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均行经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骨折椎体的前后缘高度纠正率及椎体后突畸形恢复度,同时术后10个月时神经功能分级恢复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短节段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胸腰椎短节段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拍摄X线片测定伤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变化,了解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结果通过手术复位伤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观测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采用经胸腰椎短节段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后期内固定的失效和矫正角度的丢失,常影响手术效果。我们于2006年1月~2008年1月对3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后路联合伤椎椎弓根固定及小关节融合植骨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病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保守治疗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单纯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例回顾分析,根据影像学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及随访1、5 a后椎体高度的变化、Cobb角的矫正程度、活动度及临床症状结果。结果经病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在改善椎体高度、Cobb角的矫正程度、活动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能复位骨折,重建椎体高度,提供脊柱即时及晚期稳定性及良好活动度,减少内固定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分别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口愈合率及伤椎Cobb’s角、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术后矫正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口愈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伤椎Cobb’s角、前缘高度、椎管占位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伤椎固定组在伤椎Cobb’s角、前缘高度、椎管占位矫正情况均优于单纯后路固定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较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更好的矫正伤椎畸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植骨手术治疗的1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枢椎骨折4例,其中1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他13例为下颈椎骨折脱位,6例伴有小关节突交锁及后柱骨折,17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结果:经1~20个月随访,术后颈椎骨折复位及骨愈合良好,未发生内固定钉棒松动、断离等不良并发症,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1例患者在手术操作显露时发生静脉丛出血,经处置后血止,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可实现三柱固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同时可进行椎管减压及植骨,在治疗颈椎骨折及脱位损伤有良好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7年9月~2009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和对照组(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组),随访6~15个月,通过回顾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对其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在术后即刻无明显差异,于术后1年随访,经椎弓根植骨组,伤椎前缘高度变化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丢失不明显,而未植骨组变化明显,二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开展中药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开展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手术与螺钉内固定,并在术后采用口服中药巩固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与术前表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本组样本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的复位与固定效果,影像学复查表现椎体高度状况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或脊髓与神经根损伤情况发生。治疗后1周与6个月的复查均表现脊柱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比显著好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开展中药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手术固定的治疗方式,能够确保骨折复位与愈合,促进脊柱高度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2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1例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11例采用单纯后路融合椎弓根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手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年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2周及术后1年椎体前后缘高度相对于手术前具有明显的增加,Cobb角相对于手术前而言也有明显的变小。结论:经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能防止椎体高度丧失及Cobb角增加,对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Moss-Miami器械是9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型脊柱侧凸三维矫正器械,它通过多个钩和钉将光滑的预弯后的金属棒固定于脊柱上〔1〕,然后用选择性的加压、撑开及旋转的方法来矫正脊柱畸形,它的操作方法与Cotrelt和Dubousset所介绍的方法相同〔2、3〕。既往曾对运用多钩结构的CD系统治疗脊柱侧凸的有效性进行了大量报道〔2、4~6〕。自1999~2005年,我们运用后路Moss-Miami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24例,取得了初步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5例,女19例。年龄9~19岁,平均14.4岁。在接受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附加伤椎经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05月选择4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予附加伤椎固定的6钉固定方法,将椎弓根钉置于伤椎上下正常椎体及伤椎未骨折部分,并行撑开复位固定。比较术前、术后的伤椎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观察术后腰痛和腰椎活动情况。结果:4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500-800ml,平均650ml。术后所有患者骨折均得到良好复位,术前的伤椎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分别为(41.8±9.5)%、(21.3±5.2)°、(47.5±12.8)%,术后分别为(4.2±4.7)%、(3.3±3.7)°、(6.1±4.9)%,术前、术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访9-24个月,平均18个月,4-6月伤椎基本骨性愈合,9-12个月复查X线片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38例术前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中,29例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9例术后神经功能无变化。随访期内无腰背部顽固性疼痛、内固定失败、断钉等并发症。结论:附加伤椎经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骨折脊柱的即刻稳定性,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月~3年,38例全部愈合,优22例,良9例,可5例,差2例,治疗优良率为81.58%。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复位良好、固定牢固的特点,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跨伤椎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总量、术前和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术前和术后1周后凸Cob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术后恢复效果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IPELINE通道下后路单侧单节段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技术(TLIF)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的疗效。方法在PIPELINE通道下减压融合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31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观察术后椎间融合情况、下肢痛VAS评分和腰背病ODI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 31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末次随访术后椎间融合率97%。VAS评分术前为(7.82±1.54)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58±1.38)分和(1.78±1.0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ODI评分术前为(47.66±10.83)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1.56±7.83)分和(13.12±7.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17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为94%。结论 PIPELINE通道下减压融合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具有手术切口小、腰骶肌肉剥离范围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患者31例,在T1~T2可应用直径4.5mm、长度30mm的螺钉,T3~T8应用直径5.0~6.0mm、长度35~40mm的螺钉,螺钉直径均在4.5mm以上。结果:置钉固定后胸椎X线片及CT显示,无螺钉进入椎管内,脊柱序列恢复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置钉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及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生活完全恢复,疼痛消失16例;不全性和完全性截瘫26例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胸背部疼痛消失,无后凸畸形。结论:中上胸椎半椎弓根入路置钉技术选用较粗、较长螺钉置入内固定效果可靠,安全,且进钉技术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可作为中上胸椎后路内固定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植骨后采用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优劣。方法选取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植骨内固定治疗的78例腰椎退行性变疾病患者,按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和观察组(使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及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随访中2组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及断裂,融合率分别为95%,97%,末次随访时的VAS、JOA和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2种椎弓根螺钉固定均能取得相当疗效,但单侧椎弓根固定相对更简便经济且创伤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2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患者伤椎高度及椎管形态均有明显改善,内固定系统位置稳定良好,且未有断钉情况发生。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未有感染情况发生。Chareles标准评价:优37例,良21例,可14例。Frankel分级情况:B级2例,C级6例,D级11例,E级53例。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我院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效果显著。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3月我院采用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38例 ,男 2 6例 ,女 1 2例 ;年龄 1 8~ 50岁 ,平均 34岁。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2 5例 ;塌方后砸伤 8例 ;交通事故 3例 ;其他原因 2例。1 2 手术疗法 硬膜外麻醉 ,俯卧位 ,以伤椎为中心 ,后正中切口 ,逐层切开 ,显露伤椎及上下椎棘突、椎板。在伤椎上下椎即小关节突外缘与横突中心线交界处进钉 ,复位后应用Dick或AF系统固定。2 手术配合2 1 体位准备 …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颈椎骨折脱位需要相当可靠的固定,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后路融合、棘突钢丝或侧块钢板固定,前路两节段椎体间植骨融合及钢板螺钉固定。前路手术对合并椎间盘及椎体爆裂骨折需前路减压是必须的;后路棘突钢丝或侧块钢板固定缺乏有效强度,对于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临床上尚未有一种较满意的固定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探索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可行性,目前这一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本院自2003年6月以来,应用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颈椎骨折脱位38例,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及植入Cage治疗腰椎滑脱的影像学、临床疗效。方法:24例腰椎滑脱患者经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椎板间开窗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入Cage进行椎体间融合,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指标和临床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椎间隙增高,滑脱角改善。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融和率为95.8%,1临床疗效综合评分优良率91.7%。内固定松动,Cage移位,矫正度丢失1例。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使滑脱椎体复位,即刻稳定病变节段,防止Cage移位,提高融合率的作用,Cage具有界面固定切实、有效撑开维持椎间隙及生理曲度,增加椎间孔的截面积而缓解对神经根的卡压。二者结合应用可提高融合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