溴铵、琥珀胆碱进行对照,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ASAⅠ级病例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1~55岁,体重45~72kg。将病人分为三组,组Ⅰ为罗库溴铵组,组Ⅱ为维库溴铵组,组Ⅲ为琥珀胆碱组,每组10例。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麻醉诱导:安定02mg/kg、芬太尼3~5μg/kg、硫喷妥钠3~5mg/kg,随后在前臂静脉10秒内分别快速推注:组Ⅰ罗库溴铵06mg/kg,组Ⅱ维库溴铵01mg/kg,组Ⅲ琥珀胆碱1mg/kg。气管…  相似文献   

8.
曲马多—可乐定复合液硬膜外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将105例ASAⅠ-Ⅱ级胸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组,每组15例。用盲法将Ⅰ至Ⅲ分别注入单纯曲马多0.5mg/kg,0.8mg/kg及1.2mg/kg,Ⅳ组注入可乐定150μg,Ⅴ至Ⅶ组分别注入曲马多0.5mg/kg,0.8mg/kg及1.2mg/kg各加可乐定150μg。注药后测定起效和维持时间,评价镇痛效果,监测血流动力学(0至120分钟)和呼吸频率等指标。结果显示:七组病例一般统计学资料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型吸入药地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20例ASAⅠ-Ⅱ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两组均采用表麻下慢诱导插管,吸入50%氧化亚氮及静注芬太尼,羟丁酸钠维持麻醉,对照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1;地氟醚组在吸入3%地氟醚30分钟后,静脉注射胃库溴铵0.6mg.kg^-1。  相似文献   

10.
维库溴铵对琥珀胆碱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维库溴铵(V)作用的不同的不同消退期给予琥珀胆碱的肌松效应。方法:55例全麻择期手术病人,按维库溴铵作用的不同消退期(50%或75%)和琥珀胆碱的剂量(1.0mg/kg或1.5mg/kg),随机分为六组。1-4组在维库溴铵作用消退50%或75%时,分别给予胆碱1.0mg/kg和1.5mg/kg;5、6组分别阳琥胆三1.mg/kg和1.5mg/kg作为对照。结果1-4组的琥珀胆碱使用时间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连续泵注莱库溴铵在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和异丙酚麻醉下的肌松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80例ASAⅠ ̄Ⅲ级择期手术病人,使用TOF-GUARD监测仪监则肌松。麻醉诱导静注异丙酚1.5 ̄3mg/kg,芬太尼1 ̄2μg/kg、莱库溴铵1.5mg/k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设计了一种比例-积分(PI)控制器,自动化反馈控制罗库溴铵的持续静脉输注,并研究了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14例ASA分级Ⅰ~Ⅱ级的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七氟醚麻醉组(7例)和芬太尼复合麻醉组(7例)两组。0.6mg/kg(2×ED95)罗库溴铵静注气管插管后,PI控制器开始控制罗库溴铵的持续静脉输注,将肌松维持在设定点TH=5%的水平。结果:维持95%的神经肌肉阻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罗库溴铵的持续输注速率为8.6±1.1μg·kg-1·min-1;七氟醚组为4.7±1.2μg·kg-1·min-1。七氟醚显著地降低了罗库溴铵的输注需要量(P<0.01)。控制器性能指标平均超调七氟醚组为0.60%±0.46%,复合麻醉组为0.42%±0.67%;平均标准差分别为1.80%±0.68%和2.16%±0.75%。结论:控制器能够将肌松控制在稳态水平,且能满足手术所要求的较高肌松水平。七氟醚显著地强化了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试验应用PI控制器自动化反馈控制罗库溴铵的输注,将肌松维持在恒定水平,通过确定罗库溴铵的稳态输注速率,来研究琥珀胆碱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14例ASA分级Ⅰ~Ⅱ级的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7例)和试验组(7例)。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0.6mg/kg罗库溴铵进行气管插管;试验组则静注1.5mg/kg琥珀胆碱后气管插管,待肌松作用完全恢复后,再静注0.6mg/kg罗库溴铵,  相似文献   

14.
国产维库溴铵临床肌松效应和安全性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估价国产维库溴铵在临床使用中的肌松效应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试验,择期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国产维库溴铵组(100例)和进口维库溴铵组(100例)肌松监测标完成后,给予维库溴铵0.1mg/kg+硫喷妥钠4~5mg/kg,麻醉维持用药为,安氟醚,氧化亚氮,芬太尼和氧气,肌松监测仪的“四个成串”刺激第一肌颤搐反应强度(T1)恢复至75%时,试验结束。结果:静脉注射国产维为溴铵0.1mg/kg  相似文献   

15.
不同预注量对维库溴铵起效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预注量对维库溴铵起效时间的影响林雪杨拔贤胡晓本文探讨维库溴铵初始总剂量为2ED95(0.1mg/kg),预注间隔4分时,不同预注量对起效时间的影响。资料和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人。维库溴铵预注量分别为:Ⅰ组0...  相似文献   

16.
采有创的监测方法,研究了泮库溴铵(0。175mg/kg)、阿曲库铵(0。5mg/kg)和维库溴铵(0。125mg/kg)在芬太尼麻醉下(20μm/kg)对24例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显示:维库溴铵组血流动力学平稳;泮库溴铵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SVR)明显增加,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变化不大;阿曲库铵组表现为心率增快,同期平均动脉压(M  相似文献   

17.
阿曲可林和维库溴铵间歇静注法和持续静滴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80例颅脑胸腹部等手术病人,通过TOF监测神经肌接头功能,观察阿曲可林和维库溴铵间歇静注和持续静滴两种给药方法的肌松程度、用药量和恢复时间。结果:(1)间歇静注需频繁给药,肌松程度波动较大,持续静滴法肌松程度恒定。(2)维持肌颤搐25%以下的静注法与维持肌颤搐5-10%的静滴法的用药量几乎相等,阿曲可林为6.05~6.71μg/kg/min,维库溴铵为1.11~1.12μg/kg/min。(  相似文献   

18.
选择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各种择期手术的成年病人 40例, ASAⅠ-Ⅱ 级。第一组为临床组(n=20),静脉泵入阿芬太巳,诱导剂量为40μg/kg,维持剂量为每分钟1μg/kg,第二组为对照组(n=20),静脉泵人芬大尼,诱导剂量为4μg/kg,维持剂量为每分钟0.1μg/kg,维持期间皆吸入0.5%~1.5%安氟醚和氧气,酌情使用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观察两组在人室、给药后1~5分钟和拔管0~10分钟时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阿芬太尼和芬太尼都具有呼吸抑制作用,且阿芬太尼的呼吸抑制作用更强。阿芬太尼还可产生迟发性呼吸抑制。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使用阿芬太尼时保证供氧,并常规监测SPO2,术后2~4小时留恢复室观察。  相似文献   

19.
选择9例小儿和6例成年人、用荧光法测定伴库溴铵血药浓度,观察在安氟醚麻醉中静脉注射伴库溴铵100μg/kg后的药代动力学。伴库溴铵的体内过程能用二室开放模型完整描述。结果证实,与成年人相比,小儿的V1、Vdss和Vβ明显增大,而且小儿的Cl也明显高于成年人,但成年人的AUC和K12明显高于小儿。A1/2α、T1/2β、V2、K21、K10和MRT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患儿罗库溴铵药效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新生儿、婴儿、幼儿和儿童罗库溴铵的药效学.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儿160例,ASAⅠ或Ⅱ级,根据年龄分为4组(n=40):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及儿童组.各组随机选取患儿20例,采用4次累积给药法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初始剂量:新生儿组40 μg/kg,婴儿组80 μg/kg,幼儿组及儿童组均为120 μg/kg,后3次均追加罗库溴铵40μg/kg.每次给药后.观察TOF反应.当T1连续3次稳定不变时,给予下一次剂量.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T1抑制50%、90%、95%的用药量(ED50、ED90、ED95).各组随机选取20例患儿,静脉注射2倍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记录肌松起效时间、高峰时间、临床肌松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 与新生儿组比较,幼儿组和儿童组罗库溴铵ED50、ED90和ED95均升高(P<0.01),婴儿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幼儿组和儿童组罗库溴铵起效时间、临床肌松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缩短,恢复指数降低(P<0.01);与幼儿组比较.儿童组罗库溴铵ED50、ED90和ED95升高(P<0.01).结论 不同年龄患儿对罗库溴铵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存在明显的差别,新生儿对罗库溴铵的敏感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