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严重的烧伤[1]、创伤或正常情况下的美容手术都有进行脂肪组织移植的需求,但脂肪移植在供区[2]和受区位点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或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而自体脂肪组织作为软组织修复重建的材料之一,其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无免疫排斥反应等特点。自体脂肪移植后因血供不足导致脂肪移植组织被吸收和脂肪细胞凋亡是影响自体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关键。以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或脂肪组织工程学为主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影响自体脂肪移植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因素是新生血管的质量、数量和新生脂肪组织的长期存活率[3]。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技术的不断提高,脂肪组织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内分泌组织,被认为是现今国内外整形外科领域中较理想、并具有发展潜力的良好的人体软组织填充材料[1]。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供区皮肤表面几乎不留瘢痕的优点,而且自体脂肪组织没有免疫排斥反应和毒性物质吸收等问题,临床使用较为广泛[2]。但自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原发与继发性软组织缺损及发育不良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困扰整形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真皮移植、脂肪组织瓣、自体脂肪移植以及人工合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为组织或器官缺损的修复及功能重建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使得脂肪移植再次成为整形外科的研究热点。组织工程的研究领域很广,包括骨骼、皮肤、软骨、血管和脂肪组织等,脂肪组织工程技术将成为重建脂肪组织,修复重建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的关键因素包括种子细胞、三维支架材料和维持细胞增殖和组织功能的微环境。现笔者主要对脂肪组织工程脂肪源性干细胞和支架材料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上睑睑板上凹陷畸形的整形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修复上睑睑板上凹陷畸形(简称上睑凹陷)的两种手术方法,试图为此类畸形的手术修复提供更佳手术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筋膜脂肪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法、眉脂肪垫翻转法两种修复手术。结果 采用眉脂肪垫翻转瓣修复4例,随访1年,脂肪无吸收,效果满意稳定。采用筋膜脂肪组织游离移植修复上睑凹陷伴上睑粘连重睑过宽畸形5例,脂肪成活良好,随访1年,脂肪有一定程度的吸收,上睑外形较满意。结论 眉脂肪垫瓣翻转法是修复上睑凹陷的新的手术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转移到受区的脂肪组织具有血供,不吸收,效果持久稳定;(2)眉下脂肪垫与眶隔脂肪解剖结构极为相似,效果更佳、更自然;(3)供区与受区邻近,眉脂肪垫瓣易于转移;(4)供区无明显术后瘢痕,可同时修改眉型或行眉上提术。筋膜脂肪组织游离移植与单纯的脂肪组织游离移植相比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与受区部位的组织有结构的相似性,为上睑凹陷提供了较好的解剖上的修复,也是修复上睑凹陷可供选择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游离与带蒂脂肪组织在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与粘连的作用。通过肉眼、光镜、电镜、MRI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结果显示:游离与带蒂脂肪组织均可有效地减小硬膜外的瘢痕形成与硬膜的粘连;二者坏死吸收等组织的变化和感染率相同;抑制椎板再生能力一致;炎细胞浸润带蒂组重于游离脂肪移植组;并首次提出了脂肪移植后“异位移植”的排异现象  相似文献   

6.
脂肪移植广泛应用于软组织的充填,但是其局部存活率不稳定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各类间充质干细胞、血小板能够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缺血组织新血管的生成,对促进移植脂肪的存活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脂肪移植中应用细胞辅助移植可以提高远期疗效,降低移植后脂肪组织液化吸收,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复制能力,逐渐成为损伤修复及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ADSC能够分化为脂肪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炎症损伤的微环境,并抑制细胞凋亡。在脂肪移植中应用脂肪干细胞,可以明显降低移植后脂肪组织的液化吸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脂肪注射隆乳术是指将患者自体其它部位的脂肪部分吸出,经过处理后注入乳房的脂肪层中,丰满乳房形状的一种方法。该法避免了传统隆乳术的弊病,颇有发展前途。1 脂肪注射隆乳术的产生脂肪作为隆乳材料始于1895年,Czerny将一女演员腹部的脂肪整块移植到胸部。手术虽然成功,但绝大部分脂肪组织被吸收,剩下的部分形状和大小也未能令人满意。在历经了液体石蜡、象牙、牛软骨、海绵橡胶、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Coleman方法比较,探讨轴状脂肪移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oleman方法及轴状脂肪移植方法,分别于11例拟行头面部脂肪移植患者的下腹部抽取脂肪。取3~4周龄免疫缺陷裸鼠48只,雌雄不限,体重8.6~12.2 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只。以背部皮下间隙为移植受区,实验组移植0.5 mL轴状脂肪移植方法获得的人体脂肪组织,对照组移植0.5 mL Coleman方法获得的人体脂肪组织。术后大体观察实验动物背部外观,于1、2、4、8周两组随机处死6只裸鼠,取出背部皮下移植脂肪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于取出脂肪前后对裸鼠称重,计算移植脂肪重量。脂肪抽取术后即刻取脂肪组织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和脂肪细胞活性测定。2010年5月-2011年10月,临床应用面部轴状脂肪移植治疗11例局部凹陷性畸形。结果术后实验组裸鼠背部隆起样外观基本维持,对照组2周时已趋于平坦。两组植入脂肪重量相似(P>0.05);除术后2周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残余脂肪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细胞形态保持良好,血管分布均匀;对照组细胞破坏再吸收显著,血管集中分布于移植组织边缘。术后实验组完整脂肪细胞计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除术后2周外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毛细血管计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状脂肪移植方法抽取的脂肪组织葡萄糖转移量为(1.462±0.080)mmol/L,显著高于Coleman方法抽取的脂肪组织(1.153±0.199)mmol/L(t=3.317,Ρ=0.021);且轴状脂肪移植方法抽取的脂肪组织细胞活性更佳。临床应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9个月;随访期间受区未见明显萎缩及塌陷。结论与Coleman方法比较,轴状脂肪移植方法获得的脂肪组织可保持原结构和良好活性,移植术后能更早与受区建立血液循环,术后组织再吸收率低,形态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脂肪注射移植是将取自供区的脂肪组织注射到受区,而使受区功能改善,或达到丰满塑形的效果。自体脂肪组织取材容易,来源丰富,无排异反应,是良好的填充材料。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中存在某些细胞可分化成其他组织细胞。由于脂肪细胞易于获得,使其又成为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的理想的种子细胞,扩大了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范围。笔者总结国内外脂肪细胞注射移植的研究与实践,现综述如下。1脂肪组织的解剖生理学1.1脂肪组织的构成正常成人脂肪组织中50%细胞成分为脂肪细胞,体积约占96%,余为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约占4%。脂肪组织很少有知名的供应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SVF)对脂肪颗粒(adipose granule,AG)移植的作用。方法:从6只健康新西兰家兔背部肩胛区获取脂肪组织,实验组将自体SVF与自体AG复合,植入家兔耳部皮下,对照为单纯脂肪移植。在术后1、3、6个月,用B超和游标卡尺测量移植脂肪体积;术后6个月取材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3、6个月对照组脂肪组织存活率分别为:(64.35±8.36)%、(58.22±2.88)%、(50.61±9.47)%;实验组脂肪组织存活率分别为:(77.42±5.1)%、(67.95±6.09)%、(72.75±4.37)%。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组织学观察两组呈正常脂肪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自体SVF复合脂肪颗粒能够显著提高移植脂肪组织的成活率,为临床脂肪移植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逯岩  项艳  张心霞  郭爱弟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5):1922-1923
脂肪移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脂肪组织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无免疫性等优点,近十余年来脂肪颗粒移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自体脂肪的组织相容性优于人工组织替代品,没有免疫排斥现象,是理想的填充材料。而冷冻脂肪是指将抽出的多余脂肪储藏起来,以备按预定计划重复注射时避免再次抽取。近年来国内外对脂肪体外冷冻储存及再移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对冷冻脂肪组织学观察发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认为,自体脂肪组织最好的软组织填充材料之一,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出现率低。自从1890年最初行整体脂肪组织移植和1920年脂肪注射移植嘲以来,这一技术即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人类脂肪组织移植实验的动物模型,并对几种不同的脂肪移植方式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我们引用Balb/C(nu/nu)裸鼠建立了人类脂肪组织移植实验的动物模型并将成人的脂肪小叶、真皮脂肪块和脂肪微粒分别移植于14只裸鼠背部的肉膜下,间隔5天到4个月取样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脂肪小叶移植后具有最好的组织学结果和体积的维持。结论裸鼠是研究人类游离脂肪移植的有效工具。对三种游离脂肪移植方式的比较研究显示出以脂肪小叶为单位进行移植的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体积/面积比率和损伤因素对游离脂肪存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荟元 《中国美容医学》2011,(12):2012-2012
整形美容1 Hyaluronan对移植脂肪成活的影响 自体脂肪移植已广泛被应用于软组织的充填,尽管在脂肪移植过程中为提高存活率进行了精心操作技术的改进,但移植后脂肪的成活率仍无法预测。Hyaluronan是一种透明质酸类制剂,被认为是脂肪组织工程有价值的细胞载体。作者就Hyaluronan对移植脂肪成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临床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常用方法有组织工程材料移植及自体脂肪移植。自体脂肪移植后脂肪组织的吸收率较高,要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往往需要进行多次脂肪移植。人脂肪组织脱细胞细胞外基质支架因其具有来源丰富、易于获得、独特的三维空间结构及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等优点,被认为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新方法。笔者通过检索脂肪细胞外基质的制备及评价的相关文献,其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酶处理法;其评价包括脱细胞评价、表征、有效成分的保存率、免疫原性及其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面部自体脂肪移植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1889年van der Meulen首先报道大网膜和脂肪组织移植于肝脏和膈肌之间的病例以来,自体脂肪移植技术随着脂肪抽吸术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对脂肪移植的研究而得到了广泛应用.1914年,P Brunings报道了最早的脂肪注射技术,将小的脂肪组织块放于注射器内,通过注射矫正鼻再造术后畸形.  相似文献   

18.
脂肪移植最初用于容积填充和轮廓修饰,但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渐渐发现脂肪移植可用于治疗术后瘢痕痛、雷诺综合征等疾病。自体脂肪对疼痛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对神经等组织的机械保护作用、脂肪组织的抗炎作用、脂肪组织中脂肪因子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等有关。文章概述了脂肪移植的历史、种类,就近年来脂肪移植在疼痛科疾病应用的机制与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探讨脂肪移植是否可作为疼痛科一项新的治疗技术,为以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自体脂肪注射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脂肪注射移植是将取自供区的脂肪组织注射到受区,而使受区功能改善,或达到丰满塑形的效果。自体脂肪组织取材容易,来源丰富,无排异反应,是良好的填充材料。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中存在某些细胞可分化成其他组织细胞。由于脂肪细胞易于获得。使其又成为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的理想的种子细胞,扩大了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范围。笔者总结国内外脂肪细胞注射移植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容医学》2020,(4):170-173
随着年龄增长,面部皮肤、软组织、骨骼以及支撑结构会发生改变,共同导致面部老化。自体脂肪组织由于具有独特的优点,被公认是目前最理想的填充材料,广泛应用于面部年轻化。面部脂肪室的最新研究成果为面部精细脂肪移植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提高了脂肪移植的远期效果。恰当的脂肪移植量有助于提高脂肪存活率、改善面部皮肤质地和面部轮廓。但是,如何把握移植的具体数量以确保移植存活率,从而实现面部年轻化是至今仍无定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就自体脂肪移植量对脂肪存活率及脂肪移植远期效果影响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