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疗效。方法 :尼莫地平组 39例 ,对照组 2 1例。尼莫地平组静脉用尼莫地平 4~ 10 mg/ d,2~ 3周后口服尼莫地平2 0~ 4 0 mg3;1d共 4周。对照组用一般的常规治疗法治疗 4周。结果 :尼莫地平组病死率为 7.7% ,症状性 CVS发生率为 0 % ,分别低于对照组 2 8.6 %和 6 1.9% (P<0 .0 5与 P<0 .0 0 1)。结论 :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 SAH的 CVS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加尼莫地平组(A组,n=35)和尼莫地平组(B组,n=33),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尼莫地平治疗、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A组加用依达拉奉60mg/d,静脉滴注,连用14天,B组不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病后30天内脑血管痉挛(CVS)、迟发性脑缺血(DCI)、再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A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5);CVS、DC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病死率均低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再出血发生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SAH可明显提高疗效和减轻CVS、DCI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柴湘婷  崔焕礼 《医学综述》2003,9(11):690-692
脑血管痉挛 (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 ] 。因此国内外医学界人士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研究工作不断深入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无创性药物治疗1.1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作用 尼莫地平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 ,能阻滞Ca的跨膜向细胞内流 ,使细胞内Ca浓度保持在一定水平 ,并能对抗 5 羟色胺的缩血管作用及通过减少血小板TXB1 的释放 ,从而解除SAH后的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表明 ,尼莫地平注射液与大剂量尼莫地平片剂均降低CVS发生率及SAH病死率 (P <0 .0 5 ) …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1994~2007年国内发表的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SAH后CVS临床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利用M eta分析方法,采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对符合标准的16项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同质性检验表明各试验具有同质性(P>0.05)。Meta分析结果表明尼莫地平注射液能够减少住院期间SAH后CVS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001);不会引起再出血发生率的增加(P=0.17)。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尼莫地平能够有效防治SAH后CVS,降低病死率且未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硫酸镁合氟桂利嗪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SAH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脱水、止血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6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14天后停用,盐酸氟桂利嗪40mg,qn,po.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SAH患者脑动脉的收缩峰速度,观察各组CVS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于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酸镁合氟桂利嗪防治SAH后CVS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并尼莫地平静脉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降低再出血及病死率。方法:将SA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常规组予脱水、止血及尼莫地平口服等常规治疗,脑脊液置换组在脱水、止血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并尼莫地平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患者在缓解剧烈头痛、缩短患者头痛及颈项强直持续时间,降低CVS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置换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脑脊液置换并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治疗SAH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刚  王艳  赵东刚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61-1663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FSD)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动脉瘤性SAH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方法:A组FSD30mg+生理盐水50ml/次、3次/d,B组尼莫地平8mg(40ml)/次、3次/d。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4d后脑血管多普勒(TCD)的变化,以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变化(单位:cm/s)为参考;血压和心率,肝、肾功能、血K、Na、Cl及血、尿、便常规。结果:患者治疗前后TCD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和其它反应。结论:此药在防治动脉瘤性SAH所致CVS方面与尼莫地平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用于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选取SAH后CVS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8例每组。两组均予以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管痉挛指数(VmMCA及VmIC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与对早组的10.5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用于治疗SAH后CVS能够有效降低血管痉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泵注尼莫地平用于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加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加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治疗.结果:观察组CVS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泵注尼莫地平用于防治SAH后CVS取得积极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剂量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过程中的平稳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 ,观察组给予大剂量尼莫地平(30~42 mg/d)24 h持续静脉给药,加常规治疗 ,疗程14 d ;对照组给予小剂量(8~10 mg/d)尼莫地平24 h持续静脉给药,加常规治疗 ,疗程14 d.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天,第7天及第 14天的血压变化情况及再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降压效果更明显(P<0.05),再出血方面及脑缺血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尼莫地平在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同时又达到了平稳降压的目的,同时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随机将76例SAH患者分为醒脑静组(40例)和对照组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包括尼莫地平,醒脑静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行经颅多普勒(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醒脑静组的脑血管痉挛(CV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第7 d及第10 d时醒脑静组平均血流速度(VMCA)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脉动指数(P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醒脑静可显著降低SAH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降低CVS发生的频率,缩短CVS持续时间,减弱CVS的强度,认为醒脑静治疗对防治CVS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2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和对症治疗。尼莫地平组应用尼莫地平4mg加入5%GS500ml静滴;常规治疗组并发CVS后再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尼莫地平组CVS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同时出现意识障碍及偏瘫者预后不良。结论:SAH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对预防CVS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任晓萍  刘强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315-31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加脑脊液置换预防SAH后CVS的疗效。方法42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甘露醇、止血剂、镇静止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24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mg/h连续滴注,连用2周。同时每周2~3次脑脊液置换,至脑脊液淡黄或清亮。结果治疗组2周内发生CVS2例,发生率9%,对照组发生7例,发生率3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加脑脊液置换预防SAH后CVS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介素10(IL-10)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伴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SAH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42),对照组患者常规卧床,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脱水及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L-10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两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再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尼莫地平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芎嗪在颅内动脉瘤介入围手术期中对预防和改善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 3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尼莫地平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3例。围手术期空白对照组患者不使用任何抗血管痉挛药物,尼莫地平组和川芎嗪组术前2 h开始分别给予尼莫地平和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各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三组患者CVS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中空白对照组的CVS发生率为76.92%,明显高于川芎嗪组和尼莫地平组的15.38%和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川芎嗪组和莫地平组的CVS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可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围手术期的CVS的发生率;针对性的护理可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易并发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CVS),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防治脑血管痉挛,我科对SAH患者应用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防治CVS 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4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加口服药物治疗,并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明显降低SAH后CVS发生率,提高CVS治愈率且无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但不能降低SAH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陈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9):561-561,F004
<正>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血管痉挛(CVS),其发生率较高,是增加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原因。CVS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既往使用过地巴唑、异丙肾上腺紊、利多卡因等治疗,效果不理想。尼莫地平问世后,这种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的钙离子拮抗剂在治疗CVS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使SAH继发CVS所致的抽搐、颅压增高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吴善阅 《吉林医学》2014,(12):2574-2574
目的:对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SAH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应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病发率为14.28%;对照组病发率为45.71%。研究组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预防患者SAH CVS有显著疗效,应多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尼奠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加口服药物治疗,并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明显降低SAH后CVS发生率,提高CVS治愈率且无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但不能降低SAH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