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对2013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下称《精神卫生法》)的知晓程度,探讨提高精神科护士《精神卫生法》相关知识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笔者医院的101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①精神科护士对《精神卫生法》知晓程度不理想,《精神卫生法》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3.97+0.51)分,正确率为37.76%;②精神科护士对《精神卫生法》中的部分内容认识存在严重缺陷。结论①精神科护士应重视对《精神卫生法》等法律条文的学习;②加强在职法律知识的教授;③加强临床过程中法律知识的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2.
住院精神病人8年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为精神卫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8年出院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并与我市相同年份的GD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女性多于男性,农村人口占多数(69.2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偏多73.57%,婚姻状态较差。各种诱因导致精神障碍发生率为(33.83%)。精神分裂症占首位(50.34%),神经症占第2位(11.36%),情感性精神障碍占第3位(10.48%)。治疗单一用药占(64.96%),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度最高的是氯氮平(20.07%),其次利培酮(18.70%);抗抑郁药物使用频度最高的是帕罗西汀(9.90%),其次米氮平(3.66%),好转率(85.01%)。我市人均GDP与住院各类精神病人数之间成正相关。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市住院精神病人数有增加趋势,尤其是神经症病人数增加明显,提示加强心理卫生工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精神专科医院长期住院与短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特征,探讨导致患者延迟出院的相关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对在规定的标定日期内住院时间120天的长期住院组(病例组)与住院时间≤120天的短期住院组(对照组)进行社会人口学与临床特征的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占有的床位数为我院总床位使用数的7%。社会人口学特征两组对比在年龄(χ2=11.7,P0.05)、婚姻(χ2=15.8,P0.001)、居住地(χ2=33.5,P0.001)、付费方式(χ2=32.3,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χ2=18.6,P0.001)、监护人情况(χ2=50.5,P0.001)方面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临床特征病例组在平均病程(t=6.2,P0.001)、入院次数(χ2=64.3,P0.001)、有无躯体疾病(χ2=21.5,P0.001)及精神科诊断(χ2=11.6,P0.05)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长期住院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付费方式、居住地、年龄、婚姻、文化、躯体疾病、职业。结论造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患者延迟出院的原因既有疾病本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因素以及医保政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群体对违法精神病人的处置意见。方法:使用自编违法精神病人处置意见调查表,选择普通人群、精神病人家属、精神科医生和公安警察4组人群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信访调查的方式收集调查表。结果:四组人群中,94%~98%认为精神病人是可治疗的,70.4%~94.2%认为精神病人的暴力危险性高于普通人群,公安警察态度认同率明显高于精神病人家属。在"如何处置无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问题上,"由政府建立专门机构(如安康医院)监禁治疗"在4组中态度认同率最高,其次为"家属强制送精神病院治疗"。在"违法精神病人责任能力的最终裁决应由谁决定"问题上,"由司法精神病鉴定医生裁决"在4组中态度认同率最高,其次为"法官",其中仅38.0%的公安警察认同由法官决定。结论:本研究发现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社会对精神病人存在偏见,但对相应法律知识仍较缺乏。目前国内对违法精神病人的处置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积极推动立法,规范违法精神病人处置措施,同时加强宣传和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5.
住院精神科病人抗焦虑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科病人中抗焦虑药的使用情况。方法调查对象为1家三级精神专科医院11月9日至11月25日期间在院的861例精神病人,经查阅住院病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当日处方情况,分析抗焦虑药物的使用频度、日均剂量、用药时间及合并用药情况。结果861例住院精神病人有抗焦虑药物处方382例。抗焦虑药物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有337例,占88%,其中的使用频度居首位75.7%。处方原因主要用于镇静催眠的占93.7%,抗焦虑的占16.8%。联合抗焦虑药物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多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剂与抗焦虑药的联用比率较低,主要是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 I)。结论抗焦虑药物的用药剂量、用药原因是合理的,但不宜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6.
卢劲 《医学信息》2010,23(4):901-903
目的 通过对本院365例大额医疗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提供依据.方法 从本院病案室"出院病案首页信息数据库"中提取2004~2008年出院病人医疗总费用在5万元以上病例365例,对其总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药品费居首位(40.35%),其次是治疗费(39.83%)、检查费(8.07%)、输血费(3.77%)、床位费(3.59%)、护理费(2.20%)、手术费(1.74%)、其他费用(0.44%).结论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治疗效率,严格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缩短住院天数,加强慢病防治,控制过度服务是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发生外伤的特点,为预防意外发生外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7年1月1日-2012年6月31日我院住院期间发生外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结果:8753名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外伤148例(1.7%),男性(70.9%)明显多于女性(29.1%)(χ2=20.96,P=0.004);≥60岁者外伤最多(χ2=26.18,P=0.025);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外伤100例(67.6%),明显多于其他疾病患者(χ2=104.43,P=0.005);外伤类型以摔伤最多(52.0%);外伤最常发生在普通病室、饭厅,每个地点均好发生摔伤。休息日发生外伤多于工作日(χ2=77.88,P=0.000);外伤在白班发生最多(χ2=39.95,P=0.008);长期住院者(≥3个月)发生外伤比例较高(χ2=21.11,P=0.099)。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外伤多见于男性、老年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休息日与白班多发,外伤以摔伤较多,地点以普通病室、饭厅较多,外伤与癫痫发作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发生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1日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108名患者发生骨折,男56人,女52人,平均年龄57.81岁,≥60岁的50人(46.30%),住院时间≥3个月的81人(75.00%),诊断为精神分裂症(70.37%)和器质性精神障碍(15.74%)的患者最多。常见的骨折部位是手(22.22%)及股骨颈(19.44%)。摔倒、攻击行为是最常见的原因,摔倒易导致股骨颈骨折(24.07%),攻击行为易导致手及前臂骨折(均为18.75%),并且男性是女性的2.7倍。结论精神科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容易发生骨折。摔倒是骨折最常见的原因,摔倒易导致股骨颈骨折,攻击行为易导致手及前臂骨折,且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长期住院患者的特点分析,寻找原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连续住院1年以上的131例精神病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31例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男性占69.5%,女性占30.5%;精神分裂症占73.8%,其次是精神发育迟滞5.4%,第三位是脑器官和情感障碍各占4.6%。未出院原因:监护人拒接出院占57.7%,精神疾病因素占21.5%,因强制治疗拒接出院占20.8%。结论患者长期住院既有其自身因素,也有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20例,调查分析其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384例(73.85%)为单一用药,其中,以利培酮占首要地位(43.75%),阿立哌唑次之(27.08%),氯氮平位列第三(13.54%);136例(26.15%)为联合用药,其中,以利培酮以及阿立哌唑联合其他药物为主。结论新型抗精神药物是目前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流用药,但在联合用药合理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式。方法运用班级团体辅导方法,对56名深圳某技师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维护》任选课学生进行为期18周、每周90分钟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与教育,结束课程后集体完成自编《技校生心理健康维护课程效果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①t检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对心理健康的概念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自我的接纳程度"、"自信程度"、"对自身情绪的觉察程度"、"对自身情绪控制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异性交往的状况"、"对恋爱的认识"、"与父母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认识"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开学初得分(P<0.01);②学生最希望学习的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79%)、"有效的情绪调节与管理"(68%)、"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64%)、"认识自我,塑造自我"(63%)和"心理问题的预防"(52%);③学生收获最大的教学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52%)、"心理问题的预防"(4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41%);④学生认为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有"沟通与人际交往"(36%)、"学习心理与创造性思维"(3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36%)、"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32%)等内容;⑤学生认为可以少讲的内容有"心理健康概述"(38%)。结论①开设以团体辅导和知识讲座为主要方式心理健康课效果明显;②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其心理发展特征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为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社会支持量表(SSPR)对80例长期住院(住院时间6个月)的精神障碍患者与80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SSPR评分低于内科住院患者(t=7.77,5.45,6.50,P0.01;t=2.37,P0.05),且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SSPR各项分值均低于病程10年以下者(t=2.42,2.50,2.24;P0.05);有配偶组的病人SSPR评分高于无配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9.47,8.54,3.12;P0.01)。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对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能力及个人意志起积极作用。护士应加强对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帮助其获得社会支持,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以延缓患者的衰退,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2007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2007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刚入学的某高校大学新生进行整体施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类学生”共有230人,占施测总人数的11.6%。经X^2检验,“一类学生”中,男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低于女大学生(P〈0.01)。文、理科及艺术、体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2007级大学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和学科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疑病、躯体化等精神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1278例进行调查评定,筛查后再进行精神科诊断。结果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总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5),且SAS总粗分高于正常人群上限者占40.69%,SDS总粗分高于正常人群上限者占35.99%,既有焦虑又有抑郁症状者占总调查人数的25.01%。焦虑抑郁症状与患者的年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社会支持系统均有关。医院住院患者的SCL-90总分、均分,9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存在较多的焦虑、抑郁、疑病和躯体化等精神症状,住院患者的整个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综合医院医生识别精神症状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士长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及精神病院与综合医院护士长之间的差异。方法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9名护士长进行测查。结果护士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好,精神科护士长在强迫(t=2.36,P〈0.05)、精神病性因子分(t=3.3,P〈0.002)明显低于综合医院护士长。结论护士长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环境及护理对象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它们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版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对317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流动儿童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t=2.811,P<0.01)和年级差异(t=5.04,P<0.001);在内外向上,存在性别差异(t=-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单亲家庭等不同家庭情况的士兵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情况,探讨士兵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军区基层部队随机选取的310名士兵进行测验。结果①单亲家庭的士兵获得的来自母亲的拒绝与否认显著高于完整家庭的士兵;②独生子女士兵获得的来自父亲的惩罚、严厉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士兵,获得的来自父母的偏爱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士兵;③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士兵的心理健康的各项目总均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士兵的心理健康的各项目总均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①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士兵父母更有可能采用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②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士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市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西安市4个社区1600户居民进行"精神卫生和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调查。结果精神卫生和心理保健知识条目(1~16题)回答正确率在31.3%~98.7%之间,平均为74.8%;精神卫生纪念日的条目(17~20题)回答正确率在20.9%~85.4%之间,平均为52.4%;调查对象精神卫生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4.17±2.782)分。多因素线性模型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与问卷得分有关。结论西安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已达到《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达到5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现状,并对有可能造成患者长期住院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自制的长期住院病人调查问卷对我院住院1年以上的72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长期住院病人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多,多为反复住院。婚姻状况以单身者(未婚、离异)居多,此类病人病程长,反复发作,预后不理想,缺乏家庭监护和被社会忽略。结论精神病人滞留医院既有自身疾病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因素。发展以医院为依托的社区和家庭康复治疗既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又有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青少年亲子冲突处理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亲子冲突处理策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70名被试进行考察。结果青少年在亲子冲突处理策略的使用上具有显著的类型、性别、年级差异,且冲突对象不同,策略的使用也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处理策略与青少年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结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其亲子冲突处理策略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