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和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30-1831
目的:分析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CT及其它辅助检查指标等临床特征。结果:本组患者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2例(51.6%)、冠心病12例(19.4%)、糖尿病12例(19.4%)、风心病6例(9.7%)。发病诱因:在休息状态中发病50例(80.6%)、活动中发病12例(19.4%)。血糖升高20例(32.3%),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25例(40.3%),心电图不正常18例(29.0%),脑萎缩8例(12.9%)。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有明显的诱因与病因,血脂、血糖水平的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药物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提高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药物性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涉及的药物中氨基糖苷类16例(35.6%),甘露醇12例(26.7%),磺胺药3例(6.7%),别嘌呤醇4例(8.9%),造影剂3例(6.7%),非甾体类抗炎药4例(8.9%),雷公藤2例(4.4%),葛根素1例(2.2%)。治愈36例(80.0%),好转4例(8.9%),死亡5例(11.1%)均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结论:药物导致的ARF需引起关注,早期诊断并注意预防并发症,特别是MODS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王波 《西部医学》2008,20(2):326-326
目的观察头孢噻肟钠治疗脑出血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34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轻度感染者4g/d,中度感染6g/d,重度感染9g/d,疗程7~14d。结果34例患者中,痊愈20例(58.8%),显效9例(26.5%),进步2例(5.9%),无效3例(8.8%),临床总有效率为85.3%。不良反应1例(3.4%)。结论头孢噻肟钠治疗脑出血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188例患者中治愈150例(79.8%),好转26例(13.8%),无效12例(6.4%),总有效率93.6%。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3M ESPE Adper^TM Single Bound 2粘合剂(3M粘合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方法选择牙本质过敏患者191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3M粘合剂,对照组采用0.50mol/L的氟化钠甘油溶液,记录2次治疗后的疗效及实验组1年后的随访结果。结果实验组显效160例(90.9%),有效12例(6.8%),无效4例(2.3%),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显效51例(39.8%),有效72例(56.3%),无效5例(3.9%),总有效率为9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年后实验组显效151例(85.8%),有效19例(10.8%),无效6例(3.4%),总有效率为96.6%。结论3M粘合剂是一种高效、作用持久、使用简便的牙本质脱敏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9月-2007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临床特点:(1)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68例(87.2%),咳嗽56例(71.8%),活动后气促26例(33.3%),腹痛、腹泻22例(28.2%)。(2)浅表淋巴结肿大13例(16.7%),皮肤病变12例(15.4%),贫血12例(15.4%)较常见。(3)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4)肺外结核43例(55.1%),大多无肺部表现。(5)合并多种其它机会性感染。口腔食道真菌感染40例(51.3%),肺部感染17例(21.8%),感染性腹泻14例(17.9%)。(6)PPD试验阳性6例(8.6%)。(7)大多数患者处于艾滋病晚期,抗结核治疗效果差,死亡20例(25.6%),病死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临床特点为:(1)临床表现复杂多样。(2)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病变,贫血较常见。(3)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4)肺外结核多见,且大多无肺部表现。(5)合并多种其它机会性感染。(6)PPD试验阳性率低。(7)抗结核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9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穷44例(95.7%),女2例(4.3%),临床特点:(1)起病比较急,病情进展快,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多(17.4%),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32例(69、6%),咳嗽36例(78、3%),活动后气促22例(47.8%),体重下降18例(39.1%),全身酸痛、乏力14例(30.4%),腹痛腹泻12例(26.1%);(2)浅表淋巴结肿大8例(17.4%),重度贫血6例(13.0%)较常见;(3)X线表现不典型,多无空洞形成,浸润型结核病灶多,多为双侧肺受累(76、1%);(4)并发症多,多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口腔食道真菌感染19例(41.3%),肺部感染12例(26.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8例(17.4%),重度贫血6例(13.0%),感染性腹泻5例(10.9%);(5)PPD试验阳性率低,其中弱阳性4例(8.7%);(6)合并血源传播性疾病多,丙型肝炎36例(78.9%);(7)抗结核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21.7%)。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临床特点为:(1)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2)浅表淋巴结肿大,贫血较常见;(3)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4)并发症多,多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5)PPD试验阳性率低;(6)合并丙型肝炎多;(7)抗结核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陈少燕 《海南医学》2002,13(4):19-20
目的:分析金属烤瓷修复体的失败原因,方法:对门诊接诊的126例失败金属烤瓷修复体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在126例失败病例中,瓷崩67例(53.2%),基牙折断23例(18.3%),修复体脱落20例(15.9%),牙龈变色7例(5.6%,牙髓炎和根尖周炎6例(4.8%),食嵌塞3例(2.4%)。结论:金属烤瓷修复失败与临床设计、牙体制备及技术室制作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产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0年1月19日至2月9日收治的8例围产期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至2020年3月6日。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特点和母婴结局。结果:①8例围产期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31.50±2.67)岁,经产妇6例,初产妇2例,孕晚期发病6例,产褥期发病2例。②8例患者均为轻型,症状表现为中低热(6/8),咳嗽、咳痰(4/8),胸闷、头晕、乏力、肌肉酸痛、呕吐(1/8);化验结果显示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6/8),淋巴细胞数目减少(3/8),肝酶升高(2/8);肺部CT阳性者7例。③分娩孕周为36+5~40+6周,其中7例行剖宫产,1例经阴道分娩,分娩新生儿共8例,均无新生儿窒息,1例新生儿出生36 h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结论:围产期COVID-19患者绝大部分为轻型或普通型,且短期母婴结局良好,其他临床表现不典型,与非孕期相似。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是否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及对后代产生近远期危害目前仍不明确,尚待进一步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ME)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海南省3家三甲医院儿科的11个ME家系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11个ME家系中共确诊13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6例(46.15%),女性患儿7例(53.85%)。发病年龄为6个月~12岁,从发病至确诊病程间隔9个月~8年,Morava评分为6~11分。临床症状主要有运动异常、发育落后或倒退、癫痫发作、卒中样发作;13例患儿中血乳酸升高11例(84.62%),血肌酸激酶升高4例(30.77%);头颅MRI主要累及颞顶枕叶、小脑、脑干及基底节区,部分伴有脑萎缩;基因检测出8个家系为mtDNA突变致病(72.72%),其中5个家系、6例患儿为MT-TL1基因m.3243 A>G,且有4个家系(80.00%)检测出该位点的无症状突变携带者5例;2个家系、3例患儿为MT-ND5基因m.13513 G>A,且有1个家系(50.00%)检测出该位点的无症状突变携带者1例;1个家系、1例患儿为MTND3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种根据细胞周期序贯联合用药方案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3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肾病组(n=8)和治疗组(n=24)。采用阿霉素诱导肾病大鼠模型。治疗组随机分为3组:Mp+Cs+CTX组、Mp+Rap+CTX组、Mp+LEF+CTX组,分别采取三种根据细胞周期序贯联合用药方案治疗4周。以S-丽春红法测24h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①肾病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个治疗组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肾病组;肾病组大鼠血清T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p+Cs+CTX组、Mp+Rap+CTX组的大鼠血清’T1)水平显著高于肾病组;肾病组大鼠血清AL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个治疗组大鼠血清ALB水平均显著高于肾病组。②3个治疗组中Mp+Cs+CTX组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清TP、血清ALB水平与肾病组相比变化最为显著。结论三种根据细胞周期序贯联合用药方案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排出量增加和血清蛋白水平下降均有改善,其中激素联合Cs与CTX的治疗方案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道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部囊性病变,其中21例为先天性,7例为后天性.x线表现可分为:①单发气囊腔.②多发性气囊腔.③单发液囊腔.④单或多发液气囊腔,内有液平面.⑤肺隔离症.讨论了形成机理以及与肺结核,肺脓肿,肺癌,转移性肺肿瘤,肺包虫囊肿等的x线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MMP-8、IL-6、IL-8水平与早产、胎膜早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细胞因子IL-6、IL-8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 选择单胎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周、胎膜是否破裂和产妇是否临产分为早产临产(PL)、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足月胎膜早破(TPROM)、足月临产(TL)、足月未临产产妇组(对照组),共5组,每组各20例.用ELISA法检测孕妇羊水及血清中MMP-8及IL-6、IL-8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所有产妇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的表达情况.结果 (1)PL、PPROM、TPROM、TL组羊水MMP-8水平分别为(465.71±78.02)ng/ml、(474.12±65.08)ng/ml、(262.81±43.56)ng/ml、(203.46 4±46.94)ng/ml,均高于对照组(121.57±37.38)ng/ml(均P<0.05),PL、PPROM组高于TPROM、TL组(均P<0.05),各组血清MMP-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L、PPROM、TPROM组血清和羊水中IL-6、IL-8水平均高于TL组和对照组(均P<0.05),PPROM组高于TPROM、PL组(均P<0.05);(3)PL、PPROM、TPROM、TL组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4)PL、PPROM、TPROM组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羊水中MMP-8和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均P<0.05);(5)羊水中MMP-8水平与血清、羊水中IL-6、IL-8水平呈正相关(r=0.798、0.793.均P<0.05);羊水MMP-8水平与MMP-8在胎膜上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2 P<0.05).结论 (1)MMP-8、IL-6、IL-8与早产、胎膜早破密切相关;(2)羊水MMP-8和血清、羊水IL-6、IL-8的升高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早产、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指标;(3)羊水中MMP-8、IL-6、IL-8的升高在早产、胎膜早破中起协同作用,细胞因子IL-6、IL-8通过诱导MMP的合成和活化,使羊水中MMP-8水平升高及胎膜MMP-8表达增加,导致早产、胎膜早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EV71)与肺炎支原体(MP)二重感染对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PICU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2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EV71 和MP,将研 究对象分为甲组31 例、乙组34 例、丙组28 例、丁组27 例,选取同期30 例健康患儿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 CD3+、CD4+、CD8+、CD4+/CD8+ 比值、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IgA、IgG、IgM 的不同表达水平, 比较4 组手足口病重症危重型发病率。结果 ① 4 组手足口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血CD3+、CD4+ 及CD4+/CD8+ 比值、IgA、IgG、IgM 低于对照组,CD8+、IL-6、IL-10 高于对照组;② 4 组手 足口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CD3+、CD4+ 及CD4+/CD8+ 比值、IgA、IgG、IgM 水平,丁组至 甲组依次降低,CD8+、IL-6、IL-10,丁组至甲组依次升高;③各组手足口病重症危重型发病率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01),甲组至丁组重症危重型发病率依次降低。结论 EV71 病毒与肺炎支原体二重感染致手足 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降低。  相似文献   

15.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Z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76-3078
目的 分析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9年手术治疗的29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男7例,女22例,发病年龄(52±9)岁.临床表现:头痛15例,视力减退9例,复视7例,眼睑下垂2例,面部感觉异常6例,轻偏瘫1例,月经稀少4例.MRI为主要诊断方法.29例患者经额颞开颅伴或不伴眶颧弓切断,全部经硬脑膜下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48.3%),近全切除13例(44.8%),大部切除2例(6.9%),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27例(93%)随访3个月至6年.头痛全部缓解,神经系统症状改善12例,内分泌症状无改善.主要并发症包括视力减退2例(6.9%)、动眼神经麻痹17例(58.6%),外展神经麻痹8例(27.6%),三叉神经麻痹4例(13.8%).16例定期复查MRI,时间1至6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手术是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全切除肿瘤难度较大,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8(IL-8)及mRNA在分娩期宫颈不同扩张程度下的子宫下段肌层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扩张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标本共40例,根据宫颈扩张程度分为A组宫颈口开大<2cm,B组宫颈口开大2~4cm,C组宫颈口开大4~6cm,D组宫颈口开大>6cm,每组各10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各子宫下段肌层IL-8mRNA及IL-8的表达。结果:IL-8mRNA和其蛋白质在C组和D组的表达明显增强,均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IL-8在宫颈扩张过程中子宫下段组织的表达增加,在宫颈扩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小肠CT对高龄(>70岁)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前均行小肠CT检查(平扫 增强),利用工作站获得重建图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梗阻部位:小肠6例,回盲部8例,结肠14例,直肠6例。梗阻原因:肿瘤18例,肠粘连8例,息肉伴肠套叠4例,粪石2例,股疝伴嵌顿2例。与手术结果对照,小肠CT对梗阻部位定位的准确率为94%(32/34),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82%(28/34)。结论 小肠CT在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梗阻部位和梗阻病因诊断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含量在早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特点.方法 试验共分为4组:年轻非糖尿痛对照组(YN),老年非糖尿病对照组各6例(ON);早发T2DM(EOD)和晚发T2DM各8例(LOD),手术前当天抽取患者空腹血,测定FPG、HbA1c、FINS;手术中取骨骼肌组织约500 mg,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骨骼肌细胞GLUT4蛋白含量.结果 糖尿病组的FPG和HbA1c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对照组,EOD组患者血糖和HbA1c高于LOD组,差异有显著性;糖尿病组中的GLUT4蛋白含量低于非糖尿病对照组(P<0.05);EOD组中骨骼肌细胞GLUT4蛋白含量高于LOD组(P<0.05);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在糖尿病组中骨骼肌GLUT4蛋白水平和WHR、HOMAIR以及腰围呈负相关.结论 骨骼肌细胞GLUT4蛋白含量降低,在2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早发2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抵抗程度较轻,可能和骨骼肌细胞中GLUT4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肺曲菌病23例临床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增强对肺曲菌病的认识,提高CT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肺曲菌病23例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为空洞内可移动肿块及新月形空气征8例;蜂窝状改变中见片块状阴影6例;软组织肿块影4例;大片状阴影2例;云雾状或片絮状渗出灶2例;空洞中不可移动结节1例;边缘可见“晕征”4例,伴点状钙化4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肺曲菌病寄生于空洞内形成空中球征的病变诊断容易,表现为孤立肿块、片状影、云絮状影的肺曲菌病,诊断较困难,需要病理或细菌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20.
综合序贯疗法治疗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i HZ  Sun B  Liu DK  Guo XN  Ma YC  Qiao JB  Dong CX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6):2538-2541
目的 分析Kasabach-Merritt综合征(KMS)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2009年采用综合序贯疗法治疗的51例KMS患儿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2d至2.5岁,中位年龄1.8个月。病变部位:颌面部20例,躯干4例,上肢11例,下肢16例。结果 51例KMS患儿中,3例(右颌面、左前臂、右大腿部各1例)因血管瘤意外破溃行急诊血管瘤切除手术,全部痊愈;余48例首先接受激素联合尿素局部注射治疗,其中激素敏感12例,有效15例,无效21例;对激素无效的21例患儿序贯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敏感5例,有效7例,无效9例。单纯药物加局部尿素治疗共14例,11例痊愈,3例有效;血小板计数4~7 d恢复到正常的4例,8~14 d恢复的5例,15~28 d恢复的2例,超过28 d恢复的3例;瘤体6~ 12个月消失的6例,13~24个月消失的8例。对颌面部血管瘤行颈外动脉结扎置管介入治疗,共19例,全部痊愈;血小板计数术后4~7d恢复到正常的13例,8~14 d恢复的6例;瘤体6~ 12个月消失的12例,13~24个月消失的7例。药物治疗反应无效或病情反复的躯干、四肢血管瘤行择期血管瘤切除手术,共15例,痊愈14例,死亡1例。所有血管瘤切除手术中,行病变完全切除者10例,术后1~3d血小板恢复正常;病变大部切除者8例,术后8~ 14 d 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 综合序贯疗法治疗KMS效果确切,治愈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