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巍  陈杰 《应用预防医学》1997,3(3):175-178
小圆状结构病毒研究进展刘巍陈杰综述王树声古绍文审校自从1972年Kapikian在美国诺瓦克地区发现诺瓦克病毒(Norwalk-virus,NV)以来,许多导致人类急性胃肠炎并在形态上与NV相似的病毒,在世界各地都有报道,最近方肇寅[1]从河南省部分...  相似文献   

2.
TT病毒属于首次感染人类的圆环病毒,全长3852个核苷酸,目前通常分成6个基因型。临床感染引起病毒性肝炎,但症状各异;PCR是主要诊断方法。TT病毒感染分布广泛,血制品被认为是主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加强输血和血制品管理为主,同时须阻断粪→口感染途径。目前要深化TT病毒调查和研究,以控制TT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浙江预防医学》2001,13(9):3-4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在骨髓移植受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及多聚酶链反应术后同步测定30例骨髓移植受者的抗巨细胞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原和巨细胞病毒核酸,共271例次.结果骨髓移植受者的抗CMVIgG和抗CMVIgM阳性率分别为100%和1.8%;CMV-Ag阳性细胞数平均为5.1±3.9/5×1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在骨髓移植受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及多聚酶链反应术后同步测定 3 0例骨髓移植受者的抗巨细胞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原和巨细胞病毒核酸 ,共 2 71例次。结果 骨髓移植受者的抗CMVIgG和抗CMVIgM阳性率分别为 10 0 %和 1 8% ;CMV Ag阳性细胞数平均为 5 1± 3 9/5× 10 4WBC ,阳性率为 3 6 2 % ;CMV DNA的阳性率为 42 4%。两者同时阳性共86份 ,占 3 1 7%。结论 骨髓移植受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CMV感染。临床上同步开展CMV抗体、抗原及核酸的检测对早期诊断骨髓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EB病毒 (EBV)重叠感染是否与乙型丙型肝炎病程迁延有关。方法 观察 16例慢性乙型丙型肝炎重叠EB病毒感染患者 (观察组 )肝功能持续异常时间 (病程 ) ,并以同期住院的 16例无合并EBV感染的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组。结果 两组症状、血象相仿 ,观察组病程 (2 0 3 19± 16 8 2 9)d ,明显长于对照组 (6 4 6 3± 5 6 6 2 )d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另选 4例乙型肝炎重叠EBV感染者试行抗病毒治疗 ,2例以苦参素治疗者肝功能复常时间是半年、7月 ,另 2例以拉米呋啶治疗者肝功能复常时间为 15d、2 5d。结论 乙型丙型肝炎重叠EBV感染确是其病程迁延的原因之一 ,拉米呋啶治疗可能会缩短患者病程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分离HIV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云南人免疫缺损病毒(HIV)感染流行区感染者采血,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Cs)共培养方法分离HIV,以逆转录酶测定法(RT)为检测终点。总共从24名无症状HIV抗体阳性者和一名持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病人分离到10株HIV。经HIV1p 24 Elisa和HIV1 Pol和Gag基因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证实并鉴定所分离株均为HIV1型。与文献报道从同类人群所分离的毒株生物学特性相似,这些毒株仅在PMCs缓慢生长,不致细胞病变。目前正在改变培养条件以提高病毒滴度并对扩增的基因进行分析以寻找我国云南HIV流行株与世界其他地区HIV流行株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巨细胞病毒(CMV)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笔者对155例肝炎病人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病例资料1994年2月~1995年7月间在本院住院的散发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55例,年龄10~74岁,其中男性91例,女性64例.  相似文献   

8.
人体内的正常病毒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  余倩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5):738-740
病毒一词在上一世纪,泛指与人类、动物疾病和死亡有关的毒性物质[1]。随着微生物学的纵深发展,病毒的概念逐渐明确。但是,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仍认为病毒就是有害的微生物,还习惯于从是否致病的角度来研究病毒与细胞的关系。病毒学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病因学和疾病学的范围,无致病作用的内源性病毒的广泛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一些人们公认的致病性病毒,也可以其非致病性的形式或阶段在机体内存在。研究病毒不仅要从致病的角度,还应从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病毒对其有无生理作用的角度来研究有关的问题,也即研究正常病毒群。现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蝙蝠携带狂犬病病毒、寨卡病毒以及登革热病毒情况。方法 2014-2016年分别在广州市和湛江市部分地区采集蝙蝠,取其血清和脑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细胞培养分离检测所采标本中的狂犬病病毒、登革热病毒和寨卡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 采集蝙蝠共174只,分属2科3个种:果蝠科的犬蝠属(Cynopterus sphinx)33只、蝙蝠科的普通伏翼属(Pipistrellusabramus)9只及高头蝠属(Scotophiluskuhlii)132只。分别取得血清、脑组织各174份。在犬蝠脑标本中检出登革热病毒阳性1份,阳性率0.06%(1/174),寨卡病毒、狂犬病病毒均未检出。结论 广东两个地区的3种蝙蝠作为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和狂犬病病毒宿主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虫媒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盖塔病毒研究概况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1964-2006年共分离到10株盖塔病毒(GETV),它们分别是M1、HB0215-3、HB0234、SH05-6、SH05-15、SH05-16、SH05-17、YN0540、YN0542和GS10-2株。现就我国的这10株GETV分离、鉴定、分布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以及与国外GETV代表株和鹭山病毒等分子生物学比较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杨振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3):238-240,F0003
人类在近些年中不断地发现一些新的病毒传染病,其中发现新的病毒致病原近40余种。目前,将已知病毒分为233个属,其中204个属归类于64个科,另29个尚未归类,此外,还增加了亚病毒(subvirus)与未分类的病毒。64科的病毒分为DNA病毒(包括DNA逆转录病毒)和RNA病毒(包括RNA逆转录病毒)两大类。亚病毒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又可分为类病毒(viriod)、卫星病毒(sate]lite virus,SV)和朊病毒(priori)。  相似文献   

13.
14.
《口岸卫生控制》2003,8(1):29-29
据安莎社报道 ,意大利米兰圣拉菲尔医院的专家近日成功地研制出两种能阻止人体内艾滋病病毒蔓延的人造碳水化合物。负责上述研制的埃利莎 维琴齐和焦尔焦·波利两位专家介绍说 ,这两种人造碳水化合物分别被命名为Kos和Knos。实验室的实验表明 ,这两种人造碳水化合物能够吸引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并把侵入细胞的那些病毒“引出来”进而杀灭。业内专家认为 ,这两种物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医学界在杀灭细菌性病毒方面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为以后发展新的、更具威力的一代治疗艾滋病药品奠定了基础意研制出阻止艾滋病病毒蔓延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猴病毒     
  相似文献   

16.
17.
病毒性肝炎患者人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状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跃 《中国医师杂志》2000,2(3):137-139
为了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重叠感染状况及其意义,本文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啊130例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CMV-DNA,并检测啊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及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结果表明,慢性肝炎组HCVM-DNA阳性纺(65.8%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38.9%),差异非常显著;慢性肝炎中HCMV-DNA阳性率(65.8%)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38.9%),差异非常显著;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市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状况 ,为制定肝炎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不等比例多阶段整群系统随机抽样 ,调查 3个居委会 ,2 12户 ,6 76人 ,并采取血样。用放射免疫、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甲、乙、丙、丁、戊各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结果 全市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依次为 84.91% ;5 7.40 % ;7.6 9% ;3.12 % ;9.32 %。结论 我市首次取得各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的基础背景资料 ,依此提出郑州市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海南省虫媒病毒种类及分布变化。方法于2017-2018年在海南省野外采集吸血昆虫标本,所有吸血昆虫标本实验室处理后用BHK-21细胞和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同时使用RT-PCR平行检测吸血昆虫标本中虫媒病毒基因。结果共采集到4属(库蚊、阿蚊、伊蚊、按蚊)15062只蚊虫和11360只蠓虫。采集的蚊虫中三带喙库蚊居多,占蚊虫采集总数92.88%(13990/15062)。经组织培养细胞共获得4株病毒分离物,其中3株乙型脑炎(乙脑)病毒、1株盖塔病毒,在5批三带喙库蚊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3株乙脑病毒和5批PCR筛检阳性的标本均属于基因1型乙脑病毒。当地乙脑病毒的最低感染率为0.57‰(8/13990)。在5批蠓虫标本中检测阿卡斑病毒基因阳性,当地阿卡斑病毒的最低感染率为0.44‰(5/11360)。基于病毒S基因和M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这5株阿卡斑病毒处于单独进化分支形成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结论继1980年代以来,从海南省的蚊虫标本中再次分离到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蠓虫标本中检测到阿卡斑病毒。应加强乙脑病毒、盖塔病毒和阿卡斑病毒对人畜动物感染状况及疾病负担的监测,以减少对当地公共卫生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