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人种间体质差异对方剂疗法的影响——附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种间的体质差异对中医疗法的影响,提出不同人种对中药的耐受性和适应性具有差异,对不同人种在方剂治疗过程中需要差别处理,并举在英国行医期间所录黑色、白色和黄色人种医案各一例进行讨论,以期有益于中医关于人种间体质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促进中医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人种间体质差异对针刺疗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晓艳 《中国针灸》2008,28(11):819
以人种间体质差异为基础,探讨该差异对中医疗法的影响,提出不同人种对针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差异,以及针刺疗法在不同人种中运用的不同处理原则,并举在英国行医期间所录黑色、白色和黄色人种医案各1例进行讨论,以期有益于中医关于人种间体质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人种间体质差异为基础,探讨该差异对中医疗法的影响,提出不同人种对针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差异,以及针刺疗法在不同人种中运用的不同处理原则,并举在英国行医期间所录黑色、白色和黄色人种医案各1例进行讨论,以期有益于中医关于人种间体质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人种间体质差异与艾灸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艳 《北京中医药》2008,27(7):514-516
以人种间体质差异为基础,探讨该差异对中医艾灸疗法理论的影响,提出不同人种(黑色、白色和黄色人种)对艾灸的耐受性和适应性差异,以及艾灸疗法对不同人种在运用过程中的差别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5.
王晓艳 《中医研究》2009,22(3):51-53
中医体质学既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点,又是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方面的突破点。中国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多以文献整理为主,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紧密度不够,而且缺乏各人种间体质差异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影响的研究。2002—2006年,笔者在英国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期间,接诊了除棕色人种以外的黑色、白色和黄色人种的许多患者,感悟之一是:不同人种间体质差异对中医学的治疗方案和实施,的确有着重要影响。兹举逍遥丸、龙胆泻肝丸和补中益气丸医案各三则,就人种间体质差异对内服中成药疗法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王晓艳 《北京中医》2008,(7):514-516
以人种间体质差异为基础,探讨该差异对中医艾灸疗法理论的影响,提出不同人种(黑色、白色和黄色人种)对艾灸的耐受性和适应性差异,以及艾灸疗法对不同人种在运用过程中的差别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王晓艳 《中医研究》2008,21(8):50-52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随着中外交流的进展,将会有外国患者到国内中医医疗机构就诊,这将是把中医推向世界的良机。但是,如果疗法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差错,就会影响和损害中医形象。国内中医体质学研究方面多以文献整理为主,理论研究与临床结合紧密度不够,而且缺乏如何因人种间体质差异而因人种施治的研究。本人于2002—2006年在英国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接诊了除棕色人种以外人种的许多患者。  相似文献   

8.
吴滨江 《环球中医药》2011,4(5):377-380
国际化已成为本世紀中医药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陆续对中医、针灸立法是必然趋势,但求法-立法-执法是一条漫长艰难之路,需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为适应不同人种体质、不同文化背景、甚至具体的受众医疗习惯和经济状况,走出国门的中医、针灸在理论、剂型、临床治法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中医药、针灸标准化的进程更促进了中医国际化发展.中医...  相似文献   

9.
概述近年来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相关研究进展。对体质理论演变进展、中医体质与基因学以及中医体质与健康评价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阐述;同时对血脂异常近10年控制目标变化、不同人群血脂异常差异包括种族差异进行了总结;重点概括了血脂异常人群中医体质特点、血脂异常临床分类与体质分型之间的相关性及血脂异常中医体质干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10种雌性大鼠的中医体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常用实验动物的中医体质学的差别,为中医动物实验的动物选择和实验动物饲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0种北京市常用的雌性实验大鼠进行外观、大便、舌象观察,并测定动物的体温以及肾上腺、胸腺、脾脏重量和与中医体质学有关的生物化学指标。结果:不同品系、同品系不同微生物等级的实验大鼠间在某些指标上有一定的差异。结论:不同品系、同品系不同微生物等级的实验大鼠间在中医体质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体质因素探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美  窦攀 《环球中医药》2009,2(6):414-417
饮食治疗可以干预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辅助药物治疗。在实施饮食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体质制定相应的饮食指导。本文根据易患糖尿病的五种体质,提出了常用的饮食调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中医"瘿气"范畴,赵进喜教授从事内分泌临床研究多年,对甲状腺疾病学验俱富,作者将其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赵教授提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易发生于少阳体质及厥阴体质之人,因不同体质之人易感病因及发病后临床表现不同,认为辨体质具有重要意义;病因病机方面,情志失调常是引发本病的诱因,气滞化热痰阻,日久可成痰热瘀结或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在治疗上应重视行气解郁、清热散结、滋阴潜阳等。  相似文献   

13.
不同活动方式对膝关节损伤软骨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术后活动方式对关节软骨损伤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兔的膝关节股骨髁深/浅层关节软骨损伤模型,施加不同的术后活动方式,扫描电镜观察软骨再生情况。结果被动运动最能使浅层部分损伤软骨内的软骨细胞增生及基质分泌,使受损软骨表面的新生填充物接近于正常的软骨结构。各种运动方式对深层软骨损伤的促进作用均不明显,至后期,软骨深面缓慢发生出一层菲薄的结缔组织,但其形态、结构、厚度均远未达到适于恢复关节运动的程度。结论被动运动促进软骨表面损伤修复的作用最大,再生组织的结构更接近于正常软骨;而对于深层软骨损伤,各种运动方式对软骨增生的促进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探讨不同体质类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运用王氏体质分类法对600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分析主要体质类型与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排名前4位的体质类型分别为瘀血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4类体质的TG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各体质间T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瘀血质LDL-C水平高于其他体质及健康组(P0.01);不同体质类型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不同体质类型间的血脂水平具有差异性,瘀血质LDL-C危险性高于其他体质。  相似文献   

15.
刘炜  葛正行  李波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0):3587-3590
中医体质学已逐步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体系,它合理而全面地揭示了中医体质类型,指导着临床。由于中医体质决定着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且体质状态相对稳定,但可随后天因素改变的特点,探寻疾病的易感体质,研究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则有利于从中医体质角度认识疾病、防治疾病。该文对498例COPD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形式进行体质判定,并分析了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为COPD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COP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密切相关。因此提出在COPD的不同时期采取调体治疗,纠正偏颇体质,"辨体"与"辨证"相结合,有利于COPD的预防及治疗效果的提高,对降低COPD发病率及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兼夹体质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兼夹体质的成因及其形成机制。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兼夹体质是以一种体质类型为主,兼见其他体质类型的客观存在的体质状态,是在年龄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疾病因素等的影响下,从一种体质向另一种体质的移行状态。9种基本体质反映了体质的群体趋同性,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体质兼夹则反映了体质的个体差异性。结论: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辨体论治、辨体养生时,应正确辨识兼夹体质;在探索体质的生物学机制及体质的影响因素时,宜以单纯体质为主,以避免兼夹体质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DSA证实的脑血管狭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住的174例基于DSA证实的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现场调查方式,调查工具为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判定结果进行整理,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结果:174例脑血管狭窄患者中,痰湿质68例,占39.08%、瘀血质42例,占24.14%、阴虚质30例,占17.24%,位居所有体质的前三位。不同程度血管狭窄患者间、单支和多支间、前循环和后循环间以及不同性别血管狭窄患者体质分布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质、瘀血质、阴虚质为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或中医中药的干预纠正偏颇体质,从而达到预防脑血管狭窄,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阿胶浆用于女大学生月经失调及痛经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2年12月北京等地区5所高校1000名在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和毕业班月经失调及痛经的女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于经期前及月经后服用复方阿胶浆6天为1个周期,比较服用1个周期和服用2个周期的疗效情况,以及不同体质类型大学生用药后的疗效。结果:服用复发阿胶浆1个周期后总有效率迭72.1%,服用2个周期后总有效率达92.2%,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其疗效明显提高(P〈0.05)。580名偏寒性体质的女大学生服用阿胶浆后的疗效达90.5%,234名偏热性体质的女大学生的疗效迭92.7%,186名平和体质的女大学生的疗效达96.8%,不同体质类型女大学生用药后的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复方阿胶浆用于女大学生月经失调及痛经对于改善经期常见不适症状等有较好效果;同时,复方阿胶浆总体安全胜良好,无严重不良艮应。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2型糖尿病(T2DM)辨证研究进行了归纳,根据T2DM体质肥胖与非肥胖的特点并通过对不同医家证候研究的分析,笔者提出本病的易患体质是其证候演变的基础,不同的诱发因素是证候演变的条件。形体肥胖者多脾肾气虚胃强体质,非肥胖者多肝肾阴虚体质,在长期诱因作用下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不同体质患者证候演变表现出相应规律。因此,T2DM的辨证论治应将体质、病期、病理变化与具体的脏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其辨证论治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