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药剂浸苗及田间用药防治龙胆斑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新的化学药剂防治龙胆斑枯病。方法在移栽前采用不同药剂对种苗进行处理以及发病后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剂对龙胆斑枯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通过病情调查,评价防治效果。结果田间防治试验以丙环唑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种苗处理以施佳乐800倍液浸种苗4 h后移栽,防治效果最佳。结论通过种苗处理和发病后的化学防治,对龙胆斑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病害流行预测,防治指标研究,以及农业防治措施、种子处理、植物源药剂防治龙胆斑枯病,探讨了人工种植龙胆斑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发现了黑龙江省龙胆斑枯病病原菌(Septoria microspora Speg.)的两个新变种.建立了龙胆斑枯病病情随时间进展数学模型,同时建立防治指标模型d<,ET>=[-ln(123.24PV-100W/82.74W)/0.041 71-MR]·Q.农业防治措施表明优质种苗、秋季移栽、较高的栽培密度和轮作可起到一定防病作用;采用中药蛇床子制剂和施加乐、甲基托布津等处理种子可以杀灭种子上病原菌;对9种中药提取物进行药效学试验表明,川楝子、蛇床子、白鲜皮等中药提取物都有较好的防治龙胆斑枯病效果;由此构成龙胆斑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药剂处理土壤防治龙胆苗期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防治龙胆苗期病害.方法:于播种前以不同浓度的甲基托布津、多抗霉素、杀毒矾、百菌清喷施于育苗床上,用量为3kg/m2,播种后30d和120d调查保苗数.结果:保苗效果最好的为多菌灵500倍液,其次为多菌灵600倍液、多菌灵700倍液、百菌清500倍液、百菌清600倍液,其保苗数大于5000株/m2.结论:采用土壤药剂处理能防治龙胆苗期病害,保苗数达到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
龙胆斑枯病是龙胆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及实验室研究,探讨了龙胆斑枯病的发病规律及病害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从农业措施、土壤与种苗处理、化学农药防治和中药防治等角度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表明:黑龙江龙胆斑枯病的病原菌为Septoria mi- crospora speg.和Septoria gentianae Thum.;农学措施防治研究表明优质健壮种苗、较高的栽培密度、与高杆作物间作可有效缓解龙胆斑枯病;就有效成分而言,獐牙菜苦苷含量与病情之间无明显规律性,但龙胆苦苷含量随病情指数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植物新农药防治龙胆斑枯病药效试验表明,9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龙胆斑枯病病菌(Septoria microspora Speg.)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龙胆斑枯病是龙胆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及实验室研究,探讨了龙胆斑枯病的发病规律及病害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从农业措施、土壤与种苗处理、化学农药防治和中药防治等角度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表明:黑龙江龙胆斑枯病的病原菌为Septoria mi- crospora speg.和Septoria gentianae Thum.;农学措施防治研究表明优质健壮种苗、较高的栽培密度、与高杆作物间作可有效缓解龙胆斑枯病;就有效成分而言,獐牙菜苦苷含量与病情之间无明显规律性,但龙胆苦苷含量随病情指数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植物新农药防治龙胆斑枯病药效试验表明,9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龙胆斑枯病病菌(Septoria microspora Speg.)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定时、定株观察与田间普查相结合,对致病菌进行室内分离培养,并对药剂防治病原菌的效果进行田间小区筛选试验。结果病害严重发病时期为4月至7月,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药剂防治效果的筛选以绿亨一号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98.4%;70%甲基托布津抑菌率为95%。结论以绿亨一号3000倍液灌根,每窝1000 mL,或采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窝1000 mL,灌根,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灰毡毛忍冬褐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应  李隆云  谭锟琨  王晓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3):3540-3544
目的:通过对灰毡毛忍冬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和药剂防治研究,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褐斑病由Cercospora sp.引起,4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发病情况与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栽培品种相关;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也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结论:适当的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能有效防治灰毡毛忍冬褐斑病.  相似文献   

8.
杜仲穴盘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杜仲穴盘育苗技术,包括基质配比、施肥以及病害防治等。方法:采用泥炭、珍珠岩、蛭石、木屑等不同基质筛选出杜仲穴盘育苗适宜基质配比;以Hoagland's营养液为基础,设置不同的磷元素梯度,找出杜仲穴盘育苗适宜营养液;通过对杜仲叶部病害的分离鉴定,了解其发病规律及预防措施。结果:穴盘育苗中,最佳基质配比为:泥炭∶木屑∶蛭石=1.5∶1.5∶2;最佳营养液为:调整P浓度为0.04 g/L的改良Hoagland's营养液;在试验中分离出了两种主要的病原菌,经鉴定为杜仲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和杜仲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在大田试验的8种药剂中,72%杜邦克露1 000倍液对杜仲灰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50%多菌灵800倍液和20%甲基立枯灵1 500倍液对杜仲立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结论:本研究的杜仲穴盘育苗技术可为杜仲种苗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玄参田小地老虎的为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玄参田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的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玄参田的小地老虎发生及危害程度与前茬作物有关,以前茬为烟草和玉米的受害严重,平均受害率分别达到12.43%,15.68%.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是92.53%,91.69%.结论:在玄参苗期喷施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能有效防治小地老虎的为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玄参斑点病、斑枯病、轮纹病3种叶部病害的发生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探索其发病规律及防治药剂的筛选,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重庆主要玄参产区,对叶部病害进行田间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玄参叶部病害田间病株率达100%,平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1.2%、59.3%,其中斑点病的田间危害程度最高,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42%、65.7%、72.6%;玄参叶部病害危害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危害程度依次为:4000株/亩3000株/亩2000株/亩;玄参叶部病害发生及危害程度与种植方式相关,以连作方式平均病情指数最高达45.03%,轮作与生荒地种植方式较低。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400 g·L-1)乳油1000倍液防治叶部病害效果最好,田间防效达74.3%。结论:3种叶部病害均有发生危害,以斑点病危害最为严重,利用氟硅唑(400 g·L-1)乳油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龙胆斑枯病对龙胆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龙胆斑枯病对龙胆产量及龙胆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同一等级龙胆种苗移栽 ,秋季调查每株病情 ,测定产量 ,采用HPLC法测定龙胆苦苷类成分含量。结果 :产量随病情加重而下降 ,在病情指数大于 60时 ,产量下降明显 ,龙胆苦苷类成分含量在病情指数大于 70时开始下降。结论 :龙胆斑枯病病情较重时才造成较大产量损失和质量下降 ,龙胆斑枯病病情指数小于 60时对龙胆生产造成损失很小。  相似文献   

12.
叶枯病是细辛的主要病害,目前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尚未有生物防治的相关报道,为实现细辛叶枯病的生物防治,筛选对细辛叶枯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通过土壤稀释法对细辛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菌群进行分离,以细辛叶枯病为靶标菌,利用拮抗菌抑菌和发酵液抑菌的方法分别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筛选,然后对筛选出的菌株其进行菌种鉴定和活体防效的测定。最终从分离到的100余株菌落中筛选出1株对叶枯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编号为S2-31)。抑菌结果表明,拮抗菌抑菌和发酵液抑菌试验的抑菌率分别为92.47%,60.56%;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室内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3,5,7 d该菌株对细辛叶枯病的活体防效分别为79.87%,71.44%,66.82%,说明拮抗细菌S2-31可以降低叶枯病的病情指数,控制细辛叶枯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苍术常见病害的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术是主要的药用植物之一。该研究根据目前苍术病害的研究进展,结合实地考察,对苍术栽培上,包括为害严重的根部病害根腐病和白绢病以及新病害菌核病在内的11种常见病害的种类、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旨在综合阐述苍术病害的研究进展,为苍术的田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菌核病及叶斑病均为苍术种植上的新病害,在植物检疫上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菊花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在药品、食品等方面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增加,人工集约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菊花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严重威胁到菊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中,菊花枯萎病是最主要的病害,其次为菊花根腐病,叶部病害以黑斑病最为严重。根据目前药用菊花病害研究进展,对菊花栽培中其常出现的根部病害(枯萎病、根腐病、白绢病)、叶部病害(黑斑病、霜霉病、叶枯病、炭疽病、病毒病)的病原物、危害特征、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药用菊花的田间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定学研究,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别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线叶龙胆进行植物来源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理化鉴定。结果:不同产地供试药材均为同一种植物线叶龙胆,其药材性状无明显差别;全草粉末中均含有念珠状增厚的表皮细胞、非腺毛、花瓣乳头状细胞、花粉粒和花柱碎片;叶(花)表皮细胞多为矩形,排列整齐规则;经薄层色谱检测,药材提取物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同的位置上,显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药材无明显差异,其粉末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通过薄层色谱分析可知,不同产地的线叶龙胆中均含有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  相似文献   

16.
李幼平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140-2142
目的:探究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采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中医妇科门诊2011年8月—2013年2月接诊的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常规与临床病理确诊,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8%(38/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0%(36/41),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及差值上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上除了"口苦而腻"消失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其他症状上消失率上皆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局部体征改善上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采用西药与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是加减龙胆泻肝汤在次要症状"口苦而腻"上的改善要更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石斛兰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曾宋君  刘东明 《中药材》2003,26(7):471-474
华南植物园引进和大批量栽培的近百种石斛兰(含杂交种),常遭多种病害侵袭,经观察研究记录到常见病原有:11类真菌、4类细菌、3类病毒和1种根结线虫。防治方法:可在选好场地和做好环境卫生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并及时施用农药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control stem blight disease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caused by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Methods The antagonist effect of 13 Trichoderma strains (including T. viride and T. harzianum) was evaluated upon mycelia growth of P. nicotianae. Trichoderma strains with high antagonistic activities against the pathogen were used to control stem blight of S. tenuifolia in the field. Results Of 13 Trichoderma strains tested, T. viride strain M3 showed maximum mycelia growth inhibition (83.2%) to the pat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