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是化疗过程中的一个潜在的并发症。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外渗一旦发生,轻者引起局部红肿、疼痛,患侧静脉通道不能继续使用;重者皮肤组织坏死,甚至损伤神经、肌腱,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原因,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预防和护理,不断学习总结,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1]1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在化疗过程中,常常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化疗药物血管外渗,致使血管局部组织的严重损伤,尤其是强刺激性化疗药物,一旦外渗,极易造成组织坏死及血管不可逆损伤.因此,对化疗药物渗漏处进行及时处理,保护血管,防止静脉损伤十分重要.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我们对40例化疗时药物外渗的肺癌病人,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654-2湿敷于渗漏处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279+2288
对于大多数癌症患者而言,化疗仍然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损伤较大[1],使用普通静脉输液器常会发生药物外渗,造成给药部位肿胀、疼痛、组织坏死或溃疡,严重时损伤肌腱、韧带而致残。我院肿瘤科自2010年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渗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6年2月~1998年6月共行静脉化疗600人次,发生血管外渗漏10例,针对具体情况,我们及时采用局部封闭、冷敷、酒精湿敷及外敷药物等治疗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化疗药物外渗护理及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经静脉化疗600人次,发生血...  相似文献   

5.
静脉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化疗药物种类与方法的拓展,以及化疗药物本身对血管及组织的强烈刺激,传统的静脉输液血管选择原则(从外周小血管开始注射)已不适应现代的化疗输液。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末端开口于上腔静脉,化疗药物进入血管后迅速稀释,避免了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外渗损伤,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每个病人至少需要几个疗程,多则数十个疗程,静脉给药是化疗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反复穿刺及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刺激,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弹性、脆性改变,血管壁变厚、变硬,管壁变细,最后造成静脉穿刺困难;另外药物外渗及刺激周围皮肤,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生色素沉着.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也给治疗带来许多不便.通过对化疗病人化疗期间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化疗药物损伤局部组织和血管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当前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已被普遍的应用于临床。病人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因为化疗药物本身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刺激性、反复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时间过长以及长时间输液等因素,不可避免的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致使药液渗漏,引起静脉炎,在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如不慎发生外渗或外漏可造成病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溃疡,重者可造成皮下组织坏死以及深部组织如肌腱和关节损伤,甚至造成功能障碍。现将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护理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8.
李雪琴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51-851
药物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我科在2009年1月发生1例因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由于处理不及时,造成患者局部炎症、溃疡等现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颈内静脉置管化疗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化学性或酸碱性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及化学药物不慎外渗引起组织损伤,反复多次穿刺易损伤血管直接造成机械性静脉炎,给再次穿刺带来困难,影响化疗顺利进行.我科从2001年至今,对48例各类化疗病人应用颈内静脉置管化疗,结果均顺利完成化疗.无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发生,无血、气胸,拔管后导管细菌培养阴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赵素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660-661
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严重的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2006年—2009年,我科乳腺癌患者输注化疗药物达206例次,通过总结及探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各种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护士的专业培训,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当班护士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外渗化疗药物的危害,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静脉给予化疗药物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注化疗药物技术可避免因药物外渗对血管和组织的损伤;但在临床上该技术尚未普及,还有大部分患者不认可,主要是价格较贵,后期维护困难。所以还有大部分肿瘤患者仍采用外周静脉做化疗,化疗药物多为强酸性或强碱性、高渗透压,毒性大,对血管损伤大,极易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化疗药物一旦渗入组织,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会造成组织损伤或坏死等严重后果。护士发现药物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化疗药物发生外渗的原因,相应的防治和护理方法。方法查阅关于化疗药物外渗损伤防治相关文献。结果化疗时可由多种原因导致药物外渗,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及护理措施,降低损伤。结论导致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存在多种,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预防以及治疗措施避免发生药物外渗,在护理要点方面,护理人员应当对各类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相应的静脉穿刺技术熟练掌握,并能够积极采取化疗药物外渗的防范措施,防止发生意外,促进化疗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的主要途径是静脉给药。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在静脉输注时对血管组织的损伤较大。如果化疗药物渗漏到皮下组织,轻者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重者则引起组织缺血坏死,甚至可损伤神经肌腱,使关节功能障碍,而导致肢体功能丧失。因此,预防化疗药物外渗尤其重要。但液体外渗在临床治疗中有时难以完全杜绝,化疗药物一旦外渗,需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以减轻对皮下组织的损伤,把病人的痛苦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外敷防治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在静脉输注时对血管、组织的损伤较大.如果化疗药物渗漏到皮下组织,轻者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特别是腐蚀性化疗药物外渗,可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疼痛,使长期生存者因后遗症而生活质量下降[1].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中意外渗漏的发生率为0.1%~6%[2],所以治疗中一方面要积极预防化疗药物外渗,另外一旦外渗,需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以把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程度.我院2008-2009年对防治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治疗中,采用自制中药清热祛毒粉外敷,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因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化疗药物对皮肤的刺激,药液外渗,从针口外渗或从血管破口外漏均可致浅静脉无菌性炎症,局部组织疼痛,炙热感,严重者可使组织坏死溃烂,长期不愈。我科自1999年至2004年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综合方法保护静脉,使化疗病人的静脉  相似文献   

16.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的主要途径是静脉给药,如不慎发生外渗或外漏,轻者可引起红肿、疼痛,重者可损伤神经肌腱,甚至造成组织坏死,所以,对癌症患者化疗的护理将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转归.据文献报道,由外周静脉给化疗药外渗的发生率可达2%~8%,现将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经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的化疗方法大多以静脉输液为主。静脉滴注或推注化疗药物时,如果使用不当,可使药物外渗到皮下,造成皮下组织坏死。我院在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行静脉化疗约2200例次,发生血管外渗漏42例,针对具体情况,我们及时采用局部封闭、冷敷、酒精湿敷及外敷药物等治疗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院化疗药物外渗护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联合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而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对血管有刺激,加之在操作中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时有发生,化疗药物外渗于皮下组织中,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引起慢性严重的组织反应,对皮肤组织造成的化学烧伤极易导致外渗区皮肤组织大面积坏死,经久不愈。若药物外渗范围较为广泛,彻底清创后,组织缺损较大,常损伤局部重要血管,神经,肌腱等,造成明显的疤痕增生及局部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及早期正确的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血液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为输注化学药物(简称为化疗)及高浓度营养物质.而化疗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局部毒性反应,如静脉炎、血管硬化、闭锁,发疱性化疗药物外渗后容易发生皮下坏死.目前,临床传统的化疗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病人的痛苦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我科自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对150例血液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外周静脉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有效解决了化疗患者的输液难题,现将整体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冬梅  潘向红 《吉林医学》2010,(26):4562-4563
静脉输注是化疗给药的主要方式,药物外渗是主要并发症,特别是刺激作用较大的发疱类化疗药物一旦外渗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功能障碍。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后对组织的损伤程度,化疗药物划分为发疱类化疗药物和非发疱类化疗药物。发疱类化疗药物是指外渗后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去甲长春花碱等。本文通过对972例行发疱类药物化疗患者临床护理,总结了发疱类化疗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