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北柴胡试管植株与种子植株生长发育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建平  赵瑒  高可青  周琼  王梅  赵玉臣 《中草药》2013,44(20):2910-2915
目的 对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和种子植株不同生长时期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比较,为优质北柴胡育种方法的建立和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将试管植株移栽至大田中,将相同类型的种子播撒至大田中。第二年植株返青后标记并对分蘖数、分枝数、叶片数、叶长、叶宽、拔节数、节间距、茎粗和、株高、花序数等性状值定时进行测量,在种子成熟后采挖根并测量根长、根粗、根质量等药材性状指标。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在不同生长期遗传参数的相对标准偏差均较小,植株整齐一致,个体差异小,遗传性状稳定;移栽试管植株在不同生长期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与种子植株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种子植株相比,移栽试管植株的根产量和种子产量均具明显优势,药材性状和质量比较均一。结论 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的植物学和生药学性状优于种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优良北柴胡种质选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北柴胡移植试管植株与种子植株植物学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  郝贵茹  常琦  李晨龙  王丽荣  郝建平 《中草药》2009,40(10):1634-1637
目的 通过对移植试管植株与种子植株植物学性状的对比分析,为优质北柴胡快速繁育方法的建立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有效药用成分高、遗传稳定性好的北柴胡栽培类型进行快速繁殖,比较移植试管植株与种子植株的植物学性状.结果 北柴胡移植试管植株在分蘖数、分枝数、有效花序数以及根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种子植株.结论 通过快速繁殖和试管苗的规模化种植,在保持北柴胡优良性状的同时,可以收获多于种子植株的根器官和种子.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0,(6)
目的:确定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群体的生长状态及药材品质。方法:植株返青后标记植株并定期测量植株的株高、分蘖数、叶片数等田间性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在营养生长期、花期、种子成熟期各性状的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植株群体生长一致,整齐度高,变异性低;根长、根重的相对标准偏差小,平均根长、根重较普通种子植株有优势,有效成分含量高,药学性状优良,药材质量均一;植株的分枝数多、有效果序数大,种子产量高;植株的冠重大,经济价值高;移栽试管植株在不同生长期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与普通种子植株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具有优良的植物学和药学性状。  相似文献   

4.
北柴胡植株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北柴胡生长发育规律,为栽培技术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植物生长分析方法调查各器官数量。结果:北柴胡植株由根、根颈、主茎、基生叶、主茎叶、各级分枝和叶、顶花序和各级侧生花序组成;1、2级分枝干物质占全部分枝的93.8%,3、4级分枝弱小但数量多,根-冠比只有0.19;植株具3—4级侧生花序,以1级和2级为主要构成部分;繁殖器官消耗了全部干物质的38.1%;主根长度只有17.2cm,与侧根的于物质重约各占50%。结论:北柴胡家种时间短,野生性强,很多性状不符合以根为收获物的要求,应加以合理调控和选育。  相似文献   

5.
北柴胡快速繁殖及种子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建立北柴胡的选优育优技术体系,规模化生产北柴胡优质种苗和种子.方法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分别对种植于山西陵川、万荣及甘肃陇西、陕西商洛等8个地区的优质北柴胡进行快速繁殖;对种植于山西万荣的中柴1号北柴胡种子进行种皮损伤和植物激素处理,比较各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 附加6-BA 1.0mg/L和KT 0.2 mg/L的B5培养基适合于各地北柴胡芽的快速增殖与生长;附加NAA 0.1 mg/L、IBA 0.5 mg/L和DSC 1.0mg/L的1/2MS培养基对北柴胡试管苗的生根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北柴胡试管苗的年繁殖系数超过1×108,移栽成活率达94%~97%.植物激素处理对北柴胡种子萌发无明显作用,打磨损伤处理种皮可使种子的萌发率提高20%,并且能大幅度缩短种子的萌发时间.结论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快速、大量繁殖优质北柴胡的有效手段,一定程度的种皮损伤可以促进北柴胡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6.
柱前衍生化法评价不同品种和产地柴胡药材和饮片的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大量柴胡药材和柴胡饮片样品中柴胡总皂苷和柴胡皂苷a,d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价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柴胡样品的质量优劣。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柱前衍生化HPLC-UV测定柴胡皂苷a,d的含量。结果:红柴胡、黑柴胡的皂苷类成分较北柴胡低,竹叶柴胡几乎检不出柴胡皂苷;北柴胡的柴胡皂苷a的质量分数主要在0.100%~0.330%,柴胡皂苷d 0.200%~0.400%,柴胡总皂苷1.00%~2.00%;粗根无分支柴胡皂苷成分明显低于细根或粗根多分支柴胡药材。结论:建议北柴胡的柴胡皂苷a的含量不得低于0.100%,柴胡皂苷d不得低于0.200%,柴胡总皂苷不得低于1.00%;北柴胡的适宜产区为山西中部的太谷,山西南部的芮城,平陆,万荣,山西东南部的长治,甘肃的陇西,礼县等地;选育北柴胡品种时优先选取根粗且多分支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雷天莉  任宇豪  李敬  刘蓬蓬  王晶  贾凌云  路金才 《中草药》2014,45(13):1920-1923
目的 研究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地上茎不同分枝对根中皂苷类成分量及根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北柴胡地上茎不同分枝植株根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及柴胡总皂苷的量,并统计分析其生长特征参数。结果 地上茎不分枝与2个分枝的北柴胡根中皂苷类成分量及根产量均最高;随着地上茎分枝数的增多,根中皂苷类成分量及根的产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地上茎不同分枝会对北柴胡根中皂苷类成分量及根产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北柴胡各器官中总黄酮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玲玲  蔡霞  胡正海 《中草药》2008,39(2):286-287
目的 测定北柴胡各器官中总黄酮的量,并揭示不同物候期茎叶中的总黄酮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结果 北柴胡中的黄酮类物质主要积累在其茎叶和生殖器官中,根中的量很少.在茎叶的发育过程中,盛花期的总黄酮量最高,座果时的量有所下降,果实成熟时的量又开始上升,在枯萎前期时,两者中的总黄酮量又恢复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结论 对北柴胡中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利用应重点选择叶片,可以在第一年的北柴胡植株枯萎前期采收其地上部分,从而达到综合利用此种药用植物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硼喷施对柴胡生长及种子质量的影响,为柴胡优质种子生产提供依据.方法 在柴胡初花期以不同浓度硼砂喷施,并测定柴胡植株性状及种子质量指标.结果 硼喷施影响柴胡植株生长,柴胡根长、根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均以0.3%硼砂处理最高,分别为15.2 cm、5.19 mm和26.3%,较对照增加9.4%、8.4%和5.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离体培养中诱导材料对盾叶薯蓣再生植株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不同材料诱导的再生植株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薯蓣皂苷元含量高的材料诱导的再生植株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一般也较高;相同材料诱导的再生植株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 盾叶薯蓣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要获得薯蓣皂苷元含量不低于2%的皂苷工业原料,选择薯蓣皂苷元含量高的种质引种和培育优良品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X Du  C Jiang  M Liu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1):652-5, 701
In this paper both the cultivated and wild Bupleurum chinense and B. scorzonerifolium from northeast China of different growing periods and ages were analyzed for the contents of saikosaponins a and d by HPLC and total saikosaponins by spectrophotometr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aikosaponin content of B. chinens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 scorzonerifolium, and that the saikosaponin contents of the cultivated species were higher than or almost equal to those of the wild one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both the cultivated and wild B. chinense and B. scorzonerifolium featured the highest contents of saikosaponins in the nutrition-grow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产地北柴胡总皂苷及皂苷a,d的含量。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检测波长546 nm。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胡皂苷a,d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210 nm。结果:柴胡总皂苷在0.04620.462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12%,RSD为2.29%;柴胡皂苷a,d分别在0.06900.462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12%,RSD为2.29%;柴胡皂苷a,d分别在0.06900.690、0.07360.690、0.07360.736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5%、101.07%,RSD分别为1.68%、1.88%。不同产地北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陕西,河北的北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含量相对高于其它产地。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柴胡总皂苷及皂苷a,d的含量测定,柴胡皂苷在各产地北柴胡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北柴胡正丁醇部位保肝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化学成分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以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高、中、低剂量(20,10,4 g·kg-1)同时预防给药7d,检测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不同剂量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同时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建立并分析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HPLC色谱图.结果: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是以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为主要成分的柴胡总皂苷,可有效抑制造模小鼠血清中ALT,AST的升高(P<0.05),同时可提高造模小鼠肝组织中SOD的活力,降低肝组织中MDA的含量(P<0.05).结论: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于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化学成分以柴胡皂苷类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北京东灵山与雾灵山地区不同生境柴胡化学成分的差异,为认识和发展道地柴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东灵山和雾灵山不同生境类型的柴胡居群进行取样,采用HPLC分析不同生境下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生境下柴胡皂苷含量差异显著,草甸生境下的柴胡皂苷含量较高,而林下生境及灌丛生境柴胡皂苷含量相对较低,经分析柴胡皂苷含量与坡向呈正相关,通风透光的生境条件有利于柴胡皂苷的累积.结论:生境对柴胡皂苷产生与积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考察道地药材,应突破传统区域认识,结合生境层级开展.  相似文献   

15.
柴胡皂甙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发育期的栽培和野生南、北柴胡中柴胡皂甙a、d和总皂甙的含量,结果北柴胡含量均高于南柴胡;两种柴胡的栽培品含量高于或接近于其野生品;均以营养期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北柴胡中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北柴胡中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方法:以柴胡皂苷a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35nm处测定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北柴胡样品中柴胡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柴胡总皂苷在0.0306~0.3062 m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加样回收率为101.44%,RSD为3.29%,不同产地北柴胡中柴胡总皂苷含量为0.98%~2.05%;生长年限为19个月(9月28号采集)的河南嵩县北柴胡柴胡总皂苷含量达到最大富集值,为1.78%。结论: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的北柴胡药材中的总皂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河南嵩县北柴胡的最佳采收期为生长周期第二年的9月28号。  相似文献   

17.
A simple and quick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aikosaponins a, c and d, the major bioactive principles contained in Bupleurum species, by TLC scanner is described. Results with Bupleurum kaoi, the species native to Taiwan, showed that the roots, rhizomes and aerial parts (leaves and stem) have greater quantities of saikosaponins than cultivated B. falcatum var. komarowi and imported B. chinense. The liver protective effects of water extracts of "Xiao-Chai-Hu-Tang" (XCHT), a mixture of seven crude drugs, prepared using roots of the three different Bupleurum species and aerial parts of B. kaoi and B. falcatum var. komarowi, were evaluated using CCl4-induced toxicity in rats. The acute increase of serum transaminase (SGOT and SGPT) levels caused by CCl4 administration (3.0 ml/kg, s.c.) was dramatically reduced when treated with XCHT prepared with the roots of B. kaoi. The histological metamorphoses such as fatty changes, ballooning degeneration, cell necrosis and lymphocyte and Kupffer cell increases around the central vein, were clearly decreased by XCHT prepared with B. kaoi. Furthermore, water extracts of aerial parts of both B. kaoi and cultivated B. falcatum var. komarowi decreased SGOT and SGPT levels and moderately reduce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