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目的 :确定SLE患者HCV感染的发病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 - 3及RIBA - 3检测 134例SLE患者和 2 0 0名正常献血者HCV感染情况。结果 :18例SLE患者 (13% )和 2名正常献血者 (1% )HCV抗体阳性 (P <0 .0 0 1) ,合并HCV感染SLE患者皮肤表现、ds-DNA抗体发生率低 (P =0 .0 1,P <0 .0 0 1) ,肝脏损害、低补体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发生率高 (P <0 .0 0 1,P =0 .0 0 2、P =0 .0 3,P =0 .0 2 )。结论 :SLE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HCV抗体阳性SLE患者除了显示了不同的临床外 ,其免疫学特征为ds -DNA抗体发生率低 ,低补体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8例初诊未用激素治疗、32例已用激素治疗的SLE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水平,并分析其变化与临床病情资料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组血清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降低(P〈0.05)。有肾脏病变SLE患者组TG水平明显高于无肾脏病变SLE患者组(P〈0.01),TC和HDL水平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应用激素治疗组血清TC和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水平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DL水平与血沉(ESR)呈负相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异常主要系肾脏损害和大剂量激素使用所致。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 用ELISA -3及RIBA -3检测13 4例SLE患者和 2 0 0例正常献血者HCV感染情况。结果  18例SLE患者 (13 % )和 2例正常献血者 (1% )HCV抗体阳性 (P <0 0 0 1) ,合并HCV感染SLE患者皮肤表现、ds -DNA抗体发生率低 (P =0 0 1,P <0 0 0 1) ,肝脏损害、低补体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发生率高 (P <0 0 0 1,P =0 0 0 2 ,P =0 0 3 ,P =0 0 2 )。结论 SLE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HCV抗体阳性的SLE患者除了显示不同的临床表现外 ,其免疫学特征为ds -DNA抗体发生率低 ,低补体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983年1月至2012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住院的46例SLE并发胰腺炎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与转归。结果SLE并发胰腺炎的发生率为0.88%(46/5233),男女比例为7:39,平均年龄(33±13)岁;急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的比例为20:3(分别为40例和6例)。SLE并发胰腺炎时多系统受累明显,急性胰腺炎多发生于SLE活动期。SLE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中81.0%(17/21)出现高TG血症,且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患者TG水平显著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0.023)。SLE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死率高达37.5%(15/40),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缓解病情。仅有5例患者在激素冲击治疗1周之内出现急性胰腺炎,多数病情较轻。合并感染是SLE并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叭)。SLE并慢性胰腺炎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以腹痛、黄疸、胰腺密度不均和胰腺肿大常见。1例患者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为SLE的首发表现。结论SLE并发急性胰腺炎更常见且更严重,病死率较高。伴发的高TG血症可能诱发或加重急性胰腺炎。治疗SLE并急性胰腺炎应积极联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合并感染是SLE并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3、RIBA-3及PCR检测134例SLE患者和200名正常献血者的HCV感染情况,并分析临床与免疫学其特征。结果15名SLE患者(13 %)和2名正常对照(1%)HCV抗体阳性(P<0.001)。与未合并HCV感染的SLE患者相比,合并HCV感染的SLE患者皮肤表现、dsDNA抗体阳性发生率低(P=0.01,P<0.001),肝脏损害、低补体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发生率高(P<0.001,P<0.05,P=0.03)。结论SLE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HCV抗体阳性SLE患者显示出特异的临床和免疫学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8例冷球蛋白血症。2例为原发性,6例继发于盘形红斑狼疮、肝吸虫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等。5例发作与季节明显相关,表现为冬重夏轻。8例患儿外周血均测得冷球蛋白,血清Ig水平多有增高。重点报告了一例典型病例。介绍了冷球蛋白的测定方法。结合病例讨论了冷球蛋白的分型、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提要狼疮性肾炎(LN)是一典型的免疫复合物疾病,常伴有冷球蛋白血症。据文献报道,冷球蛋白(CG)含量与LN的病情活动度有关,但与其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尚未明了。本文通过检测23例LN患者及20名正常人CG水平发现,CG的增高与雷诺现象,LN的活动性有关,与抗dsDNA抗体、高免疫球蛋白(Ig)血症、低补体血症等体液免疫异常有明确的联系(0.010.05),因而CG可作为LN活动性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反映体液免疫异常的指标之一。此外,CG可反映肢端的血管炎,可能对L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涛  江超  谢长好  梅永君  范晓云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1):1287-1288,129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初发SLE患者未用激素治疗组13例、激素治疗组47例及2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中IL-17A的水平,比较3组的差异并分析IL-17A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未用激素治疗组IL-17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激素治疗组(P0.05和P0.01)。IL-17A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和C4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C3、IgG、抗ds-DNA、SLE疾病活动性指数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未用激素治疗组血浆IL-17A的水平比对照组升高,IL-17A在SLE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激素治疗可显著降低SLE患者IL-17A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脂质(血脂)水平异常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以及抗狼疮规范化治疗对 SLE 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初治SLE 患者58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 SLE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羟氯喹 规范化治疗。观察初治 SLE 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6、12个月各指标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初治 SLE 患者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初治 SLE 患者的血清 TG 水平增高,LDL水平增高,HDL 水平降低。(2)58例初治 SLE 患者中有50例发生血脂异常(86.21%),其中低 HDL 血症34例(58.62%),高 TG 血症30例 (51.72%),高 LDL血症15例(25.86%),高 TC 血症10例(17.24%)。(3)高 TC 血症患者在四个时点的 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 TG 血症患者在四个时点的 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 HDL 血症患者在四个时点的 H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 LDL 血症患者在四个时点的 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ESR﹥20mm/h、蛋白尿阳性、SLICC≥1分和抗 Sm 抗体阳性是高 TG 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IgG﹥16g/L、SLEDAI≥5分和抗 SSA 抗体阳性是低 HDL 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IgG﹥16g/L和抗 U1RNP 抗体阳性是高 LDL 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① 初治 SLE 患者存在明显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 TG、LDL 水平增高,HDL 水平降低。②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羟氯喹的规范化治疗对 SLE 患者的血脂异常有明显调控作用;③ ESR﹥20mm/h、尿蛋白阳性、SLEDAI ≥5分、SLICC≥1分、IgG﹥16g/L、抗 Sm 抗体阳性、抗 SSA抗体阳性和抗 U1RNP 抗体阳性是 SLE 患者并发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和目的:冷球蛋白血症性神经病变(CN)较为常见,通常与H 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本研究旨在根据大量病例描述CN的临床谱,并探讨影响其表达的因素。方法:根据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混合冷球蛋白血症的临床和血清学表现以及诊断排除标准,6年内确诊了71例连续CN患者(12例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uuA)水平,探讨AuuA与SLE及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其对SLE病情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7例SLE患者(其中伴有LN38例),5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27名健康对照者血清AuuA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对34例活动期SLE患者进行随访检测,比较治疗前后AuuA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AuuA水平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LN组AuuA水平明显高于非LN组(P〈0.01)。治疗后随病情转归血清Auu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AuuA与SLE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SLE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诱发因素之一。动态检测血清AuuA水平对临床上监测SLE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骨钙素(BGP)、细胞因子(TNF-α、IL-8)的水平变化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及酶免法检测40例SLE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血清BGP、TNF-α及IL-8含量,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补体C3含量.以30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结果:治疗前40例SLE患者BGP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TNF-α及IL-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补体C3水平低下.激素治疗后,SLE患者血清BGP、TNF-α、IL-8水平均下降,C3水平升高(P<0.05).结论:SLE患者经激素治疗后有骨丢失现象,TNF-α、IL-8及补体C3参与SLE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我们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观察了36例SLE患者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活动性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主要是CD8~ 细胞下降和CD~ 细胞升高,使CD4~ /CD8~ 比值明显升高。激素治疗6~8周后,CD8~ 细胞明显上升以及CD4~ /CD8~ 细胞比值正常。从而提示CD4~ /CD8~ 细胞比值的变化可望作为激素治疗SLE的疗效估计和病情活动与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无血栓形成或栓塞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感染和病情活动时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91例SLE患者(合并感染组30例、病情活动组33例、病情稳定组28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与非特异性炎症指标血沉(ESR)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合并感染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病情活动期患者(均P<0.01),病情活动组与病情稳定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1);(2)合并感染组和病情活动组D-二聚体与ESR均成呈正相关(P<0.01,P<0.05);(3)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非特异性炎症指标用于SLE炎症活动、感染和临床疗效的评估,感染和炎症活动可能影响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或栓塞诊断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急性胰腺炎6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国 《吉林医学》2010,(35):6435-6437
目的:初步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可能病因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SLE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6例。观察其临床表型、生化检查、影像及免疫学等检查,并复习主要的文献。结果:SLE患者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以腹痛、恶心、呕吐、中上腹压痛反跳痛为主,血、尿淀粉酶升高,自身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胰腺增大表现,常伴血液系统损害,低补体血症。急性轻型胰腺炎3例,重型胰腺炎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痊愈4例,1例并发狼疮脑病、脑白质病变遗留智力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1例并发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后死亡。结论:急性胰腺炎是SLE病情活动的表现与激素无明显关系,常伴其他系统损害,病情恢复较慢,合并颅内病变预后差,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lasma thrombomodulin,PTM)水平变化特点,探讨检测患者PTM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27例SLE、33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PTM水平。结果 SLE、RA患者PTM水平变化特点:①SLE、RA患者P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SLE有尿蛋白患者PTM水平显著高于SLE无尿蛋白患者(P<0.01);③RA活动期患者PTM水平显著高于RA稳定期患者(P<0.01);④有尿蛋白/活动期患者PTM阳性串显著高于无尿蛋白/稳定期患者。结论 SLE、RA患者体内存在PTM的异常表达,与患者病情正相关,PTM可能是SLE并发尿蛋白/RA活动的早期预测指标。检测SLE、RA患者PTM水平可判断内皮细胞的损害及抗原递呈细胞活化状态,是SLE、RA患者的病情判定及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D-二聚体检测在SLE患者合并血栓性损害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民 《广西医学》2005,27(2):204-20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的D 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30例活动期SLE患者、10例稳定期SLE患者和 2 8例健康对照组血浆D 二聚体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 (P <0 .0 1)。结论 SLE患者存在血小板化、高凝状态及纤溶改变 ,检测SLE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血栓前的早期诊断 ,并可作为病情活动性和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增值诱导配体(APRIL)的水平,探讨清瘀滋阴散在SLE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清瘀滋阴散治疗组(72例)、SLE患者激素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患者(32例)血清APRIL的水平,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清瘀滋阴散及激素治疗后SLE患者血清APRIL水平、部分实验室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并且清瘀滋阴散治疗组的血清水平较激素治疗组也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清瘀滋阴散可通过增强SLE患者整体机能,降低患者血清APRIL水平,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州医药》2012,43(2)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增值诱导配体(APRIL)的水平,探讨清瘀滋阴散在SLE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清瘀滋阴散治疗组(72例)、SLE患者激素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患者(32例)血清APRIL的水平,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清瘀滋阴散及激素治疗后SLE患者血清APRIL水平、部分实验室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并且清瘀滋阴散治疗组的血清水平较激素治疗组也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 清瘀滋阴散可通过增强SLE患者整体机能,降低患者血清APRIL水平,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以胃肠道表现为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20例胃肠道表现为主或首发表现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实验检验学、影像超声学等方面的检查。结果20例患者均有腹痛、腹胀或腹泻症状,其中以胃肠道累及为首发表现者6例,8例B超提示肠段肠壁水肿、增厚,4例结肠镜检查均有炎性或溃疡表现。所有患者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控制后出院。结论胃肠道累及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早期正确认识SLE并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