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针刺与药物曲唑酮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的疗效差异及其对不同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例确诊为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疗法,穴取神门、百会、印堂、合谷、太冲等,每次留针20 min,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曲唑酮治疗,100 mg,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Asberg副作用量表评分(SERS)、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递质含量以及外周血蛋白激酶C(PKC)、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SE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SE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E含量、PKC水平明显降低,血清5-HT含量、BDNF mRNA表达明显增高(均P<0.05);观察组NE含量、PK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5-HT含量及BDN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改善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降低患者血清NE,提高5-HT,增加BDNF表达,其作用均优于西药曲唑酮,是肝郁化火型不寐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联合疏肝安神汤对失眠患者5-羟色氨酸(5-HT)、多巴胺(DA)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2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8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针刺、推拿联合疏肝安神汤进行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主要中医症状总积分及不良情绪的变化;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5-HT、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PSQI)各项目评分及总分、主要中医症状总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 0. 01),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5-HT、BDNF水平显著升高、DA水平显著下降(P 0. 01);且研究组5-HT、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结论:针刺、推拿联合疏肝安神汤治疗失眠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并缓解其不良情绪,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5-HT、BDNF、降低DA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叶小芳 《新中医》2020,52(22):117-119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联合针刺治疗抑郁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抑郁症患儿 2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00 例。对照组采用疏肝健脾汤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健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12 周。观察比较 2 组治疗前后血清 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变化,评估 2 组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 30.00%、93.00%,对照组分别为 15.00%、81.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 5-HT、DA、NE、GABA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 5-HT、DA、NE、GAB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患儿 HAMD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 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联合针刺治疗抑郁症患儿疗效显著,能够提高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抑郁症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22-1025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不同证型间脑内神经递质的差异。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30名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分组,另设31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对各组患者及对照组进行检测,分析不同证型间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乙酰胆碱受体(AchR)、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强兴奋介质(EXC)、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深抑制介质(INH)9种神经递质及相关递质比值的差异。结果:肝郁化火、肝郁脾虚GABA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肝郁脾虚、脾肾阳虚、其他组Glu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肝肾阴虚AchR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心脾两虚5-HT值显著高于肝肾阴虚(P0.05);脾肾阳虚NE值显著高于肝郁化火、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其他、正常组(P0.05);肝郁化火DA值显著高于心脾两虚(P0.05);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其他组DA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5);肝郁化火INH值显著低于肝郁脾虚及正常组(均P0.05)。相关神经递质的比值中,脾肾阳虚组GABA/Glu值显著高于肝郁化火、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及正常组(均P0.05);肝郁脾虚5-HT/DA值、NE/D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5)。结论:脑内神经递质及其相关比值的差异可为神经症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临床进一步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行为学和大鼠前额叶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肝郁证模型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治疗组)3组。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肝郁证大鼠模型,测评开野、蔗糖水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前额叶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与对照组比较,前额叶皮质及海马中的5-HT、5-HIAA、DA含量均下降,NE含量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5-HT、5-HIAA与DA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E含量呈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治疗肝郁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调节肝郁证大鼠脑5-HT、5-HIAA、NE、DA有关,主要是通过增加海马中的5-HT、5-HIAA、DA水平,从而有效发挥抗肝郁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22-325
目的:探讨疏肝调神针法针刺对睡眠剥夺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小平台水环境间断剥夺睡眠法复制失眠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针刺组分别针刺相应穴位,每次20 min,每日1次,共治疗7 d。西药组腹腔注射地西泮。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皮质、丘脑内的5-HT 5-HIAA、GABA含量显著降低,DA、NE含量上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的脑组织5-HT、5-HIAA及GABA含量上升,NE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法针刺可能是通过增加了脑内的5-HT合成及代谢水平,增加GABA的含量,降低NE含量,从而改善睡眠剥夺大鼠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心镇肝汤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影响及血清5-HT、DA及GABA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以佐匹克隆片治疗,首剂量每次7.5 mg,1周后加量至15 mg/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心镇肝汤治疗,两组共治疗4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多导睡眠图及血清学指标,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指标均降低,睡眠总时间、REM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升高,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降低,血清DA含量降低,血清5-HT、GABA含量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指标较低,睡眠总时间、REM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较高,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较低,血清DA含量较低,血清5-HT、GABA含量较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有效率73.58%低于研究组有效率88.68%(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病例脱落现象,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心镇肝汤通过调节5-HT、DA、GAB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提高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松郁安神方对肝郁化火及阴虚火旺证单纯性失眠患者血浆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失眠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60例单纯性失眠患者中肝郁化火和阴虚火旺患者各30例,均予松郁安神方治疗8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评定及测定血浆5-HT和DA含量.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then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5-H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松郁安神方对肝郁化火证和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疗效确切,可能是升高5-HT含量及降低DA含量而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经典名方柴胡疏肝散对Aβ1-40诱导的肝郁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病理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神经递质等指标的影响,以期阐明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AD的治疗作用及其基本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对照组、AD模型对照组、西药安理申对照组、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每组l5只。束缚法连续3周,建立实验性大鼠肝郁模型;肝郁模型大鼠的海马内注射Aβ1-40建立肝郁型AD病证结合模型。Morris水迷宫试验观测实验各组行为学指标的变化,HPLC-ECD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NE、DA和5-HT含量。结果:糖水偏好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度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糖水偏好度明显提高(P<0.01),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较安理申组提高更明显(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及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及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安理申组和中药高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大鼠海马组织神经递质的含量监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NA、5-HT和D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组织NA、5-HT和DA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Aβ1-40结合束缚法可成功建立病症结合的肝郁证AD动物模型;柴胡疏肝散能增加动物对糖水的偏好度,可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的抑郁状态与记忆和学习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明显提高大鼠海马内的神经递质NE、DA和5-H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循经选穴针刺对失眠大鼠外周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及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会+神门组、百会+三阴交组和百会+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混悬液制作大鼠失眠模型,各针刺组针刺相应腧穴,每次30 min,连续7 d。ELISA检测大鼠血清NE、DA、5-H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5-HT、DA、NE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血清DA、NE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百会+三阴交组大鼠血清5-HT含量明显降低(P0.05);各针刺组间比较,百会+神门组总体疗效优于百会+三阴交组及百会+非经非穴组。结论针刺改善大鼠睡眠结构可能与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循经选穴针刺可能是影响腧穴配伍效应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刘瑞利  丁世芹 《河南中医》2022,42(2):293-296
目的:观察清心镇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佐匹克隆治疗,研究组给予清心镇肝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血疏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7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在常规生活心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艾司唑仑,观察组在常规生活心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养血疏肝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激素[皮质醇(cortisol,COR)、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三碘甲状腺激素(three iodine thyroid hormone,T3)、四碘甲状腺激素(four iodine thyroid hormone,T4)]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67%,对照组有效率为70.4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OR、GH、T3、T4、TRH、TSH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4个维度得分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疏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对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统计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00%,较对照组的63.33%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睡眠时间均显著延长,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2组夜间觉醒、多梦恶梦、日间困倦及精力不足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除日间困倦外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N2-PL、P3-PL均显著缩短,P3 Amp及Mo CA评分显著增大,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可有效改善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疗效显著提高且优于右佐匹克隆单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舒肝益肾方联合内分泌对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疗效,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常规内分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肝益肾方治疗,同时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肝功能、凝血功能、生命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癌抗原153(CA153)、糖链型抗原125(CA125)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IgA、IgG、IgM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胆固醇(TC)、谷氨酰转肽酶(GC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命质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情志抑郁、不寐、心烦易怒、腰膝酸软、肢体受限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益肾方联合内分泌能提高激素依赖型乳腺癌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进展,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药舒肝解郁饮对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临床效果。方法:从2011年—2014年就诊于我科的抑郁症患者中随机选取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66例),对照组(66例)。两组均实施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另采用中药舒肝解郁饮治疗。对比两组HAMD、PSQI评分情况及失眠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痊愈占6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97%;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为(8.31±2.15)、PSQI评分为(8.32±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62±3.27)、(10.3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中药舒肝解郁饮治疗,可显著改善失眠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闫赛强  王朝  张珣  刘澳  成立 《天津中医药》2024,41(3):287-293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失眠(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褪黑素(MT)、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门诊就诊的130例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2mg/日,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基于疏肝健脾法拟定的中药免煎颗粒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均为2次/日,饭后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PSQ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胃肠道症状量表(GSRS)评分和血清5-HT、MT、VIP水平以及多导睡眠图(PSG)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于停药2周后随访时重复观察患者PSQI、HAMD-17、GSRS评分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PSQI、HAMD-17、GSRS评分:治疗4周后及停药2周随访时,2组患者的PSQI各因子评分、PSQI总分、HAMD-17评分及GS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PSQI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各因子评分、PSQI总分、HAMD-17评分及GSRS评分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实验室指标:治疗4周后,2组患者血清5-HT、MT及VI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5-HT、MT及VI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PSG监测:治疗4周后,2组患者PSG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觉醒时间(AWT)等3项参数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PSG的TST、AWT参数值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SL参数值的改善程度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0.97%,高于对照组的45.16%(P<0.05)。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结论] 疏肝健脾中药联合益生菌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抑郁情绪及胃肠道功能,提升相关神经递质和激素的水平,临床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肝郁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肝郁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汤加减。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测月经第3天及卵泡成熟时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和雌二醇(E2)的变化;比较2组总妊娠率与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脱落7例,观察组脱落4例。观察组总妊娠率5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9%(5/46)低于对照组的18.6%(8/43)(P0.05)。结论:柴胡疏肝汤加减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可有效改善肝郁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症状及体征、FSH、LH和E2,且可降低枸橼酸氯米芬片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寐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32例不寐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1、2、4周,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寐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提高,同时对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志状态有显著改善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沈幼丹  王龙 《新中医》2020,52(6):47-49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礞石滚痰丸改善精神分裂症肝郁痰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礞石滚痰丸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2组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SSPI)量表、临床总体印象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SSPI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CGI-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SSPI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CGI-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总分均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总分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1.67%,对照组6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礞石滚痰丸改善精神分裂症肝郁痰结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朱昌华  张文 《新中医》2020,52(5):94-97
目的:观察滋肾清肝方治疗阴虚火旺型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阴虚火旺型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给予滋肾清肝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睡眠质量、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4周后,对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后升高(P<0.05);而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31%,对照组为81.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FSH、LH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E2、FSH、LH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E2、FSH、L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清肝方治疗阴虚火旺型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可明显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内分泌激素水平,且长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