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62例高血压病人的颅底血管进行检测,并与颅外颈动脉的B型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老年和中年高血压组TCD检测MCA峰值速度增高,符合颅内血管狭窄诊断标准各为24例和11例,占60%和52%。颅外颈动脉的B型超声检查发现老年组颈内动脉狭窄5例(占12%),中年组未见颈动脉狭窄,显示颅内血管狭窄明显高于颅外血管。结论:TCD和颈动脉B超的双重检测显示我国高血压病人颅内血管狭窄改变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对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OSH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临床确诊的40例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粥样斑块增厚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结果:3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强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颈动脉狭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彩超检查可以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及斑块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预测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联合诊断提高颅内外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和准确度。方法对283例临床怀疑为颅内外血管狭窄病变的患者分别行颈动脉超声和TCD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两者联合可明显提高诊断重度颅内外血管狭窄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联合诊断轻-中度颅内外血管狭窄与单独诊断的差异不明显。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示颅外血管独立狭窄2支和独立狭窄3支以上是引起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超声与TCD联合可明显提高颅内外血管狭窄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62例高血压病人的颅底血管进行检测,并与颅外颈动脉的B型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老年和中年高血压组TCD检测MCA峰值速度增高,符合颅内血管狭窄诊断标准各为24例和11例,占60%和52%。颅外颈动脉的B型超声检查发现老年组颈内动脉狭窄5例(占12%),中年组未见颈动脉狭窄,显示颅内血管狭窄明显高于颅外血管。结论:TCD和颈动脉B超的双重检测显示我国高血压病人颅内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多普勒血流参数分级标准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方法对91例患者的182支血管行颈动脉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分别采用Strandness、Washington、Faught、Bluth、Caroll和我院的多普勒血流参数标准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行分级诊断,并与血管造影的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法(ECST)的测量结果比较,计算不同多普勒狭窄分级指标诊断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Kappa值.结果我院多普勒血流参数分级标准的SEN、SPE、PPV、NPV及Kappa值明显高于其他分级标准.结论不同研究机构应当建立适合自身临床应用的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多普勒血流参数的分级指标.目前,我院超声检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诊断标准的准确性较高,得到临床肯定.  相似文献   

6.
标准化A/B超诊断眼眶血管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标准化A/B超在诊断眼眶血管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45例眼眶血管性病变患者行标准化A/B超检查。结果:在145例血管性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79例,静脉血管瘤19例,淋巴管瘤15例,婴儿型血管瘤5例,静脉曲张1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1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标准化A/B超的阳性诊断率为98.6%,假阴性为1.4%。结论:标准化A/B超对眼眶血管性病变可作出较准确诊断。B超主要用于对病变形状、位置、病变与周围结构关系的显示,而A超优点在于对病变内部结构和组织学结构、声衰减的判断及定量测量。A/B超联合使用可获得最佳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我院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对31例诊断为脑梗塞的病人进行了检查。根据血流速度及血流信号的改变可分为三种类型:血流加速血管狭窄型;血流缓慢供血不足型及血流信号消失血管闭塞型。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部分行脑血管造影及MRI检查以资比较。  相似文献   

8.
经颅多普勒对颈动脉海绵窦瘘检测及疗效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TCD)对颈动脉海绵窦瘘检测及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CD对11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进行探测,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术后复查,评估疗效,所有病例均有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照。结果 TCD探测显示颈内动脉瘘口近端流异常增高,阻力降低,而远端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流速降低,尤其以大脑前动脉明显;异常眼上静脉频谱及患侧颈内动脉末端倒灌血流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特征性表现;TCD与DSA比较发现,DSA显示瘘口越大,TCD检测例灌血流越明显。结论 TCD是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随访的一种无创、准确、可重复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成勇  帅杰  刘勇 《中国康复》2005,20(6):339-34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在脑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并与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方法:对2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听诊、CDI、TCD检查,其中175例加行DSA检查,对有手术指征49例患者行脑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并随访。结果:①CDI证实颅外段脑血管狭窄〉50%的患者血管杂音的阳性率高达82%。TCD提示颅内段脑血管狭窄患者血管杂音阳性率达50%。②CDI及TCD示颅外段颈、椎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DSA符合率达82%;TCD提示颈内动脉虹吸段或大脉中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DSA符合率达98%。③脑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后患者CDI可清楚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支架内膜增生情况。CDI及TCD在术后监测发现狭窄段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而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则表现为血流速度的再度增快。结论:CDI、TCD联合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前的诊断及术后随访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综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B型血流图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B型血流图(B-flow)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用B-flow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CDF1),能量多普勒(PD1)三种显示模式对108例怀疑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22例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B-flow技术可更清晰显示血管腔边缘,具有更高帧频、分辨力和全景显示功能。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较,B-flow技术与其相关性明显高于CDFI,PDI。和B-flow相比较,对于中-重度狭窄患者,CDF1和PDI易高估血管的狭窄程度,而轻度狭窄血管又有低估血管狭窄程度的趋势。结论B-Flow能更有效地观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探查血流狭窄的程度在评价血管狭窄更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田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930-3931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与转归,探讨病因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对60例TI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A和TCD显示大部分为血流动力学型,其发生与脑动脉狭窄和血压下降密切相关。结论:血流动力学型TIA的诊断MRA和TCD有重要价值,血流动力学型TIA降压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疑有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应用TCD测量各条血管的血流参数,包括收缩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TCD诊断脑动脉狭窄,28例经DSA证实。结论:TCD对脑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早期筛选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颅底大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99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B超)检查和(或)颅底动脉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60例行颈动脉B超检查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38例(63.33%),斑块形成29例(48.33%),管腔狭窄10例(16.67%),颈动脉B超总异常率达63.33%.93例行颅底动脉TCD检查者中发现有颈动脉系统与椎基动脉系统狭窄和(或)供血不足56例(60.22%).结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颅底大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应重视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HP8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86例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构和血流受阻程度.结果 86例中有71例检出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82.56%,并伴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其中3例患者存在严重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大于50%,斑块好发部位在颈动脉分叉处(BIF),以扁平斑多见.结论随年龄增大,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判断狭窄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颅内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筛查单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TCD对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1)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同侧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均低于对侧。(2)侧支循环开放形成,前交通动脉开放占63.5%,后交通动脉开放占46%,颈内外动脉开放占44%。结论:重度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使同侧半球血流速度下降,侧支循环建立,TCD与CTA从不同角度对颈动脉病变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CT血管造影术(CTA)对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筛查价值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行TCD与CTA筛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10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病人行CAS。术后6个月病人均行TCD检查,24例病人行CTA与DSA检查,55例病人行CTA检查,29例病人行DSA检查。将TCD、CTA结果与DSA结果相比较。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TCD和CTA与之比较,术前诊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一致性极好。支架植入后应用TCD与CTA随访,二者与DSA随访结果的符合率达100%。结论 TCD与CTA对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诊断可靠性好,二者联合应用可在支架治疗前后的评估中替代DS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胎儿畸形的超声特征,提高B超检出率。方法采用西门子SL-250型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500 pRO Sexier彩超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对到我院行产前B超检查的孕妇进行追踪记录,对畸形胎儿确诊后引产证实。结果检查孕妇2592例中,共查出胎儿畸形2l例,以神经管畸形最多,其次为唇腭裂。结论B超检查是发现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建议每位孕妇产前进行2—3次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通过对26例确诊为MCA狭窄的患者,经药物抗栓治疗期间仍有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及患者自愿做支架治疗的患者,行MC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应用TCD观察对比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26例MCA狭窄患者均成功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前MCA平均血流速度为(184·4±15·57)cm/s,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MCA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下降为(77·6±7·8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CD显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可缓解MCA狭窄程度,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而改善脑组织的功能,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MC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不宜MRA及DSA检查,TCD对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结论:当我们掌握好诊断指标,结合考虑颅内外各血管的血流速度,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临床上对一些有条件限制的患者,可以只根据TCD的检测结果.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20.
B型超声对肾脏闭合性创伤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B型超声诊断肾脏闭合性创伤34例,旨在探讨B超检查诊断意义,提倡肾脏创伤后应首选B超检查。资料与方法本组34例为肾脏各种闭合性创伤后来我院行急诊B超的住院病人,单纯育创伤11例,复合肾创伤23例,均为单侧肾脏,保守治疗11例,手术治疗23例,超声检查在伤后1/2-48小时内即行急诊B超,临床表现为:伤侧腰腹部肿胀、疼痛或强直,本组34例其中27例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创伤程度较重者血压不稳或不降甚至休克等。使用仪器:日本AlocaSSD-620型线阵和凸阵探头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SMHZ,患者采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