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高等中医药教育跨越医疗和教育两大领域的现实,从“医改”的需求出发分析了高等中医药教育转型发展的社会背景及行业需求,阐述了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3.0时代”的基本特征与主要任务.即加快推进全科人才的培养,探索中医药全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贯通医学教育职前与职后培养;注重人才个性化发展,构建个性化发展途径;强化中医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保持中医药特色精髓;建立合理的中医药人才评价标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开展中医临床治疗标准化研究,带动临床教学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人格的培养和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医院校研究生是中医院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其思想政治教育既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关系到中医学的发展。因此,如何动员全员参与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切入中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文章将从“整体观”出发,结合“三全育人”理念对中医院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切入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四维评价模型”从科研能力、成长能力、临床能力、团队能力4个方面对新时期的中医青年人才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以培养“科研强、临床精、理论新、素养高”的中医实用人才为目标。通过“四维评价模型”对新时期中医青年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积累经验,探索适用于新时期中医青年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医特色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4.
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在护理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直接影响到护理专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实用型护理人才的质量.教育评价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了解教育教学水平,了解人才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方法.通过教育评价不仅可以发现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生存质量的概论、肺心病临床疗效评价现状、生存质量在其疗效评价中的价值、应用范围及前景等方面论述了生存质量已经成为肺心病临床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生存质量量表已成为其测量“软指标”的主要工具.该应用不仅能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客观了解,同时又可以使中医的辨证和疗效评价建立在客观和定量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中医临床评价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以下简称“案例库”)是在国家多部委联合发文要求“破四唯”“立新标”的大背景下,为推动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而建设。在案例库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夯实基础,保证入库临床案例的质量与权威性,作为临床案例的基础,需全面了解中医医案源流及发展情况。因此,通过梳理古今医案特点与分类,对比中医医案与西医病例报告在内容、写作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明确了中医医案发展现状、优势及面临的困境与难点等,最终形成了系统的案例报告规范与质量评价体系要点,旨在充分发掘中医医案价值,并探索将其作为“临床案例”应用于学科发展、科研创新、临床实践与指导、人才评价与培养等领域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医案向更广阔的方向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中医疗效评价注重患者的主观症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实验室检查在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医学模式的转变又决定了生存质量评价成为疗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观疗效评价结合客观疗效评价成为疾病疗效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根据不同疾病准确地选择评价指标及评价角度,权衡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综合判断干预措施的效力和效能,成为中医发展突破目前“瓶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伤患者的急剧增多,使骨伤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专科层次的中医骨伤专业培养发展迅速。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文章探讨了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提高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中医健康教育在耳鼻喉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实行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中医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用药知识、疾病治疗与预防知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开展中医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耳鼻喉科患者的中医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改善了患者对耳鼻喉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置信专业活动与中医的传统师承殊途同归,都是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质化"的评价方式,也是评价中医药自信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径.中医药自信教育对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有重大意义,当前由于高校的缺位导致中医药自信教育及其评价尚未形成体系,而创建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中心"的、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质量评...  相似文献   

11.
中医基础理论是培养中医人才的基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重教材而轻科研现象,学生则须完成从逻辑思维到中医思维的转变。为响应国家“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部署,秉承“新时代中医药特色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创建并实践“科教融合”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与评价体系,并从该体系构建的背景、意义与方法、实践及应用反馈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使中医药教育在传承精华中实现守正创新,让“中”味更浓,“医”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江苏中医药》2 0 0 2年第 7期刊出张成铭医师“对中医发展与继承的思考”一文 ,笔者已就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发表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兹就中医后继人才的评价和培养模式等继续与张医师商榷。1 “西化倾向”含义小考张氏对中医后继人才总的评价是“西化倾向”明显 ,而且“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 ,所谓“西化倾向”的内涵是什么 ?通览张文并未予明确的注解。考诸“西化倾向”的说法并非肇自张氏 ,但从无权威的定义。联系前后文和一般的词义 ,“西”应是指西医 ,“化”者消化、融化、变化、改变也。那么“西化倾向”大概就是指中、青年一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医院针灸科中医特色护理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应用成效。方法:医院自2022年1月起调整针灸科中医护理管理方案,构建中医特色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并应用,成立研究团队,通过函询法对中医针灸科中医护理工作内容进行项目划分,并逐项制定评价标准和评分权重,最终构建中医特色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本次研究时间为1年,统计2022年全年内中医针灸科的中医护理管理情况,与2021年全年数据进行对比,不同时期内各随机抽取了12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了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对比在中医特色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前后中医针灸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变化情况。结果:2022年中医针灸科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2021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包括护理安全、护理档案、环境维护及服务评价(P<0.05)。2022年中医针灸科的护理技术评分高于2021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包括护理查房、文书书写、健康教育、特色服务(P<0.05)。2022年患者对中医针灸科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9.20%(119/120),与2021年的93.30%(112/120)相比,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根据针灸科的中医护理工作特...  相似文献   

14.
郑春素 《光明中医》2013,28(6):1284-1286
目前高等中医院校的考试,过分注重总结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不仅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我们在《温病学》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座谈、访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记读书笔记、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持续性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能积极参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理念的提出既是理论上的创新,更是观念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杨关林 《中医教育》2012,31(1):8-11
面对当前社会对中医药人才中医特色不鲜明的质疑和困惑,结合辽宁中医药大学在师承特色实验班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深刻阐释中医教育发展规律,注重挖掘传统中医精髓,提出了将“以‘师带徒’为主要特征的师承教育模式”引进院校教育的观点,使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与中医传统传承模式有机结合,着力塑造“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的特色中医药人才.这一观点和理论对当前中医教育改革和建构现代中医教育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逐年完善,社区适宜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在这一背景下,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省各级政府及其卫生管理部门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全科医疗,建立了“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全科医生培训示范基地”、“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大力推动中医进社区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医社区适宜技术的推广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价推广效果,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就中医社区适宜技术推广效果评价涉及的问题,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和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临床疗效。当前“病证结合”为主的诊疗模式下,传统上以个人经验进行个案前后比较式的疗效判定方法已经不适应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直接用现代医学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也不适用于中医学的诊疗规律。因此,如何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已成为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针对中医临床的特点,认为针对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当分为对中医“法”的疗效评价、对“方”的疗效评价和对“药”的临床疗效评价,并且以对“法”的评价为例进行探讨,进一步提出临床研究方案、证候以及来自患者和其家属的报告等当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着力点,为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模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比民国时期北京四大名医(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的中医教育理念,梳理他们在中医教育理念上的共性,寻找当代中医教育人才培养与成长的“根系”与继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提升中医传承发展的质量。该研究基于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研制的文本和专家意见系统综述方法(SrTO)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共纳入相关论著14本,期刊论文115篇,文件7项。对四位中医师在中医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学术研究、执业考试等主题相关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行动进行分析,进而总结该时期不同教育形式之间的联系与共性,形成基于SrTO的NOTARI总结表。研究结果表明,四位民国末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北京名中医、中医教育家,在教学上注重经典,不离临床,强调以德树人,维系传统师承模式,创办中医药学校,并对院校课程设置、教材和书籍的编写提出全新要求。他们倡导打破中西医门户之见,培养中西汇通的人才,推进中医药教学考试制度的规范化,参与科研著书。四位中医师跨越了传统中医师仅收授数个徒弟的局限,促进了中医药“教育-临床-科研”一体的新模式产生,也深刻影响当代的中医院校与师承等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我国发展之大计,高等中医药院校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任务,是培养临床卫生医务人员的基地和摇篮。目前我国存在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问题,中医药发展面临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培养方法,重视中医思维的培养,从而培养合格实用中医药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新医科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医生培养而提出的全新培养理念,旨在强化医科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进而促进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发展新医科,不仅要在“新”上下功夫,还应夯实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基础,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传统特色,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医学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模式,尤其是要深入挖掘中医所特有的“儒医”文化体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儒医培养的脉络与内涵,为当下医学人才教育提供新启示、新思路,为社会培养“有温度”的医学人才,夯实现代公共医疗体系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