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肢淋巴水肿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下肢淋巴水肿的宫颈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将下肢淋巴水肿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归纳为7个主题: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社会支持系统不足;多种生理症状并存;情绪认知改变;社会功能减弱;夫妻关系改变;经济压力沉重。结论 下肢淋巴水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重视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关注,加强淋巴水肿患者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加强全民科普,强化社会支持系统;为患者提供多途径心理干预方法,缓解不良情绪,重塑疾病治疗信心;规范淋巴水肿治疗,完善医疗报销体系,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康复干预治疗宫颈癌患者放化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宫颈癌放化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手法淋巴引流及下肢关节全范围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0 d后评测2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大小腿周径,并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G)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大小腿周径及生活质量情况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其患肢水肿程度、大小腿周径、FACT-G量表身体健康状况、情绪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康复干预能进一步改善宫颈癌患者放化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患病体验。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3例宫颈癌治疗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下肢淋巴水肿严重影响宫颈癌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患病体验可归纳为5个主题:疾病相关知识缺乏;日常生活受疾病困扰;情绪认知改变;家庭支持欠缺;经济压力沉重。结论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承受着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医护人员应加大对该群体的关注,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疾病康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单侧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42例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引起单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侧下肢周径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18例,中度组14例,重度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DT治疗,测量CDT治疗前后患肢周径。结果 CDT治疗2个疗程,本组42例患者下肢水肿的周径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的随访,未见明显复发及加重。结论 CDT是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安全、有效的方法,且能长期治疗,适用于各期手术后发生的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包括重度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5.
甘敏欣 《妇幼护理》2022,2(18):4131-4133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预防下肢淋巴水肿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在我 院妇科接受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 7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 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认知度,下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以及情绪状态。结果 研 究组患者对淋巴水肿发生原因、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的认知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显 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SAS 评分、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提高下肢淋巴水肿的认知度和生活质量,缓解不良情绪、减少 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归冠  彭正燕  丁媛媛  杨洋 《全科护理》2023,(17):2372-2376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联合综合消肿疗法改善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7月就诊的120例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淋巴水肿常规护理和地奥司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手法淋巴引流、压力治疗等联合措施。治疗时间为3周,观察两组病人淋巴水肿相关症状、患肢周径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患肢周径、淋巴水肿相关症状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奥司明联合综合消肿疗法治疗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效果较佳,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理论导向的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作用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从目标理论导向出发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下肢淋巴水肿指数(LEL index)、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过程及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术后4周,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下肢淋巴水肿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综合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干预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干预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过程及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基于目标理论导向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在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概率,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保守疗法对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极低,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也不及30%;所以研究和探讨有效的新疗法十分必要。 作者对96例原因不明的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女患者进行了观察,其中单侧47例,双侧49例。本组病例均逐渐起病,病程为1~10年并进行性发展。全部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20例。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淋巴结清扫数等基本资料,分析影响其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结果年龄(OR=1.966)、淋巴结清扫数目(OR=2.032)、术后放化疗(OR=2.838)、每日站立时间(OR=1.871)是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受年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放化疗、每日站立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预防策略以降低下肢淋巴水肿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5例阴茎癌术后下肢合并阴囊重度淋巴水肿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方法 探讨5例阴茎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合并阴囊重度淋巴水肿后的治疗情况,重点分析其护理要点和措施:科学评估皮肤纤维化程度,体外冲击波疗法软化皮肤;根据淋巴分水岭行手法淋巴引流;双层自粘压力绷带包扎阴囊促进水肿消退;利用肌内效贴引导淋巴液流向。结果 5例患者患肢及阴囊淋巴水肿程度减轻,皮肤变软,阴囊部体积明显缩小,患肢各部位周径减小了2.0~14.0 cm,下肢节段体水分降至7.68L~8.87L。结论 改良综合消肿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及阴囊淋巴水肿程度,临床未广泛推广,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乳腺癌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20例,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系统健康教育,比较2组间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臂周差距(2.72±0.75)cm短于对照组的(3.31±1.6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全部功能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淋巴水肿的知识和各预防措施方面知晓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继发性淋巴水肿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淋巴水肿对上肢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体验。方法 2010年4—10月,我们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对1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对采集资料进行类属分析。结果淋巴水肿患者的主要体验:①对淋巴水肿认识不够;②对患肢保护重视不够;③生活质量下降;④渴望淋巴水肿的治疗康复信息;⑤随着淋巴水肿病程的延长逐渐失去康复信心;⑥自我应对,减轻症状。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状况不容乐观,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乳腺癌患者治疗后患淋巴水肿的内心感受,在术后及时提供预防淋巴水肿的指导原则,让患者了解淋巴水肿发生后的痛苦体验,使其重视预防,避免淋巴水肿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阻运动训练联合气压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期间收治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恶性肿瘤患者 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抗阻组和气压组,每组各 30 例。气压组采 用术后常规护理及空气压力波治疗。抗阻组增加抗阻运动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下肢周径,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下肢淋巴水 肿的分期,下肢淋巴水肿自感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 抗阻组的术后 6 个月左侧、右侧足凹、足跟上 10cm、足跟上 20cm、 足跟上 30cm、足跟上 40cm、足跟上 50cm、足跟上 60cm、足跟上 70cm 下肢周径均显著低于气压组(P<0.05)。抗阻组术后 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13.33%0)显著低于气压组(46.67%)(P<0.05)。抗阻组患者干预后下肢淋巴水肿自感症状 GCLQ 评 分 WHOQOL-BREF、ESCA 评分均显著低于气压组(P<0.05)。结论 抗阻运动训练联合气压方案,对术后淋巴水肿防控效果 良好,并可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代莉莉  段艳芹 《护理学报》2012,19(13):20-22
目的 了解术后生存期乳腺癌并发淋巴水肿患者的上肢活动度和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采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对243 例改良根治术后生存2 年以上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测量上肢周径和上肢活动度,比较有无淋巴水肿并发症患者上肢活动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出现淋巴水肿的乳腺癌患者116 例,其上肢前屈、后伸、上举、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的活动范围低于127 例无淋巴水肿乳腺癌患者(P<0.05);在生活质量量表5 个维度得分中,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淋巴水肿组的得分均低于无淋巴水肿组(P<0.05).结论 改良根治术后的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会导致患者上肢活动受限,并会有较低的生活质量得分,造成负面影响.提示护士应指导患者尽早采取康复措施预防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物理因子疗法联合综合消肿治疗(CDT)对盆腔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盆腔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62例,根据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3例)及重度组(1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治疗(包括中频电疗、空气波压力治疗及超声波治疗等)及CDT治疗(包括手法引流、多层绷带包扎、功能锻炼及家庭护理等),连续治疗20 d为1个疗程。于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下肢周径变化,并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变化情况。 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3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均较入选时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重度组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下降值[(10.68±2.06)%]明显大于轻度组及中度组[分别为(6.74±2.18)%和(8.54±1.85)%],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物理因子疗法联合CDT治疗能有效促进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在肿瘤综合治疗后继发性淋巴水肿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CDT)中的角色与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肿瘤综合治疗后继发性淋巴水肿病人65例为研究对象,均由符合条件的专科护士进行CDT治疗,分析病人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专科护士在肿瘤综合治疗后继发性淋巴水肿CDT治疗中主要承担具体治疗者、健康教育者、沟通协调者、延续护理管理者、科研教学者和专科发展者6个角色。65例病人治疗后水肿程度均减轻,均自我感觉舒适,皮肤肿胀感减轻,肢体沉重感减轻,均无皮肤并发症发生。其中,30例Ⅲ期水肿病人皮肤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减轻,6例肢体活动受限病人明显改善,有效率100%。通过建立微信沟通平台开展对病人的随访,随访率100%,收集病人对治疗的满意度,满意率100%。[结论]专科护士在肿瘤综合治疗后继发性淋巴水肿CDT治疗中角色多元化,并具有重要作用;专科护士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多角色的职能及作用,管理者应重视专科护士专业及相关能力的培养并提供相应支持,从而更好地减轻病人淋巴水肿,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下肢淋巴水肿发生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5月在医院收治11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下肢淋巴水肿37例为病例组,未发生下肢淋巴水肿73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BMI、放疗剂量、术后放化疗时间、肿瘤分期、每日站立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早期功能锻炼、合并感染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确定同步放化疗期间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放疗剂量、术后放化疗时间、肿瘤分期、每日站立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早期功能锻炼、合并感染均为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清扫数目、早期功能锻炼、每日站立时间为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结合上述影响因素加强防护,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及时评估与健康教育,降低其发生风险,促进其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治疗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65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按妇科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包括针刺疗法、拔罐、穴位敷贴、中药熏洗、微波、空气压力波,评价两组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淋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可有效预防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宫颈癌病人术后下肢中度水肿后的体验,采取应对方式的原因以及延迟治疗的原因,为提高宫颈癌病人术后下肢水肿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1例宫颈癌术后下肢中度淋巴水肿的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Nvivo11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术后下肢中度淋巴水肿病人延迟治疗的原因可归纳为3个主题:认知方面、态度方面、行为方面。[结论]对下肢淋巴水肿认知不足和消极态度是延迟治疗的主要原因;需要将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宣教贯穿整个围术期,对不同病人的具体病情和理解度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张姣艳  陈志芳  姜武佳 《全科护理》2020,18(14):1707-1710
[目的]探讨压力梯度长袜联合间歇压力充气装置预防妇科肿瘤淋巴清扫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8年12月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89例妇科肿瘤病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病人采取压力梯度长袜联合间歇压力充气装置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术前1 d、术后第7天静脉血流平均速度;比较术后引流量、尿管留置时间和白蛋白水平;术后6个月下肢淋巴水肿情况、下肢淋巴水肿相关症状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前1 d静脉血流平均速度、术后6个月活动受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第7天静脉血流平均速度、术后血清清蛋白水平、术后6个月下肢淋巴水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引流量、术后6个月下肢出现疼痛、麻木情况低于对照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梯度长袜联合间歇压力充气装置可以有效预防妇科肿瘤淋巴清扫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