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151例乌头碱中毒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临床观察。结果:认为乌头碱中毒出现心律失常是因为乌头碱强烈兴奋迷走神经及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所致,因而引起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以发生室性心动过速乃至室外颤最为危险。结论:治疗除用阿托品对抗迷走神经的兴奋外,对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及时使用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短期内有效控制频发室性早搏,避免发展为室速、室颤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素联合用药对肾上腺素所致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灯盏花素与普萘洛尔、灯盏花素与利多卡因,观察并比较单药及联合用药对肾上腺素所致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恒速静脉注射过量的肾上腺素致心律失常为模型。结果:灯盏花素与普萘洛尔合用对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方,即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P<0.01),推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时间(P<0.01),明显缩短心律失常时间(P<0.01),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程度(P<0.01),灯盏花素与利多卡因合用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室速发生率降低(P<0.01),潜伏期延长(0.01<P<0.05),心律失常发生程度减轻(0.01<P<0.05),结论:灯盏花素与抗心律失常药合用对心律失常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32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对24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40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利多卡因(利多卡因组)治疗(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对30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胺碘酮组)治疗(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回顾比较两种药物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结果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推荐作为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2例给予利多卡因,30例使用胺碘酮。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短期预后。结果两种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及1个月内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但胺碘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于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转复心律失常的时间也明显短于胺碘酮组。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有效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动物实验麻醉药物对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BioPac MP150动态记录四种麻醉药物麻醉后大鼠的心电图、血压,采集麻醉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血糖以及实验终点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结果:水合氯醛可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异氟烷对心率有抑制作用,戊巴比妥钠可引起大鼠心电图P波增高,乌拉坦可引起大鼠心电图J点抬高。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均有升高动脉收缩压的作用。戊巴比妥钠、异氟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作用,水合氯醛可引CK升高,异氟烷可降CK、CKMB,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异氟烷有降低肌酐的作用,四种麻醉药物均有降低尿酸、血钠、血钾的作用。结论:水合氯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明显,不适合用于心血管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戊巴比妥钠、乌拉坦、异氟烷可适当选择作为心血管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爱维心口服液药理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维心口服液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等疾病有较好疗效。为了阐明其药理作用,针对其在临床上的主要疗效,采用了数种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通过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室性心律失常实验、肾上腺素引起大鼠心肌缺血实验、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小鼠游泳实验和小鼠自主活动实验,进行了爱维心口服液的药理观察。结果表明:爱维心口服液可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室性早搏;减轻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ST段位移程度;延长小鼠常压耐氧存活时间;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减少小鼠自主活动。以上药理作用的阐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中运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8例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接受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8.89%,对照组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运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副作用小,效果显著,可以广泛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并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月内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发生率、转复心律失常时间明显低于胺碘酮治疗组.结论: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患者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有效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在整体水平下的抗肾上腺素心律失常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多卡因组及雌激素组,各组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及经左心室插管测定心功能指标[ 左心室内压(LVSP)、左心室舒张终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 ], 比较各组按75 μg/kg 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前后心电图及相应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快速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引起心功能指标明显上升,同时由于自律性增高致室性心律失常;雌激素可拮抗肾上腺素所致心功能改变,并延长室早(VP)出现时间,缩短室速(VT)持续时间及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其作用优于利多卡因(P〈0.05).结论: 雌激素对心律失常有一定对抗作用,可能与Ca^2+阻断及改变细胞膜离子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