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线莲挥发油成分,并探讨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分别应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提取并定性分析金线莲中挥发油成分;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金线莲中挥发油成分对人肺癌细胞NCI—H446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成分提取率为0.06%,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中药材金线莲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可以检测出78个化合物,共鉴定了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26%。挥发油成分中以十六羧酸甲酯(47.98%)、棕榈酸(20.57%)为主。金线莲挥发油对人肺癌细胞NCI—H446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金线莲挥发油具有体外抗人肺癌细胞NCI—H446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牡丹皮挥发油成分上的差异。方法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醚超声萃取法提取牡丹皮挥发油,进行气相.质谱(GC—MS)分析。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得率为1.2%,被鉴定的成分有17个;乙醚超声萃取法挥发油得率为2.5%,被鉴定的成分有20个。两者共有成分5个。结论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牡丹皮挥发油成分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特征,乙醚超声萃取法挥发油得率更高,成分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草药冬凌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浸渍方法提取冬凌草中的挥发性成分,用GC—MS方法对冬凌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从冬凌草中的挥发油成分中分离并鉴定出29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随手香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将随手香令草经蒸馏、提取和精制后得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其成分。结果:分离出约21个峰,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结论:通过对随手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资源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5.
各产地西洋参挥发油含量为0.040~0.097%。西洋参挥发油经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离鉴定出20种化合物。国产西洋参与进口西洋参的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相近。  相似文献   

6.
川白芷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商品的川白芷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69个化合物,同时测定了各种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各产地西洋参挥发油含量为0.040~0.097%。西洋参挥发油经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离鉴定出20种化合物。国产西洋参与进口西洋参的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相近。  相似文献   

8.
采用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比较了海州香蕉(Elsholtzia splendensNakai ex F.Maekawa)与石香蕉的栽培品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药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初步鉴定了93个组分中的68个化合物。自海州香薷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了以香薷酮(elsholtzia ketone)(80.81%)、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yllene)(2.14%)、葎草烯(humulene)(1.45%)、芳樟醇(linalool)(0.72%)等为主的4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1%。自石香薷的栽培品江香薷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了以香荆芥酚(carvacrol)(51.11%)、百里香酚(thymol)(22.00%)、对-聚伞花素(p-cymene)(5.58%)、γ-松油烯(γ-terpinene)(2.57%)等为主的5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9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太白蓼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太白蓼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对该挥发油的抗菌活性(MIC and MBC)进行了测定。结果:通过NIST质谱库检索,鉴定了其中的13个化合物,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组分的含量,药理实验表明太白蓼挥发油对所选取得8种菌株均有很好的活性。结论:太白蓼的挥发油具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蔓荆子挥发油体外化学模拟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蔓荆子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应用 Fenton 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评价蔓荆子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挥发油浓度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蔓荆子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清除能力与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挥发油浓度与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清除能力呈正相关。结论:蔓荆子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1种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1.
用高分辨的柔性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量选择检测器分离和鉴定了当归恩挥发油中的15种成分,其中含量大于2%以上的有10种。这些化合物是。α—pinene,β-phellandrene, α-terpinene, p-cymene, sabinene, γ-terpinene,terpineo-4-ol, ciscaryophyllene, duryl aldehyde, isoduryl aldehyde和terpinolene。  相似文献   

12.
胃炎停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胃炎停胶囊中各组分的醇提,挥发油提取,水煎者提取的工艺方法。方法 以醇浸膏得率,齐墩果酸含量为指标,考察渗滤法提取亲脂性部分的工艺条件;以加水量和提取时间两因素考察对挥发油提取取得率的影响;用正交试验优选水煎煮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亲脂部分以60%乙醇为溶媒,收集12倍量渗滤液,结果齐墩果酸含量和浸膏收率高;高良姜加10倍量水提取4h,可使挥发油基本馏出;水提部分工艺为加14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上述实验结果可为胃炎停胶囊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主客体分子包结法选择分离小茴香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超分子化学的分子识别功能,采用螯形主体分子trans-1,2-二苯基1,2-苊二醇作为主体分子,小茴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作为客体分子,螯形主体分子可与其中有互补性的化学成分形成包结化合物,以晶体形式析出。结果 选择性地识别小茴香挥发油中的茴香醚并形成包结物晶体,用Kugelrohr真空蒸馏技术将茴香醚从包结物晶体中分离出,产率11.2%。采用IR、粉末XRD分析方法确定了包结物的形成。采用IR ,1HNMR和MS等分析方法,确定了被分离的化学组分的结构为反式茴香醚。结论 此法分离挥发油化学组分有选择性高、速度快、方法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了解同产地莪术挥发性成分的差别,为控制莪术挥发油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不同产地莪术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在在0.26%-0.35%之间,分别鉴定出29-42个化学成份。结论:不同品种,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性成分有较大差别,主要为萜类及倍半萜衍生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蟛蜞菊茎叶和花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开发利用蟛蜞菊药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蟛蜞菊茎叶和花的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鉴定。结果:从蟛蜞菊茎叶和花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20和21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68%和98.54%,其中有5种化学成分为蟛蜞菊茎叶和花挥发油共有,分别占总量的22.43%和28.65%。结论:蟛蜞菊茎叶和花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GC-MS法分析肿节风茎和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荣平  王宾豪  励娜  张小梅 《中国药房》2008,19(30):2368-2370
目的:分析肿节风茎和叶中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肿节风的茎和叶进行提取,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离鉴定;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从肿节风茎挥发油中鉴定出29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5.88%;从肿节风叶挥发油中鉴定出6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油的87.98%。结论:肿节风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的最大区别在于低分子量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同,茎挥发油中几乎不含此类成分。本研究所获数据可为肿节风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苏丹  高玉桥  黄增芳  梅全喜 《中国药房》2011,(23):2173-2174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山芝麻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山芝麻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联用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共鉴定了8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6.52%;主要为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等。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丁晓彦  张新军  赵渤年 《药学研究》2016,35(11):650-652
目的:优选首乌益智胶囊中益智、川芎药材挥发油的提取和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优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挥发油的包合率、包合物得率为指标,考察β-环糊精包合的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本处方中益智、川芎中挥发油的提取最佳工艺为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5 h;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工艺为挥发油:β-环糊精=1:9,温度为35℃,包合2 h。结论该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得油率高,包合工艺稳定,包合率高,操作方法简便,可以作为该制剂中挥发油提取、包合的工艺。  相似文献   

19.
蛇床子挥发油、薄荷醇及冰片对甲硝唑促透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许卫铭  王晖  李昕  吴铁 《中南药学》2006,4(2):111-113
目的对蛇床子挥发油、薄荷醇、冰片促透作用进行比较,为蛇床子挥发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实验和储库效应的研究。结果蛇床子挥发油、冰片、薄荷醇单独应用时对甲硝唑经皮渗透均有促进作用,增渗倍数分别为2.21、2.19和2.66;当蛇床子挥发油与冰片或薄荷醇合用时,促透效应比单用蛇床子挥发油时显著增强(P〈0.01)。蛇床子挥发油和冰片合用时储库效应显著增加。结论蛇床子挥发油对甲硝唑的皮肤吸收有促透作用,与冰片、薄荷醇合用时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木香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和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7批不同产地木香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药材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8%~2.1%,从挥发油中共鉴定了46种化学成分,不同产地木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组成均为内酯类、萜类化合物,但相对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用该方法能为木香药材的质量鉴别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