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护理在脑出血昏迷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4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接诊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及护理,对照组未经院前急救护理,由家属送往医院救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院前急救及护理可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抢救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在抢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出诊现场就地抢救与未经处理送来医院的12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诊治资料,观察在不同时间窗内得到治疗的效果.结果 125例患者中有77例经院前急救;48例未经院前急救,两组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发病后1小时内得到及时治疗的有33例,1~5h得到治疗的有65例,超过5小时得到治疗的有27例,不同就诊时间的死亡率不同(P<0.05).结论 院前急救能减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时间浪费,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能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王玲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248-24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对比有院前急救(60例,观察组)与没有院前急救(18例,对照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出院2个月后肢体肌力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病死率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病死率66.67%,且观察组的肢体肌力恢复在3级以上的占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不仅可以阻止疾病的发展,降低病死率,对脑出血病人的预后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不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植物生存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后,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嵇绍兵  徐珍荣  张洁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821-1822
目的经急救处理抢救生命安全转运。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月84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观察组)进行院前急救处理,44例(对照组)由家属直接送入本科,两组进行预后比较。结果观察组及时采取了院前急救处理,如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脑缺氧状况,及时排除了舌后坠或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的窒息,待病情稳定后通过正确的转运方式进入医院,而对照组由于家属缺乏相关的知识,未经院前急救处理,致使病死率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治愈率低于观察组。结论院前急救处理对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50例院前急救组和120例非院前急救组(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GOS评分方法评定预后。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的病死率、植物生存率、重残率及入院后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轻残率及恢复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院前急救在提高脑出血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伟  杭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53-153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抢救治疗结果,使我们进一步加深认识及总结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急救中心2000年6月。2007年5月收治的12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对其中出诊现场就地抢救与过程或仅作一般处理医院后的患者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现场抢救78例,发病后6h内死亡12例,病死率15.4%,49例现场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送来医院,其中死亡28例,病死率57.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院前急救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及提高转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探讨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处置措施对其预后的影响。经过院前急救措施处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与未经院前处置的患者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脑出血院前急救对患者预后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脑出血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措施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1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通过院前急救而入院;对照组94例,未经任何处理由家属直接送入院.观察两组患者从发病到得到治疗的时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从发病到得到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2.6±12.3分,显效率为60.78%,总有效率为80.39%.对照组从发病到得到治疗的平均时间为63.5±16.6分,显效率为42.55%,总有效率为65.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院前急救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125例脑出血患者,分为院前急救观察组60例和院内对照组65例.通过对患者治愈,好转,死亡,有效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3.33%和93.84%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6.15%和72.31%,病死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7.69%,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最大限度挽救脑出血病人生命,降低病人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探讨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流程,从而提示规范化的院前急救能够为降低患者病残率、病死率,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必要的先决条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2月-2011年2月急诊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由我院院前科出诊接入的患者145例,自行来院的患者94例。结果院前急救时间(10.14±1.32)min,死亡2例、窒息5例、血压平稳121例;自行来院时间(23.51±2.84)min,死亡14例、窒息28例、血压平稳0例;自行来院组患者在发病后至抢救介入时间与院前急救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的平稳性、窒息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与院前急救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完善的"120"制度、严格培训的医护人员、规范化的院前抢救流程是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出现场急救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3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开放呼吸道、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脱水降压、监测生命体征等院前急救.结果345例患者顺利接送入院.通过院前急救的死亡率为2%,未经过院前急救的死亡率为33%.结论通过院前急救送入院患者的院前死亡率明显低于未经院前急救送入院者.  相似文献   

13.
杨新疆  赵开亮 《吉林医学》2011,(29):6187-618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对我院3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者的治愈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结果:389例患者中,经院前急救组抢救致残率、死亡率明显降低,治愈率大大提高。结论:加强相关院前急救知识教育,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救治、安全转送等院前急救干预措施是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对近期预后的效果.方法 比较院前急救7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院前组)和院内抢救的7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院内组)的功能、并发症及疗效等指标.结果 院前组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得分均高于院内组(均P< 0.05),神经功能损害得分低于院内组P<0.05).院前组中枢性高热、气道阻塞、呼吸衰竭、脑疝及应急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院内组(均P<0.05);院前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院内组的82.7%(P<0.05);而院前组的病死率为5.3%,低于院内组的16.0%(P<0.05).结论 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功能,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护理人员通常会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本文从急救接诊入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进展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以进行现场急救护理者为观察组;未进行现场急救护理直接送到医院救治者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发现经现场初步救治护理,其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能使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得到及时、迅速、有效的救治,提高了病情稳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68例患者为观察组,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为(46.28±10.35)rain,短于对照组[(71.92±19.27)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0.3%和19.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有助于减少住院期间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王秀琼 《中外医疗》2014,(9):168-16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护理急救临床疗效分析,以期为临床护理就诊急性心肌梗塞脑出血患者提高借鉴,提高院前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的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急诊接诊的13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院前发病原因、初步诊断及急性抢救护理过程进行分析,并对比68例未经院前急救护理比68例经院前急救护理送人院的脑出血患者有效率及恶化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72.0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4.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可能的缩短到达现场时间,快速、准确做出初步诊断及急救护理是有效急救的关键,治疗上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颖珠 《四川医学》2009,30(8):1340-134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5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经院前抢救)和对照组(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治愈、好转、死亡和总有效率等预后指标,以及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对短时间内保全患者生命,减少院前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方法 对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由120送入的96例死亡1例.家属送入的60例死亡10例.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早期诊断救治,安全转送是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