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候、证、症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刘保延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07,48(4):293-296,298
首先通过中西两种医学体系的比较,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证候”进行了定位,提出证候是中医从治疗的角度对人体运动状态和方式的概括和描述;进一步通过认识论证候和本体论证候概念的区别,对症、证、候以及证候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通过证候概念中中医主体、客体等约束条件的分析,阐述了对证候实质、分类、分层、构成等的认识,提出了证候深入研究的初步思路和内容;同时对证候“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多维界面”等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中医证候的特点,提出证候具有动态性与过渡性。通过对中医证候擎的历史回顾,进一步解析和认识中医证候学的模糊性量化概念,提出量化研究是中医证候规范化和发展中医学科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HF)中医证候学研究是实现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关键。HF证候演变起于阴阳之变,终于阴阳衰竭,不离五脏,又以心肾为中心,就此提出阴阳五脏论的演变假说。HF证候规范化亟待解决,而方法学的应用将为证候标准的建立与使用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4.
证候实质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用相对客观监测指标对证做出定量诊断 ,并以此为中介物 ,实现中、西两种医学本质上的交汇与融合。几十年来 ,分别从不同角度在五脏证、阴阳证、寒热证实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 ,却发现根据各个局部的结果并不能找到某个或某一组对于某一个证非常特异的客观指标 ,反而发现许多指标在不同病的同一证中的变化趋势是不一样的 ,而在不同证候中又存在着共同的病理状态。反思这些研究成果 ,其原因应归结于证候实质研究中存在着弱特异性这一特征 ,而弱特异性主要源于中医证候所隐含的多态性和同态性。通过这些思考 ,认为单纯用直观、线性的方法去把中医证候和西医理化指标进行一对一的对应 ,已经不能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只有综合运用现代研究成果 ,从多方面着手、努力探索中医证候的实质 :1.围绕中医的临床实践 ,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有关要求 ,对中医理论概念进行规范。 2 .继承发掘古代文献精华内容与当代专家的系统调研相结合。 3.采用临床流行病学 /DME方法 ,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4 .积极合理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HF)中医证候学研究是实现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关键.HF证候演变起于阴阳之变,终于阴阳衰竭,不离五脏,又以心肾为中心,就此提出阴阳五脏论的演变假说.HF证候规范化亟待解决,而方法学的应用将为证候标准的建立与使用带采希望.  相似文献   

6.
证与证候异同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证与证侯,是同一种概念,还是具有相互联系的两种概念?这一问题在中医学术界尚无一致的看法。四版教材《中医学基础》、五版教材《中医诊断学》,皆认为“证即证候。”而有的学者则提出:“证,绝不是证候”,本文试就这两个概念的异同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宋以前的证、候、证候,意义相近考宋以前证、候、证候三个名词,意义大体相同。证,指包括临床表现在内的各种证据,亦即所谓第一手临床资料。候有多种义项:作动词解,有伺望、等候、侦察、占  相似文献   

7.
刘红亮  张琳琪 《河南中医》2020,40(5):807-810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内容较多,除了对中医证候概念标准化分类外,在临床实验室指标、临床证候分型、证候分布规律以及系统生物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有效的研究工作,并且使用数学、蛋白组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开展了全面详实的研究工作,对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学研究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为了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尝试将中医证候分类研究的内涵和外延,赋予创新、发展、科学、规范的思维方法。使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更加详尽、真实、可信,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中医西医相结合,优势互补,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冲任失调是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确定的一个证型,源自顾伯华等治疗乳腺增生的经验,治则是补肾温阳调冲任,为妇科证候。目前冲任失调证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但诊断标准不够明确,治则也不统一,甚至连冲任失调究竟是不是一个证候也没有统一意见。现将个人观点及辨治思路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国标下的瘙痒症证候以及证候要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皮肤瘙痒症及瘙痒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痒为主题词,检索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收集瘙痒相关证候,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皮肤瘙痒症证候共58种,基本实证类[25. 80%(15/58)]、卫表肌肤类[20. 70%(12/58)]为主要的两大类,以外感六淫为主。证候要素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是风[20. 83%(25/120)]、湿[15. 83%(19/120)]、火(热)[15. 00%(18/120)]、毒[15. 00%(18/120)]。结论瘙痒症主要证候多为外感六淫,主要要素为风、湿、火(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证候研究中证候要素研究方法的不足,为证候研究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2000年1月—2011年5月有关证候要素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分析。结果:证候要素研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①对证候要素概念界定的不严格,部分研究所标称的证候要素并非是真正的证候要素。②对证候要素理论的背景及意义理解的不充分,采用先人工辨证后拆分证候要素的方式进行研究,违背证候要素理论提出的本义。③运用数理统计提取证候要素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很难做到正好将临床资料分成病性要素及病位要素,然后我们直接命名。多数是证候要素的组合,再人为进行拆分成病位证候要素和病性证候要素。拆分过程中人为因素明显。其次,对数理统计方法得出分类进行中医的理解并进行诠释,存在相当大的主观性。文章最后对证候要素理论进行了反思,对病性证候要素进行了有别于前人的界定。结论:证候研究中三个研究单元即证候、证候要素、单证是密不可分的,具体采用哪种研究单元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并总结近年来各医家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属中医“健忘”“呆病”等范畴)的中医证候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情况,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方法 在大量研究有关轻度认知障碍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医古代对于MCI的认识,并选取近年来对于MCI中医证候研究有代表性的四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思考研究.结果 MCI中医证型可以归纳为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气血亏虚证(包含心血虚证、脾气虚证、心脾两虚证)、热毒内盛证、腑滞浊留证、阴虚阳亢证、气郁证.其中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心血虚证、脾气虚证、心脾两虚证为MCI患者常见证型.经思考存在的问题有:研究对象的收集、纳入标准不统一、不可靠;研究中所用的中医辨证标准的不统一、可靠性差,缺乏对照组的设立;统计方法繁多,因而导致统计结果的差异.结论 MCI中医证候的研究亟待进一步规范和深入,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MCI中医证候的研究应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代文献的肺结核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20年来(1989—2009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k)所收录的涉及肺结核中医文献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肺结核证候频率以肺阴虚(12.26%)、气阴两虚(12.26%)、阴阳两虚(11.32%),其次为肺肾阴虚、肺脾气虚、阴虚火旺、肺脾两虚等。共提取证素15个,证素作用靶点9个。15个证素中,阴虚、气虚、火(热)频率较高,为57.55%、33.02%、14.37%,累计构成比为71.86%;证候靶点主要在肺(53.77%),其次为脾(占21.70%)、肾(占11.32%),三者累计构成比为89.32%。单一证素中,阴虚比率高(占38.89%),其次为气虚(占31.38%),其他证素频率较低。阴虚靶点以肺肾为主,气虚靶点以肺脾为主,阳虚靶点以脾肾为主。两证素中,气虚+阴虚频率最高(占28.26%),其次为阴虚+阳虚(占23.91%)、阴虚+火(占17.39%)。两证素作用的靶点与靶点的组合较少,频次为9。肺结核症状共出现66个,其中舌脉为18个,其中咳嗽、气短、潮热、盗汗、乏力、咯血出现较多。结论:本病病位在肺,病机特点以虚(阴虚、气虚)为主,兼有虚实(火、血瘀、痰等)夹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决定了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本文综合了近十几年的证候规范化研究文献,从证候的概念及内涵规范化、证候的命名及分类规范化、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证候要素的提出和研究4个方面介绍了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现状,并指出了证候规范化研究中的问题和难点,并对今后的热点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近10年有关抑郁症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抑郁症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文献检索,选取2001—2010年有关抑郁症的现代文献,利用Epidata2.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86个,出现频率≥5%的常见证候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肝郁痰阻、肝郁血瘀、气滞血瘀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8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8个。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5%分别是气滞、气虚、阴虚、血虚、热(或火)、神、痰;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肝、脾、肾、心。[结论]抑郁症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通过文献研究,可为揭示该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抽样选天津市七家中医院两年内门诊和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SPSS13.0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以热哮、风哮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肝,病机以气郁、痰阻为特征.2)哮喘缓解期体质特点与其发作期证候表现类型存在一定关系.[结论]1)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及其内部证候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受缓解期体质特点的影响,其间也存在一定规律.2)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针对性较强,是对以综合判断为特征的传统辨证方法的有益补充.3)哮喘缓解期和发作期之间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有利于发挥中医治末病理论的优势,提高哮喘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证候研究的新思路初探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证候是对疾病过程中的病理状态的综合描述 ,它涵盖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信息 ,定性描述和动态变化是其主要特征。因此 ,证候信息多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复杂科学、模糊数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这类信息的研究提供了可能。1 证候研究的困惑近几十年来 ,随着证候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归纳诸家对证的认识,阐述证的定义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证的研究专家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枢明 《中医杂志》1996,37(7):430-434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证的研究向为中医学术研究的重点,几十年来成绩卓著,但亦争议颇多。值此世纪之交,反思势在必然,展望恰逢时机。鉴此,于九六伊始,癸亥岁末,本刊诚邀数位专家、学者,毕集京华,就证的研究的有关问题,论既往之得失,议今后之进退,就其内容,撷以精华,联缀于后,以飨读者。孟庆云(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证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认识疾病的概念单元。远古时代尚无病证的概念。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或以部位  相似文献   

19.
黄飞  崔博乐  闫小光  张军  李怡 《陕西中医》2014,(10):1294-129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对一般资料、中医证候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肥胖或超重者居多,合并症杂,并发症多;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多,气阴两虚夹瘀是最常见证型。结论:老年糖尿病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以虚实夹杂为主,瘀血内阻是其发病的重要环节,贯穿病程始末。  相似文献   

20.
《中医杂志》2001年第5期《论中医“证”的现代医学属性和概念》一文,提出“中医证的现代医学属性和概念是什么?中医的证与西医病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当然对“深入探讨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有助于中医学理论的科学定性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正确定位,使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和发展,而且对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在“中医证的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