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手功能重建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手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条件下,采用术前、术中、术后一体化康复计划,对3例(5个肢体)异体移植患进行康复治疗。结果 手外形好,感觉基本正常,两点辨别觉2.5—4.0cm,前2例手指总屈伸度均为优良,生活完全自理,心理健康。第3例手功能部分已恢复。结论 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手功能康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手外伤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2例手外伤后肌腱移位术和游离肌腱移植术患者应用功能训练与动力性支架,治疗4周后采用总主动活动度、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手功能.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术后手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身机能活性运动疗法在手外伤术后手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96例手外伤术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采用心身机能活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随访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身机能活性运动疗法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异体肢体移植一体化功能康复护理。方法 对4例(6个肢体)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患者在手术前、后开展“一体化”的功能康复护理,对移植肢体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功能康复分别做出详细而周密的计划,由专人负责并予以实施。结果 4例(6个肢体)患者移植肢体功能评分均在良好以上;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其中1例已回归工作岗位。结论 对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患者的功能康复必须建立一个整体的、系列的、全程的康复观念。  相似文献   

5.
肢体骨转移癌的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术后康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继中  王臻 《现代康复》2000,4(10):1468-1469
目的探讨肢体骨转移癌患行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术及肢体功能康复方法并进行评价。方法17例肢体骨转移癌患接受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或复合异体骨段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根据Enne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功能评价系统及Karnofsky评分标准对患进行手术前后比较并做统计学分析,平均随访16.5个月。结果(1)术后82.4%(14/17)的患肢体功能明显改善,Karnofsky评分增加(P<0.01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植医学的发展,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成为一种重建肢体缺失的新方法。我科于2003年10月为一女性病人成功实施了单前臂异体移植术,此手术为世界首例女性病人接受异体肢体移植。至此我科共施行异体肢体移植4例(6个肢体),数量和效果均居世界首位。我们总结了前3例异体肢体移植的经验,术后予以抗免疫排斥药物治疗及整体化护理。现病人心理状态良好,移植肢体未发生排斥反应,功能恢复理想,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异体双手移植的一体化功能康复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异体手移植一体化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术前,术中,术后一体化康复计划,对1例异体双手移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随访15个月。结果 双手外形好,感觉基本正常,两点辨别觉2.5cm,双手指总屈伸度(TAM)均为优良,生活完全自理,心理健康。结论 一体化功能康复对异体手移植具有满意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肢体骨转移癌患者行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术及肢体功能康复方法并进行评价。方法17例肢体骨转移癌患者接受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或复合异体骨段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根据Enne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功能评价系统及Karnof-sky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比较并做统计学分析,平均随访16.5个月。结果(1)术后82.4%(14/17)的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改善, Karnofsky评分增加(P< 0. 01),88. 2%(15/17)患者疼痛减轻( P< 0. 01)。(2)骨不连(2/17)、假体松动(1/7)及肩关节无力(3/5)是主要的术后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后,异体骨关节移植可使骨转移癌患者的骨骼系统得到坚强的固定;术后早期锻炼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9.
徐学青  王越  姜琴 《护理与康复》2009,8(8):706-707
总结60例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手功能康复的护理。认为采用心理干预、物理治疗及运动疗法等综合性的康复护理,能提高手指屈肌腱损伤的疗效,较好地改善手外伤后手的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患,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致残率的特点,脑卒中后大部分患者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其中手功能障碍占8成以上。脑卒中后出现的手无力、挛缩或者运动控制差,称为脑卒中后手运动功能障碍,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恢复速度慢、疗效差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是脑卒中后遗症康复的难点与重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能够反映脑卒中后遗症康复的本质。本文综述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各类干预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因子疗法、运动、作业疗法以及康复机器手等类型,分析不同康复手段的优劣势、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效果,以期为临床该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选择,促进其手功能的恢复,以加快患者脑卒中后回归正常生活以及社交的进度。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脑卒中患者发生手功能障碍~([1]),手功能障碍成为影响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因素~([2])。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系列研究提示~([3—5]),"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干预模式,在提升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中发挥着作用,成为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研究领域的热点,已引起学界重视。1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概念"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是指所有可以促进脑卒中后手功能恢复的干预措施的整合,它贯穿于临床治疗、功能评估、康复训练、家庭社会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早期与中期介入康复治疗护理模式对手外伤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96例手外伤患者按术后介入康复治疗时间分为A组52例和B组44例,A组为早期(术后1~3个月)介入康复治疗者,B组为中期(术后4~6个月)介入康复治疗者。两组均采取相同介入康复治疗方案及延伸护理,护理期结束后对两组关节活动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入院时手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手关节主动活动度优于B组(P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较中期更能改善手外伤术后患者手功能,促进其术后功能恢复,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后的肢体功能康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患者保肢手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法。方法64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接受不同方式的保肢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6.8个月。结果(1)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因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创伤大,膝关节屈伸锻炼最早在手术1周后进行,而异体半关节移植的患者手术3周内需用支架固定。(2)术后感染、皮肤坏死、关节退变和不稳是导致肢体功能不良的主要因素。(3)异体半关节移植、保留自体髁部关节面的异体骨段移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术后肢体功能优良率分别为48.6%、81.3%、90.9%。结论保肢手术方法选择应注重恢复肢体功能,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4.
侯春颖  于莹  延凤梅  杨旭红 《护理研究》2004,18(19):1783-1784
随着移植医学的发展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成为一种重建肢体缺失的新方法。我科于 2 0 0 3年 10月为一女性病人成功实施了单前臂异体移植术 ,此手术为世界首例女性病人接受异体肢体移植。至此我科共施行异体肢体移植 4例 ( 6个肢体 ) ,数量和效果均居世界首位。我们总结了前 3例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2组各28例,均按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常规处理,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A组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疏导及增加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A组更显著;Lindmark手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抗抑郁治疗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治疗的依从性和肢体功能明显提高,提示脑卒中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配合心理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腕部神经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给22例患者行超声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功能训练等术后综合康复处理。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给所有患者进行手指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结果 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结论 在腕部神经肌腱修复术后,给予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腱愈合,恢复手功能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系统康复后特别是使用支具、功能支具对烧伤后手畸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1992-01/2002-12对整复外科1880例烧伤后手畸形患者进行手法治疗,分别给予蜡疗、超声波治疗仪治疗、并辅以特定的中药处方以药离子导入方式治疗,重要的是对每位患者特制支具或功能支具,佩戴2周~8个月,并制订了严重烧伤手畸形治疗后的评估标准。结果:随访10年,随访189例患者,其中158例手畸形患者手功能恢复,每个手动作基本正确,外形明显改善。结论:烧伤后手畸形通过手术治疗同时必须通过3个月以上的综合康复治疗,其中功能支具的使用对于手功能恢复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系统康复后特别是使用支具、功能支具对烧伤后手畸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1992-01/2002-12对整复外科1880例烧伤后手畸形患进行手法治疗,分别给予蜡疗、超声波治疗仪治疗、并辅以特定的中药处方以药离子导人方式治疗,重要的是对每位患特制支具或功能支具,佩戴2周~8个月,并制订了严重烧伤手畸形治疗后的评估标准。结果:随访10年,随访189例患,其中158例手畸形患手功能恢复,每个手动作基本正确,外形明显改善。结论:烧伤后手畸形通过手术治疗同时必须通过3个月以上的综合康复治疗,其中功能支具的使用对于手功能恢复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平台指导断指再植患者手功能训练,促进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断指再植成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计划,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基于微信平台予以康复知识指导。结果:观察组断指再植术术后手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手部日常生活活动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微信平台指导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手部功能训练,可提高患者手功能的优良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屈指肌腱损伤患儿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手部屈指肌腱损伤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康复计划,家长康复教育及寓教于乐的功能训练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总主动活动度(TAM)及术后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年,实验组患儿TAM及术后手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康复计划、家长康复教育及寓教于乐的功能训练方式能有效促进屈指肌腱损伤患儿术后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