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曹思哲  郭玉琪 《吉林医学》2010,31(31):5529-5530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治疗组)与同期住院的肺结核患者48例(对照组)做对比分析,两组均常规抗痨,治疗组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强化期治疗过程中痰菌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化疗过程中肺部病灶稳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强化期、巩固期应适当延长,治疗预后比较乐观。  相似文献   

2.
曹思哲 《吉林医学》2012,(5):923-924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治疗组)与同期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5例(对照组)做对比分析,两组均常规抗痨,治疗组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结果: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为以渗出为主,治疗组在强化期治疗后胸膜增厚后遗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强化期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治疗预后比较乐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抗痨疗效,对抗痨药物的耐受性及左旋氧氟沙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9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选用左旋氧氟沙星,对照组选用吡嗪酰胺,分别给予3Hrelfx/9Hr、3Hre Z/9Hr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抗痨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抗痨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抗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愈率偏低,抗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左旋氧氟沙星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对4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抗痨、降糖治疗以及精心护理,38例临床治愈出院,2例结核菌多重耐药,1例因合并严重感染而死亡.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是严格按抗结核治疗原则并延长治疗结核的时间,同时控制好血糖及给予有效的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初治Ⅱ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76例(1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设单纯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100例为对照组(2组),抗结核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进行痰菌情况对比分析。结果76例中血糖控制理想者43例,结核病灶不同程度吸收、空洞缩小或关闭;血糖控制尚理想者21例,15例吸收好转,4例无好转,2例死亡;血糖控制不理想者12例,4例吸收好转,5例无好转,死亡3例。痰菌阴转率,6个月末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2.78,P<0.01),1组12个月末与2组6个月末差异无显著性(χ2=1.46,P>0.05)。结论积极降糖治疗后,抗痨效果与无并发症的肺结核初治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6.
杨敏 《吉林医学》2015,(4):640-641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将7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空腹血糖控制良好(FBG)≤8.4 mmol/L共36例为观察A组,空腹血糖控制不良(FBG)>8.4 mmol/L共42例为观察B组,另有同期收治的80例初治涂阳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2HREZ(S)/10HR方案和2HREZ(S)/4HR方案化疗。比较三组的痰菌阴转率、复发率及病灶吸收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血糖控制良好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血糖控制不良组较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低,复发率高。结论:血糖控制和延长疗程是治愈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关键,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应采用两病兼治,优先降糖,长程化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孙永年  邱永生 《当代医师》2014,(11):1532-1534
目的 探讨监管系统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痨治疗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其的认知和应对措施.方法 对本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5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与93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痨治疗,观察分析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抗痨肝损伤临床病因及干预措施疗效.结果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组患者肝功能损伤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时监测和及时干预对肺结核治疗有显著意义.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痨应予以关注,强化临床观察、肝功能监测及临床干预,以减少复发、耐药,为加强监管提供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8.
欧阳伟 《疑难病杂志》2007,6(12):718-72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抗结核中西药和免疫调节剂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2组均予降血糖和抗痨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抗痨汤和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微卡菌苗)。疗程均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X线胸片所示病变范围吸收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4+/CD8+比值上升(P<0.05或P<0.01),CD8+无变化(P>0.05),胸片病灶吸收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困难,需用化疗药物辅以免疫增强剂,佐以中药缓解临床症状,对杀灭结核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促进病变吸收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根据2012年至2013年该院的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成观察1组和观察2组,均有62例,观察1组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以及对血糖进行控制,观察2组患者使用单纯抗结核治疗。选取同期的10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来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观察1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3.87%,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66.13%,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症复杂,糖尿病病情对患者的肺结核治疗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除了使用抗结核治疗外,还需要使用降糖治疗,降低患者的肺结核发病概率,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治疗和血糖控制治疗是该疾病的治疗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陈影 《吉林医学》2006,27(5):523-52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2004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设对照组51例,初治者应用抗痨药物异烟肼、复合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复治者应用异烟肼、吡嗪酰胺、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治疗,均为全程规律,足量用药,适当控制饮食,应用降糖药物(胰岛素、二甲双胍、美吡达)。治疗组51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乌体林斯),均强化短程治疗3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1月末、3月末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抗痨规律全程用药,控制血糖,加用免疫调节剂,使痰菌阴转率高,病灶吸收快,缩短疗程,减少副作用,降低传染源,复发率低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用非利福霉素类一线抗痨药对初治失败.痰菌阳性且服利福霉素类药物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或利福平类过敏而不能使用的复治肺结核病人之疗效.全面评价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作用。方法:入选102例病人均为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随机分配成治疗组53例.予2H3VE3Z3S3/6H3VE3方案抗痨;对照组49人.予2H3R3E3Z3S3/6H3R3E3方案抗痨。观察痰菌阴转、X线好转情况及药物副反应。结果:痰菌阴转率治疗两个月时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6.6%和59.1%,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3.0%和85.7%、疗程结束时X线病灶有效率依次为86,8%、87.8%.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氧氟沙星具有良好抗结核作用,是一种使用安全、副反应小的新一代抗结核药,适用于复治病人及有肝功能障碍的初治病人。  相似文献   

12.
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抗肺结核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抗肺结核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门诊进行诊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2HREZ/4HR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2HREZ/4HR抗肺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治疗效果以及痰菌转阴的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经统计学处理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较大,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86.7%,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51.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抗肺结核药物治疗具有确切疗效,在治疗过程中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痰菌转阴率高,建议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力克肺疾、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福布汀,疗程18个月。观察2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等情况。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81.6%,高于对照组的60.5%(P<0.05);治疗组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6.8%和59.7%,对照组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8.4%和42.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布汀治疗MDR-TB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化疗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3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化疗为治疗组,30例采用标准DOTS方案治疗为对照组。治疗1年间,留取两组患者痰液行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并观察两组3、6、12个月的痰菌阴转率和12个月时的X线吸收好转率。结果治疗组3、6、12个月患者痰菌阴转率分别是53.3%、75.3%、83.3%,对照组3、6、1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是20.0%、30.0%、40.0%;两组12个月X线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6.6%、46.6%。两组比较,痰菌阴转率及X线吸收好转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化疗治疗复治肺结核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化疗疗程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提高治愈水平。方法对2004—2009年确诊治疗的152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根据痰结核菌阴转及胸片内病灶吸收情况分别给予8—24个月化疗,对痰菌阴转率及疗程结束1年后的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强化3、4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36.84%、53.29%,优于强化2个月痰结核菌4。60%的阴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4.03,P〈0.01;X2=43.79,P〈0.01)。化疗12、18个月疗程结束,停药1年随访复发率分别为22.92%、9.76%,低于化疗8个月疗程结束停药1年随访62.50%的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8,P〈0.01;X2=25.76,P〈0.01)。结论对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适当延长强化期和化疗疗程能够促进痰菌阴转、降低随访1年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余荣深 《热带医学杂志》2005,5(5):715-716,627
目的 评价乌体林斯对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MDR-P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3VZEPtA/15VZE方案加乌体林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3VZEPtA/15VZE方案治疗。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86.5%,X线胸片病灶吸收率为98.1%,空洞闭合率为81.6%.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乌体林斯能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提高免疫细胞活性,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制剂。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近期疗效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周义乾  刘玉林  刘清珍  李金兰 《医学争鸣》1999,20(10):S057-S059
目的:探讨黄芪液对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近期疗效。方法:将56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痨方案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20mL1次/d静脉滴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空血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以痰涂片及治疗前后胸一改变考核疗效。结果: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D3,CD4显著升高,CD8变化不大,肺部病灶吸收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糖尿病合并干酪性肺炎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收集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7例糖尿病合并干酪样肺炎患者,在抗痨治疗、控制血糖的同时,其中应用糖皮质激素13例为治疗组,未用糖皮质激素1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糖变化、肺部病灶变化以及痰菌转阴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糖偏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部病灶总体吸收率较对照组吸收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无明显差别。结论糖尿病合并干酪性肺炎中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而且有益于肺部渗出炎症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肺结核抗痨疗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10 8例肺结核患者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分析肺结核患者病灶、空洞和痰菌变化情况。结果 :在 87例糖尿病好转患者中 ,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或关闭率、痰菌阴转率分别为 96 .2 %、93.2 %、92 .2 % ;2 1例糖尿病恶化 ,其病灶好转吸收率仅为 14 .3% ,无 1例空洞缩小或关闭 ,痰菌持续阳性 ,6例死亡。两组病灶吸收率及痰茵阴转率经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糖尿病与肺结核互有不利影响 ,糖尿病治疗结果对肺结核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对所有肺结核及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血糖和胸部X线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微卡辅助治疗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微卡辅助治疗老年初治茵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初治茵阳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上述方案治疗的同时,加用微卡22.5ug,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疗程2个月.然后观察痰茵阴转、肺部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等情况.结果:痰茵阴转情况:1个月后治疗组46例,阴转率76.7%,对照组32例,阴转率53.3%,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2个月后治疗组55例,阴转率91.7%,对照组43例,阴转率71.7%,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3个月后治疗组60例,阴转率100%.对照组58例,阴转率96.7%.两组比较无差异.病变吸收情况:2个月、4个月、疗程结束后显效病例,治疗组分别为27、48、52例,对照组分别为14、32、40例,两组比较分别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空洞闭合情况:2个月、4个月、疗程结束后空洞闭合病例,治疗组分别为11、19、21例,对照组分别为4、13、19例,两组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卡辅助治疗老年初治茵阳肺结核有显著性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