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的存在是导致创面进行性加深及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性改变的根源,应用手术方法早期去除坏死组织并有效覆盖创面,是救治深Ⅱ度烧伤的主要手段[1].2008年7月-2010年6月,笔者单位应用早期薄层削痂联合VSD技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深度烧伤创面通常采用切痂和削痂的方法以去除坏死组织,为自体皮移植提供良好的受皮床。对于深Ⅱ度偏深创面和未伤及皮下组织的Ⅲ度创面,常采用削痂术,但此方法存在削痂平面不易掌握、出血多等缺点。笔者对本单位4 7例深度烧伤患者创面采用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4 7例,男36例、女11例,年龄19~5 1岁。烧伤总面积2 %~6 6 % [(12 .5±19.5 ) % ],其中深Ⅱ度(7.2±6 .6 ) %、Ⅲ度(4 .6±4 .3) %TBSA。一次手术切痂面积为1%~15 % [(3.9±1.4 ) % ]。手术部位分布在双手及前臂者4 2例、面部3例、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服四肢环状混合型Ⅱ度烧伤保守治疗存在的弊端,促使深Ⅱ度早期愈合,减轻疤痕增生。方法:25例早期削痂,浅Ⅱ度创面和较浅的深Ⅱ度创面术后用凡士林覆盖,功能部位愈合能力差的深Ⅱ度创面在同期植皮。结果:浅Ⅱ度创面削痂后愈合时间未受影响,深Ⅱ度创面整体愈合时间较保守方法提前,术区无感染现象,后期疤痕形成较轻,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四肢环状混合型Ⅱ度烧伤,开展早期削痂手术,可以避免创面感染,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烧伤后24小时内削痂对深Ⅱ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烧伤后24h内行削痂手术对深Ⅱ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以及组织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烧伤患者,伤后24h内对深Ⅱ度创面行削痂手术,将患者同一创面分为3个标本采集区,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区。手术前标本取自削痂术前创面,手术后和未手术区创面标本于伤后5—7d获取。采用组织培养和比色法测定创面组织释放白细胞介素(IL)8、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的水平,通过HE和Masson染色对创面组织坏死程度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削痂手术后,患者创面组织局部释放IL8、MPO、MDA的水平分别为(6.83±1.85)μg/L、(4.07±0.87)U/g、(8.94±5.66)μmol/g,与未手术创面比较明显降低(P<0.01)。形态学观察显示,手术前创面有凝固性坏死灶;未手术创面炎症反应明显,坏死组织范围扩大;削痂手术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得到改善,未见坏死组织范围扩大。结论伤后24h内行削痂手术,可以改善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防止创面进行性加深,有利于创面及早愈合。  相似文献   

5.
削痂对深Ⅱ度烧伤局部IL-8释放及创面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削痂手术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 IL-8水平和炎性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检测7例烧伤病人深Ⅱ度创面削痂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之创面组织在体外组织培养中释放 IL-8的水平,同时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创面局部炎性反应程度。结果削痴手术后创面组织释放 IL-8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降低.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亦显示,手术后创面的炎性反应较手术前有明显减轻,未手术创面除有大量中性粒细咆浸润外,坏死范围较手术前扩大,残留的少量皮肤附件因炎症扩大而消失。结论削痂手术能减少局部组织 IL-8的释放,改善炎性反应,对防止深Ⅱ度创面组织进行性加深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Ⅱ度烧伤一直是烧伤外科学领域研究与治疗的重点和难点[1].尽早去除坏死组织,可有效减轻烧伤创面过度炎症反应,避免创面加深,促进创面较好愈合,减轻瘢痕形成.临床上,去除深Ⅱ度烧伤坏死组织的方法有多种,如:削痂、酶或中药溶痂、激光或超声物理清创等.近年来,磨痂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磨痂术在烧伤创面早期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烧伤后24 h内削痂防治深Ⅱ度创面进行性加深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目的 探讨烧伤后 2 4h内行削痂手术 ,对深Ⅱ度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 12例深Ⅱ度烧伤患者 ,在伤后 2 4h内进行创面削痂手术。分别从手术前、手术后 (伤后 5~7d)和未手术创面 (伤后 5~ 7d)获取标本。采用HE染色、Masson′s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标记Vi mentin抗原阳性细胞的方法 ,对创面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随病程演进 ,未手术创面炎性反应程度明显加重 ,组织坏死范围扩大 ,原来残存的皮肤附件因炎症加重而消失 ;Masson′s染色棕红色范围扩大 ,亮绿色范围缩小 ;Vimentin抗原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伤后 2 4h内削痂创面局部炎症反应较未削痂创面明显减轻 ,可见新鲜肉芽形成和部分上皮修复 ,组织坏死范围未见进一步扩大 ,与未手术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Masson′s染色亮绿色范围无明显缩小 ;Vimentin抗原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未手术区 (P <0 .0 5 )。 结论 烧伤后 2 4h内削痂 ,能适时去除创面坏死组织、阻断组织变质性损害的加剧 ,从而有效改善深Ⅱ度创面的进行性加深现象 ,对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削痂对深Ⅱ度烧伤局部IL-8释放及创面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削痂手术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IL-8水平和炎性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检测7例烧伤病人深Ⅱ度创面削痂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之创面组织在体外组织培养中释放IL-8的水平,同时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创面局部炎性反应程度。结果削痂手术后创面组织释放IL-8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降低,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亦显示,手术后创面的炎性反应较手术前有明显减轻,未手术创面除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外,坏死范围较手术前扩大,残留的少量皮肤附件因炎症扩大而消失。结论削痂手术能减少局部组织IL-8的释放,改善炎性反应,对防止深Ⅱ度创面组织进行性加深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美国Galveston烧伤中心4年间收治的32例烧伤总面积大于80%,Ⅲ°烧伤面积超过70%,年龄在7个月~17岁的病例,并通过分析生存者与未生存者各项资料数据,推测儿童大面积烧伤死亡率的决定因素。 32例患儿Ⅱ°烧伤创面均用局部抗菌药物(1天2次),Ⅲ°创面在住院后24小时内(伤后72小时内)全部切除,大多数病人需切至深筋膜,削痂仅用于Ⅱ°深创面。切、削手术后将4:1网状自体皮移植其上,再复以2:1网状尸体皮,无自体皮复盖的区域植以异体皮,供  相似文献   

10.
深Ⅱ°烧伤创面是烧伤学科比较难处理问题.传统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疗法外用消炎药物治疗和手术削痂自体皮移植的方法,上述方法都很难做到,既能去除坏死组织又能不损伤正常组织.而磨痂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能兼顾上述两种可能,可较大限度的将烧伤坏死组织去除,保留了间生态组织和正常组织,促进了间生态组织的血液循环,而加速创面愈合,解决了创面处理的难题[1].近年来本院采用钢丝球磨痂术及磨削结合的方法,早期治疗42例深Ⅱ°烧伤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四肢创面采用整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中,选择双侧肢体创面烧伤深度相同的患者48例,深Ⅱ度创面浅削痂,Ⅲ度创面切痂植皮,同一患者双侧肢体创面处理方法相同,然后,一侧肢体创面采取整体封闭负压引流,作为观察组,对侧肢体常规纱布包扎,作为对照组.比较48例成活患者治疗后第4、7、10、14天两组间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7、10、14天深Ⅱ度浅削痂创面和Ⅲ度切痂植皮创面的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创面在早期切削痂治疗后应用整体负压封闭引流,可促进创面愈合时间,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h内削痂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2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24h内实施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实验组,并选14例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4~6d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人在休克期补液量、休克期休克征象发生上无显著差别,而实验组创面愈合天数为(19.08±5.31)d,较对照组(29.36±7.03)d明显减少(P<0.01),同时实验组的休克期尿量明显增多,回吸收期的体温、心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h内削痂是安全的,并能缩短创面平均愈合天数.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2000年至今对104例手部深度烧伤的病例进行了手术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计104例,男性63例,女性41例;年龄18~55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热力烧伤44例,电烧伤29例,热压伤15例,化学烧伤16例。烧伤程度:深Ⅱ°烧伤30例,Ⅲ°烧伤36例,Ⅲ°以上烧伤38例。手术时间:伤后1~8天,平均为4天。1.2手术方法术前准备:伤后12h内注意患手的血供,对于有前臂、手腕、手掌或手指Ⅲ°烧伤的环形焦痂者,如张力较高,影响指端供血,需行环行焦痂切开减张术,以避免血供障碍致使肢端坏死。创面可酌情使用碘伏,…  相似文献   

14.
削痂对深Ⅱ度烧伤局部IL—8释放及创面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评价削痂手术深Ⅱ度烧伤面局部IL-8和炎性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检测7例烧伤病人深Ⅱ度创面削闸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之创面组织在体外组织培养中释放IL-8的水平,同时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创面局部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释放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及其对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选12例以深Ⅱ度烧伤为主的患者,每例患者均选择相对均匀的深Ⅱ度创面作为实验创面并分为3个研究区域,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伤后24h内行削痂术.术前在实验创面切取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前实验区标本,行削痂后创面均以辐照猪皮覆盖.术中部分创面保留不予手术,该保留创面作为未手术实验区.于伤后5~7d行第2次手术,分别切取经削痂处理和未手术区的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标本.采用组织培养和ELISA技术测定创面组织释放EGF、FGF-2和PDGF-AB的水平,并对创面组织中新生肉芽形成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后,创面组织局部释放EGF、FGF-2和PDGF-AB的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升高(P<0.05);创面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手术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形成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显著(P<0.05).结论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可以促进局部组织释放EGF、FGF-2和PDGF-AB,促进新生肉芽形成,有利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从而提示了伤后24h内削痂优于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16.
在300例应用湿润暴露疗法的烧伤病例中,选择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相同深度、不同治疗方法对比观察76例;并随机抽样100例(简称湿疗组)与传统干燥暴露或湿敷包扎疗法100例(简称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湿疗组创面愈合天数浅Ⅱ度为30±3天,深Ⅱ度为50±3天;对照组浅Ⅱ度为11±3天,深Ⅱ度为21±3天。湿疗组有23例改用手术植皮治愈,2例发生全身侵袭性感染;对照组除6例手背部深Ⅱ度创面行早期削痂植皮治愈外,仅2例因感染加深后改用手术植皮治愈。湿疗组愈后均留有不同程度瘢痕增生。临床应用表明湿润烧伤膏并非治疗烧伤“良药”,不宜盲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提高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水平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深Ⅱ度烧伤伤及皮肤真皮网状层。由于身体各部位真皮的厚度不同,同等热力造成的烧伤程度深浅不一,深Ⅱ度创面可能部分接近浅Ⅱ度、部分临界Ⅲ度。偏浅的深Ⅱ度创面大多可自行愈合,而临界Ⅲ度的创面则需手术植皮才能愈合。目前临床上对烧伤深度的判断多较主观,加之烧伤部位、年龄、致伤原因、早期创面不断变化以及医生自身的经验等因素,在烧伤深度的判断方面容易出现混乱,处理上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深Ⅱ度烧伤创面进行保守削痂自体刃厚皮移植术,能尽量保留真皮厚度,减轻瘢痕挛缩程度,改善创面外观及功能.2007年11月-2009年1月,笔者单位采用保守削痂+自体皮移植术修复Ⅱ~Ⅲ度创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院采用液状石蜡用于对深、浅Ⅱ°烧伤创面换药,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烧伤100例,年龄4~60岁。病程最短7~25天。烧伤的原因:沸水烫伤40例,火焰烧伤52例。汽油着火烧伤5例,强碱烧伤3例。烧伤的程度:浅Ⅱ°占全身面积6~30%者54例,深Ⅱ°占8~5%并有小片Ⅲ°者16例。换药结果:2~3次治愈20例,3~5次治愈30例,5~8次治愈47例,10~12次治愈3例。二、换药方法 1.早期彻底清创,用消毒的液状石蜡和等量  相似文献   

20.
保守削痂自体皮移植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Ⅱ度烧伤创面进行保守削痂自体刃厚皮移植术,能尽量保留真皮厚度,减轻瘢痕挛缩程度,改善创面外观及功能.2007年11月-2009年1月,笔者单位采用保守削痂+自体皮移植术修复Ⅱ~Ⅲ度创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