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回肠或结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后吻合口近期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27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回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78例低位直肠癌行结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回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漏2例。78例结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后发生吻合El出血5例,吻合口漏4例。其中,15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预防性回肠造口、41例直肠癌行横结肠预防性造口者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出血采取肠镜下电凝止血,1例吻合口出血再次行手术缝扎止血,另2例通过吻合口局部应用止血药等综合方法止血成功。1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另5例行近端肠造口转流。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术后吻合口近期并发症的及时合理的处理可有效地减少回肠或结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J型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在全结肠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术后J型回肠贮袋肛管吻合的价值。方法:对近5年16例全结肠切除病人应用J型回肠贮袋肛管肛管吻合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术式并发症少,无一例回肠肛管吻合口瘘发生,肛门功能良好,无夜间漏便,大便次数平均3-5次/d,夜间0-1次,无贮袋炎发生,病人对生活质量感到满意。全组病人随访1-5年,无恶变发生。结论:全结肠切除J型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贮袋炎,且肛门功能好,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易行,只要指征选择适当,该术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外科治疗1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救治水平。方法:对15例外科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4例;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4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7例。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改善排便控制功能但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对于常见的吻合口瘘并发症,通过持续骶前引流等保守治疗,可使吻合口瘘闭合。"J"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1990年1至1998年10月间经腹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33例,探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低位直肠癌经腹切除术,采用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方式及疗效,并对Parks进行改进研究.结果 33例采用经腹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其中根治切除32例,占96.97%,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瘘2例,占6.06%,无吻合口狭窄,随访6~84个月,盆腔复发2例,无吻合口复发病例,手术近期肛门控制稀便功能欠佳,3~6个月随访肛门功能良好.结论 低位直肠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只要肛管直肠括约肌环完整,可采用该术式,手术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结肠肛管套式拖出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3~ 2 0 0 2年以来 33例低位直肠癌应用结肠肛管套式拖出吻合术。手术方法 :肿瘤切除后使直肠远端外翻 ,近端结肠经外翻的直肠拖出 ,于肛门外行结肠一期吻合 ,并立即送回盆腔。结果 随访 5~ 10年 ,随访率 10 0 %。肛门功能正常及良好者 2 8例 ,较差者 5例 ,本组 1例放疗后完全失去大便控制能力 ,改为Miles手术。本组吻合口瘘 1例 ,局部复发率 15 % ,5年生存率 6 0 % ,10年生存率 39%。结论 应用保留肛门括约肌的结肠肛管套式拖出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获得较高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直肠外翻切除,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低位直肠癌采用外翻切除,经肛门外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并于肠腔内放一支撑管.术后观察并发症、排便功能、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术后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10.7%),术后1个月均能预知和控制排便,术后半年每日排便1~3次26例,有2例偶有粪便外溢.术后3、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26%、29.3%,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3%、52.22%.结论:直肠外翻切除,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管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256例低位直肠癌行管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漏1例,吻合口狭窄16例,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96.7%,术后5年肿瘤局部复发13.1%,5年存活率为71.9%.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减少了吻合口漏的发生,适用于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23例,其中18例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术中全部行结肠减压灌洗,无吻合口瘘,另5例行一期肿瘤切除,2~3周后再行结肠端端吻合术,1例并发吻合口瘘,经及时处理后痊愈出院。认为左半结肠癌所致的急性肠梗阻的病人,只要选择好手术适应证,术中肠道减压灌洗,吻合断端的良好血运及无张力,减压肛管,腹腔引流管,围手术期加强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的应用是预防和及时处理吻合口瘘的关键。如术中发现不能行一期吻合的,也尽量先将肿瘤一期切除,以免失去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肛管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术中的保肛作用及一些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外科 1991年 5月至 2004年 10月共 35例低位直肠癌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手术进程顺利,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和吻合口出血各 1例。按Parks制定的标准,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为 84. 4%。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率为 5. 7%, 3年存活率为 87 .5%, 5年存活率为 65. 4%。结论 结肠肛管吻合术作为保肛手术的一种术式可用于普通手术时无法保留肛门的低位直肠癌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新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直肠内结肠拖出,结、直肠斜弧形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9例。结果全部经过顺利,无一例吻合口瘘。术后随访,16例排便正常,2例肛管狭窄,系直肠前壁保留过短之故,1例常排稀便,系结肠切除过多所致。结论结肠、直肠/肛管前后壁斜弧形吻合间距只要不短于3cm,术后不会发生肛管狭窄。该术式用于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创伤小、术后痛苦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用支撑捆扎套入法结肠肛管吻合术(Povrk)在保留齿状线和肛门内括约肌的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方法。方法:37例低位直肠癌在术前放疗,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用支撑套入法结肠肛管吻合术完成手术,术后予希罗达口服化疗。结果:本组37例无死亡病例。近期吻合口瘘2例,均引流后治愈,直肠癌距肛门4~7cm术后排便功能恢复好。结论:支撑法结肠肛管吻合术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作为双吻合器保肛手术的替代或改良方法以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支撑捆扎法在腹腔镜下对低位直肠癌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对11例低位直肠癌患实施TME原则的根治性切除,用支撑捆扎法完成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1例患术中直肠系膜切除完整。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成功,吻合时间15—30min;吻合口距齿状线小于2cm8例。结肠与齿状线处肛管吻合的3例。术后恢复顺利。肛门括约肌功能、排尿功能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结论 腹腔镜结合支撑捆扎法可以对低位直肠癌行TME切除后进行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应用吻合器手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吻合器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采用吻合器手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病人均采用3种吻合器手术,行全结肠切除、直肠超低位前切除、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并预防性回肠造口。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人、无吻合口瘘、盆腔脓肿、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发生贮袋粘连,在直肠镜下分离治愈;2例吻合口附近发现息肉经内镜电灼切除。全组病人排便功能满意,排便次数控制在每天2~5次。结论采用3种吻合器进行结肠切除、直肠超低位前切除、回肠贮袋与肛管吻合术,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安全、简捷省时、术后并发症较少,应作为首选手术方式,手术后应进行长期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息肉。  相似文献   

14.
低位直肠癌拖出型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拖出型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98例低位直肠癌应用拖出型结肠肛管吻合术,即肿瘤切除后将直肠远端外翻,近端结肠经外翻的直肠拖出,于肛门外行结肠肛管一期吻合,并立即送回盆腔。结果:术后吻合口瘘7.15%,局部复发率13.27%,5年生存率69.39%,术后3~6个月肛门功能接近正常人,无1例大便失禁。结论:应用拖出型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应选择合适的病例,可获得较高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用肛门支撑吻合管一期回肠Pouch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术。方法:对UC和FAC行全结肠切除部分直肠切除,肛缘6cm处直肠粘膜剥脱4例,保留齿状线上2cm粘膜,用肛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外拖环扎式回肠“S”“W”-Pouch,经直肠肌鞘外科肛管套入式吻合术4例,解剖肛管吻合术3例,肛门支撑吻合管10d拔除,切除外拖回肠,一期完成手术,不做回肠造瘘。术后药物性控制排便。结果:一期完成手术,吻合术愈合良好,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2例,扩肛治愈,肛周皮肤损害3例,术后半年排例功能评价,优良率100%。结论:肛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外拖式吻合可以一期完成手术,是一种安全手术方法,保留齿状线上2cm(外科肛管)与回肠囊吻合,排便功能明显优于回肠囊-肝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代食管手术在胸外科的应用。方法:自1984年6月至1995年11月,为23位病人行结肠代食管术24例次。其中腐蚀性食管灼伤19例(其中二次用结肠代食管术1例);先天性食管狭窄2例,均胸骨后途径,食管结肠颈部端侧吻合术;食管胸中下段癌既往胃大部切除史者1例,行颈、左胸、腹部三切口,行肿瘤切除、胸骨后途径,结肠端端吻合术;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1例,行二期手术,一期行肿瘤切除,空肠造瘘加强营养,二期胸骨后途径,食管结肠端端吻合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4例;移植段全结肠坏死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幽门不全梗阻1例;气胸1例。结论:手术并发症多,应谨慎选择病例;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移植肠段的选择应由肠管血运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使用吻合器行降结肠肛门吻合,以改善肛门功能、提高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至今开展了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使用吻合器的结肠肛管吻合术7例,与Parks术5例及Bacon术6例相对比。结果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使用吻合器行降结肠肛门吻合,术后无复发,肛门功能优5例,良2例。Parks术1例复发,肛门功能优1例,良3例。Bacon术无复发,肛门功能优2例,良3例。Parks术1例吻合瘘,Bacon术1例吻合口狭窄。结论超低位直肠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只要肛管直肠括约肌环完整,可采用该术式,手术安全,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组122例。其中直肠肛管后壁纵切—心形吻合术48例,随访42例;对照组74例(其中Duhamel Grob法42例,随访的38例;Swenson-Crob法32例,随诊30例)。结果:直肠肛管后壁纵切—心形吻合术远期并发症7.14%,治愈率92.86%,对照组Duhamel-Grob法术的并发症15.9%,,治愈率84.1%。Swen-son-Grob法术的并发症16.5%,治愈率83.5%。结论:随访结果表明,直肠肛管后壁纵切—心形吻合术,手术损伤小,术后不遗留盲袋和闸门,手术不需要任何夹具,吻合口呈“心”状斜线,避免了因吻合口狭窄而长时间扩肛,把痉挛段全部切开,解除了巨结肠产生的基础,符合生理要求,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吻合口瘘是直肠癌切除、吻合器吻合术后最主要的早期并发症 ,作者自 1 993年将直肠系膜切除术作为治疗直肠癌的标准术式以后 ,保留括约肌的低位前切除术逐渐增多 ,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吻合口瘘可使病情加重 ,也可能导致死亡 ,或者影响远期效果及肛管直肠的远期功能。大多数的研究报道仅限于是否可以关闭瘘口 ,而对肛管直肠的远期功能研究很少。本文总结了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的早期并发症 ,并评价了吻合口瘘治愈后的肛管直肠的远期功能。  病人和方法 :1 993~ 1 998年间确诊的 1 99例直肠癌 (肿瘤距肛门缘的距离≤ 1 5 cm)中 ,92…  相似文献   

20.
吻合口瘘是直肠癌切除、吻合器吻合术后最主要的早期并发症 ,作者自 1 993年将直肠系膜切除术作为治疗直肠癌的标准术式以后 ,保留括约肌的低位前切除术逐渐增多 ,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吻合口瘘可使病情加重 ,也可能导致死亡 ,或者影响远期效果及肛管直肠的远期功能。大多数的研究报道仅限于是否可以关闭瘘口 ,而对肛管直肠的远期功能研究很少。本文总结了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的早期并发症 ,并评价了吻合口瘘治愈后的肛管直肠的远期功能。  病人和方法 :1 993~ 1 998年间确诊的 1 99例直肠癌 (肿瘤距肛门缘的距离≤ 1 5 cm)中 ,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