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必兰局部浸润麻醉与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治疗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4例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必兰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麻醉5-10min后,施行开髓及牙髓摘除术,记录并统计医生和患者综合评价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开髓和拔髓的麻醉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必兰局部浸润麻醉在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取得与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相近的麻醉成功率;考虑到患者感受和麻醉并发症,可首选必兰局部浸润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上下颌牙牙髓切除(断)术麻醉效果更好、更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3736例上下颌牙骨膜下浸润麻醉作牙髓切除(断)术.其中乳牙、上颌牙、下切牙,与相同数量同名牙在骨骼上浸润麻醉切髓作比较;下尖牙及双尖牙与相同数量同名牙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切髓作比较;下磨牙与相同数量同名牙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切髓作比较.结果 乳牙、上颌牙、下颌前牙及双尖牙骨膜下浸润麻醉切髓时基本无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下磨牙骨膜下浸润麻醉总有效率低于神经阻滞麻醉.结论 乳牙、上颌牙、下前尖牙及双尖牙采用骨膜下浸润麻醉、下磨牙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作切髓术麻醉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刘华  何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9):1057-1058,1054
目的:比较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和牙周膜麻醉对下颌磨牙牙髓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10例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A组)、黏膜下浸润麻醉(B组)及牙周膜麻醉(C组)与无痛局麻仪和甲哌卡因进行局部注射。麻醉起效后常规行开髓和拔髓术。以视觉模拟疼痛法(VAS评分法)对治疗时的疼痛进行评分。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A、B、C三组麻醉成功率分别为91.4%、55.7%、87.1%。A组与C组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B组与A组、B组与C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磨牙牙髓治疗中应用无痛局麻仪和甲哌卡因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和牙周膜麻醉,均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阻滞麻醉混合必兰局部浸润麻醉拔除下颌磨牙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第一组2%利多卡因5 mL行下牙槽、颊、舌神经一次性阻滞麻醉;第二组必兰1.7 mL行颊、舌侧浸润麻醉;第三组行混合麻醉,即第一组+第二组。结果:第三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阻滞麻醉混合必兰局部浸润组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晓旻  张耀国  朱玲  刘茜 《黑龙江医学》2009,33(12):896-897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均含有肾上腺素)在儿童牙体牙髓治疗中的有效率。方法本组88例5~10岁儿童乳磨牙、第一恒磨牙牙髓炎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阿替卡因或者利多卡因的浸润麻醉。注射后5 min评价麻醉效果。结果阿替卡因在上、下颌乳磨牙麻醉的有效率都为100%,第一恒磨牙麻醉有效率为92.86%;利多卡因在上颌乳磨牙有效率是75.0%,下颌乳磨牙是55.56%,第一恒磨牙是35.70%。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麻醉效果在下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卡因在下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浸润麻醉效果强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下颌第二前磨牙颊侧黏膜下浸润麻醉(SP)及下颌第一磨牙颊侧黏膜下浸润麻醉(FM)两种不同局部浸润麻醉方法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牙髓麻醉效果,以明确下颌颊侧黏膜下浸润麻醉的作用机制以及性别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5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采用交叉设计,按随机顺序用1.7 m L肾上腺浓度为1:100 000的4%阿替卡因分两次进行SP及FM两种麻醉,30 min内每隔5分钟采用牙髓活力测定仪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SP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麻醉成功率分别是74%、64%、48%,而使用FM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麻醉成功率分别是76%、52%、54%。相同牙位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M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麻醉成功率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P只有第二前磨牙麻醉成功率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与FM这两种局部麻醉方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一致的,SP及FM在下颌第二前磨牙及磨牙的麻醉成功率没有差别,阿替卡因颊侧局部浸润麻醉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麻醉成功率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7.
金亚妮  严洪海 《浙江医学》2019,41(21):2305-2308
目的观察改良局部浸润麻醉在下颌磨牙区的应用效果。方法取149例行锥形束CT(CBCT)常规检查患者的图像,测量其下颌第一、第二磨牙根尖远中处外斜嵴至下颌神经管的垂直距离;以此作为颊侧改良浸润麻醉注射方法的解剖数据参考值,对30例在下颌磨牙区行有创操作有无痛要求的患者术区颊侧行改良局部浸润麻醉注射,舌侧行常规浸润麻醉注射。观察麻醉完全率、麻醉起效时间。结果改良局部浸润麻醉注射法的有效率(即注射后术区同侧下唇麻木)为100.00%,麻醉完全率为83.33%;麻醉起效时间为(4.24±1.99)min。结论在下颌磨牙区远中应用颊侧改良局部浸润麻醉注射配合舌侧常规浸润麻醉注射法是切实可行的,能满足临床有创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拔除阻生齿时三种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分别使用利多卡因阻滞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利多卡因阻滞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等麻醉方法麻醉下颌阻生齿,观察拔除时麻醉效果。结果利多卡因阻滞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无痛率19%,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无痛率17%,利多卡因阻滞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加用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无痛率83%。结论使用利多卡因阻滞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加用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拔出下颌阻生齿,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两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在高血压患者植牙术中的优劣.方法 65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病例,均由内科诊为高血压一期,手术均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其中35例单纯2%利多卡因阴滞麻醉同侧下牙槽神,另30例在2%利多卡因阻滞麻醉下牙槽神经的同时,局部加阿替卡因浸润,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显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出血量及麻醉持续时间进行经较.结果 两组患者心率和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而单纯2%利多卡因阻滞麻醉组麻醉显效时间较慢,术后持续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结论 2%利多卡因阻滞麻醉加阿替卡因局部浸润的麻醉方式优于单纯2%利多卡因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0.
在上颌磨牙拔牙术麻醉过程中 ,通常采用腭大孔和上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由于行上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时 ,操作中易刺伤翼静脉丛 ,引起颌面部血肿 ,或者操作不当使麻醉较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需拔除的上颌磨牙 ,多数为死髓牙 ,只有少数为活髓牙。我们将死髓牙均改上齿槽神经阻滞麻醉为颊侧浸润麻醉 ,避免刺伤翼静脉丛 ,从而降低危险性、提高麻醉成功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接受上颌磨牙拔牙术 5 9例 ,男性38例 ,女性 2 1例 ,平均年龄 43岁。活髓牙 8例 ,死髓牙 5 1例。活髓牙中 2例为外伤引起纵裂不能修复者 ,3例为牙松动 ~ 度要求拔…  相似文献   

11.
谢洁敏 《广州医药》2014,45(2):4+93-F0002,F0003
目的探讨应用口腔无痛局麻仪行骨膜下浸润麻醉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麻醉效果与优势。方法将190名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TheWand进行骨膜下浸润麻醉,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推式下颌阻滞麻醉。通过视觉模拟尺表,记录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结果应用无痛局麻注射仪进行骨膜下浸润麻醉,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小于手推式加压麻醉法。拔牙的麻醉效果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口腔无痛局麻仪行骨膜下浸润麻醉效果良好,并有效减轻注射时的疼痛感,增强患者的术中配合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CEA)在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无妊娠合并症的60例产妇,随机分为腰一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观察两组病例的阻滞情况,镇痛和肌松情况,不良反应、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运动阻滞效果好,镇痛和肌松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与硬膜外麻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一硬联合麻醉可为产科手术提供快速、良好的止痛和肌松,是目前产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配伍消炎痛栓加局麻用于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方法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予米索前列醇配伍消炎痛栓,对照组予米索前列醇,两组术中均予2%利多卡因5mL宫颈注射,观察疼痛、宫颈松弛程度、人流综合征、出血量等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人流综合征、宫颈松弛程度、出血量等副反应及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消炎痛栓加局麻用于人工流产术不失为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不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对两种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方法 对40例需拔除双侧下颌智齿病人分别施行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法和Akinosi法麻醉,比较其麻醉成功率和优缺点。结果 传统法成功率为92.5%,Akinosi法为95%,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颊神经麻醉不全传统法为0,而Akinosi法为15%;回抽血阳性传统法为10%,Akinosi法为0。结论 Akinosi法是一种可替代传统法的麻醉方法,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肛周神经浸润麻醉并痔上黏膜下肌层阻滞麻醉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分析62例应用肛周神经浸润麻醉并痔上黏膜下肌层阻滞麻醉患者PPH中或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与80例应用单一肛周神经浸润麻醉实施PPH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达到手术要求。两组患者术中下腹牵拉痛、强烈急便感及术后肛门胀痛、下腹痉挛痛、里急后重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肛周神经浸润麻醉实施PPH效果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加用痔上黏膜下肌层阻滞麻醉,可减少术中或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在健康志愿者中使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注射仪(C-CLADS)进行的牙周膜麻醉与使用手推注射器进行黏膜下浸润麻醉在注射疼痛、麻醉效果、麻药用量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招募50例18~56岁志愿者,采用随机自身对照,一侧采用C-CLADS进行牙周膜麻醉,对侧用传统的手推式黏膜下浸润麻醉(对照),比较两侧的起效时间、用药剂量及麻醉效果,并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R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注射疼痛程度,记录两种麻醉方式的并发症。结果 采用C-CLADS进行牙周膜麻醉的药物剂量和注射疼痛程度均显著小于传统的手推式浸润麻醉[剂量:(0.34±0.09)ml比(0.55±0.13)ml,P<0.01;VRS:0.42±0.73比1.38±0.92,P<0.01;VAS:1.34±1.21比3.10±1.70,P<0.01]。C-CLADS麻醉成功率与传统黏膜下浸润麻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比94.0%,P>0.05)。牙周膜麻醉12例(24%)出现牙周膜麻醉后疼痛。结论 采用C-CLADS进行牙周膜麻醉与传统的手推注射黏膜下浸润麻醉比较,可以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注射疼痛,并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但有较大比例出现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宫颈与宫内膜不同部位、不同麻醉方式的镇痛作用.方法:选门诊健康早孕妇女145例,随机分为两组.宫颈阻滞麻醉组(阻麻组)70例,于宫颈4、8点处注射0.2%利多卡因总量5ml宫内膜表面麻醉组(表麻组)于宫腔内插管注射0.2%利多卡因5ml,两组均于用药后4分钟开始常规行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结果:镇痛效果,阻麻组明显好于表麻组(P<0.05);宫颈松驰程度,表麻组则好于阻麻组(P<0.01);表麻组无利多卡因毒副反应发生;阻麻组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利多卡因宫颈阻滞麻醉虽然宫颈松驰程度不如宫内膜表面麻醉且伴有一过性毒副反应,但是镇痛效果却明显优于宫内膜表面麻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