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主要讨论双下肢挤压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挤压综合征是:挤压伤病人受压部位解除外部挤压后,全身微循环障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阻塞、变性、坏死、出现肌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骨筋膜间隔室综合征(Osteopascia Compartemet Syndrom,OCS)是肢体骨折和挤压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骨筋膜间隔室压力持续增高的病理改变足肌肉缺血坏死和肾小管肌红蛋白阻塞,少尿或无尿。形成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征的急性。肾衰(ARF)。现将OCS并发ARF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玲  刘晓蓉 《华西医学》1996,11(4):489-490
1992年1月-1995年10月我院施行的196例肾移植术后早期,各种原因所致的少尿和无尿53例。53例少尿患者的病因通过特殊检查并结合临床特征,休验和病理检查分别诊断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管坏死并发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及移动肾血管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肾衰竭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尿渗量、尿NAG、尿β2-MG,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血尿素氮、血肌酐、尿NAG、尿β2-MG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而尿渗透压升高,肾脏病理改变好转。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余堂宏  胡宏  梁伟  刘金洪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3939-394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肾衰竭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渗量、尿NAG、尿N-2酰-β-D-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NAG、尿β2-MG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而尿渗透压升高,肾脏病理改变好转.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震闭合性软组织挤压伤伤情特点及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震闭合性软组织挤压伤的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 分析5·12汶川大地震126例闭合性软组织挤压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挤压时间<2小时的66例中轻度伤46例(69.7%),中度伤17例(25.8%),重度伤3剑(4.5%);挤压时间3~8小时的31例中轻度伤8例(25.8%),中度伤14例(45.2%),重度伤9例(26.0%);挤压时间>24小时的29例中轻度伤3例(10.3%),中度伤7例(24.1%),重度伤19例(65.5%).挤压时间越短,伤情越轻;受挤压时间越长,伤情越重.结论 地震闭合性软组织挤压伤伤情程度与打压重量和挤压缺血时间有关;肌肉坏死特点是表面皮肤正常深层肌肉坏死,肌肉坏死范围广泛而界限不清,同一块肌肉的坏死肌肉束与正常肌肉束交织在一起,坏死面积浅层小深层大,坏死程度浅层重深层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 按10 mL·kg-1肌肉注射甘油建立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予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 IU·kg-1)尾静脉注射,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渗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肾组织匀浆丙二醇(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进行肾脏组织学观察.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Bun、Scr、尿NAG、尿β2-MG、肾组织匀浆MDA明显下降,而尿渗量、肾组织匀浆SOD升高,肾脏病理改变好转.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通过抗氧自由基损伤,提高内源性抗氧化能力达到对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肾脏的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叶任高  肖建平 《新医学》1994,25(3):119-120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治疗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510080)叶任高,肖建平原发病的治疗治疗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原发病(如严重感染、外伤等)是治疗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首要原则,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血容量不足和清除坏死组织。初发现ATN的治疗在肾...  相似文献   

9.
范少地  刘剑  陈戎波  于杰 《华西医学》2012,(7):1004-1006
目的分析总结严重挤压伤导致四肢创伤性截肢各种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对临床中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000年3月-2011年3月对23例由于严重挤压导致创伤性截肢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实时监控,根据监控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伤后患者电解质,血、尿肌红蛋白,尿比重,尿pH值,血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羟丁酸脱氢酶、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变,据此作为救治的依据进行精细化治疗。术后随访7个月~10年,23例患者均得到康复,肾功能良好。结论对于严重挤压伤导致四肢创伤性截肢的各种生化指标实时监控并同步制定精细化治疗,才能确保患者成功救治并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出现很可能预示手术的失败,对护理要求亦较高,本文报告了7例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护理经验。就如何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多尿期和少尿期的护理,以及预防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挤压综合征是指挤压伤后出现器质性无尿或少尿并持续48h以上,是地震后常见的症状。由于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容量复苏与器官功能障碍的矛盾,叔易并发肺水肿,危及病人的生命。现将5例重症挤压综合征并发急性肺水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尿NAG酶在判断肾小球疾病肾小管损害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绝大部分存在于近端肾小管细胞中。肾小管损伤后,其尿中浓度即升高。已有研究证实,野小球育炎、急性好小管坏死患者的尿液中NAG酶浓度升高。为了解NAG酶在判断肾小球疾病患者导小管损伤中的价值,本文对经肾话检证实伴有不同程度好间质小管损害的67例肾小球疾病,以及7例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的尿NAG酶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l临床资料67例经答话检确定诊断的野小球疾病患者,男39例,女28例。年龄9-64岁,平均3O.31岁。病理所见有管小管扩张或萎缩,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基膜增厚,间质中有炎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造影剂对甘油致肾损害大白鼠的肾毒性。结果示:注射造影剂后24h,尿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尿蛋白显著增高(P<0.05);72h,尿γ-GT开始恢复,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显著增高(P<0.01),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无明显改变,组织学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损害,肾小管腔阻塞。提示造影剂肾毒性的发病机理可能与直接肾毒性及肾小管阻塞有关。并对尿γ-GT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横纹肌溶解(RM)是横纹肌损伤,释放大量肌红蛋白(Mb)和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和实验室综合征。肌球蛋白沉积于肾小管造成肾小管阻塞,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ANT)及肾内梗阻性急性肾功衰。其病因诸多,如感染、酒精中毒、吸毒、中枢神经感染、继发癫痫及手术、挤压综合征、剧烈运动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肾功能衰竭基础知识(3)(测试题)200032上海医科大学护理学部吕探云1单项选择题1.1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病原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球-管反馈机制引起肾小球滤过率极度降低b.肾小管损伤后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阻塞管腔c.肾小管阻塞后原尿下而受阻。...  相似文献   

16.
挤压伤断指是由于手指被挤压后所致的离断伤,是损伤性质最为严重的断指之一。由于组织损伤严重,再植难度大,其中术后护理不当是导致再植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2000年6月至2007年10月期间,我院共收治30例37个挤压性断指并进行再植,除2例出现静脉栓塞坏死外,其余各指均成活。  相似文献   

17.
有资料指出:在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开始期,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或甘露醇可以阻碍甚至防止其进到急性肾功衰竭.但在人类,这一假设仍缺乏根据.另有资料指出:尿:血浆渗透压比率<1.1:1.0的少尿病人,利尿剂的治疗常无效,本文作者则在对大剂量利尿剂治疗  相似文献   

18.
地震伤挤压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地震伤后挤压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12地震伤后23例挤压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1例因并发急性肺水肿死亡,17例高钾血症纠正,3例进入多尿期,肾功能改善;其余19例病情得以控制,22例存活者病情稳定后转移至外地医院。结论血液透析及全身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挤压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安全渡过少尿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慢性肾炎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2例慢性肾炎患者,采用随机化方法分为福辛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Pro)、尿白蛋白(Alb)、肾功能和肾小管功能。【结果】福辛普利组尿Pro、尿RBP、尿α1-MG及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刑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福辛普利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炎肾小管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立尿中性肽链内切酶(NEP)检测方法,并应用于肾小管损伤的判断。方法:应用三明治ELISA法和荧光法检测尿NEP,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予以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在帮助诊断肾小管疾病中的符合率及差异性。对各种肾脏疾病患与正常对照组尿NEP进行比较,并在各组内对尿NEP与其他代表肾小管损伤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符合率大致相等.在各组中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无显性。在急性肾小管损伤组中,尿NE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慢性肾小管损伤组、马兜铃酸肾病组、慢性肾功能衰竭组,尿NEP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尿NEP与尿微量蛋白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在单纯肾小球疾病组,尿NEP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性,与尿微量蛋白不相关。结论:尿NEP在肾脏疾病的不同病程中出现双向的变化,当结合其他尿微量蛋白检测时,可以帮助判断肾小管损伤处于急性期还是慢性期,从而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