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住院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10 mg/d,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及低密度脂蛋白 - 胆固醇(LDL - C)和CD62p、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 - 胆固醇(HDL - 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发现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降脂、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作用,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通心络胶囊1.14g,3次/d,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脂、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浆TC、LDL-C和CD62P、CD63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且斑块大小、厚度和IMT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降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作用,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活化指标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三项活化指标血栓烷B2(TXB2)、P选择素(CD62p)、CD63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TXB2、CD62p、CD63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的3项血小板活化指标TXB2、CD62p、CD63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有血管病变组的3项血小板活化指标TXB2、CD62p、CD63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TXB2、CD62p、CD63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394,0.353,0.441,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活化,尤其在伴血管病变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CD63)的表达量并探讨其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测定法测定了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D62p、CD63的表达量和15例正常对照组CD62p、CD63的表达量.结果:血压控制时,原发性高血压(Ⅰ期)、原发性高血压(Ⅱ期)和原发性高血压(Ⅲ期)患者CD62p、CD6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压控制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CD63)的表达量明显增高,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时仍存在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脂联素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将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35例)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40例);以本院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脂联素、血浆内皮素、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CD62p、CD6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血浆内皮素、CD62p、CD63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脂联素明显低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联素与血浆内皮素浓度、CD62p、CD63呈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降低,血浆内皮素、CD62p、CD63水平升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密切关系,血浆脂联素降低,血管内皮损伤与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2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患者、32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及31例健康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CD62p的表达.结果2型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CD62p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01),无血管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D41、CD61在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CD62p对判断糖尿病病人的血小板活化及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组57例和对照组30例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血小板CD62p的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脑梗死时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监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对预测病情轻重及指导临床用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CD62p了解血小板活化百分率,评估原发病、左房内径(LAD)、年龄和心室率对房颤的血凝状态的影响,以期对临床治疗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房颤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表面CD62p了解血小板活化百分率.结果除孤立性房颤组外,其它各房颤组血小板活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活化率与LAD、年龄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655和0.508,P值均<0.01),与心室率无相关性.结论血小板活化率和LAD可以作为评估房颤患者高血凝状态的两个重要指标,对指导抗凝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宁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7):6508-6509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T2MD)患者分为2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30例,以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NC)组。分别测定Hey、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水平。结果:T2MD患者CD62p、CD63、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R组CD62p、CD63、Hcy明显高于NDR组(P<0.01)。Hcy与CD62p呈正相关(r =0.623,P<0.05),与CD63呈正相关(r=0.542,P<0.05)。结论:T2MD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血小板活化与DR有密切关系。血浆Hcy升高、血小板活化可能在DR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活化与高血压分期、危险度分层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与高血压分期、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85例高血压患者及29名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的百分率,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结果高血压病组血小板CD62p、CD63阳性的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且随着高血压患者血压分期水平及危险度分层递增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血小板CD62p、CD63与血浆内皮素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1、0.40,P均<0.05).结论活化血小板标志物测定与高血压病分期、危险度分层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高血压恶化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及血小板参数作为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为其作为靶分子治疗肺癌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为肺癌组,同期4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为肺良性病变组,38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经免疫荧光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或血小板亚群膜糖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检测。结果 (1)肺癌患者CD62P、CD63、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与肺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腺癌与肺鳞癌的CD62P、CD6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2P、CD63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3)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随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Ⅲ+Ⅳ期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2P和CD63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和血小板参数对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一定关系,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D62p及GpⅡb/Ⅲa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静懿  李培成 《检验医学》2005,20(3):189-19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40例冠心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小板膜CD62p和PAC-1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冠心病组血小板CD62p[(27.6±14.0)%]与PAC-1[(31.8±16.7)%]阳性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1±1.5)%,(7.0±1.8)%,P均<0.01].结论 CD62p和PAC-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和特异指标,全血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功能可用于冠心病的监测和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治疗干预的效果和预测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血小板在老年高血压肾病中的活化状态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64例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及 2 1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小板的膜糖蛋白CD62P、CD63、CD 41和CD61的表达。结果 :老年高血压肾病组CD62P、CD63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CD41和CD6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老年高血压肾病组CD62P、CD63的表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随血压分级水平升高而递增。结论 :老年高血压肾病时血小板活化增强 ,推测其在老年高血压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单抗组和双抗组,单抗组行阿司匹林(100 mg/d)单药治疗,双抗组行阿司匹林(100 mg/d)与氯吡格雷(75 mg/d)联合治疗,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同时使用流式细胞仪术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上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结果:治疗1周后,2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1周后(P0.01),且双抗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单抗组(P0.01)。治疗1周后,2组的CD62p、CD63、PMA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2周后,双抗组CD62p、CD63、PMA显著低于同组治疗1周后(P0.01),单抗组CD62p、CD63显著低于同组治疗1周后(P0.01);治疗2周后,双抗组CD62p、CD63、PMA显著低于单抗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5.
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患者(IGT)血小板活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6 例IGT患者,测定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 140)的变化。同时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取35 例查体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IGT组患者IMT<0.9mm组和IMT≥0.9mm组患者血小板GMP 140 的变化,以及75g糖负荷后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结果:IGT组血小板GMP 140 水平和IM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在IGT患者中,IMT≥0.9mm组较IMT<0.9mm组血小板GMP 140 升高更明显(P<0.01)。75 g糖负荷后可显著升高IGT组血小板GMP 140水平(P<0.01),且IMT≥0.9mm组升高更显著(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小板GMP 140 与IMT之间显著正相关。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血小板GMP 140 是影响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GT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增强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糖负荷后可显著增加血小板活化程度。血小板活化是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及聚集功能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多功能血液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及聚集功能,并与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8.74±3.01)、CD63(9.38±3.25)的表达及聚集功能(58.9±9.7)均分别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89±1.72(P<0.001)、3.06±2.11(P<0.001)、33.7±12.4(P<0.001)和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的6.02±2.78(P<0.001)、6.89±2.97(P<0.005)、4.51±8.90(P<0.001);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又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血小板活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聚集功能的检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活化(CD62p)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血球计数仪及血小板聚集仪分别对89例CHD和60名健康人的CD62p、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进行测定.结果 CHD CD62p、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PA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血小板数(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血小板压积(PCT)两组差异无显著性.CHD患者CD62p与PAGM、MPV均有正相关关系,而与PLT、PDW及PCT无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CD62p、MPV明显高于心绞痛(AP)组(P<0.001),而PLT明显降低(P<0.001)结论检测CD62p、血小板四项参数及PAGM可较全面地反映不同类型的CHD患者的血小板形态、功能和活化状态,对疾病的预防、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CD62P及CD63在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有微血管病变者42例,无微血管病变者34例)及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活化血小板标志物CD62P及CD63的表达。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CD62P及CD63表达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较无微血管病变组其表达亦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微血管病变者活化血小板表达明显增高,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活化血小板的高表达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5例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的参数进行测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脓毒症患儿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脓毒症患儿组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均高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均低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CD62P、CD63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及全身性感染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PLT、MPC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CD62P、CD63的活化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从而促使血小板参数PLT和MPC降低,四者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都可作为为评价脓毒症病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血清脂蛋白(a)和血浆血小板活化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与血小板活化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Lp(a),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对77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Lp(a),血浆CD62P检测结果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呈显著正相关;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Lp(a)直接激活血小板可能是其促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为冠心病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预后及疗效评估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