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入品管圈活动,遵循PDCA循环,改进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由活动前的24.4%降低到活动后的5%,圈成员团队凝聚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脑电超悦涨落图技术(Encephalofluctuograph Technology,ET)是一项由我国首创的世界先进的脑功能研究新技术.它根据神经化学襄荡、传导与脑电超怪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无创、定贡检侧人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脑内神经递质的活动和脑功能状态.可为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砚证据,对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平武县清水小学集体性癔病发作流行经过及干预过程,为集体性癔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综合干预方式对清水小学集体性痣病发作进行干预。结果从接到病情报告至整个事件结束,前后历时7天,得到了迅速有效的控制。结论集体性痣病是一种具有暗示性器质性病患的症状,是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在控制此类事件工作中,及时说明病因,加强心理卫生教育,转移环境,隔离病人,减少社会强化,及时解除躯体不适,慎用暗示治疗,分散注意力,都可能是正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联合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 citalopram,Es)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Es+ EMDR、Es和EMDR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4、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三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2、4周末Es+EMDR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Es及EMDR治疗组(P<0.05).6周末Es+ EM-DR治疗组评分仍低于EMDR治疗组(P<0.05),但与Es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相比Es及EMDR治疗,Es+ EMDR治疗起效更快,疗效更稳定,可以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临床痊愈率.  相似文献   
7.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患者组168例均系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性132例、女性36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29.24岁,其中16~25岁74例(44%),26~35岁58例(34.5%),36~45岁24例(14.3%),46岁以上12例(7.1%)。病程:一年以内39例(23.2%),1~5年62例(36.9%),6~10年39例(23.2%),11~15年12例(7.1%),16~20年13例(7.7%),20年以上3例(1.8%)。家族史:有阳性家族史者67例(39.9%),无阳性家族史者101例(60.1%)。诊断分型:偏执型72例(42.9%),单纯型48例(28.6%),混合型36例(21.4%),青春型11例(6.5%),紧张型1例(0.6%)。对照组31名均系我院健康职工,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5~55岁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服用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反相色谱法对66例次氯氮平(CLO)和去甲基氯氮平(N-CLO)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55岁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氯氮平血药浓度在服用剂量100m g、150m g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模数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0.55,1.546;P>0.05);在服用剂量200m g、250m g和300m g时有显著性差异(t=4.221,P<0.001;t=3.448,P<0.05;t=2.942,P<0.05);并且其氯氮平与去甲基氯氮平血药浓度之和的线性斜率也大于常模数据。结论随着服药剂量的增加,45~55岁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氯氮平和去甲基氯氮平血药浓度增高幅度大于常模,在服用剂量200m g以上其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常模。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躁狂首发双相障碍I型患者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治疗情况,以及7年后的整体功能水平。方法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首次躁狂发作患者147例,根据首次发作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收集首次发作时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精神疾病家族史、是否伴自杀行为、是否伴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等疾病特征,复发情况和治疗情况。于第2年、第4年、第7年进行随访,收集复发情况、复发次数、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是否伴自杀或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治疗情况等资料。第7年末次随访时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整体功能水平。结果101例(68.7%)患者完成7年随访。伴精神病性症状组33例(32.7%)。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相比,首次发作时SSRS总分(36.85±9.81 vs.40.93±8.57)、主观支持分(21.24±5.37 vs.23.72±4.85)、客观支持分(7.27±3.10 vs.8.78±3.35)较低(P<0.05);首次发作接受治疗时,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首选抗精神病药物者比例高(60.6%vs.36.8%,P=0.024);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首次急性期治疗时间长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42.58±20.92)d vs.(35.13±14.04)d,P=0.039]。7年间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次数占比[0.67(0.33,0.95)vs.0.00(0.00,0.25)]、伴自杀行为的抑郁发作次数占比[0.00(0.00,1.00)vs.0.00(0.00,0.00)]、伴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躁狂发作次数占比[0.33(0.00,0.58)vs.0.00(0.00,0.33)]高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P<0.05)。7年后,伴精神病性症状组GAF分低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64.18±10.15 vs.68.54±9.71,P=0.039)。结论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首发躁狂患者相比,伴精神病性症状首发躁狂患者自杀、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高,首次治疗时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急性期治疗时间长,7年后功能结局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